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上世纪60年代开发出第一代喹喏酮类药物(代表药有:萘啶酸),以后又开发出第二代(代表药有:吡哌酸),到上世纪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初期已开发出第三代喹喏酮药。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为第三代喹喏酮药,此类药物主要有喏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依喏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氨氟沙星、莫西沙星、司帕沙星等。喹喏酮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此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进而抑制其DNA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qunolones)抗菌药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与其他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自 1962年美国 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 Lesher等发现第1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开发这类药物.于1973年合成了第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吡哌酸等,1978年合成了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共同特点是在化学结构萘啶环的7位上连有哌嗪环、6位处又引入了氟原子,故又称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此结构提高了抗菌活性、增宽了抗菌谱,同时成本低廉、不良反应小.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是近年来上市的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等,是环丙沙星的8甲氧基衍生物.  相似文献   

3.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众多的抗生素中,氟喹诺酮(fluorquinlone,FQNS)类抗菌药是近20年来发展最快、临床应用最广的新型化学合成抗菌药。由于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均不同于其它抗菌药。因此,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内和细胞内药物浓度高,血半衰期长,使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及价格相对低等特点,现已成为医药工业开发研究的热点[1]。国内临床界,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发表了800多篇有关FQNS类抗菌药物的论文及报道l‘’。1历史回顾自1962年合成第一代FQNS类抗菌药蒂晚酸后,1973年又合成了第H代毗呢酸等,国外1978年开发出的…  相似文献   

4.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莫曾南,黄循,陈孝治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在原喹诺酮类药物母核的6位引入氟、7位引入哌嗪的一种新型化合物,因其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易产生耐药性、体内分布广等特点,其适用范围从尿路感染扩...  相似文献   

5.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王正寿,秦玲635400四川省平昌县人民医院喹诺酮类药物是一新型抗生素,包括:①第1代的萘啶酸;②第2代的吡哌酸;③第3代的氟喹诺酮(包括氟哌酸、氟嗪酸、氟啶酸、甲氟哌酸、丙氟哌酸及罗氟哌酸等)。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  相似文献   

6.
氧氟沙星为氟喙诺酮类药物,具有独特抗菌机制尤其抗菌谱广,耐药性低。体内分布广及组织体液浓度高等特点。广泛用于临床,我院医保科门诊以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与头孢拉定作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7.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东  张士敏 《临床荟萃》1997,12(12):534-535
氟喹带酮类药物,是继萘啶酸(1962年)、毗派酸(1975年)面世以后又推出的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自80年代起已广泛用于临床.这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已大大超过萘啶酸、吡哌酸等同类老品种,尤其对绝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多数耐药菌株有更显著的抗菌活性,超过了目前应用的其他各类抗菌药.因此,颇为医患所喜用.但是随着临床上的普遍应用,近年来,其不良反应屡见报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环丙沙星与其他药物合用时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是策三代隆诺酮类抗菌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更有效地发挥CPFX的抗菌作用,减少毒、副作用,现将CPFX与其他药物合用时的相互作用做一简述。1与抗菌类药物合用1.1氯霉素CPFX的抗菌机理是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妨碍细菌DNA回旋酶形成,进一步造成染色体的不可逆损害,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分裂。氯霉素是细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与CPFX合用使其作用降低[1],故不易合用。1.2利福平动物实验证明,利福平与CPFX合用时,可加强CPFX代谢,使其血药浓度迅…  相似文献   

9.
氟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近况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马卫星 《新医学》1999,30(6):349-350
1引言近年来,氟喹诺酮类药物是化学会成抗菌药中发展最为迅猛者,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开辟了新的天地。本文拟就目前国内的有关文献资料时氟喹诺酮类药作一综述。2发展概况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该类药的第三代产品。第一代以萘味酸(nalidixacid)为代表,于1962年研制成功,1964年应用于临床,作用于革兰阴性菌。在治疗泌尿道感染起了一定作用,现因其吸收性差、抗菌谱窄、易产生耐药性已遭淘汰。第一代以吡哌酸(pipemidicacid)及奥索利酸(oxolinicacid)为代表,前者于1973年合成,1979年应用于我国临床;后者在欧美等国应用广泛,两药…  相似文献   

10.
环丙沙星(ciprfloxacin)环丙氟哌酸,以下简称Cplx,是一种第三代氟嗪诺酬类抗菌药,具有起效迅速、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血药浓度高、细菌不易耐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近年来不良反应屡有报道,本文就国内期刊杂志上所报道的其不良反应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金天祥  郑青 《临床荟萃》1996,11(16):760-761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的该类药物中活性最强者之一,主要通过影响细菌DNA联接酶和DNA旋转酶,干扰DNA合成,导致细菌死亡。该类药物抗菌谱广,对于  相似文献   

12.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抗菌药物。但在儿科临床应用并不很广,是因部分动物实验发现大剂量险诺酮类药物可导致某些幼年动物负重关节病变。我院自1993年6月至1996年1月应用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64例取得良好效果,追踪观察其毒副作用1.5年,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男40例,女24例,年龄1-14岁。其中小儿肠炎46例,细菌性痢疾12例,伤寒6例,经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药敏、血常规、血培养十药敏、肥达反应等)证实符合临床诊断,2治疗方法均采用第三代睦诺酮类药物(氨赈酸或环丙沙星)治疗,按10-15mg/kg…  相似文献   

13.
头孢匹胺钠与诺佳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匹胺钠(cefpiramide)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块状物,为第3代头孢菌素,其化学结构、抗菌活性和对β-内胺酶的稳定性与头孢哌酮相似。诺佳(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第3代喹诺酮抗菌药,也是继诺氟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之后上市的第4个新型氟喹诺酮抗菌药。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已被临床确认且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4.
诺氟沙星是合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软骨损害。现将诺氟沙星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的不良反应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氟喹诺酮类是在喹诺酮结构的6位上添加氟原子,7位上引入哌嗪环或其他衍生物后,构成的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其性状优于第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已发展到第四代。本文主要阐述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特点,以第四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为重点,综述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合成抗菌药。以诺氟沙星为代表的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广、半衰期长、不宜产生耐药性、对其他抗菌药的耐药菌有效且不良反应相对教少等特点,显示出更大的治疗潜力,已被临床广泛地应用,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本文章主要从抗菌机制、体内过程、抗菌活性、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方面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氟啶酸(Engxacin,简称ENX)是第三代含氟吡啶酮酸类合成抗菌药物。本院自1989年7~12月试用山东新华制药厂研制的氟啶酸片剂,治疗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77例,其抗菌效果好,疗效高。  相似文献   

18.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刘治军 《新医学》1995,26(12):650-652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水电部十三局医院刘治军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该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使用方便、疗效确切的优势,无论在研究开发还是临床应用方面均备受重视。目前,国内常用的品种有诺氟沙星(氟哌酸)、依诺...  相似文献   

19.
《临床荟萃》1996年,第11卷,第12期,第558页,《环丙氟哌酸治疗尿路感染45例临床分析》一文中,说环丙氟哌酸是新型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事实上,环丙氟哌酸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而不是第三代氟喹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是含有氟原子的喹诺酮类药物,是属于喹诺酮类的。故笔者认为原文提法不当,特和原文作者商榷,现引证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1963年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萘啶酸问世以来,此类药物的发展极为迅速,随着氟哌酸的出现,目前国内应用十分广泛,如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依诺沙星(氟啶酸)等。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现已成为临床上重要的抗菌药物,但此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近几年多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