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短节段加伤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对6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术前、术后X线、CT片变化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6-15个月的随访,65例术后伤椎高度及钉棒稳定性调查,本组伤椎高度与术后相比较无塌陷,无脊柱不稳、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现象发生,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病例。结论短节段加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高度、恢复生理弧度,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34例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并于手术前后行x线检查,观察手术后脊椎神经恢复情况。结果:x线显示内固定位置好,未见螺钉断裂、松动,且无感染发生。术后伤椎椎体前高、椎管受堵指数、伤椎局部矢状位指数均恢复良好,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神经功能损伤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固定和复位骨折,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均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对比手术前后Frankel分级提升情况、脊柱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矢状径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前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3例、C级1例。术后A级9例患者有2例恢复至B级,1例恢复至C级;术前B级3例患者有1例恢复至C级。脊柱凸角从术前的平均28°(13~38°)矫正到经手术后的9°(1~16°);椎体前缘高度矢状径指数由术前的平均35°(20~50°)恢复到术后的90°(70~105°)。结论采用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段爆裂性骨折中的治疗体位。方法对86例行Dick、AF、APF、GSS-Ⅱ、TSRH内固定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术前、术后的X线片变化及其功能恢复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86例获得13—16个月的随访术后伤椎的高度及脊柱Cobb角均有较大的恢复,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有1—3级的改善,断钉2例,松动5例,优良率为92%。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操作简单,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及椎间隙的高度,为脊柱的重建和功能的恢复提供了一个坚强而稳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患者接受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并椎管减压的治疗,男27例,女7例。按Denis分类:A型14例,B型7例,C型4例,D型7例,E型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X线片、CT平扫检查。结果34例获平均23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与脱位复位固定满意,椎体序列规整,无并发症。无松动、继钉、感染等现象。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单向长尾椎弓根螺钉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6例伤后1周内无明显脊髓神经损伤的Altas A、B、C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使用单向长尾椎弓根螺钉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经椎弓根行伤椎植骨。手术前、后通过X线片及CT扫描测量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矢状径,并进行比较。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比较伤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复查X线片和CT扫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矢状径分别为(95.1±4.7)%、(3.2±2.3)°及(89.7±6.5)%,与术前的(57.5±11.9)%、(14.7±5.9)°及(67.8±1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1例患者于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分别为(94.7±4.4)%、(4.0±3.1)°,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椎管侵占率由术前的(32.2±10.3)%降至术后的(10.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骨折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改善率、Cobb角改善率及椎管矢状径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Altas A、B、C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单向长尾椎弓根螺钉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但操作技术要求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的方法。方法对4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椎问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其预后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例获随访,平均16个月(8~48个月),Cobb角降至平均5°(O~13°),骨折术后椎体高度平均恢复至94.0%,椎管狭窄率平均恢复至6.4%(O%~15.0%)。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一手术节段失稳。结论本方法具有创伤相对较小、减压充分、内固定牢固、植骨融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苗巍 《中国医药导刊》2013,(6):1086+1088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经验,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矢状径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且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方法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建军 《吉林医学》2014,(11):2399-2400
目的:研究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固定治疗,治疗组25例采用骨折椎椎弓跟固定治疗,随访2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0%高于对照组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采用骨折椎椎弓根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涛 《西部医学》2011,23(8):1476-1477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用椎弓根螺钉治疗的3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得到随访,平均17个月(6~72个月)。其中23例脊髓不全损伤患者Frankel分级提高1~3级(平均2级);A级6例有1例恢复到B级,其余患者部分术后感觉平面下降或下肢感觉部分恢复,运动功能无明显改善。术后遗留轻度腰背痛3例,1例螺钉断裂,1年后取出。无一例发生感染。随访病例均行X线片检查,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7°(13°~32°)矫正到术后11°(0°~17°),椎体前缘高度矢状径指数术前28°(13°~49°),恢复到术后83°(70°~100°)。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板及横突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复位效果好和固定可靠等特点,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严伟 《安徽医学》2010,31(8):920-921
目的评价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的基础上经伤椎椎弓根植入自体骨至椎体内的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0例,术前、术后摄X线片及CT检查,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结果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椎体高度再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自体骨植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杜绝异体骨植骨的排异反应,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防止后期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和内固定的松动、断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52例患者随访18—46个月,平均22.5个月,发现术后受伤胸腰椎明显恢复,椎管狭窄症状明显改善。复查x线片未见复位椎体高度丢失,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亦获得较大改善。结论胸腰椎骨折严重损伤脊柱的稳定性,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通过复位、固定和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伤椎置钉复位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伤椎置钉复位固定技术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依据伤情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跨伤椎四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治疗组采取经伤椎置钉复位固定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术后恢复情况并回访对比两组远期疗效,以客观评定伤椎置钉复位固定技术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的疗效。结果:对照组矫正后Cobb′s角为(9.56±1.73)°,后凸角为(11.09±1.81)°;治疗组矫正后Cobb's角为(6.68±1.55)°,后凸角为(7.52±1.59)°;术后1周治疗组Cobb′s角与伤椎后凸角矫正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经伤椎置钉复位固定技术可有效矫正伤椎椎体前后缘的高度,并可更稳定地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02~2010-11收治的5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33例(6钉组),跨伤椎双平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18例(4钉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和Cobb's角.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5个月.结果 三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放置横连杆.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能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s角恢复满意.术后随访1年,6钉组效果优于4钉组(P=0.002).结论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的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河源市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前后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VAS评分、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情况。结果经随访,观察组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对照组有2例发生切口感染,3例出现内固定失败。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在疼痛VAS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功能JOA评分、伤椎前后缘高度比、后凸畸形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在Frankel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方面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下伤椎置钉固定来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能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背部疼痛症状,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2月~2013年1月于我院行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51例,随访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并且患者的神经症状有所缓解。随访后动力位X线片显示固定段无异常活动,椎体高度较术后平均改变0.5%,同时未发现椎弓钉松动、断裂。结论: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是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是集减压、复位、内固定于一体的手术方式,但手术造成的创伤大,因此应合理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2007年6月~2009年6在本院就诊的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患者36例,均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与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测量结果、神经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周、术后1年、术后3年的椎体压缩率(前缘、中央、后缘)、椎管侵占率及伤椎Cobb′s角度相比术前均显著性减小(P<0.05);患者术后的神经功能有所改善,ASIA分级提高一级或以上患者共31例;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无明显疼痛、无神经根加重症状等。结论: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磷酸钙骨水泥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非相邻型胸腰椎骨折可明显降低椎体压缩率和椎管侵占率,减小伤椎Cobb′s角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谭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67-68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7月起收治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立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前路手术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6例,设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Cobb角、椎管占位比较对照组降低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较对照组升高显著,差异也存在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彭亦良  张泽华  吴雪辉  代飞  周强 《西部医学》2010,22(8):1397-1400
目的观察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采用Frankel分级结合X线片、CT影像表现判断疗效。结果随访6-54个月,随访期间有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1例后期出现断裂并完整取出。椎体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51.4%和75.8%恢复到93.6%和96.5%,Cobb′s角由术前25.8°降低复到末次随访的6.4°。CT示椎管截面积术前为42.6%,末次随访为92.9%。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大多数都有1-3级提高,腰背部疼痛也获得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具有创伤小、易控制和固定稳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