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医学教育评价和考试领域中常用的英文术语有:“assess”、“measure”、“evaluate”、“rate”,它们在中文里都有“评定”、“估量”的共同含义,但在英文的具体用法上则有所不同。这里以美国著名的医学教育杂志《Academic Medicine》中的英语文献为例,加以说明和解释。上述4个英文单词在简明英汉词典中的解释和在医学教育评价及考试中的含义,如表1所示。表1“assess”、“m easure”、“evaluate”、“rate”的一般词意和医学教育术语含义单词简明英汉词典的解释医学教育术语含义assess测量,测度,估量通常指具体的考试评价活动,对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在医学教育评价和考试领域中常用的英文术语有:“assess”、“measure”、“evaluate”、“rate”,它们在中文里都有“评定”、“估量”的共同含义,但在英文的具体用法上则有所不同。这里以美国著名的医学教育杂志《Academic Medicine》中的英语文献为例,加以说明和解释。上述4个英文单词在简明英汉词典中的解释和在医学教育评价及考试中的含义,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厥"字源语义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汉语中,厥字有多种含义。《内经》中厥字的含义主要涉及两个方面:①“(气)逆”、“(仰)倒”义,用于症状、病机及病证名中;②“尽”义,用于“厥阴”一语。《内经》中多数厥字单纯用作“气逆”义,本字作“欮”或“瘚”。部分病证名中的厥字还解作“倒仆”等义,通“蹶/Jue”。病证名中的厥字将在文中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4.
“病机”这个词源自《内经》,前人将其解释为“病之机要”、“病之机栝”。机,是古代弩箭上的发射器;栝,是箭末扣弦之处。机栝,比喻事物的关键。故病机二字有疾病之关键的含义。从医学角度来说,病机就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机理。换言之,病机,就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辨别疾病的部位,分析疾病的变化,归纳疾病类型的机理。因此,它属于辨证的主要内容。临床中,只有掌握病机,才能确定证候的性质,治疗也才能有的放矢。所以《内经》说:“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  相似文献   

5.
肾小球玻璃样变在形态学上是指原因各异的几种肾脏病变的肾小球内有均匀嗜伊红的、玻璃样的、淡染物质的沉积物。多年来,在“硬化”、“玻璃样变”和“胶原样变”等术语的应用上一直持有不同的解释。有些学者交替应用这些术语,而另一些学者则想使这些术语的含义明确化或接近明确。根据形态学的研究,一般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灵枢》中对阴阳二十五人的描述使用了共25个“然”字脚的形容字,惟“敦敦然”同时被用在了二处不同的地方,使人们对此质疑。明张介宾注《黄帝内经》时,认为二”敦敦然”虽同在,却有不同的含义。其他很少见有人解释。综合自明清以来对上古汉语诸韵部逐渐成熟的认识,因金形人手太阴经之“敦敦然”不与上下文押韵,故认为了此处之”敦敦然”乃笔误。  相似文献   

7.
四逆汤为《伤寒论》[1]中经典方,方由附子、干姜、炙甘草组成.仲景对四逆汤“四逆”的文字论述颇多,后世医家对其解读亦众多,大多以“四肢厥逆”来解.但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2]本经主旨,发现“四逆”不仅仅是“四肢厥逆”之意.本文试对四逆汤中“四”、“逆”解释阐述如下. 1“四”字释义 《说文解字》[3]懈释“四”字:口,四方也.八,别也.口中八,象四分之形.又《玉篇》[4]解释说:阴数次三也.《正韵》[5]:“倍二为四.”可以看出“四”字有方位、数量等含义.对于仲景书中关于“四”字的解释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中图法分类号R223.14中气这一术语散见于中医文献。根据《简明中医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版)的解释,中气大约有以下几种含义:一泛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物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二指脾气;三为运气学术语,即中见之气;四为病...  相似文献   

9.
“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语出《素问·逆调论》。大多数解释为食滞于胃导致不寐之怔。而《内经》中关于“卧”字含义有二,一是指睡眠,二是指平卧。如《逆调论》所提到的卧字当释为“平卧”为适宜,清代张隐俺释《评热论》关于“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其中的“正偃”,仰卧也,水上乘于胃,则胃中不和故不得正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内经》“脉”字即指脉管脉象、诊脉、血气、精气等五个方面的含义。指出对“脉”字各种含义的了解及熟悉其不同的语言环境,将有助于对“脉”字作具体辨析并有益于正确理解和引用《内经》原文。  相似文献   

11.
“是动则病”和“所生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代对于《灵枢经》卷三,经脉第十中各经脉所主病证使用的术语“是动则病”和“所生病”的解释不甚统一。由于马王堆帛书和江陵张家山汉简等古医籍重见天日,使我们得以正确理解这两个术语的初义及本义。 笔者认为是动则病,应理解为此条经所主治之病证;所生病为此条经脉所主治病证与派生病证的综合。这种观点主要依据如下。 1.语言文字学的记述 历代对是动则病的动字解释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动字,若读为衝,(衝)也可,以动为之假借字,也可很好地理解原文。(重力),古文作(彳重),(辶重),帛书中也有作(止重)甲、金文中、偏旁彳,行、辵之间常可相通。《博雅》释:动也。()《说文》:通道也。《前汉、郦食其传》:“夫陈留天下之四通八达之效也”。()——动之意相同,做名词为道路之意。在经脉专著中应  相似文献   

12.
中医英语术语的翻译,关系着中医药的发展。而中医术语中“三字格”的翻译在目前来说还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故通过对目前中医英语术语的翻译进行数据分析,探索“三字格”中医术语翻译的重要意义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蒙汗药"一词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之谜的蒙汗药,为何以“蒙汗”两字命名,前贤多从单韵学角度给予解释,本文依据历代蒙汗药方中曼陀罗花为主要药物这一史实,从药理与生理角度对“蒙汗”二字提出新见,认为“蒙汗药”的“蒙汗”二字是古人对服食以曼陀罗(花)为主要成分的蒙汗药后,人体汗腺受到抑制,汗蒙而不发这种生理现象有客观描述。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最新版《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黏”与“粘”以及“惟”与“唯”字的使用规范如下: 在发“nian”音时一律用“黏”字,如黏膜、黏液、黏菌、黏合剂等;在发“zhan”音时用“粘”字,如肠粘连、粘贴等。关于“惟”与“唯”字的使用,二子均表示单单、只是等含义,  相似文献   

15.
痲痳考辨     
在一些医学文献中,经常看到“痲”与“痳”二字,由于这两个字的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从“痲”、“痳”二字的形、音、义出发,着重分析了这两个字及其相关的“麻”、“”、“髍”、“”、“淋”诸字的字形、字义,指出“痲”和“痳”是分别表示疾病的“麻”、“”、“髍”、“”、“淋”的正字,纠正部分文献的疏漏,并强调“痲”、“痳”不应在使用中相混淆。  相似文献   

16.
<正> 本人担任护理管理工作20余年,历任护士长、护理助理员,总护士长等职。管理二字通俗的解释为”管人”、“理事”四个字。在管理中,管人、用人是第一重要的,历代的有识之士都深知用人的重要性。我国革命家陈云同志早在一九三八年九月对“抗大”学员作的关于《干部政策》的著名演讲中提出了“了解人、气魄大、用得好、爱护人”12个字的用人之道。可见用人的重  相似文献   

17.
从《格至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的原文出发,对本论点形成的推理论证过程及阴阳二字的含义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本论揭示的是一种生理现象,其中阴阳二字的含义甚为广泛,这种思维对指导临床病机分析和选方用药、摄生等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灵枢·经脉》篇经文原文及历代医家注释,对针灸治疗法则“陷下则灸之”的理解提出笔者的看法,并解释了“陷下”与“下陷”两字在经文原义中的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19.
<正>"医者,意也"最早出自《后汉书·方术列传·郭玉》,原文载"医之为言意也。"[1]此句为判断句,"之为言"又作"之言",是声训术语,训释词与被训释词有音同、音近的关系,目的是说明被释词的语源。在这个句子中,训释词是"意",被训释词是"医",也就是说,用"意"来解释"医"。那么,考证这句话中"意"的含义,对于理解"医"的意思以及整句话的含义有着重要的意义。1字书中对"意"的解释《说文解字》对"意"的解释为"意,志也。志即识,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病、证再识及其证本质和辨病与辨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伤寒论》“病”“证”含义的再认识,探讨证本质及辨病、辨症概念,并明确相关概念的病机逻辑关系。“证”字在《伤寒论》中有疾病现象———症状、证候的证据及证候等含义,“病”除了疾病状态、病种、病位等概念外,还具有证据/假性证据的含义。“证”作为证候的简称,其本质由证候病机决定,以证候标识为证据,包含了病种要素,与病的关系犹如“线”与“珠”的关系。辨证是从“观”到“知”全过程的概括,辨症只是其中“知”的环节,是对“观”收集到的症状进行病机逻辑的分析求证,包含了辨病。《伤寒论》略于“观”详于辨,基本属于辨症范围,体现了从病的层次上升到证的层次的辨症过程。《伤寒论》“证”实际表达的各种含义,存在内在的病机逻辑关系,辨病、辨症和辨证概念位的大小不同,存在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