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卫国  靳艳华  白小红  陈莉  顾大勇 《四川医学》2005,26(12):1393-1396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的直接诱导作用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IL-8表达的影响及通过核因子κB(NF-κB)的调控机制。方法 以100ng/ml LPS刺激PMVEC 0、0.5、1、2、4、6、8h或1ng/ml、10ng/ml、100ng/ml LPS刺激1h或6h为检测时相点,ELISA、原位杂交试验分别检测的培养液上清中分泌的IL-8及PMVEC内IL-8mRNA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检测NF-κB的活化;并观察NF-κB活化抑制对IL-8表达的影响。结果 LPS能显著促进PMVEC表达IL-8,包括促进IL-8mRNA的表达及IL-8的分泌。在时间上mRNA的表达先于IL-8分泌。且LPS的直接诱导能迅速活化NF-κB,1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PDTC能显著抑制NF-κB的活化及IL-8的表达(P〈0.01)。结论 表明细茵致病因子LPS的直接诱导确能通过促进NF-κB的活化,从而启动IL-8的高效表达和分泌,为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的迁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导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TanⅡA)和阿司匹林(ASP)对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对KD患儿的抗炎作用机制,并与传统药物阿司匹林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病例选择为确诊KD的治疗前住院患儿20例,同期门诊同龄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健康对照组。分别取外周静脉血5 ml,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静脉血中的单个核细胞,并将试验分为4组进行培养,即自然培养组(空白组)、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组、PMA+ASP组和PMA+TanⅡA组,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培养后各组细胞中NF-κB表达率,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IL-8的表达量。结果 KD各组中NF-κB的表达率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P=0.000、P=0.000、P=0.000)。KD组中PMA组NF-κB的表达率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P<0.01、P<0.01、P<0.01);PMA+ASP组和PMA+TanⅡA组NF-κB的表达率及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的表达量均较PMA组显著降低(P<0.01、P<0.01、P<0.01、P<0.01);PMA+ASA组较PMA+TanⅡA组降低更明显(P<0.01、P<0.05、P<0.01、P<0.01)。NF-κB的表达率与TNF-α、IL-1β、IL-8的表达量呈正直线相关(r=0.842,P<0.01;r=0.898,P<0.01;r=0.801,P<0.01)。结论丹参酮ⅡA在KD急性期PBMCs中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SA相同,即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其下游TNF-α、IL-1β、IL-8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核因子κB(NF-κB)、孕激素受体(PR)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30例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作为流产组,30例正常早孕人工流产孕妇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蜕膜组织中IL-17A、NF-κB与PR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A、NF-κB与PR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对其进行定位、半定量分析,并对其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流产组蜕膜组织中IL-17A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R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流产组胞质中IL-17A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流产组核内NF-κB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胞质中NF-κB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流产组胞质中和核内PR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③胞质中IL-17A与胞核中NF-κB呈正相关(r=0.500,P〈0.05),与胞质中NF-κB呈负相关(r=-0.499,P〈0.05);核内NF-κB与核内PR呈负相关(r=-0.513,P〈0.05),核内NF-κB和与胞质内PR呈负相关(r=-0.511,P〈0.05)。结论蜕膜组织中IL-17A表达增强可能与不明原因早期自然流产有关。蜕膜组织中IL-17A的活化可增加NF-κB表达,进而减少PR表达并减弱其功能,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息肉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rfactorκB,NF-κB)的活化对IL-1a转录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取32例确诊为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以其中的14例患者的鼻中隔黏膜作对照,用凝胶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用RT-PCR检测IL-1a mRNA的表达,对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IL-1a的转录水平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鼻息肉组织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鼻息肉组织中IL-1a mRNA的表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鼻息肉组织中NF-κB的DNA结合活性与IL—1a的转录呈显著正相关(r=0.777,P〈0.01)。结论IL_la是鼻息肉中NF-κB激活后所分泌的重要的细胞因子,NF-κB和IL-1a引起的局部微环境的改变可能是鼻息肉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患儿血清IL-3、IL-6、TPO水平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3(IL-3)、白细胞介素-6(IL-6)、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冠脉损害(CA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测定正常对照组与KD患儿急性期、治疗后恢复期血清IL-3、IL-6、TPO水平。结果①KD患儿急性期IL-3水平为248.93±126.00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的148.20±45.26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的115.62±43.72pg/ml相比,P〈0.05。②急性期IL-6水平为230.20±118.52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的98.47±25.12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68.33±22.63pg/ml相比,P〈0.01。⑧急性期TPO水平为337.5±117.77pg/ml,与治疗后恢复期120.03±46.69pg/ml相比,P〈0.001,与正常对照组的109.12±53.89Pg/ml相比,P〈0.01。④35例KD患儿中7例伴发CAL,28例无冠脉损害(NCAL)。CAL组IL-3水平为276.51±119.20pg/ml,与NCAL组的213.58±108.75pg/ml相比P〉0.05;CAL组IL-6水平为262.67±119.20pg/ml,与NCAL组的202.32±93.36pg/ml相比P〉0.05;CAL组TPO水平为406.85±138.78pg/ml,与NCAL组的287.62±123.63pg/ml相比,P〈0.05。结论IL-3、IL-6、TPO在KD急性期水平增高,恢复期水平下降。提示:KD急性期炎性因子水平增加。KD患儿伴CAL组的TPO水平明显增高,提示TPO的水平增高可能与冠脉损害有关,可做为KD患儿伴CAL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樊冬梅  薛莉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6-8,F000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AMI)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核因子-kappaB(NF-κB)活化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分泌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AMI组),25例体检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两组PBMCs的NF-κB表达应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检测,血浆细胞因子TNF-α、IL-1β由放射免疫法测定。对两组指标进行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结果①AMI组血浆外周血PBMCs的NF-κB核染色阳性百分率、TNF-α、IL-1β分泌表达均显著增加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②AMI患者外周血PBMCs的NF-κB核染色阳性百分率与TNF-α、IL-1β表达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MI患者外周血PBMCs的NF-κB活性增高,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分泌来参与AMI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室重塑等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AP组、吡格列酮预处理组。利用Schmidt法并加以改良(逆行胰胆内加压注射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复制SAP模型,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腹水淀粉酶,同时行病理切片进行姨隙病理评分,应用Western blot法榆浸4胰腺组织NF-κB表达,运用ELISA法检测IL-6的变化。结果大鼠血清淀粉酶、腹水淀粉酶、胰腺病理评分在相对应的时间点SAP组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均〈0.01).吡格列酮预处理组较SAP组明显降低。造模3h后,SAP组胰腺组织中NFnκB p65持续上调。呈时间依赖性,6h与3h比较差异届著(P〈0.01),12h与6h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NF-κB p65表达很低;吡格列酮预处理组NF-κB也有表达,但是在相对廊的时间点明显弱于SAP组(P〈0.01)。IL-6的表达SAP组明显增加,吡格列酮预处理组在相对应的时间点均降低(P〈0.01)。结论NF-κB的活化作为始动因子参与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炎症反应,NF-κB表达与大鼠胰腺组织损伤呈正相关;抑制NF-κB的表达,下调炎症介质的表达,可减轻胰腺炎症。  相似文献   

8.
张北宁周南  林淑金 《实用医技》2007,14(35):4836-4837
目的:对川崎病(KD)患儿血浆IL-10与T细胞亚群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择30例KD患儿作为病例组,随机选择健康儿童23例作为对照组。应用S—P一步染色法及ELISA双抗体夹心法分别进行T细胞亚群和血浆IL—10浓度测定。结果:KD组急性期CD3^+、CD4^+细胞百分率均上升。但与恢复期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D8^+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CD4^+/CD8^+值上升,与恢复期和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浆IL-10浓度在急性期显著上升,与恢复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冠状动脉病变(CAL)组较冠状动脉(CA)正常组急性期各项免疫指标改变更显著。血浆IL-10测值与CD8’细胞百分率间呈负相关性(r=-0.54,P〈0.05):结论:KD急性期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增强及血浆IL-10分泌上升说明机体免疫系统活化与免疫活性细胞的过度应答密切相关,血浆IL-10浓度的明显增高,可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炎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L-21上调IL-17表达在Graves病(GD)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初发GD患者、17例经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GD(eGD)患者和18例健康对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和uTSH)和自身抗体(TgAb、TPOAb和TRAb)水平。采集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设IL-21刺激组和IL-21未刺激组。体外培养PBMCs后,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7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法检测IL-17和RORγtmRNA的表达。结果GD组的甲状腺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eG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G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组和eGD组的自身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L-21刺激前,GD组、eGD组的IL-17mRNA、RORTtmRNA和IL—17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IL-21刺激后,GD组、eGD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L-17mRNA、ROR'ytmRNA和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刺激前,且GD组和eGD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D组与eG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21通过上凋IL-17的表达参与了GD的发病机制,且这-机制可能并不依赖于甲状腺功能,而与自身免疫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IL-23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17、IFN7的影响及意义。方法60例活动期UC患者为UC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取肘静脉血3mL,送实验室进行PBMCs分离与培养。ELISA法检测上清液(经或未经LPS刺激)中IL-23含量;ELISA法检测上清液(经或未经IL-23刺激)中IL-17、IFN-γ含量。结果UC组上清液中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LPS刺激后,两组上清液中IL-2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LPS刺激前(P〈0.01)。未经IL-23刺激的两组间IL-17、IFN-γ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IL-23刺激后两组间IL-17、IFN-γ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经IL-23刺激后,IL-17、IFN-γ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L-23刺激前(P〈0.05或P〈0.01)。结论IL-23是UC发病的重要启动因素,IL-17(IL-23诱导)在UC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rachomatis,CT)对孕妇生殖道感染患者局部及全身免疫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取被诊断为生殖道CT感染的早孕患者20例(实验组)及无生殖道感染的早孕女性20例(对照组).留取实验组与对照组宫颈管内分泌物及血清,用放射免疫法比较IL-2、IL-6、IL-8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宫颈管内分泌物中IL-2、IL-8均升高(均P<0.05),而IL-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清中IL-2、IL-6、IL-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沙眼衣原体感染可影响早孕患者生殖道的局部免疫状态,其中IL-2、IL-8可能参与上述免疫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血清白介素-17(IL-17)、IL-6和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VM(VM组)患儿及38例择期行疝气、包皮手术(对照组)患儿血清IL-17、IL-6和IL-8的含量。结果VM组治疗前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VM组治疗4周后血清IL-17、IL-6和IL-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1),VM组血清IL-17水平与IL-6和IL-8水平均呈正相关(r=0.35、0.44,均P〈0.01)。结论前炎性因子IL-17及其诱导的炎性因子IL-6和IL-8可能在VM发病的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哮喘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9?IL-21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及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急性发作期?41例缓解期哮喘患者及48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检查?采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从蛋白和基因转录水平测定血清中IL-4?IL-9?IL-21表达和单个核细胞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IL-4?IL-9?IL-21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均显著高于缓解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 缓解组血清IL-4?IL-9水平高于对照组 (P < 0.05),并且IL-4?IL-9 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而血清IL-21以及mRNA水平在缓解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② 哮喘患者血清IL-9 与IL-4 水平呈正相关(P < 0.05),IL-21 与IL-4,IL-9与IL-21间无明显相关性(P均> 0.05)?血清IL-4?IL-9水平均与患者FEV1%成负相关(P < 0.05),与总IgE水平呈正相关(P < 0.05)?而血清IL-21水平与FEV1%?血清总IgE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 > 0.05)?结论:Th2?Th9?cTfh细胞特征细胞因子IL-4?IL-9?IL-21均参与了哮喘发病,检测IL-4和IL-9水平可评估哮喘病情发展状态,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10、IL-17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5例子宫内膜癌、15例良性子宫疾病患者外周静脉血清中IL-10、IL-17的表达,链霉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SABC)免疫组织化学 (IHC)染色法分别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IL-10、IL-17的表达,IPP 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目的蛋白的积分光密度 (IOD)值,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L-10水平及组织IL-10的IOD值均高于良性子宫疾病患者 (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血清IL-17水平及组织IL-17 IOD值与良性子宫疾病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L-10水平在ⅠB~Ⅱ期、G2~G3级、有肌层浸润、有脉管癌栓者高于ⅠA期、G1级、无肌层浸润、无脉管癌栓者 (P<0.05),各组织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IL-17水平在ⅠB~Ⅱ期、有肌层浸润、有脉管癌栓者低于ⅠA期、无肌层浸润、无脉管癌栓者 (P<0.05),在细胞分级、组织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0的过表达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抑制IL-10的表达可能解除机体对肿瘤的免疫耐受;IL-17的低表达参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促进IL-17的表达可能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2(IL-22)、白细胞介素-4(IL-4)与慢性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治疗组,全部常规治疗,正常健康对照组32例,记录正常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数,采用ELISA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龈沟液(GCF)及血清中IL-6、IL-22及IL-4的含量,并讨论与临床指数的相关性。结果:IL-6、IL-22及IL-4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后12周接近正常对照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L-6、IL-22及IL-4含量与牙周探诊深度(PD)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线性显著相关(P均<0.05),与菌斑指数(PⅡ)治疗前、后比较均无线性显著相关(P均>0.05);IL-6与IL-22、IL-4与IL-22分别比较,均有线性显著负相关(P均<0.05),IL-6与IL-4含量在治疗前、后比较有线性显著正相关(P均<0.05)。结论:IL在牙周炎的免疫保护或免疫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胡桂英  胡崇辉  傅理  徐军  陈元良  吴俊琪 《浙江医学》2011,33(11):1586-1588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药物术后自控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息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探讨术后充分镇痛对炎性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药物与镇痛方法不同,将120例行LC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组1)患者术后根据需要临时给予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镇痛。舒芬太尼组(组Ⅱ)患者术后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曲马多组(组Ⅲ)患者术后予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观察麻醉前30min、手术后即刻、术后24h和72h4个时点患者血浆中自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1L-10)水平,并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各组患者术后2、24、48、72h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各时点组Ⅱ、组Ⅲ的VAS均显著低于组Ⅰ(均P〈0.05)。但组Ⅱ、组Ⅲ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至术后72h血浆IL-2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但组Ⅱ、组Ⅲ术后24h及72h的水平均高于组Ⅰ(均P〈0.05)。3组患者术毕即刻IL-6、IL-10水平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均P〈0.01),并持续升高至术后24h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72h各组IL-6、IL-10水平仍高于术前(均P〈0.05)。与组Ⅰ比较,组Ⅱ和组ⅢIL-6、IL-10水平增高的幅度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术后经静脉自控镇痛模式较传统镇痛模式满意度好,且能更有效地减轻LC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患者IFN、IL-4、IL-12、以及IL-12P40细胞因子平衡与EM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半定量PCR法和ELISA酶联免疫检测20例EM患者的血及腹腔中的IFN、IL-4、IL-12及IL-12P40细胞因子,并与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相比较,以观察上述指标在EM患者血及腹腔液中的变化。结果 1.EM患者血清和腹腔液中IL-12浓度分别为(66.38±12.6)pg/ml和(77.76±14.6)pg/ml,显著低于无EM对照组(84.97±13.7)pg/ml和(106.92±10.7)pg/ml(P均<0.05)。2.EM患者血清中IL-12P40(35.64±10.6)pg/ml,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其腹腔液中含量为(79.76±12.6)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40.54±10.0)pg/ml(P<0.05),并与EM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3.EM组IL-4/IFN-γ比值0.328显著高于对照组(0.07)。结论 EM患者体内IL-12含量降低,IL-12P40含量增高,这可能与EM的发生密切相关的NK细胞功能下降有关。EM患者外周血单核淋巴细胞中IL-4细胞因子升高,在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网络中出现Th2细胞的偏移并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青蒿琥酯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血清IL-2、IL-6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青篙琥酯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血清IL-2、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青蒿琥酯小剂量组、青蒿琥酯大剂量组和科素亚组,其中10只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ELASIA法检测大鼠血清IL-2、IL-6含量。结果大鼠IgA肾病造模成功。青蒿琥酯可以明显抑制IgA肾病模型大鼠血清IL-2、IL-6含量。结论青蒿琥酯能够降低IgA肾病模型大鼠血清IL-2、IL-6含量,这可能是青蒿琥酯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检测进展期和手术1个月后肝癌、胃癌、大肠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水平。结果表明:①各组进展期癌症患者外周血IL-2、IL-6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2R水平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癌症之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②手术后1个月时各组癌症患者外周血IL-2、IL-6活性有所恢复,IL-2R水平有所下降,但仍低于正常人群。结果提示,癌症患者外周血T细胞功能被严重抑制,这种变化与疾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20.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中IL-17和IL-23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变化,探讨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44例白癜风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IL-17和IL-23的含量。结果白癜风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白癜风患者IL-17含量与病程呈负相关(r=-0.45,P0.05),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r=0.36,P0.05)。结论 Th17细胞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