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血流动力学机制。方法  6例心搏骤停患者均为2 0 0 0~ 2 0 0 1年心内科患者 ,男性 5例 ,女性 1例。在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时用变频多平面食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观察心脏改变。结果 所有 6例病人 ,在胸外按压阶段 ,二尖瓣关闭 ,主动脉瓣开放。主动脉瓣峰值血流速度为 (5 9 0± 13 0 )cm/s。在放松阶段 ,二尖瓣开放 ,主动脉瓣关闭 ,二尖瓣峰值血流速度平均为(6 0 0± 2 0 0 )cm/s。在按压末左室内径明显减小为 (32 1± 7 1)mm ,放松末增大为 (42 1± 12 9)mm (P<0 0 5 )。按压末左室容积为 (39 0± 8 9)ml,放松末 (6 8 8± 2 1 7)ml (P <0 0 5 )。按压频率为 10 0次 /min ,心排血量为 (2 8± 0 8)L/min。按压时有创血压为 6 0~ 80 / 10~ 30mmHg,指端血氧饱和度可达 98%~99 %。结论 在实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的过程中 ,食道超声可清楚地显示二尖瓣关闭、主动脉瓣开放 ,左室容积减小 ,产生前向血流 ,支持心泵机制  相似文献   

2.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利用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氧利用率 (O2 U Cc)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选择重症颅脑损伤 4 0例作为实验组 ,同期 4 0例轻、中度颅脑损伤作为对照组。通过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采血 ,观察颈内动脉血氧饱和度 (Sa O2 )、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 (Sj O2 )以及颈内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 S(a j) O2 〕;根据氧利用率的计算公式推导出 O2 UCc。O2 U Cc=S(a j) O2 / Sa O2 ,并计算 O2 U Cc;分析 O2 U Cc与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实验组 Sa O2 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 Sj O2 升高 ,O2 U Cc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均 <0 .0 1)。实验组死亡 2 6例 ,存活 14例 ,病死率 6 5 %。死亡组 Sa O2 与存活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死亡组 Sj O2 升高 ,O2 UCc降低 ,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显著 (P均 <0 .0 1)。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常伴有脑氧代谢动力学障碍 ,以高 Sj O2 和低 O2 U Cc为主要表现 ;O2 UCc<11%预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我院 ICU 1995~ 1998年对 5例平均心跳停止 4.5分钟的患者行心、肺、脑复苏成功 ,并长期存活 ,占同期心、肺、复苏患者的 2 0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2 1~ 48岁 ,平均 39.2岁。心跳停止发生在医院内 3例 ,家中 1例 ,转运途中 1例。心、肺复苏前心跳停止时间 2~ 8分钟 ,平均 4.5分钟。心肺复苏开始至心脏复跳时间 3~ 10分钟 ,平均 5 .7分钟。病因包括冠心病 2例 ,有机磷中毒 1例 ,脑干出血 1例 ,破伤风 1例。1.2 抢救治疗过程 全部胸外心脏按压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首次剂量 2~ 3mg,每 3~ 5分钟重复上述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院内心脏骤停患者行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能否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 67例院内发生心脏骤停的患者随机分为CCC-CPR组(即实验组n=35)和ICC-CPR组(即对照组n=32).两组均按照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要求进行抢救,实验组采用人工呼吸时不停止胸外心脏按压,做连续胸外心脏按压;对照组按照2:30的比率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每次做人工呼吸时,胸外心脏按压必须暂停,做间歇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ICC-CPR).结果 实验组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5.5% vs 61.4%,P<0.05);24 h生存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8.6% vs 15.6%,P<0.01).结论 CCC-CPR可明显地提高院内心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 h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纳洛酮联合肾上腺素进行心肺复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肺复苏是抢救心跳呼吸停止的主要方法 ,除了及早进行有效胸外心脏按压、除颤及人工呼吸外 ,药物的合理应用也是复苏的关键环节之一。研究表明 ,β 内啡肽在休克、心跳呼吸停止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此 ,我们进行了纳洛酮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于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96例患者是 1 997年 2月至 2 0 0 2年 2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和住院的心跳呼吸停止患者 ,男 61例 ,女 35例 ,年龄 1 6~ 82岁。平均 (59.4± 7.6)岁。心跳呼吸停止时间 2~ 8分钟 ,平均 6 .2分钟。随机分成A、B、C三组 ,A组 33例 ,男 …  相似文献   

6.
冲压式心肺复苏机在9例心肺复苏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心肺复苏 ( CPR)是急诊常用技术。徒手操作胸外心脏按压 ,操作者的熟练程度 ,按压的位置、深度、频率等都直接影响着 CPR成功与否。胸外心脏按压的最佳频率为 12 0~ 140次 / min,而徒手操作较难以做到。为此 ,我们应用冲压式心肺复苏机 ( Thum per CPR)对 9例急诊心脏停搏患者进行抢救 ,其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8年 10月~ 1999年 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呼吸心脏停搏患者9例 ,其中男 5例 ,女 4例 ;年龄 35~78岁 ,平均 ( 5 3.0± 15 .9)岁。 9例患者均在我科急诊监护病房 ( EICU )抢救 ,临床资料见表 1。1.2 …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对心肺脑复苏(CPCR)的重视与发展,国内外相继有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获得心脏复跳成功的报道,本文旨在研讨剂量与心脏复跳的关系,探求最合适剂量及作用机制,以提高复苏的成功率。 1 材料与方法 我院近3年来(自1992年7月~1995年7月)发生于内、外、妇、急诊科和手术室猝死患者56例,占同期死亡数的36.5%,并与1988年7月~1991年7月3年间猝死患者45例(占同期死亡26.9%)做对照。复苏均在心脏停跳5分钟以内进行。56例中男/女为34/22,平均年龄47.23±2.34岁,最大82岁,最小3岁;对照组男/女为24/21,平均年龄42.78±3.64岁,最大71岁,最小16岁,其病因见表1。  相似文献   

8.
随机比较我院急诊科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时气管内插管给氧及气囊面罩给氧各 3 5例的氧疗效果 ,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 .1 病例 :3 5例气管内插管给氧患者中男 1 9例 ,女 1 6例 ;年龄 3~ 82岁 ,平均 ( 46.5± 5.5)岁。心脏停搏原因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2例 ,急性心肌梗死9例 ,电击伤 8例 ,异物窒息 4例 ,不明原因 2例。发现心脏停搏至施行心肺复苏的时间约 3~ 2 0分钟。另 3 5例气囊面罩给氧患者中男 2 0例 ,女 1 5例 ;年龄2~ 84岁 ,平均 ( 47.5± 6.0 )岁。心脏停搏原因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1 0例 ,急性心肌梗死 1 1例 ,电击伤 8例 …  相似文献   

9.
危重病人心肺复苏的氧代谢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估胸外按压对全身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外科ICU内 16例使用机械通气和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病人 ,在呼吸心跳停止后继续维持高浓度氧的机械通气 ,同时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频率 12 0~ 140次 /min) 30min。在此期间 ,每隔 5min测心排血量指标和动脉、混合静脉血气 ,并做氧代谢计算。结果  1.心排血量平均为 (2 0 6± 1 0 3)L/min时 ,氧代谢为 :动脉血氧含量 (CaO2 ) :(11 0± 3 0 )ml/dl;静脉氧含量 (CvO2 ) :(4 6± 2 3)ml/dl;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 (avDO2 ) :(6 9± 2 6 )ml/dl;氧载 (O2 AV) :(2 16± 88)ml/min ;氧耗 (VO2 ) :(135± 5 9)ml/min ;氧提取率 (O2 ER) :0 6 5± 0 14;肺泡 毛细血管血氧分压差 (A aDO2 ) :(4 73± 178)mmHg ;动 -静脉分流率 (Qs/Qt) :(39 9± 15 2 ) %。氧载为生理的 1/4 ,氧耗为生理的 1/2 ,氧提取率为生理的 2~ 3倍 ,氧耗与氧载未脱依赖关系 ;但在个别病人可见上述生命支持可满足 (动脉氧分压PaO2 >6 0mmHg ,PaCO2 <40~ 5 0mmHg)。结论  1.胸外心脏按压在高频率 12 0~ 140次 /min ,可获得较高心排量 ,进而得到好的氧载。 2 .本组临床所获的氧载仍低于生理危险线 ,氧耗与氧载未脱依赖关系。 3.依据急诊心搏骤停病人肺部并发症疾患少的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院前心脏停搏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接诊并行心肺复苏的86例院前心脏停搏患者按心肺复苏成功的标准分为成功组45例和失败组4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功组心脏停搏至心脏按压时间为(2.2±0.5)min,失败组为(7.9±0.4) min.成功组25例气管插管时间为(2±0.2)min,失败组为(3±0.5)min.成功组心电图检查表现为心室颤动35例,失败组为20例.2组自发现心室颤动至电除颤时间分别为(2.8±0.6)min、(7.4±0.6)min.2组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成功组2例年青患者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素无效,改用大剂量肾上腺素(0.2 mg/kg)抢救成功.结论:早期心脏按压、早期电除颤、熟练快速进行气管插管和合理使用心肺复苏药物是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