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成像在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术前行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明确肠系膜上血管及其分属支走行;常规组术前不行血管成像,均行腹腔镜辅助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术后3年生存率等。结果:5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理分期(TNM分期)、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意外损伤血管数量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年生存率为64.29%(18/28),常规组为57.14%(1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中间入路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前行血管成像,利于指导手术操作,可避免血管意外损伤,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增加了手术效率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中相关血管及筋膜的解剖学特点,为腹腔镜下解剖定位、操作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对甲醛固定的标本原位与离体观察,同时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杨雁灵副教授1例完全LPD手术视频,对血管分布、系膜间隙位置、沟通及毗邻关系进行观察与描述。结果:胰前间隙、胰后间隙及其延伸是手术两个主要的宏观外科平面,胰腺后融合筋膜及筋膜间隙是腹腔镜下外科手术操作的天然平面,一旦偏离可导致邻近血管、脏器损伤。LPD术中沿适宜的外科平面进行游离,尤其Kocher切口手术入路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手术无损伤原则及肿瘤根治原则。供应胰十二指肠的重要血管均位于筋膜与胰腺实质间,LPD术中注意保护好胰十二指肠区域相关的血管,保留筋膜的完整性即可保护后动脉弓。探查及显露肠系膜上静脉以胃网膜右静脉作为术中标志,可更好地显露肠系膜上静脉,减少对周边组织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率。结论:掌握LPD相关血管及筋膜的解剖学特点可为腹腔镜手术的设计与规范提供形态学依据,从而提高腹腔镜下操作的安全性及根治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3.
椎间融合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不稳,目前的手术入路主要分前路和后路,但术中两者都不可避免的要广泛剥离椎旁软组织。这样的操作破坏了周边的稳定结构,同时也增加了手术的并发症。微创手术由于其更少的组织损伤,更少的术后并发症,更低的手术风险,正越来越受到广大骨科医生欢迎。经骶前间隙行的腰骶椎间融合术或髓核置换术是近期发展的一种新的微创手术。这种轴向间盘入路较以往的前后方入路和前侧微创人路有着更为显著的优点,该手术方法不仅减少了对脊柱稳定结构的破坏,而且也降低了引起血管和内脏损伤、  相似文献   

4.
外周血管径路是微创心血管外科及心血管介入诊疗的重要途径,手术后入路血管的处理方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术后制动时间及舒适度。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穿刺点压迫固定或切开皮肤缝合血管,术后长时间制动、血管潜在并发症及患者舒适性差等缺点显而易见。血管闭合器的应用可以减少传统处理方法的缺点,但是不同血管闭合器有其自身特点和应用范围,甚至应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当前常用的几款血管闭合器资料以及近年来相关的临床研究数据,对常用血管闭合器的特点、使用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国人下腰椎前方血管解剖结构特点和入路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国人下腰椎前方血管与椎间隙之间的解剖特点,并进行解剖结构分型,为下腰椎前路椎间融合手术入路,尤其是腹腔镜下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94例国人腰椎MRI片,观察腰3-4、腰4-5,腰5-骶1椎间隙横断面前方的大血管解剖结构,判断腹主动脉的分叉位置和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位置,并进行解剖结构分型。结果根据腹主动脉分叉、左髂总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点与腰。椎间隙的上边缘之间的关系,确定4种类型。21例(22.3%)被归为A类(低分叉/低汇合),34例(36.2%)被归为B类(高分叉/高汇合),38例(40.4%)被归为C类(高分叉/低汇合),1例(1.1%)被归为D类(低分叉/高汇合)。在腰5-骶1间隙腹主动脉均已分叉,左髂总静脉均未汇合。男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下腰椎前方血管解剖位置具有多变性,以腰4-5椎间隙为著,使腹腔镜下手术入路变的复杂。术前常规腰椎。MRI图像能用来进行血管解剖位置的分类,并设计最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鹿邑县人民医院2015-09—2017-10间收治的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8例)采取腰椎后路正中入路,观察组(49例)以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比较2组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ODI、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椎后路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经皮肾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穿刺引导中避免肾血管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06年2月至2006年8月11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的PCNL术,所有患者均进行黑白超声波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并进行自身对照,先用黑白超声波设计入路,再在同一切面上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若入路上有明显肾血管经过则重新调整入路,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下穿刺进针.结果 110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PCNL术均获成功.其中15例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原超声波设定入路上的肾血管并重新设定穿刺路径,有效避免直接损伤肾血管,占总例数的13.6%(15/110)(确切概率法P=0.035).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大出血和动静脉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PCNL术中穿刺能确切避开肾血管,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精确性,有效减少PCNL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腹部外科》2021,34(4)
该文围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血管处理策略展开阐述。开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熟悉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重点区域血管解剖并且通过术前三维重建了解血管变异。提出应用"一轴二面四区"及"危险三角"的解剖概念处理胰十二指肠血管。术中注意避免动脉内膜损伤和静脉撕脱,尤其注意腹腔镜下血管的"帐篷效应",避免血管损伤。手术团队应增强手术配合意识,及时处理术中意外出血,避免灾难性大出血的发生。严密监测术后出血和早期积极处理,可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5):1399-1402
腰椎融合方法较多,经侧方入路腰椎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融合方法,与经后方入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椎间孔入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以及前方入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腰椎融合方法。LLIF是一种微创手术,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康复时间短,并发症少,既可避免前方大血管损伤的风险,也可减少后方肌肉、关节突等组织的破坏,但LLIF是否优于其他手术方法尚无统一定论,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后入路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腰椎后入路手术是脊柱外科常用的手术途径之一。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该类手术的并发症也不断增加。该文回顾了近年来胸、腰椎后入路手术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的文献.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严重的卫生健康问题,目前大约有1.7亿慢性HBV感染者,约占世界慢性HBV感染者的一半。HBV基因组结构为部分环状双链DNA,全长约3.2kb,其核心启动子对于HBV的复制和形态构成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肺移植是公认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纤维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及α1-抗胰蛋白酶缺乏引起的肺气肿等终末期肺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根据国际心肺移植协会的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球共完成肺移植32652例,受者术后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63%,52%,29%[1]。肺移植延长了受者的生存时间,同时也提高了受者的生活质量[2]。然而大多数研究仅关注生理指标,对心理指标的研究报道较少,目前国内也尚无预防和治疗肺移植受者术后心理问题的干预标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胸科ICU对肺移植成人受者在ICU监护治疗期间进行集束化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心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第17届国际肝移植学会(InternationalLiverTransplantationSociety,ILTS)年会于2011年6月22—25日在西班牙瓦伦西亚会议中心举行。来自73个国家逾1400位学者参与本次学术盛会。本次会议入选口头交流论文171篇,壁报交流论文591篇。  相似文献   

14.
在小鼠肝移植模型中移植肝在术后出现自发耐受,但单纯的肝细胞移植则会发生强烈的急性排斥反应。目前我们已经证实肝星状细胞具有不可替代的免疫抑制活性,将肝星状细胞与胰岛细胞联合移植可以在无免疫抑制支持的情况下长期存活。但是,临床应用中需要提取患者的肝星状细胞,这显然限制了该方法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肾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后大量生成的活性氧及其引起的脂质过氧化过程在IR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前期研究已经证实乙醇预处理可以减轻心脏和脑IR损伤,其机制与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有关。  相似文献   

16.
2010年肝移植趋势 2010年共64个移植中心实施肝移植手术2144例次,占总体肝移植手术的11.37%(2144/18849)。其中活体肝移植62例次,可控型心死亡供者肝移植23例次,儿童肝移植38例次。2010年肝移植手术例次与前两年相比变化不大,但活体肝移植和儿童肝移植占比(2.89%和1.77%)则低于前3年。  相似文献   

17.
(编者按:本文系第一作者在2011年海峡两岸医学前沿论坛发言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Glutamate neurotoxicity, which can result in both neuronal damage via 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c-Jun pathway and increased GIuR6 SUMOylation, has been related to hypoxia or ischemia. Here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glutamate on GluR6 SUMOylation status and the impact that these modifications have on c-Jun activity. We showed that SUMOylation of GIuR6 at lysine 886 (K886) could be induced by glutamate treatment and occurred in a rapid manner; however, induced mutation at this site would block SUMOylation in vitro. The activation of c-Jun and PC12 cell dea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inhibition of SUMO pathways in cells treated with glutamate. We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Ubc9 played a functional role in GluR6 SUMOylation and that the C93S mutant of Ubc9 abrogated SUMO-1 conjugation activity. In conclusion, SUMOylation of GIuR6 has key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glutamate neuronal excitotoxicity. These data reveal another role of SUMO in protection against cell death.  相似文献   

19.
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我们采用改良手辅助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切取29例供肾,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2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1.6min,平均出血量20mL。该术式结合了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和手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两者优势,手术创伤小,热缺血时间短,学习曲线低,易于掌握,现介绍如下,具体操作见视频。  相似文献   

20.
病例1患者男,39岁,患2型糖尿病3年。头皮感染并溃疡形成半年余,见右颞顶部约8cm×8cm大小类圆形红肿,中央部见-2cm×2cm皮肤缺损溃疡,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未愈,形成头皮缺损,常规换药未愈,行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drainage,VSD)治疗20余天后,皮缘肉芽生长,缺损缩小,皮肤红肿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