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胸小切口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外科新方法,不需要正中开胸或侧开胸,也不需要体外循环,无辐射,只需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开一个3cm左右的小切口,在超声的引导下经胸送入一个封堵器,将房间隔缺损封堵住即可。我院于2006年7月在辽宁省首次开展并成功完成了2例经胸小切口微创房缺封堵术,2名小患者均于手术后第5天康复出院。此手术术后并发症极少,易于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目前有两种治疗方法:一是开胸体外循环辅助下修补术,二是介入封堵术,但两种手术方式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封堵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心脏手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治疗中.2011年9月至今,我院采用此种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近80例,其中小儿ASD 27例,5 d后康复出院,疗效满意,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共完成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41例,术中需使用胸腔镜,特殊的手术器械及长距离的推结器,采用穿刺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负压辅助静脉引流,CHITWOOD钳阻闭升主动脉,冷血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CO2充满术野,避免气栓,胸腔镜辅助下完成房间隔缺损修补术.选取同期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心行传统正中开胸房间隔缺损病例41例为对照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运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微创组与正中开胸组比较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辅助时间、ICU时间、住院天数、输血率较正中开胸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12月效果良好.结论胸腔镜辅助右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有效,能达到传统正中开胸相同的手术结果;学习曲线短;可重复性强;美容效果好;较内科封堵治疗拥有更广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进胸微创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右进胸腋下微创切口径路,对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术后随诊40例,均恢复良好。结论:手术切口小,损伤轻,术后恢复快,有较好的学效果,适用于多常见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5.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右腋下小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病例疗效。方法:117例患儿均采用右侧腋下长约6~10 cm的弧形切口,经第4肋间进胸。补片修补缺损72例,小缺损直接缝合45例。 结果:右腋下小切口组患儿与同期经正中剖胸入路组62例患儿相比,心肌阻断时间[分别为(34.3±12.5)和(35.9±16.9)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分别为(6.5±4.1)和(7.2±3.4)h]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胸液引流量[分别为(187.6±110.0)和(230.6±92.5)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8.2±1.3)和(10.5±2.5)d]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较常规正中剖胸入路可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早期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 700 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18例,根据手术径路,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右腋下切口组(n=9), 采用右腋下小直切口;正中切口组(n=9),采用传统的胸骨正中切口.观察右腋下小直切口对关胸时间、术后辅助呼吸时间、24 h胸腔引流液量以及监护病房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均无早期死亡.右腋下切口组体外循环结束后关胸所需时间、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正中切口组(P<0.05);右腋下切口组术后24 h的胸腔引流液量亦显著少于正中切口组(P<0.05);术后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未发现残余漏.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手术,能避免或减少胸骨正中切口的弊端,明显缩短术后的愈合周期,而且切口隐蔽、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修补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先天性ASD、VSD患者(试验组,A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联合心脏不停跳技术。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施行,皮肤切口沿右侧腋下、经第4肋间入胸,距右膈神经前2.0cm纵向切开心包,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插管常规建立CPB,心脏不停跳下修补ASD、VSD。57例先天性ASD、VSD患者(对照组,B组)均行正中切口心脏停跳下修补ASD、VSD。观察2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胸瓶引流量、死亡、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CPB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瓶引流量、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病死率及残余分流、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修补先天性ASD、VSD具有安全、可靠、微创、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适用于...  相似文献   

8.
施超  刘学刚  唐震  刘以尧  李小军  刘戈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341-1342,1417
目的总结右胸小切口微创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2000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室应用右胸小切口完成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内直视手术共275例,其中175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完成,另外100例在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下完成。随机选择同期常规手术(胸正中切口+常规体外循环)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结果右胸小切口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停跳手术组CPB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纯右胸小切口组;术后监护时间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胸微创小切口是一种简洁、高效、经济的微创技术,可和不停跳技术联合应用达到双微创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在体外循环下经右胸外侧小切口剖胸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 .[方法 ]经右胸外侧第 4肋间进胸 ,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 12例 ,其中修补房间隔缺损 2例 ,室间隔缺损 5例 ,法洛氏四联征 4例 ,部分心内膜垫缺损 1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1例法洛氏四联征病例在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症 ,3例出现部分右束支传导阻滞 ,1例在房间隔缺损术后拔胸腔引流管时出现气胸 ,再次做胸腔闭式引流 .[结论 ]经右胸外侧小切口手术法可替代正中剖胸矫治先天性心脏畸形手术法 ,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不破坏胸廓连续性及防止术后鸡胸等优点 ,属于微创外科手术 ,值得推广 .  相似文献   

10.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1],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0%~20%.目前,绝大多数医院以胸骨正中切口径路体外循环下行房缺修补术为主.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在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胸非体外循环微创ASD封堵术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心脏病的新技术[2],该手术创伤小,时间短,不需体外循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我院于2006年6至2007年2月顺利进行了11例经胸微创ASD封堵术,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治元  梁锦崧  许伟  吴东信  欧斌 《河北医学》2010,16(12):1470-1472
目的:探讨右胸小切口术式与传统正中开胸术式优缺点比较。方法:采用右胸小切口治疗先心病患者,其中房缺6例,室缺15例。结果:与传统正中开胸术式对比,右胸小切口具有切口隐蔽美观、出血少、恢复快、费用少等特点。结论:有适应征患儿可以采用右胸小切口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56例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的经验。探讨房间隔缺损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的新进展。方法术前采用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详细评估每位患者病情,采用开胸修补、介入封堵、小切口封堵3种不同术式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除1例介入封堵患者发生右股动静脉瘘需手术修补外,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平均7.3 d出院。结论房间隔缺损手术治疗安全、有效,根据病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可获得更好的微创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evaluate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occlusion employing a small right anterior thoracotomy approach. Methods A total of 21 patients with ASD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and 2-3 cm incision was made in the fourth right intercostal space.Utilizing transesophageal or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he occluder was released using a monotube unit.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occluded successfully.No patient required open surgery utiliz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There were no major complications a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右腋下小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在婴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胸外科接受心脏手术的185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3~12个月),其中房间隔缺损98例,室间隔缺损87例。将两组患儿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胸骨正中切口组(A组)与右侧腋下小切口组(B组)。比较A、B组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FLACC评分、患儿家属切口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房间隔缺损患儿A、B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房间隔缺损患儿B组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短于A组(P <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少于A组(P <0.05)。房间隔缺损患儿不同时间点的FLACC评分有差异(P <0.05);两组的FLACC评分有差异(P <0.05),B组低于A组;两组FLACC评分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房间隔缺损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B组高于A组(P <0.05)。房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室间隔缺损患儿A、B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室间隔缺损患儿B组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均短于A组(P <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少于A组(P <0.05)。室间隔缺损患儿不同时间点的FLACC评分有差异(P <0.05);两组的FLACC评分有差异(P <0.05),B组低于A组;两组FLACC评分的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室间隔缺损患儿家属B组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P <0.05)。室间隔缺损患儿A组有2例出现胸廓畸形,1例切口感染;B组出现1例术后肺不张。结论 在婴儿群体中经右腋下小切口治疗CHD,切口隐蔽、美观,对患儿的身体及心理创伤小,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呼吸机插管时间缩短、胸腔引流量减少,能有效减轻疼痛,更容易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临床疗效优于正中开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对婴幼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观察对象,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8例,室间隔缺损2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右腋下小切口组,n=15,男10例,女5例),对照组(胸骨正中切口组,n=15,男8例,女7例)。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死亡病例。实验组清醒时间(3.49±1.83)h、拔管时间(10.81±7.33)h、ICU时间(25.84±11.78)h、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78.07±23.61)min、阻断时间(51.53±16.16)min,对照组清醒时间(4.07±2.33)h、拔管时间(11.66±8.41)h、ICU时间(30.46±15.55)h、CPB时间(73.07±29.78)min、阻断时间(47.07±26.57)min。2组各变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虽然数据统计未有显著差异,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较对照组短,同时实验组可能由于小切口术野小、操作较复杂等原因, CPB时间、阻断时间较对照组相对较长。但24h胸腔引流实验组(85.13±19.09)ml,较对照组(116.67±31.47)ml显著减少(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能取得与胸骨正中切口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美观、长期较高的生活品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0年1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6例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彩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诊,同时对房间隔缺损大小及形状进行确定,均采用Amplatzer法进行封堵术,术后做好抗感染治疗。并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1次复查。结果经过治疗,仅1例患者因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较大而封堵不成功,经手术治疗后好转,其余85例患者均封堵成功,封堵成功率为98.8%。结论在对先天性心脏病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治疗中,进行彩超观察,能更为准确的评估病情,引导封堵治疗,对提升封堵成功率、提升患者恢复速度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宋冀东  闫继东 《重庆医学》2015,(23):3221-3223
目的:比较外科开胸修补和介入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儿童膜周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收集室间隔缺损(VSD)患儿384例,行外科开胸修补202例(开胸组),行介入封堵182例(介入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成功率、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术后 ICU 监护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心包引流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介入组无需输血、ICU 监护、心包引流、机械通气等。而开胸组输血量为(372.45±200.88)mL,术后 ICU 监护时间为(3.21±2.17)d,CPB 时间为(71.09±34.92)min,心包引流时间为(3.52±1.22)d,机械通气时间为(67.09±43.83)min。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上,介入组的时间明显少于开胸组(P <0.05)。介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组(P <0.05)。结论在相同的适应证情况下,介入治疗更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右腋下和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内直观手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例,其中膜周部室缺4例、房间隔缺损6例采用右腋下切口,三尖瓣关闭不全、部分心内膜垫缺损、房间隔缺损各1例和室间隔缺损2例,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矫治术。结果 除右腋下切口发生一过性右下肺不张3例外,无其它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微创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是安全的,创伤小,美观。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valuate atrial septal defect(ASD) occlusion employing a small right anterior thoracotomy approach. Methods A total of 21 patients with ASD underwent general anesthesia and 2-3 cm incision was made in the fourth right intercostal space.Utilizing transesophageal or 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he occluder was released using a monotube unit. 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occluded successfully.No patient required open surgery utilizing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There were no major complications 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