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gasles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GLC)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0例患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或胆囊炎患者分成两组(A组和B组),A组行GLC(n=40),B组行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n=40),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孔感染、术后肩部疼痛情况;以及术前和手术30 min及手术结束10 min BP、HR、CVP、PaCO2、PetCO2、Paw、pH;术前术后CRP、IL-6、PT、APTT、Fib、TT、D-D二聚体、CK、LDH、HBOH、CK-MB、GOT、GPT、ALP、GGT、TBIL、BUN、Cr;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80例手术全部成功,B组术后6例肩部疼痛,A组无肩部疼痛(P0.05);B组手术30 min及手术结束10 min时Bp、HR、PaCO2、PetCO2、Paw均高于A组,而pH、CVP降低(P0.01);B组术后24 h CRP、IL-6、PT、APTT、Fib、D-D二聚体、CK、CK-MB、ALT、AST、Cr高于A组(P0.01);术后72 h CRP、APTT、D-D二聚体、CK、ALT、AST高于A组(P0.01);术后24 h、72 h BUN高于A组(P0.05);术后24 h ALP高于A组(P0.05)。B组住院费用比A组高(P0.01)。结论免气腹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的心、肺、肝、肾功能、血气和凝血功能影响小,费用低,适应证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陆颖超  徐红星 《求医问药》2014,(15):277-278
目的:探讨不同参数的CO2气腹压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肩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两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院将A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压力的参数设为10mmHg,将B组患者CO2气腹压力的参数设为14mmHg。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肩部疼痛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肩部疼痛的发生率为12.5%,B组患者肩部疼痛的发生率为33.33%。A组患者肩部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肩部疼痛的程度与其术中所用CO2气腹压力的参数值大小密切相关。患者CO2气腹压力的参数值越小,其术后发生肩部疼痛的几率就越低,二者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2例阑尾炎患者分为两组,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miniature 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MLA)组41例,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组41例,在全程的护理干预下观察术后(术后24 h、48 h、72 h)切口疼痛程度、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并症、住院天数。结果两种术式的切口疼痛程度、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下,免气腹二孔法微型腹腔镜技术在阑尾切除术中的疗效得到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4.
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燕 《海南医学》2010,21(22):90-92
目的比较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和传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连续收治的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13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组(免气腹组)和传统腹腔镜组(传统组),每组68例。记录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体温、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与传统组比较,免气腹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缩短,术后体温〉38℃和术后需镇痛例数较少,同时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腹腔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压力CO2气腹压力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肩部疼痛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许昌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气腹压力选择10 mm Hg,对照组气腹压力选择为14 mmHg。观察两组术后并发肩部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肩部疼痛发生率为13.33%(6/45),对照组为40.00%(22/4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肩部疼痛多与气腹压力相关,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低气腹压力能有效减少术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悬吊式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患有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A 组)30例、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B 组)30例。结果:术后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随时间而降低,B 组各时间段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 A 组,在术后24 h 内两组恶心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术后12 h 内两组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析免气腹单孔腹腔镜应用于普外科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普外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采取免气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采取免气腹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C组采取免气腹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最后分析各手术方法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治疗普外科疾病,创伤较小、恢复比较快、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胆囊良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免气腹腹腔镜手术31例,气腹腹腔镜手术36例。结果: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免气腹组手术时间较气腹组长,术后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则优于气腹组。结论: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患者减少了气腹对机体的影响,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有效、微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期间正反特伦德伦伯格(Trendelenburg)卧位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A组)术中取反向特伦德伦伯格卧位;女性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30例(B组)术中取特伦德伦伯格卧位,监测气腹前、气腹后、体位改变前、体位改变后15、30 min、术毕气管导管拔除后10 min时的MAP、HR、SpO2、肺胸顺应性(Comp)、气道阻力(Raw)、气道峰压(Ppeak)、PETCO2。结果气腹及体位改变后两组患者MAP、HR、SpO2、Paw、Ppeak、PETCO2明显升高,Comp降低,组内分别与气腹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气腹后A组Paw、Ppeak、PETCO2明显高于B组,Comp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B组HR、MAP明显高于A组。结论气腹与体位均使患者循环动力学发生改变,通气功能下降,其中以特伦德伦伯格卧位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低压气腹和标准气腹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探索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低压气腹组和标准气腹组,两组患者分别为43和49例,术中低压气腹压力和标准气腹压力分别为8mmHg和12mmH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PaO2、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使用镇痛药患者比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低压气腹组术中PaO2、术后VAS、术后使用镇痛药患者比例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标准气腹组(均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标准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可以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而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因此,低压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穿线胆囊悬吊与常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随机分成30例行针刺穿线胆囊悬吊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组,30例行常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疼痛指数、肩背疼痛、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凝血功能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疼痛指数、肩背疼痛、CRP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0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指数PT、APTT、INR,纤维溶解指数FIB、D-D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凝血功能正常,与治疗前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凝血功能异常,与治疗前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P<0.01,P<0.001)。结论针刺穿线胆囊悬吊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三角显露良好,传统器械处理起来简单方便,切口小术后不易察觉起到了美容效果,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正常,避免了腹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肺栓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对比研究。方法:对2012年1-12月在本院行胆囊结石手术的60例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对比两种手术方式所需要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术相对于OC术,手术时间明显较短,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治疗胆囊结石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治疗的139例胆囊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行保胆取石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结果: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手术组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8±6.6)mL,(10.3±4.3)h及(3.2±1.8)d,而术后止痛剂使用率为11.4%,且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4/70),均明显优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有手术创伤小、组织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免气腹经脐单孔腹腔镜在胆囊切除术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在东莞常安医院进行治疗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64例,根据患者个人意愿选择两种不同治疗方案,即免气腹经脐单孔腹腔镜组(n=32例)及传统腹腔镜组(n=32),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中的操作时间和手术中的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腹腔镜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低于传统腹腔镜组[(74.4±8.4)次/min vs(81.0±10.9)次/min,(94.7±6.5)mm Hg vs(98.9±6.4)mm Hg,(P<0.05)];单孔腹腔镜组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出现排气时间及术后的平均住院日均显著低于传统腹腔镜组患者[(9.6±4.4)h vs(12.7±5.4)h,(20.9±3.8)min vs(24.2±4.8)min,(4.1±1.4)d vs(4.9±1.2)d,(P<0.05)];单孔腹腔镜组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腹腔镜组(6.25%vs 25.00%)(P<0.05)。结论免气腹经脐单孔腹腔镜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9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49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术前、手术日、手术后的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切口疼痛时间、腹胀时间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等方面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首次肠蠕动时间、肠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孙勇  安波  冉小红  张金文 《当代医学》2011,17(25):66-6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气腹前在打孔处皮肤至腹膜之间用左布比卡因局麻和胆囊床放置左布比卡因、芬太尼混合液的明胶海棉,观察其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气腹前,用20mL0.25%左布比卡因在腹壁3个打孔处局部麻醉。并于胆囊切除止血后,胆囊床处放置用5mL0.5%左右布比卡因和0.05mg芬太尼混合液浸透的明胶海绵两片。对照组除腹壁浸润注射生理盐水外,并在胆囊切除后,静脉给予0.05mg芬太尼。评估和记录术后1、2、3、6、9和24h的VAS评分。如果患者VAS〉40时,给予肌注哌替啶50mg。结果治疗组在所有观察时间点VAS评分值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需要镇痛和右肩痛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腹壁局部麻醉和胆囊床放置含左布比卡因和芬太尼的明胶海绵,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是一种安全、简单、副作用少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联合延续性护理对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研究组127例和对照组123例,分别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联合延续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研究组SF-36量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住院期间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提高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为术后出院患者提供更多的护理支持,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本院99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早期(72h内,早期组)与晚期(抗炎2周内,晚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的关系。结果早期组29例中无中转开腹病例,平均手术时间72.4min,平均住院5.2d;晚期组70例中2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75.2min,平均住院12.1d。2组中转开腹率及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平均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72h内手术可缩短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手术难度及中转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纽曼系统模式护理程序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石性胆囊炎83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医护指导;干预组41例,除常规治疗护理外,针对焦虑水平及疼痛程度评定,应用三级预防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在纽曼系统模式护理程序干预下干预组组内的焦虑水平在术前1h和术后3d均较护理干预前的评定显著降低(P〈0.05);术后3d焦虑水平较术前1h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术前1h、术后3d焦虑水平总分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自觉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纽曼系统模式护理程序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江庆斌  陈白丽  李东松  武魁 《吉林医学》2014,(35):7779-7781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胆道镜、及开腹保胆取石术的优缺点和手术技巧。方法:同一术者施术,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34例,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38例,开腹保胆取石术48例,对比分析其况。结果: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取净结石。开腹保胆取石术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完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胆道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量及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多于完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胆道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辅助胆道镜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完全腹腔镜组(P<0.05);完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胆道镜组在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腹腔镜、腹腔镜辅助胆道镜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开腹组术后随访出现8例并发症,其中4例伤口感染、3例胆汁漏、1例盆腔积液。三组随访3~18个月,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全腹腔镜和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少、术中出血少等优点,尤其是腹腔镜辅助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术后结石复发率低。开腹保胆术时间相对较快,对患者身体素质偏差者能迅速结束手术,但并发症多,尽可能不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