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直肠应用消炎痛栓预防胆总管结石病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标准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13例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60例,对照组53例。预防组术前1h给予消炎痛栓100mg塞肛,对照组不给予消炎痛栓。测定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观察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ERCP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31、-2.20,P<0.05)。预防组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02、5.316,P<0.05)。结论直肠应用消炎痛栓可以预防胆总管结石病人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硝酸甘油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200例术前血、尿淀粉酶正常的患者拟行ERCP术,患者随机分为硝酸甘油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术后均予常规治疗.硝酸甘油组术前30 min给予硝酸甘油10 mg舌下含服.分别于术后6h及24 h检测血清淀粉酶并观察胰腺炎临床症状.结果 硝酸甘油预防组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术前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预防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行ERCP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在行ERCP术前半小时、术后1h、24h静滴乌司他丁10万u,对照组术前、术后未予任何预防性药物治疗。 结果 共纳入120例患者,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4 h、24 h及48 h血淀粉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术后腹痛、腹部压痛症状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结论 乌司他丁能明显预防ERCP 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奥曲肽预防內镜逆行胰胆道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疗效比较。方法:行ERCP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奥曲肽组30例,手术后皮下注射小剂量(0.1mg)奥曲肽;ENBD组32例,术后置鼻胆管引流;对照组28例,于术中静滴生理盐水500ml,以上3组术后均采用抗炎、补液等常规治疗,并分别于术前、术后4h、术后24h测定血清淀粉酶,同时观察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奥曲肽组、ENBD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9.3%、16.7%、3.1%;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5%、10%、0。对照组与其他2组间在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曲肽组与ENB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与ENBD均能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胰腺炎的发生,但ENBD更有效,对ERCP尤其治疗性ERCP后应常规使用ENBD。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A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214例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患者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122例,于ERCP术前30 min及术后4 h分别予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对照组92例,术前、术后均不使用奥曲肽.2组术后如发生AP则按AP处理.分别测定术前及术后6、24 h血清淀粉酶,同时观察AP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的医疗费用.结果 预防组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分别为(233.2 ±70.8)、(198.5±79.8)U/dl,均低于对照组的(487.9±189.0)、(412.4±158.3)U/dl(P<0.01);预防组与对照组术后发生AP分别为2例(1.6%)、6例(6.5%);术后24 h高血淀粉酶血症分别为36例(29.5%)、40例(43.5%)(P<0.05).预防组与对照组平均医疗费用分别为12 076元及11829元.结论 奥曲肽对ERCP术后AP及高淀粉酶血症有预防作用;ERCP预防性使用奥曲肽未明显增加患者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过直肠给药的方式应用吲哚美辛预防老年胆总管结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需行ERCP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吲哚美辛组和安慰剂组,每组35例.吲哚美辛组患者ERCP术前30min直肠内给予吲哚美辛栓剂,安慰剂组患者ERCP术前30min直肠内给予安慰剂栓剂.分别于术前,术后3h、术后24h检测患者血清淀粉酶,并判定患者是否出现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结果:吲哚美辛组患者术后3h、24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吲哚美辛组患者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71%(2/35)和17.14%(9/35),均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ERCP术前直肠应用吲哚美辛能够显著降低老年患者急性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丁全华  张优萍  李建阳 《浙江医学》2014,(24):2015-2017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栓剂对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拟施行ERCP手术的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双氯芬酸钠组、生长抑素组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每组80例,观察其术前、术后4、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评估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ERCP术前血清淀粉酶均为正常值。双氯芬酸钠组及生长抑素组术后4、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双氯芬酸钠组术后4h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生长抑素组(P<0.01),但术后24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双氯芬酸钠组及生长抑素组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双氯芬酸钠组与生长抑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氯芬酸钠组及生长抑素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但双氯芬酸钠组与生长抑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氯芬酸钠栓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双氯芬酸钠与生长抑素均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且双氯芬酸钠比生长抑素在应用便利性及经济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思他宁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剂量思他宁术中应用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行ERCP患者 62例 ,分为两组 :预防组 32例 ,于术中静滴思他宁 2 50 μg(加入 1 0 %GS 1 0 0ml中 ) ,1小时滴完 ;对照组 30例 ,ERCP术中静滴 1 0 %GS1 0 0ml。两组患者术前后均不用其他任何抑制胰腺分泌及预防胰腺炎药物 ,并分别于术前、术后 2h ,2 4h作血清淀粉酶测定 ,同时观察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预防组ERCP术后 2h ,2 4h作血清淀粉酶 (U/l)分别为 (2 4 4± 1 84)和(2 61± 1 81 ) ;明显低于对照组 (879± 2 80 )和 (793± 2 58)P <0 .0 1 ;预防组无一例发生胰腺炎 ,对照组发生 2例。结论 小剂量思他宁ERCP术中应用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的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乌司他丁组造影前1h静滴乌司他丁2×105U,对照组静滴生理盐水250mL,观察术前和术后6h及24h血清淀粉酶的变化。结果乌司他丁组有3例和对照组有10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乌司他丁组没有发生急性胰腺炎病例,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胰腺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地预防ERCP术后因胰管造影所致的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0.
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效果.方法 98例ERCP术后有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可能的患者,48例术后置鼻胆管引流,50例非引流进行对照,观察术后2、24 h血清淀粉酶值和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 ENBD组和对照组术后2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367.6±76.6)U/L和(621.5±121.4))U/L (P<0.01),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值分别为(245.5±74.2)U/L和(424.6±82.1)U/L (P<0.01);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8.33%和20.00%(P<0.05);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0与8.00%(P<0.05).结论 ENBD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照研究使用不同药物和不同时间点给药时,药物对PEP的预防作用;分析PEP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将ERCP患者分为三个低危组(Ls1、Ls2、L0)和四个高危组(Hs1、Hs2、Hg1、Hg2),按照既定方案给予生长抑素或加贝酯。观察入组病例的术前12 h以内、术后3 h、12 h、24 h的血淀粉酶和C反应蛋白(后者术后3 h不检测)。结果:低危组入选75例,并发高淀粉酶血症7例(9.3%)、急性胰腺炎2例(2.7%);高危组入选295人,并发高淀粉酶血症29例(9.8%)、急性胰腺炎14例(4.7%)。低危组之间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以及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4 h CRP、血淀粉酶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之间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2 h血淀粉酶和术后24 h CRP的总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s1组(术前使用生长抑素)的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术后12 h血淀粉酶和术后24 h CRP水平低于Hg1和H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生长抑素者(Hs1+s2组)的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低于使用加贝酯者(Hg1+g2组)(P<0.05)。具有胰腺炎病史、乳头多次插管和手术时间超过1h的高危组患者,其发生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可能性较高。结论: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术前使用生长抑素以减少胰腺炎或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效果优于加贝酯;无高危因素的患者不建议预防性用药。患者的胰胆管病史、乳头插管次数和手术时间是PEP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血症(hyperamylasemia)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行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生长抑素组(n=41)和对照组(n=39),生长抑素组于术后30 min给予生理盐水50 mL+生长抑素6 mg静脉泵入,4 mL/h,持续24 h;对照组泵入同等量的液体,但无生长抑素加入,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4 h、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并观察有无胰腺炎发生。结果生长抑素组术前、术后24 h淀粉酶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0.05、P=0.9870.05),术后4 h生长抑素组淀粉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2〈0.05),术后4 h、24 h生长抑素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χ2=5.61,P〈0.05;χ2=6.25,P〈0.05),术后24 h内生长抑素组胰腺炎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χ2=4.35,P〈0.05),生长抑素组无重症胰腺炎发生,而对照组有1例。结论生长抑素可有效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结束前喷洒高浓度硫酸镁对预防术后胰腺炎(PEP)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148例行ERCP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4例,对照组进行ERCP手术,不采用硫酸镁处理,观察组于ERCP操作结束前采用33%的硫酸镁对十二指肠乳头局部进行喷洒处理,比较两组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 h、术后12 h、术后24 h的血淀粉酶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4 h、术后12 h及术后24 h的血淀粉酶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观察组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ERCP操作结束前喷洒高浓度硫酸镁可有效降低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血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 方法 行ERCP患者共 1 3 2例 ,随机分为两组 :预防组 67例 ,分别于术前 3 0min及术后 2 4hq8h皮下注射奥曲肽 0 .1mg;对照组 65例 ,术前、术后不用奥曲肽注射。术前、术后 3h及 2 4h检测血清淀粉酶 ,同时观察腹痛及胰腺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 预防组ERCP术后血淀粉酶分别是 2 96.2 4± 2 73 .71IU/L和 3 55.61± 3 1 8.66IU/L,明显低于对照组 ( 594 .96± 562 .73IU/L和 651 .1 9±53 4 .84IU/L,P <0 .0 1 )。预防组发生急性胰腺炎 1例 ( 1 .4 9% ) ,对照组发生 5例 ( 7.69% ,P <0 .0 1 )。 结论 奥曲肽能有效预防ER 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行ERCP患者共105例,随机分为3组,各组基础数据如性别、年龄、体重、操作过程(诊断和治疗)等基本相似。预防1组:41例,ERCP术后即开始静滴生理盐水500mL加生长抑素6mg(国产,商品名:丽枝雪)不间断维持24h;预防2组:32例,ERCP术后即开始皮下注射奥曲肽O.1mg(进口,商品名:善宁)每6小时共4次;对照组32例,ERCP术后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但不进行皮下注射。3组均在术前、术后2h、12h及24h检测血清淀粉酶,同时观察腹痛及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预防1、2组发生急性胰腺炎分别为17.1%(7/41)、15.6%(5/32),两组效果相似(P=0.87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0.6%(13/32),P〈0.027。预防1组ERCP术后血淀粉酶分别是(432.9±342.5)IU/L,(431.6±470.8)IU/L.(321.6±499.8)IU/L,预防2组ERCP术后血淀粉酶分别是(338.7±359.9)IU/L,(560.0±679.5)IU/L,(280.3±341.7)IU/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77.0±320.2)IU/L,(482.9±497.5)IU/L,(564.4±545.3)IU/L,P〈0.0001。结论:生长抑素对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有预防作用,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6.
杨武 《湖南医学》2014,(1):67-69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他克莫司(Tacrolimus ,TAC)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符合纳入病例条件行ERCP检查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6例):A组为常规对照组,B组为奥曲肽组,C组为他克莫司组。A组不做任何特殊处理,B组术前30 min皮下注射奥曲肽0.1 mg ,C组术前2 h口服TAC 5 mg。观察三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评估比较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ERCP术前血清淀粉酶均正常,ERCP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C组低于A、B组,B组低于A组,且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1)。A组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比例为50%(28/56,其中17例患者发生PEP(17/56,30.1%),B组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比例为30.1%(17/56),其中8例患者发生PEP(8/56,14.2%),C组患者发生高淀粉酶血症比例为14.2%(8/56),其中2例患者发生PEP(2/56,3.5%),C组患者的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病率明显低于A、B组,B组患者的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病率明显低于A组,且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结论]ERCP术前应用TAC和奥曲肽均可有效降低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但是T AC的效果更好,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加贝酯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行ERCP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均同时行抗炎、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观察组同时予奥曲肽联合加贝酯治疗,比较两组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ERCP术前术后不同时点血清淀粉酶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h两组患者的血淀粉酶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奥曲肽联合加贝酯用于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疗效确切,可以明显降低血淀粉酶水平,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或头孢派酮他唑巴坦在EECP术后胰腺炎中的预防作用。方法术前血清淀粉酶在正常范围内拟行ERCP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生长抑索组27例,生长抑素+左氧氟沙星组33例,生长抑素+头孢派酮他唑巴坦组35例。生长抑素组术后当日予以生长抑素250ug/h静脉泵入,持续1d,生长抑素+左氧氟沙星组术后当日予以生长抑素250μg/h静脉泵入+左氧氟沙星03g/d静脉点滴,用药1d,生长抑素+头孢派酮他唑巴坦组术后当日予以生长抑素250μg/h静脉泵入+头孢派酮他唑巴坦6g/d静脉点滴,用药1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术后2、12、24h血清淀粉酶。结果生长抑素组、生长抑素+左氧氟沙星组、生长抑索+头孢派酮组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2.22%、3.03%、2.86%。生长抑素组与生长抑素+左氧氟沙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抑素组与生长抑素+头孢派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长抑素+左氧氟沙屋组与生长抑素+头孢派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抗生索可更好的预防EE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的预防作用与联合左氧氟沙星效果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并探讨乌司他丁对其的预防作用。方法:无乌司他丁干预的52例与乌司他丁干预的142例接受ERCP术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血清淀粉酶水平。结果:对照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15.4%,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44.2%,均显著高于观察组的2.8%和22.5%(P<0.01);两组患者术前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均明显增高(P<0.01),且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ERCP在多种胆道、胰腺疾病中取得了良好诊断与治疗效果,但术后急性胰腺炎以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高,术后乌司他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急性胰腺炎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