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汞合金具有抗压强度大、硬度高、耐磨性强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后牙充填材料。但由于其抗弯强度和抗冲强度差,对洞形固位形、抗力形要求高,充填后咀嚼力有时会致充填体松动、折断或脱落。为了改进这一状况,我们选用单粉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Ⅱ类复面洞之邻面部分,而只用银汞合金充填he面部分(包括边缘嵴)。取得较好的充填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氟化玻璃离子聚合体、Dyract复合体、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对178颗患牙分别采用以上三种材料充填治疗,并经2a对比观察,参考USPHS临床直接评定标准评价各组疗效。结果:氟化玻璃离子聚合体、Dyract复合体及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的成功率分别为92.00%,85.71%,63.83%。结论:氟化玻璃离子聚合体与其他两种材料相比在治疗楔状缺损时对牙髓无刺激性,性能稳定,后期不易变色,治疗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流动树脂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 将128例352颗浅型楔状缺损的患牙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流动树脂充填,1.5年后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 玻璃离子的成功率为80.87%,复合树脂组的成功率为83.33%,流动树脂修复浅型楔状缺损的成功率为94.17%,高于另外两组(P〈0.01)。流动树脂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成功率高于玻璃离子组和复合树脂组。结论 流动树脂是修复牙体浅型楔状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5.
冯佳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28(5)
笔者于1995年用Co-1型、玻璃离子、银汞合金三种不同材料充填牙齿楔状缺损患者120例,每种材料40例,进行疗效跟踪随访4年,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Co-1型充填材料:产于国营昆明齿科材料厂,充填上下前牙40颗,其中上颌门牙30颗,下颌门牙30颗,下颌门牙10颗,随访4年,上前牙完好,未见脱落,颜色正常,成功率为100%。下颌前牙10颗,脱落3颗,成功率70%。1.2 玻璃离子:产于上海青浦齿科材料厂,充填上下前牙共40颗,其中上颌前牙28颗,下颌前牙12颗,随访4年,上颌前牙脱落5…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及光固化流动树脂修复牙体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186颗)楔缺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和光固化流动树脂进行修复,于修复后1年进行对比观察。比较3组间修复体的质量和具体失败原因。结果 1年疗效,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组的成功率为87.10%,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组的成功率为82.26%,光固化流动树脂修复组的成功率为9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修复1年后,光固化流动树脂修复楔状缺损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优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同化复合树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银汞合金、玻璃离子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应用于乳磨牙龋齿充填的疗效。方法:对285颗儿童乳磨牙龋齿进行充填治疗,将患牙随机分为三组,去净乳牙龋坏组织,并进行相应的洞型预备,分别用银汞合金、玻璃离子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材料在预备好的乳牙龋洞内进行充填,以恢复乳牙外形,保证正常的咀嚼功能,保留患牙。继而统计每颗患牙完成充填的操作时间、观察充填后1~2周过敏反应情况、并追踪观察6个月~2年,比较治疗效果。结果:银汞合金、玻璃离子与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成功率6个月分别为93.42%、94.52%、94.58%,2年分别为82.56%、86.28%、85.22%,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使用玻璃离子充填操作较简便,治疗所需的时间要比光固化复合树脂短,且充填后1~2周出现牙本质过敏反应者少。玻璃离子因其与牙体组织有良好的化学性粘结,对牙髓组织刺激性小等优点,适合应用于乳牙治疗。结论:玻璃离子色泽美观;对牙髓刺激小;具有化学性粘结,边缘密封性能良好,可有效的防止继发龋;且粘结性较强,备洞时则可尽量少的切割牙体组织,从而减少了患儿在制洞时的不适感和恐惧感,操作简便快捷,故用于儿童乳磨牙龋病的充填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用银汞合金、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粘固粉充填治疗楔状缺损的 3年脱落率和患者的满意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对 194颗临床诊断为楔状缺损的患牙分别用以上 3种材料进行充填治疗 ,经过 3年的观察 ,并根据评定标准 ,评价各组的脱落情况和患者满意情况。结果 :银汞合金、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的充填脱落分别率为 2 1.9%、17.9%、15 .4 % ,用行×列表 χ2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显示 3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患者满意率 (分别为 30 .8%、73.7%、89.2 % )总的来说有差别 (P <0 .0 5 )。然后进行卡方分割法处理 ,玻璃离子组与光固化组尚不能认为满意率有差别 (P >0 .0 5 ) ;玻璃离子组与银汞合金组、光固化组与银汞合金组的满意率均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12 5 ) ,可认为用玻璃离子、光固化树脂充填比用银汞合金充填的满意率高。结论 :银汞合金、光固化复合树脂、玻璃离子在治疗楔状缺损时 ,在脱落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就材料性能、费用和患者满意程度考虑 ,建议使用含氟的玻璃离子水门汀 ,可取得相对理想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玻璃离子粘结银汞合金充填与复合树脂充填无鸠尾Ⅱ类洞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取 312例 390个双尖牙邻面浅龋及中龋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经常规去腐 ,制备无鸠尾Ⅱ类洞。实验组以银汞充填 ,充填前以玻璃离子进行洞衬 ,对照组直接以复合树脂充填。所有病例随访追踪 2年以上 ,通过临床检查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玻璃离子粘结银汞组成功率为 89% ,复合树脂组成功率为 80 %。对其进行 χ2检验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玻璃离子粘结银汞合金充填无鸠尾类洞技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 ,其疗效较复合树脂充填为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银汞合金和光固化树脂在后牙Ⅱ类洞充填进行对比。方法:将100颗牙活髓牙按照年龄分成两组,分别用银汞合金和光固化树脂充填,并进行定期随诊观察。结果:在患者满意程度方面,两者之间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光固化树脂除了抗压强度外,其他特性都要优于银汞合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1.
微创技术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微创是21世纪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以内镜、腔镜和介入技术为基础的微创技术在腹部外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有些技术已迅速取代传统剖腹手术,成为部分疾病治疗的首选。同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也要引起了我们足够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多种微创技术的全面发展和组合应用是当前发展的潮流,而虚拟现实技术、手术机器人和远程微创手术的研发将是今后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微创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两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微创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情况,并观察疗效.结果 两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均经心导管检查证实.一例行外科经胸室间隔穿孔封堵术,术后室间隔穿孔分流消失;一例行介入室间隔穿孔封堵术,术后残余少量分流.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以全程参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治疗决策,并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微创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股骨颈骨折患者72例,按入院时间分成FTS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36例。传统护理组患者实施传统的临床路径,FTS组患者实施应用FTS贯穿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中进行治疗及护理优化,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FTS组护理满意度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FTS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远期康复效果第3个月及第6个月ADL评分无明显差异(t=-1.467、P=0.147;t=-1.599、P=0.114),但在近期康复效果术后2周及1个月ADL评分可看出,FTS组患者ADL分值高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7、P=0.024;t=-2.451、P=0.017)。结论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路径中,应用加速康复理念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及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加快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ASA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arcotrcnd监测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并行Narcotrcnd监测,N组以Narcotrcnd监测结果判断麻醉深度并调整用药,使Narcotrcnd指数州D维持在DI-E0水平,C组依据临床体征和临床经验调节麻醉用药。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a)、插管后5rain(T2)、手术开始时m)、CO2气腹后lrain(1r4)、手术结束时(L)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Narcotrcnd指数(M);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T2、T3、T4和T5时C组NI、MAP、HR明显低于N组(P〈0.01或0.05)。与C组比较,N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P〈0.01),N组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Narcotrcnd监测用于腔镜微创手术快通道麻醉,有利于调控麻醉深度,实现精确麻醉,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加快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腔镜下细针导管空肠造瘘的操作方法,探讨其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单一手术团队完成的1 023例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中腔镜下细针导管空肠造瘘的完成情况,及术后造瘘管口渗液、造瘘管管腔堵塞、肠梗阻等造瘘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1 023例患者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细针导管空肠造瘘,平均手术时间(14.77±2.99)min,平均出血量(2.87±0.96)mL;有9例(0.88%)患者出现空肠造瘘相关并发症,其中造瘘管口渗液3例(改行肠外营养支持,及时换药,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清洁,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造瘘管管腔堵塞3例(经口进食前行肠外营养支持)、空肠瘘1例(行2次手术)、肠系膜扭转1例(行2次手术)、不完全肠梗阻1例(行保守治疗)。 结论 微创McKeown食管癌切除术中行腔镜下细针导管空肠造瘘,操作简便、安全可行,是建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有效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两种真空辅助乳腺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创外科中的价值。方法:彩超引导下对480例1 194个乳腺病灶进行微创切除,同期对210例374个乳腺病灶进行开放切除,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时间、疤痕长度等。结果:微创组与开放组在出血、皮下血肿、肿瘤残留、皮肤破损、感染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复发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短,疤痕小,同开放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麦默通组与安珂组在术中出血、局部瘀斑、局部血肿及皮肤破损、感染、复发等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残留方面安珂比麦默通稍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采用麦默通或安珂微创旋切系统,优势明显、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美观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应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近端4枚锁钉及远端2枚锁钉(简称“近四远二”)的生物力学稳定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特点。方法: 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入组患者分为微创组与非微创组,微创组采用“近四远二”的内固定方式,非微创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式。为了研究对于不同类型骨折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我们同时进行了不同Neer分型患者的比较。术后复查肩关节X线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水平。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共117例,微创组45例,非微创组72例,平均年龄(61.5±16.2)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6例,三部分骨折63例,四部分骨折8例。微创组患者男17例,女28例,平均年龄(62.2±17.1))岁,包括Neer二部分骨折18例,Neer三部分骨折23例,Neer四部分骨折4例;非微创组患者男27例,女45例,平均年龄(60.1±17.7)岁,包括Neer二部分骨折28例,Neer三部分骨折40例,Neer四部分骨折4例。两组数据在性别(P = 0.975)、年龄(P=0.545)及骨折类型(P=0.756)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创组患者与非微创组的平均住院日分别为(2.8±1.1) d和(4.3±1.3) d (P=0.023),手术时间分别为(67.8±14.9) min和(102.3±34.1) min (P<0.001),失血量分别为(21.3±6.5) mL和(181.5±55.6) mL(P<0.001), 术后1周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1±0.9及6.5±0.8 (P=0.032),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66.1±4.3及63.4±4.9(P=0.006),在这些方面微创组具有显著优势。对于Neer二部分及三部分骨折,微创组的术后1周VAS评分(5.9±0.8)及术后3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66.6±3.7)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微创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1例(2.2%)、外展受限1例(2.2%);非微创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3例(4.2%)、外展受限2例(2.8%), 两组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及肱骨头坏死的情况。结论: 应用微创技术结合“近四远二”的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骨折断端骨痂生长明显,骨折正常愈合且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钢板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切开组及微创组,切开组27例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方法治疗,微创组27例接受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做预后Johner-Wruhs分级。结果两组手术时间[(59.5±5.9)、(58.8±5.8)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中出血量[(35.1±7.1)mL]明显少于切开组[(71.4±10.6)mL],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微创组[(10.1±2.5)周]明显短于切开组[(14.3±4.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Johner-Wruhs分级微创组优良率[85.2%(23/27)]明显高于切开组[51.8%(1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法遵循生物力学原则,保护骨折局部血运,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