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循环结构功能的某些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骆秉铨 《中国微循环》1999,3(3):184-187
近些年来,微循环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是多方面的,但也存在某些争议问题,如微循环的概念及其血管网络范围界定,微循环调节和内皮细胞功能,疾病过程的微循环机制和微血管病等。本文就上述问题复习近期文献进行综述性探讨和评价。微血管网络结构微循环包括微动脉、毛细血管和微静脉。微动脉不断分支,越来越细,分为1、2、3、4级微动脉(即A1、A2、A3、A4)。按解剖名称分为喂养微动脉(feedingar-teriole)另称喂养小动脉(smallfeedingartery)、弓形微动脉包括弓桥形微动脉(arcad…  相似文献   

2.
胰腺微循环的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揭示胰腺微循环通道的结构与功能,用保留动态信息和组织信息于静态样本的微循环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法、FITC红细胞标记胰腺微循环活体荧光显微观察法,对人、猴、狗、鼠、兔胰腺微循环通道的构筑特征、胰腺活体微循环的动力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①胰腺小叶为胰腺微循环形态与机能的基本单位,小叶内动脉与小叶内静脉之间包括了胰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两极毛细血管床;②胰腺微循环的流向是由内分泌部流向外分泌部,胰岛-腺泡门脉循环是胰腺微循环的基本特征;③胰腺小叶多由独支的小叶内动脉供血,相邻小叶内动脉及其分支间无吻合存在,属终动脉,这一解剖学特性是急性胰腺炎局部缺血及小叶内灶性坏死的解剖学基础;④生理状态下胰腺微循环表现为稳定的毛细血管灌注形式,灌流量为1.18±0.05nl/min;急性胰腺炎早期出现FITC-RBC流量减少、微循环灌流不足和机能毛细血管密度减少,提示胰腺小叶为胰腺微循环结构与机能的基本单位;胰岛-腺泡门脉循环是胰腺微循环的基本特征;胰腺小叶内动脉具终动脉的特性是急性胰腺炎局部微循环紊乱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肝脏微循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景  张庆富 《中国微循环》2007,11(4):278-281
肝脏是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而肝脏微循环是适于肝脏代谢的各类物质和信息进行交换的重要场所,肝脏微循环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微血管在体内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微血管在维持微循环功能方面最为重要.微血管和其中的微血流共同构成了血液微循环,只有保证微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才能确保微血流的正常运行,完成与组织细胞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从而维持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内环境的稳定.所以维持微血管的正常生理功能,对于保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BALB/c糖尿病小鼠睾丸微循环变化。方法:20只BALB/c小鼠,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糖尿病组小鼠连续5天腹腔注射40mg/kg 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柠檬酸缓冲液。一周后,应用激光多普勒成像系统(Moor LDLS)检测两组小鼠下腹-外阴部皮肤微循环血流灌注水平;分离腹膜,暴露睾丸,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检测系统(Moor VMS-LDF)检测两组小鼠睾丸微循环血流量及睾丸微血管自律运动。心脏灌流后取两组小鼠睾丸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睾丸微血管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步法观察睾丸微血管内皮细胞抗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表达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小鼠下腹-外阴部皮肤总血流灌注量低于对照组(P0.01);睾丸平均血流灌注水平和微血管自律运动频率和振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小鼠生精上皮受损,成熟生精细胞减少;睾丸间质微血管增多。睾丸间质微血管内皮细胞PECAM-1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STZ诱导的BALB/c糖尿病小鼠睾丸微循环存在较多损害。  相似文献   

6.
血流动力学因素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是体分布最广泛的细胞,具有复杂的结构和众多的生理功能,本文综述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血流动力学变化所致的剪切应力、周向应变及压力对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功能调节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睾丸间质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雄激素。近年来 ,调节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和分泌雄激素的各种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将综述相关激素以及细胞因子等对睾丸间质细胞分泌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蛙肠系膜微循环中毛细血管网和微动脉分支中的血流摆动现象以及微静脉中的血流变化做了较为详细的观察和描述,并在局部应用微量的肾上腺素和组织胺,初步分析了血流摆动现象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细胞紧密连接的结构组成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对于维持表皮和内皮细胞的选择渗透性屏障功能是非常关键的。紧密连接有两个主要功能:渗透性调节功能、维持细胞极性。本文综述了最新研究的紧密连接的蛋白质组成、紧密连接组装的信号调节、组成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调控机制以及在生命活动中意义,为寻找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微循环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围堤式颅窗软脑膜微循环观察方法探讨了微循环荧光造影的安全性。发现:50W超高压汞灯的激发光(波长峰值490nm)照射90min对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均有损伤作用。可使微动脉对乙酰胆碱和硝普钠的扩张反应减弱(血管内径变化分别由37.5%±7.9%降至23.8%±11.9%,由41.1%±20.8%降至36.7%±11.1%,(P<0.05)。单独注射荧光素钠对血管反应性无影响。在激发光持续照射下注射5%荧光素钠0.2ml进行微循环荧光造影6次(1次/15min),血管明显损伤,微动脉对乙酰胆碱和硝普钠的扩张反应分别由43.5%±16.9%降至22.0%±13.3%,55.4%±17.9%降至25.1%±14.0%,P<0.05,且伴有严重的血栓形成。认为:控制激发光照射时间以及荧光素钠的浓度和剂量,可以防止上述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冠脉微循环(Coronary Microvascular)是指心脏中由微动脉(<300μm)、毛细血管(平均8μm)和微静脉(<500μm)构成的微循环系统,当冠脉微循环系统受到一种或多种不良因素影响出现异常后即发生冠脉微循环障碍,也有学者将后者称为冠脉微血管功能不全(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VD)。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各种类型在临床上均屡见不鲜,包括冠心病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冠脉支架植入术或冠脉旁路移植术使血管再通后出现的无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SD大鼠睾丸血液供应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高位精索离断组平均睾丸血流指数明显高于低位离断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临床高位隐睾患者行精索离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循环系统与神经系统各司其职又互有联系。循环系统为机体各组织细胞传送营养,神经系统则负责支配全身组织活动。微循环作为循环系统的终末部分,是血液循环的最小功能单位,其神经调节具有其独特的方式。神经与毛细血管在全身脏器中无处不在,且在空间分布上紧密关联。在中枢及视网膜的微循环中,血管和神经组织及周围细胞形成特定的神经血管单元,对维持血-脑屏障和血-视网膜屏障稳态及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在外周,各器官及组织的血管与神经也经常相伴而行,互相协同依赖。本文就不同器官中神经和毛细血管的分布特点、神经对毛细血管血流调节的贡献以及周细胞在其中的具体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 血液粘度增高可引起微循环血流减慢,淤滞,组织灌注不足甚至发生闭塞性微血管病变。本文对20例高粘血症患者进行了甲襞微血管容积流量变化检测,为临床提供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15.
过去认为,在生命活动中RNA只是配角,其作用是将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蛋白质,而细胞内存在的小分子RNA(后来称之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只不过是一些降解产物;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RNA生物学功能的多样性以及ncRNA调控功能的重要性得到了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18.
胃黏膜微循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黏膜微循环的血管结构特点与胃黏膜的特殊功能相适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胃黏膜微循环是胃黏膜保护机制的核心,微循环紊乱在胃黏膜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肝炎病毒。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HBV基因组长度约3.2kb,含有4个开放阅读框架(ORF),分别为S基因区、C基因区、P基因区和X基因组。本文从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的蛋白功能等方面阐述了HBV病毒的研究进展,为致病机理的研究及抗HBV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