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癔症流行发作患者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31名在内地就读的藏族学生癔症流行性发作的和随机抽样选出的同年级未发病的43名藏族学生进行测验。结果:研究组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以躯体化、焦虑、恐怖为主,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癔症学生EPQ中N量表与SCL-90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量表与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呈正相关。结论:癔症流行性发作的藏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有神经质和精神质倾向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中生流行性癔症的原因与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调查、卫生学监测、流行性癔症诊断和处理方法,分析34例流行性癔症的临床资料及发病原因。结果本次初中生癔症发病率为6.3%,男女比例为1:4.67;男生发病率为2.45%,女生发病率为9.56%,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P<0.01);≥14岁学生发病率高于其他两个年龄段的学生,≥14岁女生发病率显著高于同龄男生(P<0.01)。癔症患者均为在校发病,发作地点多为教室和操场,发作时周围均有人,临床表现大致相同,急性反复发作,无夜间发作病例。结论流行性癔症的发病与特定的环境、心理暗示和个体认知能力有关,临床表现特殊,应早诊断早干预,特别应加强青春期女生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学生癔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学生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学生癔症占癔症患者的33.3%,以女生居多(80.0%),年龄偏小;诱发因素依次为:学习压力过大(40.0%)、不能自由选择学习专业(40.0%)、偷偷谈恋爱心情紧张(20.0%);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干预治愈率为50.0%,有效率为95.0%。结论学生癔症发作较常见,以女性居多,年龄偏小,诱发因素以精神因素为主,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干预疗效显著,相关部门应重视及时予以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合奇县初中生癔症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842例阿合奇县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癔症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发现,阿合奇县初中生癔症发病率为9.01%。学生的年级、平时住哪里、多久见一次父母、曾目睹过同学有发作及家属有无发作病史均为在校学生癔症发作的高危因素。结论改善当地民众生活条件,缩小普通民众和县上生活条件的差距;学校老师多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地医院医护人员加强对于学生及其家属、老师进行癔症疾病的宣传能有效的减少癔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两种不同心理治疗方法的疗效与社会康复率,将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87例反复发作癔症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44例用电厌恶治疗,另43例采用以暗示治疗为主的心理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近,而社会康复率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电厌恶疗法对反复发作癔症性精神病的社会康复有显著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于2001-04/05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患儿(年龄9~12岁)32例。所有病例在进行乙脑疫苗注射1h后,有头痛、头晕、发热、呕吐、胸闷、出汗、站立不稳、晕厥等主诉,检查无异常体征,符合儿童转换型癔症的诊断标准。因他们一直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家长对儿童癔症症状表现出过分关心和紧张。采取的干预措施为:①采取心理暗示疗法。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心理暗示治疗的次数和时间不同。每天1~3次不等,每次3~5分。②对家长采取教育的方法。向家长讲解疫苗接种的科学道理,消除他们的顾虑;向家长讲明儿童癔症的特点及病因,以消除由家长所致癔症再次发作的这一诱因。③院方取消免费,补足以前欠费。主要观察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后发作的次数。结果:32例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理治疗前1周发作5次以上者7人,三四次者17人,一两次者8人;心理治疗后1周发作两三次者6人,2次以下23人,3人因提前出院未统计。所有患儿经治疗10d后陆续出院,未随访。结论:32例儿童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存在患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存在亲子间情绪互动,还有家长间不良信息交流对儿童心理治疗的再影响等。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角色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癔症性躯体障碍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误诊的原因。方法对洛阳荣康医院2006-01-2010-01收治的癔症性躯体障碍20例进行分析。结果癔症性躯体障碍20例,误诊14例,误诊为脑血管意外6例,癫痫发作3例,急腹症1例,多发性神经根炎2例,误诊为其他疾病2例,总误诊率70%。结论癔症性躯体障碍的症状表现复杂多样,容易误诊;临床上详细了解病史,细致观察病情及给予必要的检查,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癔症急诊128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癔症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癔症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28例癔症急诊抢救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癔症急诊患者占同期抢救患者的2.7%,98.4%的患者均有明确的精神剌激,临床表现以躯体障碍为主,男性高发年龄为16a~25a,女性以26a~35a多见。结论癔症急诊患者以躯体障碍为主,早期关注患者的心理因素,注重心理治疗,可促进癔症患者的康复,防止病情慢性化。  相似文献   

9.
张菊 《现代护理》2007,13(24):2348
癔症也称歇斯底里症,是由精神因素如重大精神事件、强烈的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意识范围缩窄、选择性遗忘或情感暴发等精神症状,常伴各种躯体症状,但并无作为其病理基础的相应的器质性损害可以查证,有些患者的发病与病前性格特征有关[1]。临床上以症状复杂,变化多端,呈反复发作为特点,发病以女性较多,主要病因是精神因素,它不仅可作为癔症直接诱发原因,而且可影响其症状的形式和表现[2]。2006年4月我科收治1例子宫肌瘤需手术治疗、但一经静脉输液就可引起抽搐的癔症患者,经医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发作性竖毛为主要表现的癫痫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我院收治4例以发作性竖毛为主要表现的癫痫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4例患者均具有癫痫的特征性表现,即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刻板性,脑电图均有癫痫样异常放电,抗癫痫治疗均痊愈.结论:发作性竖毛为癫痫的自主神经性发作形式的一种表现,均为症状性癫痫,病变均在颞叶,抗癫痫治疗有效,需和癔症、神经症鉴别.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34例住院癔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结果显示:EPQ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5),量表中的治疗前后各项目等级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1)。提示,癔症患者急性发作大多数经治疗可迅速恢复,虽经反复发作,一般不出现精神衰退和社会功能下降,个性或个体的心理素质对癔症的发病有重要的影响。加强癔症患者健康教育对巩固治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防止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儿童癔症观察与护理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癔症是一种精神性的疾病,多表现为发作性的精神障碍和躯体障碍,是由于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现将我院儿科2000年6月~2004年6月住院的小儿癔症26例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0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小儿科住院癔症患者26例。男6例,女20例。年龄8~14岁。平均年龄11岁。病程10d~1个月。其中独生子女22例。纳入标准:符合CCMD-2-R癔症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疾病,特别以躯体症状为主,以精神障碍分离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要排除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以及脑器质等精…  相似文献   

13.
孙秀芳 《家庭护士》2008,6(4):293-294
癔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之一,包括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多见于女性。有资料显示,加强对癔症病人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降低癔症发作频率,提高癔症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同时,目前癔症病人也普遍存在健康教育需求。为了解癔症病人的健康教育需求特点,以探求适合于癔症护理特点的健康教育模式,2006年1月-2006年12月对我科100例癔症住院病人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神经梅毒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神经梅毒临床资料。结果21例以亚急性起病为主,症状以精神异常、抽搐发作、记忆力减退、肢体无力、双下肢疼痛为主。所有病例脑脊液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阳性,19例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但抗体效价较血清低。头颅MRI多表现为脱髓鞘样病变及散在缺血灶。本组12例误诊,误诊率57.1%,分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癔症、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病毒性脑炎、多发性硬化及坐骨神经痛等,误诊时间最短10d,最长14个月。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脑脊液梅毒血清学检查,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于2001—04/05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息儿(年龄9~12岁)32例。所有病例在进行乙脑疫苗注射1h后,有头痛、头晕、发热、呕吐、胸闷、出汗、站立不稳、晕厥等主诉,检查无异常体征,符合儿童转换型癔症的诊断标准。因他们一直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家长对儿童癔症症状表现出过分关心和紧张。采取的干预措施为:(1)采取心理暗示疗法。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心理暗示治疗的次数和时间不同。每天1-3次不等,每次3-5分。(2)对家长采取教育的方法。向家长讲解疫苗接种的科学道理,消除他们的顾虑;向家长讲明儿童癔症的特点及病因。以消除由家长所致瘸症再次发作的这一诱因。(3)院方取消免费,补足以前欠费。主要观察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后发作的次数。 结果:32例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理治疗前1周发作5次以上者7人,三四次者17人,一两次者8人;心理治疗后1周发作两三次者6人,2次以下23人,3人因提前出院未统计。所有患儿经治疗10d后陆续出院。未随访。 结论:32例儿童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存在患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存在亲子间情绪互动,还有家长间不良信息交流对儿童心理治疗的再影响等。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角色是多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开四关在急诊癔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急诊收治的15例癔症反复发作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开四关即按摩双手合谷、双足太冲四穴,与以往发作持续时间作比较,观察效果。结果 开四关在急诊癔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城乡癔症患者之间症状的临床特征及城乡因素的差异。方法将82例癔症患者分为城市组和农村组,以主要症状群、性格、文化程度、发病年龄等方面计数统计并卡方检验。结果城乡癔症患者在人格障碍症状群、幻觉妄想症状群及性格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对策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并辅以药物护理。  相似文献   

18.
癔症常在明显的精神因素刺激或不良暗示下引起的一类精神障碍 ,采用电针配合心理治疗癔症 ,并辅以相应护理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门诊和住院患者 80例 ,其中男 14例 ,女 6 6例 ;年龄 15~ 6 5岁 ,平均年龄34.5岁 ;病程最短 1h ,最长 2个月 ,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 (CCMD— 2—R)癔症诊断标准[1] 。1.2 方法。电针治疗 ,取人中、百会、内关、合谷、太冲、三阴交为主穴。配穴以对症、循经为主 ,如癔症性抽搐取后溪、申脉 ;癔症性瘫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合病因的心理护理干预在青春期女性癔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8月1日~2019年11月30日急诊收治留观的80例青春期女性癔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结合病因的心理护理干预,两组均进行3 d的留院观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程度[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护理满意度,分析患者发病原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遗传和精神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因素。结论:针对发作原因对青春期女性癔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忧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在校学生癔症发病原因,以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降低发病率。方法 自行设计在校学生癔症发病原因调查表,对83例癔症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癔症学生中,女生79例(95.2%),发病学生平时性格属敏感、内向、任性、偏激类型;与人争执或被殴打、恋爱受挫、学习压力大为发病主要诱因;高中、中专、大专学生癔症发病率分别为21.7%、35.0%、28.9%,高于其他学历学生;各学历段学生癔症发病主要诱因均有不同。结论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家庭、学校、社会、医院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同时,需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地引导和维护。关键词:学生; 癔症; 发病原因; 护理对策; 精神卫生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07)01-0057-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