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4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仪对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TT、PT、APTT、Fib的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TT、PT、APTT明显延长(P〈0.01),Fib明显降低(P〈0.01),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其凝血功能障碍越明显。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液处于明显的低凝状态,及时对此类患者检测凝血指标有利于了解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预防继发性出血,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2.
凝血功能检测在临产孕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临产孕妇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181例临产孕妇和83例非孕健康妇女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检测和分析。结果临产孕妇的Fi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T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及T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临产前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对预防临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可能出现的大出血以及预防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不同民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差异。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呼吸科的122例维吾尔族,160例汉族 COPD 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 D-二聚体(D-D)水平。结果COPD 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ib 与 D-D 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T、APTT 亦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维吾尔族与汉族 COPD 患者相比,Fib、D-D 增高, PT、APTT 延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民族 COPD 患者 PT、APTT、Fib 及 D-D 水平无明显差异,但是监测 COPD 患者体内的各凝血及纤溶指标的水平,可为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 COPD 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D-二聚体(D-D)与白细胞(WBC)对孕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前状态(Pre-DI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57例妊娠并发生DIC的患者为妊娠DIC组,另选健康体检妇女30例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妊娠妇女30例,为正常妊娠组。采用美国ACLAd-vance全自动血细胞凝集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D-D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WBC)按常规方法。纤维蛋白原(Fib)、AT-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分析三组PT,TT,APTT,Fib,PLT,AT-Ⅲ,D-D,WBC,3P阳性率的差异,同期观察妊娠DIC组中不同诱因: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死胎引产、先兆子痫、子宫破裂及难治性宫缩乏力患者PT,TT,APTT,Fib,PLT,AT-Ⅲ,D-D,WBC检测的差异,并通过图示分析找到D-D,WBC对Pre-DIC的预测范围值。结果:三组PT,TT,APTT,PLT,AT-Ⅲ,D-D,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TT,APTT,D-D,W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妊娠DIC组各种诱因的凝血因子PT,TT,APTT,Fib,PLT,AT-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种诱因的PLT,AT-Ⅲ两两比较,PLT除B-D、B-C无差异外,AT-Ⅲ除C-D无差异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孕妇PreDIC的预测指标D-D〉2 mg/L且〈2.4 mg/L,WBC≥14×10^9/L。结论:妊娠妇女血D-D含量、WBC升高到一定值,结合起来拟可作为妊娠Pre-DIC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前清蛋白(PA)、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等止凝血相关指标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人分别测定PA、ChE、PT、APTT、FIB、TT,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肝硬化患者组PA、ChE和FIB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组PT、APTT、TT三项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患者阳性检出率为PA(90.0%)〉ChE(77.5%)〉PT(72.5%)〉TT(57.5%)〉APTT(52.5%)〉FIB(50.0%)。结论联合检测PA、ChE和PT、APTT、FIB、TT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对50例晚期肺癌患者(肺癌组)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纤维蛋白原量(Fbg)及D-二聚体(D—D)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APTT、TT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血浆Fbg、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肺癌组化疗后较化疗前PT显著延长,APTT、TT显著缩短,Fbg及D-D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化疗加剧晚期肺癌患者机体凝血因子的释放以及纤溶功能受抑状态,使凝血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凝剂和离心条件对凝血功能检测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不同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在室温条件下2h内分别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结果抗凝剂与血液之比为1:6、1:7时,PT、APTT、TT、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8、1:10、1:11时,PT、APTT和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离心速度、不同离心时间,PT、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和Fb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不同离心速度,PT、TT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Fbg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杜绝凝血功能检测的外界因素,保证检测结果具有最佳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肝病患者多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将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37-2338,2340
目的探讨146例不同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46例不同肝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t检验分析。结果肝病各组PT、APTT、TT、D-D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Fib、PLT水平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肝病各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轻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中、重度慢性肝炎组与急性肝炎组比较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轻度慢性肝炎组比较,除PT水平差异不明显外,其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组分别与其他肝病组比较,除TT水平与中、重度慢性肝炎组差异不明显外,PT、APTT、TT、Fib、D-D及P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病各组PT、APTT、TT、D-D与肝细胞的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ib、PLT呈负相关。PT、APTT、TT、Fib、D-D及PLT的检测对评价肝脏的受损程度和了解肝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诊治及其病情预后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S)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NS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D-二聚体(D-D)、纤雏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处理及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NS组的PT、APTT、Fib、D-D、FDP、MPV、PDW等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患者早期检测凝血4项、血小板参数、D-D及FDP指标,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匡祖国 《临床医学》2012,32(6):41-42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患者临床检验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纤维化患者162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值。结果重度、中度肝纤维化与正常组比较,PT、APTT、TT、FIB、D-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轻度肝纤维化与正常组比较,PT、TT、D-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患者检测PT、APTT、TT、FIB和D-D值的变化,可从不同角度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纤维化患者的病情及凝血功能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琳  唐沪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166-167,16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128例胃癌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和抗凝血酶-Ⅲ(AT-Ⅲ),并与67例胃溃疡患者、84例胃炎患者及6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 胃癌患者PT、APTT、TT较胃溃疡、胃炎患者和健康人明显延长(P<0.05),Fib、D-D明显增高(P<0.05),AT-Ⅲ则明显减低(P<0.05).结论 PT、APTT、TT′结果延长,提示胃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Fib、D-D结果增高可致胃癌患者血栓形成和癌细胞远处转移.因此,凝血功能指标监测对胃癌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8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玲  马芳芳  王厚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28-1928,193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LACL-TOP全自动血凝仪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T、APTT、FIB、TT及D-D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均延长,FIB减少,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异常,分析导致异常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201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就诊于山东省立医院的634例恶性肿瘤组、243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PLT)进行检测.结果 恶性肿瘤组凝血异常率、PT、APTT、血浆Fib含量及D-二聚体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治疗组相比于初治组,血浆PT、APTT、D-二聚体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Fib含量在肺癌、食管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PT、APTT延长,D-二聚体阳性率显著增加,是发生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对上述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了解肿瘤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延迟手术的下肢长管状骨闭合性骨折患者术前不同时期的凝血功能变化,来探讨这种变化对延迟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36例在受伤5d后进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长管状骨闭合性骨折患者,均未进行预防性药物抗凝治疗,分别于受伤后1d、3d、5d检查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凝固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以同期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骨折组第1天APTT、PT延长,第3天、第5天APTT、PT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7、-3.14、2.22、2.64、4.74、6.72,P均〈0.05);骨折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的TT均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0、-3.66、-9.67,P均〈0.05);骨折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的FIB和D—D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9.12、-10.04、-4.15、-11.17、-22.88、-30.30,P均〈0.05)。结论下肢长管状骨闭合性骨折受伤后出现先低凝后高凝的凝血功能变化,延迟手术需注意防止高凝导致的DVT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87例,在巴曲酶治疗前及治疗3、6d后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巴曲霉治疗后,患者PT、TT延长(P〈0.05),Fib降低(P〈0.01),FDP升高(P〈0.01),而APTT、D-二聚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TT、Fib、FDP可用于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早期血浆凝血-纤溶功能改变与急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0例急性胰腺炎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检测其72h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选健康者2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浆PT、APTT、INR、Fib、D-D,并对3组凝血5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MAP组Fib、D-D分别为(4.24±1.00)g/L、(5.09±3.21)mg/L,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0.05);SAP组Fib、D-D分别为(5.43±2.18)g/L、(8.63±6.40)mg/L,较MAP组升高(P<0.05);SIRS阳性组PT、INR、Fib、D-D分别为(15.01±2.99)s、1.29±0.32、(6.07±2.33)g/L、(10.13±8.05)mg/L较SIRS阴性组升高(P<0.05);SIRS阳性组MOF发生率为50%(5/10)明显高于SIRS阴性组(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阳性组病死率为20%(2/10)较SIRS阴性组(0%)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凝血-纤溶指标能更加准确地判断AP患者病情演变、严重程度,提高AP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对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