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UK)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ACS患75例(UA57例,AMI18例),随机被分为两组:小剂量UK组及对照组。小剂量UK组(40例):30万单位UK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给药前1小时给予低分子肝素),连续3天,此后继续低分子肝素5000单位皮下注射,12小时1次,共14天;对照组:低分子肝素用法同小剂量UK组。结果:30天内死亡率两组无显差异;AMI发生率小剂量UK组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用量,小剂量UK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轻度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性。结论:小剂量UK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应用治疗ACS,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盐类用量。  相似文献   

2.
现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标准抗凝治疗存在不少局限,作用有限而出血并发症发生比例较高,临床迫切需要新型的抗凝治疗药物.现综合近期公布的研究成果,对新型抗凝药物的代表:直接的凝血酶抑制剂和Xa因子抑制剂的作用、理化特征和临床使用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3.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本文简要综述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和治疗研究进展。流行病学美国>65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2.6%,但是,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中60%以上,其病死者中80%以上,为>65岁老年人。再者,>75岁老年人仅占总人口的6.1%,却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的近37%,病死病人的60%。而且,这不包括亚临床(silent)心肌梗死。亚临床心肌梗死占全部心肌梗死的20~30%,在>65岁老年人中其预后与临床已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相…  相似文献   

4.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对所有患者推荐立即口服阿司匹林300mg,随后每日口服100mg,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应当使用氯吡格雷。通常不推荐阿昔单抗作为初始治疗,除非PCI将在24h内进行。对中高危患者,可早期应用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同时合用阿司匹林和普通肝素。在抗凝治疗方面,推荐LMWH替代普通肝素(UFH),疗程7~14d。对于已经接受了LMWH抗凝的患者,建议在PCI术中继续应用LMWH抗凝。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对于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短期UFH/LMWH抗栓治疗,不建议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与溶栓剂联合…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是因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包括肺血栓栓塞症 ,脂肪栓塞 ,羊水栓塞 ,空气栓塞等。 75 %~ 90 %的栓子来源于下肢静脉血栓。我科自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2年 12月收治肺血栓栓塞患者 2 2例 ,经溶栓及抗凝治疗 ,精心护理 ,疗效满意。1.治疗方法确诊大面积及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 ,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尿激酶 2万 u/ kg,2 h内静脉滴注。溶栓后 ,每 2~ 4 h观察凝血酶原时间 (PT)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 (APTT) ,如 APTT<2倍正常值 ,即开始使用肝素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钠 5 0 0 0 u皮下注射 ,每 12 h…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性粥样斑块的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而导致严重心肌缺血所产生的一组进展性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及病死率高的特点.常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的急性冠脉事件.…  相似文献   

7.
TIMI是指心肌梗死中的溶栓治疗。TIMI研究致力于研究各种急性冠脉综合征中不同溶栓和抗栓治疗策略,其研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经典的TIMI研究,重点观察不同溶栓剂的冠脉开通率及再灌注治疗方法;现代的TIMI研究,主要评价溶栓基础上抗栓治疗的作用及地位;未来的TIMI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预后价值。TIMI研究始终站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前沿,不断开发新药物,完善冠心病的治疗方案,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冠心病治疗观念。  相似文献   

8.
应用尿激酶加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10例 ,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对象  2 0 0 0年 1月~ 6月住院病人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 ,特征性的心电图以及心肌酶变化确诊为AMI。治疗组 (A组 ) 10例 ,男 8例、女 2例 ,年龄 39~ 6 1岁。初发 6例 ,再发 4例。对照组 (B组 )10例 ,均系急性期而非医疗原因未来得及溶栓抗凝 ,男 7例、女 3例 ,年龄 4 0~6 5岁。初发 7例 ,再发 3例。两组病例均无溶栓抗凝禁忌症。1 2 方法 A组均在症状出现 2~ 8h以内 ,且未出现病理性Q波时进行溶栓。治疗前先查血常规、血小板和出凝血时间。尿激…  相似文献   

9.
1998~ 2 0 0 2年 ,我们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抗凝加硫酸镁等进行治疗 ,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12 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且具备下列条件 :1发病时间 <12小时 ;2年龄 <80岁 ;3头颅 CT证实无颅内出血 ;4无出血倾向和出血性疾病 ;无近期手术及外伤病史 ;5血压≤ 180 /110 mm Hg;6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计数正常。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6 4例 ,男 5 0例 ,女14例 ;年龄 5 5~ 72岁 ,平均 (6 2± 7)岁。对照组 6 5例 ,男 4 5例 ,女 2 0例 ;年龄 5 4…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的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所致,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和心源性猝死。因此ACS的治疗主要包括抗栓治疗(溶枪、抗凝、抗血小板)和介入治疗,其中抗凝治疗在ACS的治疗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 ,5 4岁。 2h前无任何诱因突然胸骨后呈压榨样持续性疼痛 ,同时伴有大汗淋漓 ,于 2 0 0 0年 10月 4日上午 10时入院。心电图示Ⅱ、Ⅲ、aVF、ST段上移 0 .3~ 0 .4mV ,T波呈“帐蓬”样改变。门诊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收住院 ,立即行冠脉内溶栓治疗。1 术前准备及护理1 1 做好患者及家属思想卫生宣教 ,以取得配合。然后备皮 ,常规普鲁卡因试验。青霉素试验 ,碘试验 ,急检血常规(BT、CT、血小板 ) ,凝血酶元时间 ,纤维蛋白原定量测定。1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心电监护。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1 3 术前给安定…  相似文献   

12.
布加氏综合征是血管外科疾病中的疑难重症,目前以手术及介入治疗为主。自1999年7月至2005年2月采用溶栓加抗凝非手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1~57岁,平均42岁。主要表现上腹不适、腹胀、纳差、心慌、肝脾肿大、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依据冠状动脉内斑块病变性质、堵塞程度、范围及发病后果的不同,可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称之为非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ST段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也可称之为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老年(≥60岁)肾衰患者是发生ACS的高危  相似文献   

14.
宋贺  胡慧华  赵静 《山东医药》2007,47(26):115-116
2002年1月~2006年2月,我们采用普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溶栓治疗开展 2 0年来 ,随着临床应用的逐渐普及和治疗经验的积累 ,多数患者因此受益。参考成年患者 (包括 6 5~ 74岁 )溶栓治疗获益的证据 ,1996年ACC/AHA(AmericanCollegeofCardiology/AmericanHeartAssociation)治疗指南指出年龄不再是溶栓的禁忌证 ,年龄≥ 75岁 ,ST段抬高 ,发病时间不超过 12h诊断为AMI者 ,在经慎重权衡利弊后仍支持溶栓治疗者 ,应即时给予溶栓。我国 1996年修改的AMI…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肥市近3年来急性r冠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肥地区三所省级医院和三所市级医院2004年1月-2007年7月ACS住院患者病历.结果 在209例接受调查的患者中,男性占80.4%,年龄38~96(平均72.2±11.3)岁,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率为27.8%,其中25.7%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1%接受溶栓治疗.阿司匹林的使用率93.4%、氯吡格雷62.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71.5%)、调酯类(63.2%),市级医院上述用药比率低于省级医院;两组医院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差别不大,均达到55%.二级预防药物应用率40.1%~97.9%.结论 ACS多发于老年,男性多于女性,且发病率随增龄而增加,2004~2007年合肥市ACS患者治疗状况与2007年ACC/AHA治疗指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二级预防用药率较低,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血栓形成前状态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脉综合征后存在血栓形成前状态,需长期持续抗凝治疗,以降低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简要回顾了阿司匹林、塞氯吡啶、低分子肝素、华法令等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后血栓形成前状态的临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标  题 不稳定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病人应用INR监控华法令及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后的出血并发症作  者 GalatroKM ,AdamsPC ,CohenM等  参考文献 JThrombosisThromboly sis ,1998,5 :2 4 9~ 2 5 5  研究疾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目  的 比较阿司匹林加华法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心梗病人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设  计 随机。病人资料  35 8病人 (2 14名病人未用过阿司匹林 ,14 4名病人曾用过阿司匹林 )。随  访  12周。治疗方案 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给药1次,8周后观察疗效及血脂水平。结果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方面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C、LDL-C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的TC、LDL-C治疗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普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调脂,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抗凝及溶栓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对照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抗凝及溶栓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对照观察(摘要)王庸晋张树明王生池我们对5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分别采用静脉滴注肝素(抗凝组)和小剂量尿激酶(溶栓组)进行临床治疗和研究,旨在对照两种疗法对UAP的疗效。一、对象和方法51例UAP采用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