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居民贫困是近年来突现的重大社会问题,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关注[1].因贫致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病交加,在我国贫困地区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2].目前,中国改善贫困人口健康状况的主要方法就是实行医疗救助.为了解广东省广州市城镇贫困居民对现行医疗救助模式的评价,为完善城镇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提供科学依据,于2009年8月对广州市越秀区和海珠区随机抽取的157户共321名城镇贫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随机抽取越秀区和海珠区作为样本区,每个样本区抽取80户城镇贫困家庭,对每个家庭中≥15岁的所有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2.
试点城市贫困居民对医疗救助的认知及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和分析试点城市贫困居民对医疗救助的认知及利用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的可及性及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在城市医疗救助试点中采用分层抽样方法,以入户或定点召集备抽对象,抽取1200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仅45%的贫困居民了解当地医疗救助政策,知晓率较低且了解途径相对单一。不同类型(χ2=30.491,P=0.000)、城市(χ2=206.666,P=0.000)、地区(χ2=95.727,P=0.000)的救助对象对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52.5%救助对象认为医疗救助程序比较复杂,有87.0%救助对象认为医疗救助政策比较公平,有81.3%救助对象认为门诊救助额度比较低,有75.8%救助对象认为住院救助额度比较低。医疗救助的利用率较低且与医疗救助的低知晓率有关。结论应加大医疗救助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医疗救助知晓率和可及性。进一步简化医疗救助程序,加大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切实缓解贫困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医疗救助试点城市贫困居民对医疗救助的认知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疗救助试点城市救助对象对医疗救助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的可及性及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2007年,对A、B、C、D、E、F 6个试点城市的1 116户城市医疗救助对象进行调查.[结果]调查1 116人,了解当地医疗救助政策的502人,占44.98%.对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率,下岗职工为30.52%,其他人员为47.18%(P<0.01) 东部地区的A、B和E市为57.02%,中部地区的C、D市为37.35%,西部的F市为19.10%(P<0.01);52.44%认为医疗救助程序比较复杂,87.00%认为医疗救助政策比较公平,81.29%认为门诊救助额度比较低,75.76%认为住院救助额度比较低.[结论]医疗救助试点城市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救助对象对医疗救助政策的知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A、B、C、D、E、F等6试点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实施效果,并探讨影响城市医疗救助的因素.方法 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1116名贫困市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救助前后相比,市民就诊率、就诊次数、就医机构、患病采取的处理方式、应住院未住院5个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医疗支出、两周家人患病次数、对救助政策知晓程度、门诊起付线高低、救助是否方便、家人健康状况是影响市民利用医疗救助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尽快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城市贫困人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2-2007年国内关于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的研究文献为蓝本,从医疗救助概念、城市贫困人群界定、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特点、存在的问题等基本特征方面进行归纳综述,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为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机制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亦为深入研究评价城市医疗救助工作成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区卫生服务在城市医疗救助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在城市医疗救助中的作用、责任和需要的外部环境,对于探索城市卫生服务和贫困医疗救助新的机制与模式,制定和完善项目市贫困医疗救助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城市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在分层整群抽样的基础上,对6个典型试点城市共1116名救助对象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影响医疗救助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自觉健康状况、两周患病情况、对医疗救助的知晓情况以及当地医疗救助政策是否方便其利用等.结论 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救助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贫困人群对医疗救助的利用,促进健康公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于2005年正式启动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该制度主要作用于改善贫困人口的健康和生活状况(1)。目前对城市贫困医疗救助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尚缺少量化的指标及其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水平,实现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及时地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现阶段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医疗救助效果评价分析提供科学化、规范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贫困人群获得医疗救助对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当前的医疗救助政策是否能够减轻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为调整医疗救助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入户调查,分析医疗救助对象的家庭费用情况、当年获得救助对象的费用情况、当年获得救助和未获得救助的被调查对象对医疗费用负担减轻评价和当年未获得救助原因等.结果 对贫困家庭实施医疗救助,可改变其由疾病所致的入不敷出的状况.获得和未获得医疗救助的人对医疗费用负担评价的比较也表明,实施医疗救助减轻了被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X2=44.67,P=0.00).结论 医疗救助确实减轻了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但必须综合考虑救助病种范围、起付线、封顶线、救助比例等因素,合理确定医疗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10.
6城市低保对象对医疗救助的心理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6城市低保对象对医疗救助的心理需求,为医疗救助模式的建立和改进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 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对1116名低保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医疗救助的期望情况.结果 低保对象最想了解的救助政策是救助的内容和救助的额度;理想的救助模式应该大小病兼顾;理想的门诊或住院救助模式是发放救助卡或医院垫付.结论 尚需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实施主动服务;在救助方案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特点,优先纳入最贫困的人群,解决其最迫切的疾病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当前我国城市医疗救助主流模式的框架,即"并轨"模式、"惠民济困医院"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模式,论证了各种模式运作的可行性及其利弊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对3种医疗救助模式费用控制的实施现状与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现实国情下,加快建立分工合理、双向转诊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的利用平台,依托城市医疗救助和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技术系统,并合理借鉴国际先进支付理念的医疗救助费用控制模式视为一种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识别影响城市医疗救助费用控制的关键事件,为其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项目常规资料的收集;对项目(救助)办、民政、社保、卫生等部门管理人员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访谈;自制问卷调查了4家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并从中随机抽取医疗救助对象和非救助对象处方共800张。结果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识别了影响目前城市医疗救助费用控制发展的5个关键事件: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救助对象的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支付方式的设置、多部门协调支持机制的建立与合作。结论构建乐观情景、无突变情景和悲观情景3种情景,根据关键事件的解决程度其中以无突变情景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识别影响城市医疗救助费用控制的关键事件,为其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项目常规资料的收集;对项目(救助)办、民政、社保、卫生等部门管理人员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访谈;自制问卷调查了4家定点医疗救助服务机构,并从中随机抽取医疗救助对象和非救助对象处方共800张.结果 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识别了影响目前城市医疗救助费用控制发展的5个关键事件: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救助对象的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支付方式的设置、多部门协调支持机制的建立与合作.结论 构建乐观情景、无突变情景和悲观情景3种情景,根据关键事件的解决程度其中以无突变情景发生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医疗救助家庭健康改善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城市医疗救助家庭健康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城市医疗救助制度长效机制的发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 ,利用全国6个试点城市1116户贫困家庭的调查资料.用因子分析法找公因子,然后对公因子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结果 影响城市贫困家庭健康改善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医疗救助实施因子、医疗救助需求因子、家庭健康因子、医疗救助政策知晓因子和家庭经济状况因子等.结论 城市贫困家庭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们应该针对5个公因子包含的因素,做好医疗救助工作,保障贫困居民健康改善取得更快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城市医疗救助的制度内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救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访谈了医疗救助工作相关负责人,抽取了救助对象和非救助对象门诊处方各50份,搜集了街道医疗救助数据记录。结果:非医保对象的次均救助水平一直高于医保对象,但是,非医保对象总医药费中自付比例为29.86%,是医保对象自付比例的2.14倍;低收入对象的次均救助水平高于低保对象,但是,低收入对象自付比例为21.00%,几乎是低保对象的2.00倍;普通患者和救助对象门诊处方次均费用分别为65.32元和93.39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性显著(P<0.01),救助对象次均门诊费用高于普通患者,这主要源于救助对象和非救助对象所患疾病病种和严重程度不同。结论:上海市城市医疗救助功能定位清晰,制度建设完善,有效地降低了救助对象的疾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管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贫困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对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医疗救助制度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也是医疗救助效果得到巩固的前提条件.文章就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管理机制的现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系统分析法提出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的优化模型.模型包括逻辑框架和结构框架,逻辑框架依据“系统目标——系统环境——系统要素”的逻辑链条建立.结构框架由4个方面构成,即政策衔接、组织管理、技术设计和服务管理.其中组织管理包括部门职责和协调机制两方面,技术设计包括4个衔接步骤以及5个关键技术环节,服务管理包括人员管理、资金管理、监督控制、信息服务和结算服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当前城市医疗救助两种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发现救助模式的转变并一定能够带来救助对象保障水平的提高,当前综合救助模式成本效益比率的高低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保障内容、实际补偿比例和参保对象医疗服务的利用情况息息相关。建议理性看待城市医疗救助模式转变,短期内通过选择性资助参保或者部门谈判争取医保政策倾斜,长远则通过扩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和提高保障水平,以及完善二次救助等措施来保障模式转换中救助对象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