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脑血管造影表现,就其动脉瘤大小、部位、形态、检查方法综合分析。结果30例颅内动脉瘤25例单发、5例多发,DSA造影可明确动脉瘤分布部位及大小。结论1 DSA造影能够多角度立体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情况与载瘤动脉关系。为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明确数据。2旋转DSA技术在动脉瘤诊断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16排螺旋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DSA)检查,观察对比两者发现瘤体的数目及瘤体最大径、瘤颈/瘤体比。结果:CTA与DSA检出动脉瘤数目及瘤体最大径、瘤颈/瘤体比无显著差异。CTA对长径≥3mm动脉瘤的检出率与DSA-致,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长径〈3mm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1%、92.31%、98.72%。结论:16排螺旋CTA对于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与DSA的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可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常规筛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D-TOF-MRA的技术特点及对颅内动脉瘤评估的效果。方法:对58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A和MR血管成像(MRA)检查,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估CTA与MRA显示动脉瘤的效果。结果:58例患者经DSA检查,57例阳性,发现动脉瘤73枚,CTA检查54例阳性,发现动脉瘤67枚,MRA检查52例阳性,发现动脉瘤63枚,CTA、MRA检查敏感性分别为91.8%、86.3%。结论:CTA、MRA可作为辅助DS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256排能谱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5月—2022年12月九江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5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256排能谱CTA检查及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者共63例。评估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比较确诊患者两种检查的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射线摄入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CTA检查,共检出阳性67例,诊断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89.55%,阴性预测值为92.11%,准确度为90.48%,且一致性较好(Kappa=0.819,P<0.05);256排能谱CTA检查时间及检查费用均低于3D-DSA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DSA检查与256排能谱CTA检查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56排能谱CTA检查颅内动脉瘤患者检查时间等均优于3D-DSA检查,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筛查及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6.
通过MRA与DSA的对照分析,探讨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50例49个颅内动脉瘤行3DTOF MRA检查,对照DSA检查结果,分析MRA表现。结果3DTOF MRA在检查颅内动脉瘤方面有以下特点(1)MRA结合原始图像可显示3mm以上各种类型动脉瘤及其发生部位。(2)原始图像可同时显示部分血栓性动脉瘤内血栓及通畅的瘤腔。(3)MRA能同时显示巨大动脉瘤及其以远的血管。(4)MRA能清晰显示全脑或每支脑动脉的三维解剖,有利于小动脉瘤与血管折曲的鉴别。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技术,3UTOF MRA在检查颅内动脉瘤方面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方法,它可以用于筛查和诊断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是引发颅内出血继而导致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对它们的主要治疗手段是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两种方法,此两种方法术前皆需明确瘤体大小、形态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等的关系。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整体显示有着绝对优势,而展示载瘤动脉、瘤颈与瘤体形态等解剖学关系尚需依靠灵活的影像学技术及技巧,这对提高DSA检查效率,争取病人的救治时间和确定治疗方案都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就我们积累的部分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树文 《现代医学》2021,(11):1314-1317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2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A与MR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A与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检查结果及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外科手术结果对比,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5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A图像与DSA和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在356例患者中的195例患者颅内发现215个动脉瘤?5个动脉瘤CTA漏诊,9个动脉瘤在DSA检查中未能清楚显示,但被CTA发现,其中5个得到手术证实,另外4个未行手术治疗?16层螺旋CTA对于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与DSA的结果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颅内动脉瘤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刨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因而也不能作为筛查手段;CT脑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诊断颅内动脉瘤有一定优势,并能同时发现颅内血管出现的钙化、软斑块及狭窄等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及颅内动脉血管的其他病变的检查诊断优势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和提高诊断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拟诊为颅内动脉瘤CTA表现,对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及大小进行分组观察,与DSA对照,统计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正确检出率,对漏诊、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瘤共124例,共152个。CTA正确检出113例,正确率为91.1%;正确检出动脉瘤140个,正确率为92.1%。12个动脉瘤漏诊,其中多发性、〈3mm和3-5mm组别动脉瘤CTA漏诊数较高,与DSA比较,检出率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正确率较高,但多发性、较小的动脉瘤较DSA漏诊率高,如在诊断中加以注意,能提高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总结CT下脑动脉造影(CTA)指导下诊断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的经验。方法采用无创CTA简化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对58例颅内动脉瘤行早期夹闭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正确处理并夹闭瘤颈,临时动脉阻断载瘤动脉和清除颅内血肿等方法。结果58例病人共夹闭动脉瘤62个。随访3个月至5年,43例恢复正常工作(74%),轻残8例,重残5例,死亡2例。结论CTA可作为动脉瘤诊断快速方法。一旦明确诊断,即应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早期夹闭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薛玉富  罗勇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3042-3044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DSA)在颅内动脉瘤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疑有颅内动脉瘤的43例患者首先进行常规DSA检查,对其中27例进行RDSA检查,研究RDSA的技术参数及应用价值。结果:43例中,16例常规DSA能清楚显示,其余27例在常规DSA基础上加RDSA,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得到清楚显示。结论:常规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必要检查方法,RDSA是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对颅内动脉瘤的成像、治疗及复查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常规DSA相比的优势。方法:17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常规DSA和3DDSA血管重建技术进行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异同。结果:DSA检查出184个动脉瘤,常规DSA一般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3DDSA显示动脉瘤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所有血管三维重建的图像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3DDSA血管重建技术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6月我院经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A检查,与DSA结果对照,分析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CTA检出73个动脉瘤,其中单发43例,1例漏诊;15例多发(30个),漏诊1例多发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中瘤体直径较小的1个动脉瘤,CTA检出颅内动脉瘤数目与DSA符合率为93.59%;CTA、DSA测定颅内瘤内动脉瘤最小径、最大径及瘤颈宽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不同重建方法中以VR重建图像质量评分最高。结论采用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无创,安全,价格低廉,图像质量高,与DSA诊断准确率相近,临床应用价值高,但对部分直径较小、CTA无法明确诊断者,需配合DSA筛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Spin及Compas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脑动脉瘤的DSA影像表现,分析脑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数目及检查方法。结果:检出脑动脉瘤单发35例,多发1例。后交通动脉瘤25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其他部位2例。小型32例,中型3例,大型1例,巨型1例。结论:Spin及Compas能准确诊断脑动脉瘤。  相似文献   

18.
CTA与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兰军  钱令涛  李乃玉  谢军 《河北医学》2011,(10):1279-1281
目的:本研究评价CTA及3D- DSA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病例.比较CTA及3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以及在显示动脉瘤细节上的优劣性.结果:利用CTA方法共检出颅内动脉瘤41个,CTA法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三维重建技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同期行MSCTA三维重建检查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计算MSCTA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瘤体形态的差异、空间关系显示差异及图像质量。结果DSA检出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共有瘤体63个;MSCTA检出颅内动脉瘤者56例,瘤体共60个;以DSA为金标准,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灵敏度88.74%,特异度97.06%,准确性91.67%,阳性预测值98.21%,阴性预测值82.50%,kappa值为0.825;两种检查方式在瘤体直径与瘤体宽度中的检查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显示动脉瘤钙化、瘤颈走向、载瘤动脉、周边血管关系等空间关系;DSA可显示血流方向、细小动静脉。结论MSCTA三维重建诊断颅内动脉瘤结果与DSA具有良好一致性,且相对无创、经济、简便,可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SCTA和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7例动脉瘤患者分别进行SC-TA及DSA检查。结果:57例患者经DSA检出72个动脉瘤,SCTA检出69个漏检了3个动脉瘤。12个伴有血栓的动脉瘤及7个伴有钙化的动脉瘤被SCTA检出,但未被DSA检出。结论:SCTA具有简单、快速、安全、无创等优点,可清晰显示动脉瘤及周围相邻空间结构并可发现血管壁及瘤颈的钙化,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