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性腺外卵黄囊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例性腺外卵黄囊瘤均为女性,年龄为2岁(1例)及1.5岁(2例)。肿瘤发生部位:骶前2例,子宫1例。肿块大小:骶前1例向上侵犯上端直肠系膜,向前侵犯膀胱。1例在骶前可触及6.0cm×5.0cm大小肿块,发生在子宫者可见子宫内有一3.6cm×3.5cm...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39岁.间断头痛7年,加重7个月为主诉,2008年10月12日急诊入院.查体: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双眼失明,仅有光感,闭目难,立征(+).头颅CT示:松果体占位,脑积水.患者在2001年无诱因出现头痛症状,因既往有青光眼病史,口服治疗青光眼的药物后可缓解,但头痛症状仍间断发作,时好时坏.2006年在河南某医院做头颅CT:未见异常.2008年10月10日再次出现头痛症状,剧烈,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自行服药未见缓解,随后入院.MRI:松果体肿瘤征象,邻近结构明显受压,轻微脑积水,双侧侧脑室前、后角旁脱骨髓鞘改变,右额区引流导管手术后改变征象.术中所见:松果体区可见一大约2cm×3cm大小肿瘤,质软,与周围组织界限清,血供丰富.进行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00例卵黄囊瘤免疫组化标记,并与16例患者血清AFP水平相比较,结果表明,脏层卵黄囊分化(88例)AFP阳性,且与血清AFP升高相关;而壁层卵黄囊分化(92例)Laminin基膜样物质阳性,血清AFP测定有助于本瘤术前诊断,术后随访和预后估价。  相似文献   

4.
5.
卵黄囊瘤卵黄囊分化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血清AF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100例卵黄囊瘤免疫组化标记,并与16例患者血清AFP水平相比较。结果表明,脏层卵黄囊分化(88例)AFP阳性,且与血清AFP升高相关;而壁层卵黄囊分化(92例)Laminin基膜样物质阳性。血清AFP测定有助于本瘤术前诊断、术后随访和预后估价。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婴,1岁,因发现骶尾部肿物2个月于2014年9月29日入院。2个月前患儿父母无意中发现患儿骶尾部隆起,患儿平卧时疼痛,不伴有红肿、破溃、发热、腹痛、排便困难等不适,未予任何诊治,家长见肿物逐渐增大,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治前来我院,门诊以"骶尾部肿物"收入院;既往体健;体检:体温36.4℃、脉搏100次/min、呼吸24次/min、体重11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瘀斑、出血点。周身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7.
成人睾丸卵黄囊瘤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黄囊瘤又称内胚窦瘤,是向卵黄囊和尿膜囊分化的生殖细胞源性肿瘤。在男性,卵黄囊瘤是青春期前儿童最常见的睾丸肿瘤,常为纯卵黄囊瘤,而在青春期后或成人常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单纯型罕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婴幼儿原发腹膜后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幼儿原发腹膜后YST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特点.结果 患儿男性,18个月大.送检腹膜后标本为灰白色实性肿块;镜下肿瘤具有疏松网状结构,嗜酸性小球、SD小体等特点;免疫组化:肿瘤组织表达CK及AFP.结论 婴幼儿原发腹膜后YST十分少见,诊断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结果、患者年龄、部位及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9.
性腺卵黄囊瘤九例伴长期存活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例性腺卵黄囊瘤的临床资料见表1。病理检查:例1~6发生在卵巢,肿物形态均近扁圆形,局部为囊性结节。例7~9发生于睾丸,均为椭圆形。9例剖面肿瘤均有完整的包膜(例1、3包膜部分有破溃)。每例肿瘤都有实性、囊性和出血坏死区,3例睾丸肿瘤出血坏死较轻微,包膜较厚(0.2~0.3cm)。囊性区的范围、大小不等,从微小囊肿呈蜂窝状到蚕豆大、荔枝大(例6囊性为主)。实性区为灰白色、浅黄色,质软湿润。光镜观察:星芒状瘤细胞排列呈疏松网状结构,伴以粘液样基质;扁平、立方、柱状或作者单位:511400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病理科鞋钉样瘤细胞排列呈腺…  相似文献   

10.
心脏原发性卵黄囊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心脏卵黄囊瘤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光镜、电镜和免疫组化标记对 1例心脏卵黄囊瘤进行观察。结果 :组织学瘤组织由多形性瘤细胞排列呈腺样、血管套样或网状结构 ,瘤细胞浆内外有玻璃样小滴。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AFP、AACT阳性。电镜下 :肿瘤细胞胞浆内有微囊及致密电子颗粒 ,胞外亦见类似致密电子小体。结论 :发生于心脏的卵黄囊瘤是极为罕见且高度恶性的 ,它的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电镜检查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1.
正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s,YST)又称内胚窦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约占原始生殖细胞肿瘤的20%,常发生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平均年龄19岁,40岁以上极为罕见。此瘤常发生于性腺部位(睾丸、卵巢),也可发生在生殖细胞从卵黄囊迁移生殖嵴的中线径路上[1-2],发生在宫颈的卵黄囊瘤极为少见。我院2011年1月收治1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婴幼儿阴道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 YS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6例婴幼儿阴道YST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儿年龄5~23个月,平均10个月,均出现阴道出血,其中2例阴道有黄色分泌物,血清AFP均异常升高。6例均行阴道肿物切除术或活检术,镜下肿瘤排列呈疏网状结构,血管周围见S-D小体和嗜酸性小体,免疫表型:CK、AFP、SALL4、Glypican-3均阳性,OCT-4阴性,Ki-67增殖指数高。术后予以PEB或VCP为主的化疗方案;6例患儿术后随访39~61个月,1例死亡,2例复发,3例未见复发或死亡。结论 阴道YST多发于3岁以下儿童,恶性程度较高,生存率较低。临床特征为阴道出血或阴道黄色分泌物伴AFP明显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占位有利于诊断,依靠组织特征及免疫表型确诊,治疗以手术联合术后化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细胞核因子1β(HNF1β)在卵黄囊瘤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4例卵黄囊瘤及50例非卵黄囊瘤的生殖细胞肿瘤(15例成熟性畸胎瘤、11例未成熟畸胎瘤、10例精原细胞瘤、6例绒毛膜癌、5例无性细胞瘤、3例胚胎性癌)中HNF1β、甲胎蛋白(AFP)及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性腺外卵黄囊瘤( extragonadal yolk sac tumor, eYST)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原发性eYST的临床病理资料、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0例eYST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个月~42岁,平均12岁,≥12岁者17例,占42.5%。肿瘤分别位于纵隔16例(40.0%)、骶尾12例(30.0%)、腹膜后5例(12.5%)、松果体4例(10.0%)、阴道3例(7.5%)。40例患者中32例为纯YST(80.0%),8例(20.0%)含有1~2种其他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 GCT)成分。结论原发性eYST少见,纵隔和骶尾是eYST最常见的解剖部位;发生在纵隔的肿瘤患者大部分限于成年男性,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骶尾、腹膜后、松果体和阴道肿瘤的患者(P<0.05),发生在其他部位的eYST多限于青春期前的儿童;一些成人eYST的病例包含其他类型的GCT成分,儿童eYST总是为纯YST;eYST表现出多形性的组织学特征,结合免疫表型对明确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卵黄囊瘤中肝细胞核因子-1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α, HNF-1α)的表达及其在卵黄囊瘤与其它类型生殖细胞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卵黄囊瘤和51例其它类型生殖细胞肿瘤中HNF-1α的表达;对比分析HNF-1α、AFP、GPC-3在卵黄囊瘤中表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 HNF-1α在卵黄囊瘤的瘤细胞胞核弥漫阳性(60/63);在胚胎性癌(0/11)、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0/18)和绒毛膜癌(0/7)中均阴性;仅在畸胎瘤(肠型腺体4/15)中呈小灶阳性。卵黄囊瘤中HNF-1α、AFP、GPC-3的敏感性分别为95.24%、85.71%、84.13%,特异性分别为92.16%、94.12%、90.20%。结论 HNF-1α在卵黄囊瘤瘤细胞胞核表达广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鉴别卵黄囊瘤和其它生殖细胞肿瘤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卵黄囊是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造血中心 ,同时还是第一个血管发育的位点。卵黄囊造血干细胞具有长期重建造血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卵黄囊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受造血微环境中细胞因子网络、细胞外基质和粘附分子等因素的影响 ,是一个涉及多基因调控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表型46,XY性发育障碍伴化疗后肉瘤样卵黄囊瘤(sarcomatoid yolk sac tumor, SYST)阴道转移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1例女性表型46,XY性发育障碍伴化疗后SYST进行临床病理观察和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18岁,为女性表型46,XY性发育障碍患者,2016年因盆腔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 YST)行手术及化疗,而后阴道出血1年余入院。切除阴道赘生物送检,镜下见瘤组织弥漫分布,由梭形、星形、多形性、巨细胞和疏松/黏液样基质构成。胞核异型,深染。巨细胞散在或小簇状分布,见多核及奇异核,伴出血、坏死。免疫表型:CK(部分+),Glypican-3、vimentin、SMA和CD68均(+),EMA、AFP、SALL4、PLAP、CD30和OCT3/4均(-)。Ki-67增殖指数为20%。结论 YST可伴有肉瘤样型,常在化疗后转移性肿瘤中以独立肿瘤出现,对标准化疗方案不敏感,常提示预后差,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卵巢透明细胞癌(CCCs)是最常与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相混淆的卵巢表面上皮性肿瘤,尤其与卵黄囊瘤(YST)和无性细胞瘤较难鉴别。现已证实OTC3/4是无性细胞瘤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标记,但用于诊断YST的标记仍较有限。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一种表达于胎儿肝脏及肝细胞来源肿瘤的癌胚蛋白Glypican-3(GPC3)也表达于生殖细胞肿瘤,尤其是YST。为探讨GPC3能否用于鉴别YST与卵巢CCCs,作者收集了33例YST、42例CCCs、15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  相似文献   

19.
张玉  唐静  董虹美 《医学信息》2018,(18):22-25
卵黄囊是孕囊内非常重要的结构,在胚胎早期发育中发挥着造血、营养、生殖、代谢、免疫、排泄和内分泌等功能。卵黄囊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在超声上表现为直径过大或过小、形态不规则、回声异常、钙化等,卵黄囊的形态改变和妊娠结局相关,形态异常易引起早期自然流产,卵黄囊直径过大和染色体异常密切相关,多篇文献报道卵黄囊和羊膜囊数目的非一致性,说明卵黄囊不能确定羊膜囊性。最新研究发现巨噬细胞来源于卵黄囊,参与免疫调节。卵黄囊和早产以及糖尿病的关系还在表面的推测上,缺乏大量临床数据及理论依据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0.
阴道超声检测早孕卵黄囊预测妊娠结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卵黄囊的超声特点并评价卵黄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使用阴道超声检测164例早孕妇女的卵黄囊,分为正常和异常妊娠结局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正常妊娠结局的卵黄囊大小从孕5w至孕11w持续增长,此后缩小,孕12w后消失.正常和异常妊娠结局组的卵黄囊大小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结论孕早期用阴道超声检测卵黄囊直径可以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