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CS)的高危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7年1月-2009年1月75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18例胃瘫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PGS的发生率为2.39%,多发生于术后4-9d。毕Ⅱ式术、术前合并幽门梗阻和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是发生PGS的高危因素,全部患者均经对症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应用促胃肠动力药等)治愈,其中术后2周内治愈7例,3周内治愈9例,4周内治愈1例,最长1例治愈时间为术后47d。结论 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上消化道碘水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有效方法 ,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PGS,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发生的病因、诊断方法、治疗和疗效。方法对2008年-2012年术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2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于2-7周内治愈。结论胃瘫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消化道的重建、手术创伤、术前基础疾病、精神因素与本病相关性较高。上消化道泛影葡胺透视和胃镜对诊断有价值。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姚伟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14):38-39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996年10月~2006年10月胃大部切除术后23例患者(占同期术者的3.8%)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者胃瘫综合征发生于术后4-12天。20例经保守治疗而治愈;3例于胃瘫后第14、15、20天分别行空肠造瘘术1周后治愈。结论: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必要时可行空肠造瘘术解决营养问题。  相似文献   

4.
胃癌远端胃术后残胃胃瘫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远端胃术后残胃胃瘫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胃癌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D^2+)手术患者618例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后是否发生胃瘫为因变量,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胃瘫4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在16个因素中与女性、糖尿病史、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前营养状况不良、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及术中置营养管鼻饲流质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女性、围手术期高血糖、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术中置空肠营养进流质、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有关。结论女性、围手术期高血糖、焦虑、术后第2天低蛋白血症为术后胃瘫的危险因素;而术中置营养管鼻饲流质、术中保留迷走神经为术后胃瘫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胃瘫(gastroparesis)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见于胃手术后,本文对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5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1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11例,发病率5.1%,所有病人均予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及近段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胃瘫的主要原因。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6年胃大部切除术后26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在术后4~8 d进食后出现上腹腹胀、恶心和呕吐,吐物含有胆汁性胃液及食物,吐后症状缓解.检查均发现上腹饱满,腹无明显压痛,鸣音减弱.插胃管后可排出大量食物残渣和消化液(800~1500 ml).行胃造影(60%泛影葡胺)26例均显示胃无蠕动.保守治疗后全部的患者于胃瘫术后6~31 d恢复胃动力.结论 胃瘫综合征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2月施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残胃胃瘫综合征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PGS组与非PGS组在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的发生率与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无明显相关性.PGS组与非PGS组在胃肠吻合方式与术前流出道梗阻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GS的发生率与胃肠吻合方式和术前流出道梗阻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在术前流出道梗阻、胃肠毕Ⅱ式吻合的病人中发病率较高,患者经过6周的非手术治疗后,多数可以缓解恢复,从而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诊治的5例PGS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GS发生率1.42%,3例术后(8~14)天恢复正常,1例术后(15~20)天恢复正常,再手术1例于术后23天恢复正常。结论: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10.
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25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4.67%,均发生于术后6~10d;12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李静卓 《大家健康》2013,(15):111-112
目的:对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PGS)的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患者40例,依据术后情况分为两组,甲组患者20例,没有胃瘫发生;乙组患者20例,发生胃瘫。结果:乙组患者年龄、毕Ⅱ式吻合手术比例、术前流出通道梗阻比例显著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治疗,未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结论:针对年龄较大、术前存在流出通道梗阻及采用毕Ⅱ式吻合手术患者,应预防胃瘫的发生,同时对发生胃瘫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和处理,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心理身体上的负担,对根治性为胃部分切除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076-1077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 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11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临床表现为胃潴留,而无明显腹痛,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均发生于术后4~14d。病人经保守治疗,69%于术后2周内治愈,37d内全部治愈。结论术后胃瘫的发生往往是综合因素所致,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排除存在机械性梗阻后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尤其是胃肠动力促进剂的应用,再次手术应谨慎。  相似文献   

14.
朱凯 《苏州医学杂志》1999,22(4):200-200
我院1994-1998年收治胃癌460例,其中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424例,术后发生胃轻瘫20例(4.7%),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姚栋暐  陈坚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12):1632-1633,164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最短4d,最长45d。结论:术后胃瘫是多种因素引起,诊断时须除外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解除患者顾虑、持续胃肠减压、温盐水洗胃、营养支持、使用促动力药物等保守疗法是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尽量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保守治疗(8~11)天后恶心、呕吐、腹胀痛等征状开始缓解,(21~37)天胃肠功能恢复,22例患者全部痊愈,平均(28.34±5.21)天出院,无1例患者再次手术。结论: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综合征患者根据胃造影、临床表现以及胃镜可以诊断,以综合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7.
张一峰  王爱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24):1076-107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以机械性梗阻行开腹手术,1例术后小肠瘘,经胃空肠造瘘肠内肠外营养治愈,其余17例均行保守治疗,15天 ̄42天内胃肠功能恢复。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耐心的非手术综合疗法是治疗PGS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可能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2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全部经保守治疗后胃功能恢复。结论PGS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采取多措施非手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应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诊治的8例PGS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PGS发生率1.43%,5例术后8~14天恢复正常,2例术后15~20天恢复正常,再手术的l例于术后23天恢复正常。结论 PG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利于本病的诊断,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瘫发生率占同期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的4.6%(11/238),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不需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