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磺达肝癸钠治疗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脏事件、出血风险和预后影响。方法符合高危或极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予内科强化治疗: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调脂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离子拮抗剂及ACEI或ARB类,对照组42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达肝素钠5 000 U 12 h 1次)抗凝7 d,磺达肝癸钠组44例皮下注射磺达肝癸钠2.5 mg/d抗凝7 d.主要观察终点:随访治疗30 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性或非心脏性死亡和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心绞痛,需行血运重建术。住院至少7 d,随访至治疗后30 d.结果 2组平均胸痛发作次数减少及需口服硝酸甘油缓解胸痛者减少相似,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磺达肝癸钠组出血发生率更低。结论磺达肝癸钠可明显改善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合事件的发生率,应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脏事件、出血风险和预后影响。方法 高危或极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 0 2例 ,予内科强化治疗 :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调脂药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抗凝 7d ,其中 56例口服氯吡格雷片 75mg/d ,连用 1~ 3个月。主要观察终点 :随访治疗 30d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性或非心脏性死亡和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心绞痛 ,需行血运重建术。住院至少 7d ,随访至治疗后 30d。结果 加服氯吡格雷使平均胸痛发作次数减少 ,需口服硝酸甘油缓解胸痛者减少 ,复合终点事件 (死亡、心肌梗死和紧急血运重建 )明显下降。结论 加服氯吡格雷片可明显改善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合事件的发生率 ,应用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0例(单用阿司匹林100~150mg/d),B组68组(阿司匹林100mg/d加LMWH7500U皮下注射,每12h1次,连用7d),观察终点为7d内发生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血管重建术、大出血、死亡及复合终点。结果:再发心绞痛B组(7.35%)明显低于A组(50%),差异有显著性(P<0.0001),急性心肌梗死B组(0.00%)亦明显低于A组(5.71%),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患者死亡及需紧急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也低于A组,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若将上述两项终点作为复合终点事件比较后,B组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无出血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研究显示LMWH治疗UAP的按期疗效满意,可降低UAP患者的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需紧急血管重建的发生率,养活心绞痛再发,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普通肝素(UFH)和parnaparin(商品名新复先) 两种不同抗凝辅助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6名入院后接受溶栓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UFH组及parnaparin组。UFH组在溶栓治疗后12 h给予肝素100 U/kg·b.w.静脉推注,续1 000 U/h静脉滴注,维持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正常对照的1.5~2.0倍,连续3 d后改为皮下注射7 500 U每12 h 1次,连续注射4 d。parna-parin组在溶栓治疗后12 h给予parnaparin 0.4 ml皮下注射,每12 h 1次,连续注射7 d。主要观察终点:治疗2、7、14、30 d内发生心脏性或非心脏性死亡、再梗死、药物治疗疗效差而必须行急诊血运重建的三联终点事件(死亡、心肌再梗死、紧急血运重建术)。所有入选患者住院14 d以上,随访至治疗后45 d。结果随访45 d内复合三联终点事件在par-naparin组明显下降(42.22% vs37.08%,P=0.03),出血事件(10.00% vs3.13%,P=0.06)及血小板减少(3.33% vs0,P=0.07)亦少于UFH组。结论做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的辅助抗凝治疗,parnaparin较UFH至少在45 d内更能减少心脏事件的再发生,更少发生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2例),2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12h 1次,连用7天。观察治疗30天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死亡、心绞痛、Q波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2组无明显出血并发症。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非趼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急性非Q渡心肌梗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LMWH治疗UAP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60例,并与常规治疗UPA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60例进行对照,观察临床症状和静息心电图的缓解程度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率和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3.56%和76.30%,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5.69%;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率和改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44.00%,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为16.00%,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MWH在治疗UPA及急性非Q波心肌梗死病人疗效好,副作用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李娟  谢剑  吕桂芬  何柳平 《广西医学》2001,23(2):272-27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方法:将57例ACS患者随机分组:A组(28例)给予阿斯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加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000国际单位2次/日,连续7天),B组(29例)给予阿斯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结果:A组和B组在住院7天内再发生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死亡分别为18%、0、4%与52%心绞痛药物。结果:A组和B组在住院7天内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脏事件死亡分别为18%、0、4%与52%、7%、13%,总有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2%与72%(P<0.01)。结论:表明ACS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有效、安全和方便。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使用普通肝素加上阿匹司林可以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分子量肝素比标准的普通肝素有更好地可预计的治疗效果,更容易使用,并且不需要实验室监测。方法:这是一个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有3171名患入选,他们是在休息状态下发生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的患。他们随机被分配到低分子量肝素依诺肝素(enoxaparin)组,每公斤体重1mg每天两次皮下注射,或持续静脉使用普通肝素组。治疗持续时间从48小时到8天不等,并在30天得到重要的有关冠状动脉状况的终点数据。结果:在14天时,使用依诺肝素的患的死亡、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复发的风险都明显小于普通肝素组(16.6%比19.8%,P=0.019),在30天时,依诺肝素组的复合终点风险仍远小于普通肝素组(19.8%比23.3%,P=0.016)。其30天时需要进行血管再通手术的患比率也远远低于普通肝素组(27.0%比32.2%,P=0.001)。30天时的严重出血发生率在依诺肝素组为6.5%,普通肝素组为7.0%,但全部出血发肝素加阿司匹林比普通肝素加阿司匹林的抗凝治疗,在减少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患乾的早期缺血事件的发生上更有效。这种有益的效果是在微量出血增加而严重出血没有增加的状况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大多数有严重的冠脉闭塞,心肌需氧增加和/或心肌供氧减少,均引起临床事件的发生,是心脏事件高危对象。有10%左右的UAP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50%急性心肌梗死由UAP发展而来,故及早治疗UAP意义重大。UAP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的结果,抗凝治疗是心绞痛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普通肝素在UAP的治疗得到充分肯定,但出血并发症较多,需要进行临床连续监测。而低分子肝素(LMWH)在治疗上更有效、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磺达肝癸钠与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未血运重建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入选302例未早期血运重建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磺达肝癸钠组(152例),LMWH组(150例),观察2组7、30 d期间的心血管事件以及治疗期间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磺达肝癸钠组7 d内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发生率均较LMWH组明显减少(8.6%比18.7%,2.6%比8.7%,2.6%比8.0%,3.9%比10.0%与11.8%比21.3%,P均<0.05);磺达肝癸钠组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再发心肌梗死/死亡/顽固性心肌缺血)均较LMWH组明显减少(3.9%比10.0%,3.9%比10.7%,3.3%比13.3%与8.6%比21.3%,P均<0.05);磺达肝癸钠组出血事件较LMW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磺达肝癸钠可显著降低未接受早期血运重建AMI患者的心血管事件,而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二级医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治疗现状与指南的差距。方法: 对119例ACS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4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5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NSTEMI/UAP组)。结果: STEMI组中,18例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NSTEMI/UAP组住院期间未进行任何再灌注治疗;23例住院稳定后转院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中STEMI组与NSTEMI/UAP组分别为29.7%和7.3%。在STEMI组与NSTEMI/UAP组中使用阿司匹林分别为98.4%和98.2%,氯吡格雷92.2%和67.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73.4%和83.6%,他汀类调脂药98.4%和92.7%,β受体阻滞剂60.9%和78.2%,低分子量肝素(LMWH)93.8%和72.7%,硝酸酯类药82.8%和94.5%,钙离子拮抗剂0.3%和12.7%,中成药82.8%和90.9%;2组比较,STEMI组中氯吡格雷和LMWH及再灌注治疗高于NSTEMI/UAP组(P < 0.01),而β受体阻滞剂少于NSTEMI/UAP组(P < 0.05)。结论: 在基层二级医院治疗ACS中,治疗STEMI执行指南比NSTEMI/UAP要好,二者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发病6 h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应用普通肝素(UFH)或低分子肝素(LWMH)抗凝辅助全量阿替普酶溶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UFH组与LWMH组各48例,2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UFH或LWMH联合阿替普酶100 mg进行静脉溶栓,统计2组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再灌注时间、心肌抢救指数、临床事件发生率、出血发生率。结果 2组的临床再通率及平均再灌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最终心肌梗死面积及心肌抢救指数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总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3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替普酶方案可以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心肌抢救指数,显著降低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与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关系,观察其对ACS患者严重程度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28名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60例,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其血清中的GGT、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GT、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急性心肌梗死组GGT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显著(P〈0.01),两组间LDL—C无明显差异。结论GGT水平与ACS发生密切相关,可反映体内氧化应激能力,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助于ACS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的治疗作用。方法 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00例,包括UA、急性NSTEMI,排除急性STEMI。并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LMWH)和阿司匹林(ASA);其中治疗组加用生大黄粉,30g/d,治疗7d。所有患者均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最大聚集率、C-反应蛋白(CRP)、补体C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大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并对炎性反应、补体C3及炎症因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由于炎症反应机制在急性心肌缺血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有独特地位,我们认为大黄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早期诊断、心肌缺血严重程度、心肌坏死方面的应用。方法收集152份急性胸痛就诊者血样。检测前根据临床资料将病例分为非缺血性胸痛(non-ischemic chest pain,NIC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后者进一步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无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 elevated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比较不同组人群血清IMA水平(ABS U/ml),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NICP组IMA值(52.6±18.9),ACS组(115.2±22.2),两组IMA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UAP组IMA值(108.5±18.0)、NSTEMI组(114.0±24.4)、STEMI组(122.5±21.4),及NICP组间比较,各组IMA均值不全相等,其中NICP组与各组、STEMI组与UAP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根据心电图ST段抬高或压低是否≥0.1mV将ACS组分为两组,血清IMA分别为:(106.4±19.0)、(121.6±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以最终出院诊断为标准,根据ROC曲线IMA诊断ACS的最佳截断值为79.0U/ml,曲线下面积为0.971(0.956~0.997),IMA诊断ACS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82.3%。结论 IMA是ACS的早期敏感指标,并可评估急性心肌缺血严重程度,但不是诊断AMI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三联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拜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钠三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复发次数减少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出血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应用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司三联治疗疗效较好,值得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质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延海  郭晋祥 《河北医学》2003,9(10):920-92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方法: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二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和普通肝素治疗组。结果:低分子肝素疗效优于普通肝素,且并发症少。结论:低分子肝素可作为常规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瑞替普酶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6月~2013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AMI住院患者131例,随机分为A组(瑞替普酶组,67例)和B组(对照组,64例).两组在使用LMWH的基础上,A组使用瑞替普酶;B组使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冠脉再通率59例(86.7%)与B组的47例(73.4%)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2,P=0.033,P<0.05).结论 瑞替普酶联合LMWH治疗AMI是安全有效的,较单纯使用LMWH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9.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irofiban, a specific inhibitor of the platelet glyco- protein Ⅱb/Ⅲa receptor,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out per- sistent 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a total of 2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heparin group and a tirofiban heparin group on double-blind basis and the treatment effects of the two protocols on ACS were compared when the patients of both groups were taking aspiri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posite primary end-point events consisted of dea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or re- fractory ischemia.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the composite primary end point events in 30 days was lower in tirofiban heparin group 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heparin group (13.9% vs 29.3 %, P=0.010). The rates of the other composite end point events in the tirofiban heparin group were also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heparin group in 4.5 days and in 30 days. Bleeding complication occurred in 7.0% of the patients receiving heparin alone and in 12.7% of the patients receiving tirofiban and heparin in combination (P=0.1717).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ischemic events in pa- tients with ACS receiving tirofiban heparin was lower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patients who re- ceived only heparin and aspirin, suggesting that tirofiban might be of special value in the treatment of ACS.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heparin,LMWH)在不同时间窗治疗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入组患者按起病至治疗开始时间分为A组(〈24h)、B组(24-48h)、C组(49h~7d),每组25例。3组患者均使用LMWH 5000抗XaIU腹壁皮下注射,2次/d,共7d,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于C组(P〈0.01);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于C组(P〈0.05)。结论LMWH在不同时间窗均可改善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其疗效以24h内为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