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CT诊断眼眶爆裂骨折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0):2432-2433
目的:探讨螺旋CT对眼眶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眼眶爆裂骨折患者进行CT横断和(或)冠状扫描检查,分析其CT表现,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单纯眶内壁骨折29例,单纯眶下壁骨折12例,内下壁均骨折6例,混合型8例。眼眶爆裂骨折CT直接征象为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走行折曲,移位等。其间接眶内壁骨折征象有窦腔积液,内直肌肿胀,眶内脂肪疝入鼻窦。上颌窦泪滴征是诊断眶下壁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结论:横断和(或)冠状扫描能全面、准确诊断眼眶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2.
74例眼眶骨折患者行CT扫描,部分做后处理。结果CT所见直接征象为眼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骨质凹陷,而眶内积气、眼内肌肿胀、筛窦积液等为间接征象,"泪滴征"是诊断下壁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CT扫描能准确显示眼眶壁骨折的征象,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眶骨折的螺旋CT(SCT)表现,评价其临床指导价值。方法60例眼眶骨折行SCT容积扫描得到常规轴位像后,通过重建得到多平面(MPR)图像,根据图像分析并结合临床征象,其中54例保守治疗,6例手术治疗。结果眼眶骨折的直接CT征象为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凹陷及曲度失常;上颌窦腔出现"泪滴征"是诊断眼眶下壁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眼外肌明显嵌顿及眼球内陷和牵拉试验阳性是手术治疗的指征。结论SCT容积扫描多平面像能全面、准确地诊断眼眶骨折,对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眶底壁骨折早期诊断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不同医疗机构17例颌面部外伤CT轴位上眶底壁骨折的影像资料。结果眼眶爆裂性骨折12例,复合型骨折5例其中4例在首次CT轴位扫描未识别眶底壁深部骨折而遗漏诊断,经本中心阅片再建议行CT冠状面成像后显示眶底壁骨折征象。结合眼眶解剖结构与CT轴位成像的关系,提出了CT轴位上眶底壁骨折征象“悬硕”或“底陷”征.即CT轴位影像表现——上颌窦腔内上份显示无定形斑片状或类卵圆形软组织影,边缘部位嵌顿细小条形骨嵴影。结论颌面部外伤后CT轴位图像显示上颔窦腔内“悬硕”或“底陷”征是诊断眶底壁爆裂骨折的可靠征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评价筛骨眶板骨折的CT征象对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6例筛骨眶板骨折患者的CT资料,男,40例,女,6例,轴位扫描38例,冠状位扫描8例,其中42例行HRCT扫描。结果:清楚显示骨折线的46例,结论:CT、特别是HRCT能细致显示筛骨眶板的解剖结构,能清楚显示筛骨眶板骨折的直接,间接征象和并发症,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显示眼眶爆裂骨折直接及间接征象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我院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171例眼眶爆裂骨折的患者行容积扫描并行轴位、冠状位、斜矢状位MPR重建。结果:单侧眶内壁骨折120例,单侧眶下壁骨折12例,单侧眶内壁及眶下壁均骨折27例,单侧内下壁隅角区骨折7例,双侧眶内壁骨折5例。其中骨折伴发的征象有眼睑鼻根及面部肿胀、眼外肌增粗移位及嵌顿、视神经挫伤、球后脂肪间隙模糊、球后血肿、副鼻窦积血积液、眶内脂肪疝入邻近窦腔等18种征象共计336处。邻近的颅面部其他部位的骨折如鼻骨、上颌骨额突、鼻中隔、上颌窦壁等12个部位共计116处。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MPR重建不仅能对眼眶爆裂骨折的直接征象做出诊断,对它的间接征象亦能做出明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CT诊断眼眶爆裂骨折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眼眶爆裂骨折CT表现的探讨,达到对本病早期诊断的目的。方法:79例眼眶爆裂骨折的临床表现、CT征象及好发部位。结果:眼眶骨折的直接征象是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移位及曲度失常。根据骨折的特点将眼眶骨折分为三类,即单眶壁骨折,多眶壁骨折,并发其他面部直接骨折的眼眶骨折。眼眶爆裂骨折最好发于眼眶内侧壁和底壁,占96.2%。副鼻窦内“泪滴”征是诊断眼眶下壁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结论:CT诊断眼眶爆裂骨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鼻泪管骨折HRCT扫描及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泪管骨折HRCT扫描方法及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HRCT横断及冠状扫描25例鼻泪管骨折病人,其中21例为临床眶骨骨折病人,只有4例出现典型伯临床表现:溢泪,伴有泪囊内积脓后才行CT检查。结果:18例为双侧鼻泪管骨折,7例为单侧鼻泪管骨折,所有病人均合并其他骨折。25例鼻泪管骨折在HRCT横断扫描均可显示,但冠扫只显示4例,横断扫描显示鼻泪管优于冠状扫描。结论:HRCT扫描能清楚显示鼻泪管骨折,对临床诊断及早期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CT冠状位扫描和横断位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解剖结构和影像特征的显示,探讨CT冠状位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术前均行CT冠状位扫描和横断位扫描,观察前列腺大小、密度、表面光滑度、包膜完整性、周围组织界限和有无转移等,并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60例前列腺癌患者中,CT冠扫所显示的前列腺癌病灶的大小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55例(91.6%),轴扫40例(66.7%)(P<0.05);CT冠扫能清楚显示密度差异52例(86.7%),轴扫28例(46.7%)(P<0.01);表面光滑度58例手术证实前列腺表面呈结节状改变,CT冠扫显示此改变49例(84.5%),轴扫25例(43.1%)(P<0.01);包膜完整性40例手术证实前列腺包膜不完整,CT冠扫显示不完整包膜38例(95.0%),轴扫21例(52.5%)(P<0.01);周围组织界限42例手术证实前列腺癌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CT冠扫能清楚显示39例(92.9%),轴扫21例(50.0%)(P<0.01);周围转移 18例手术证实前列腺癌对周围组织或远处有转移,CT冠扫显示转移15例(83.3%),轴扫7例(46.7%)(P<0.05).结论 CT冠状位扫描对前列腺癌影像结构的显示明显优于横断位扫描,更能显示其细微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颌面部骨折的CT表现及其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颌面部骨折的CT表现。采用1.5~3.0mm层厚对感兴趣区进行薄层轴位扫描,观察鼻骨及眼眶细小骨折时,层厚为0.5mm,部分病例加扫冠位。后处理运用二维重建和三维重建。显示窗宽2000HU,窗位200~500HU。结果256例颌面部骨折分别为:鼻骨骨折35例 眼眶骨折63例,其中单纯爆裂性骨折57例,眼眶复合型骨折6例 颧骨骨折76例,其中单纯颧骨骨折16例,颧弓骨折60例 上颌窦壁骨折9例,其中6例为多壁多处骨折 下颌骨骨折6例,髁状突骨折2例,其中1例为双侧并伴双侧颞颌关节脱位 蝶骨骨折5例 62例为颧骨、眼眶、上颌骨等复合型骨折。CT轴位扫描诊断骨折252例,3例眼眶骨折可疑,1例鼻骨骨折阴性,经过二维和三维重建而清晰显示骨折。结论CT薄层轴位扫描显示颌面部骨折的敏感性高,二维和三维重建可以从多方位更准确、更直观的显示骨折,对临床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眼眶爆裂骨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7倒眼眶爆裂骨折的临床及CT表现及好发部位。【结果】眼眶骨折,直接征象是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粉碎,移位及曲度失常。根据骨折的特点可将眼眶骨折分为三类,即单眼眶骨折,多眼眶骨折,并发其他面部直接骨折的眼眶骨折。眼眶爆裂骨折最好发于眼眶内侧壁和底壁,占93.6%。副鼻窦内“泪滴”征是诊断眼眶下壁骨折的特异性间接征象。【结论】CT对早期诊断眼眶爆裂骨折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眶容积的CT测量在眼眶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应用CT测量和计算机软件,对78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患侧和对侧正常眼的眼眶分别行轴扫和冠状扫描,并计算双侧眼眶容积平均值之差。结果患眼眼眶容积比对侧键眼眼眶容积增加,其增加量与眼球内陷度接近正相关即眼眶容积增加1 ml,眼球内陷数约为0.9 mm。采用轴位和冠状位两种方法测量两侧眼眶容积的平均值之差分别为:眼眶下壁骨折为0.35 ml、2.251 ml,内壁骨折为3.06 ml0、.51 ml,内壁联合下壁骨折为3.64 ml、3.31 ml。行眼眶整复手术的患者患侧与健侧的眶容积差值的平均值为3.43 ml。结论眼眶内壁骨折可选择轴位扫描,下壁骨折可选择冠状位扫描,内壁联合下壁骨折选择两种扫描均可。外伤后早期进行眼眶容积测量,可预测发生眼球内陷的程度,为是否行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眶内隐匿性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检查对眶内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均摄眼眶X线片和眼眶CT横断扫描,其中9例加扫眼眶冠状位。结果23例中,眶内壁骨折12例,底壁骨折9例,顶壁骨折2例,8例无直接骨折征像(约占348%)。结论CT检查对眶内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对有外伤史,临床怀疑有骨折,应常规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4.
合并眼眶内侧壁骨折的鼻泪管骨折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合并眼眶内侧壁骨折的鼻泪管骨折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临床确诊为眼眶内侧壁骨折的病人行螺旋CT横断位扫描,扫描后行MPR图像后处理。其中5例出现典型的溢泪症状,6例有明显泪管断裂或泪道阻塞的临床体征。结果检出22例(49%)病人合并鼻泪管骨折。所有具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病人均被检出。22例病人均为单侧性的鼻泪管骨折。其中除合并眼眶骨折外,6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22例鼻泪管骨折在螺旋CT横断位中均可显示,应用MPR图像后处理方法可显示20例。横断位显示稍优于MPR。结论眼眶内侧壁骨折易并发鼻泪管骨折,以单侧最为多见。以横断位扫描为基础,辅以MPR技术能够清楚地显示眼眶内侧壁骨折所并发的鼻泪管骨折及鼻泪管的阻塞情况。同时MPR还能清楚地显示骨折线的全程及鼻泪管的走行,对于指导手术治疗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合理的鼻部外伤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对74例鼻部外伤者同时作了X线鼻骨侧位像、冠状和横断CT扫描。以冠状 横断CT扫描的结果为准,比较了各种检查方法之间对鼻部外伤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结果 两种CT扫描合用的诊断效果最好。X线鼻骨侧位片仅能检出75.67%的鼻骨骨折,对上颌骨额突骨折等其他鼻部外伤均不能诊断。在鼻骨或/和上颌骨额突骨折的诊断中冠状CT扫描均显著优于横断CT扫描,而在鼻泪管骨折、鼻颌缝分离、鼻骨间缝增宽的诊断上则横断CT扫描均要显著优于冠状CT扫描。结论 在鼻部外伤的影像学检查中仅作鼻骨X线侧位片是不够的;为了解有无鼻骨或/和上颌骨额突骨折应首先作鼻部冠状CT扫描,如经济条件许可,可加作鼻部横断扫描。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MPR图像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MPR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外伤性眼眶损伤患者,分析轴位、多方位MPR图像显示眼眶骨折的能力.结果 68例中,轴位像显示骨折63例,效果最佳者39例,主要为眶内、外侧壁骨折;冠状位像显示骨折68例,最佳者共66例;矢状位图像显示骨折43例,最佳者共27例,主要为眶上、下壁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 MPR对外伤性眼眶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状位CT扫描(冠扫)对防止鼻咽癌(NPC)颅底侵犯的误诊价值。方法:对病理证实的92例NPC的轴位扫描(轴扫)与冠扫颅底骨质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NPC中,47例经轴扫和冠扫描均未见颅底侵犯;3例轴扫颅底未见异常,而经冠扫发现颅底侵犯;13例轴扫可疑颅底受侵而经冠扫确定有颅底受侵4例,排除9例;12例轴扫见颅底侵犯而经冠状扣描其范围更广;17例轴扫与冠扫颅底受侵情况一致。结论:冠状CT扫描对诊断NPC有无颅底侵犯及侵犯范围有重要价值,只有将轴、冠状扫描紧密结合才能防止NPC颅底侵犯的误诊。  相似文献   

18.
李修军 《临床医学》2012,32(5):90-91
目的评价眼眶内侧壁骨折高分辨CT(HRCT)对筛骨微小骨折的细微变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住院病历中50例内侧壁及下壁骨折患者的CT资料,男38例,女12例,均于轴位扫描后三维重建成像。结果筛骨纸板骨折48例,下壁2例。结论 HRCT能精确的显示眼眶内侧壁的微小骨折,对骨折的直接依据、间接特征及其鉴别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正确诊断不遗漏伤情对法医的鉴定提供确切依据,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CT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对眼眶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1月-2004年10月间眼眶外伤并经CT检查确诊为眼眶骨折的共164例,回顾分析其CT及临床表现,并总结CT对眼眶骨折的检查技术。结果:164例眼眶骨折中,眶缘骨折44例,眶顶骨折36例,爆裂性骨折84例,均能明确显示骨折线及其他合并表现。结论;CT是眼眶骨折的首选方法,结合HRCT与多平面重建(MPR),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撕裂在MRI不同扫描方位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MRI检查,并经关节镜证实的32例内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撕裂资料进行分析;选取32例同年龄段的半月板其他节段损伤而无根部撕裂资料组进行对照。病例组分别在矢、冠、轴位图像上观察各扫描方位撕裂特征性征象,统计各扫描方位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32例内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撕裂中,矢状位上主要表现为“鬼影征”;冠状位主要表现为“截断征”,具体各表现略有不同;轴位上主要表现为“钝圆征”或“裂隙征”。上述征象在病灶组均明显好发于对照组(P<0.05)。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在病例组矢状位观察分别为:100%、80%、80%和100%;冠状位上分别为:100%、95%、93.8%和100%;轴位上为:93.8%、90.7%、90.9%和93.5%。结论 MRI扫描矢、冠、轴三个方位显示内侧半月板后角根部撕裂各有其特征性征象,明显好发于对照组。根部撕裂矢状位诊断的敏感性非常高,但会出现假阳性现象;冠状位敏感性同样非常高,而且诊断特异性优于矢状位;轴位图像是显示内侧半月板根部撕裂的容积形态的最好方位,但诊断价值受限于扫描到的半月板层数太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