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对 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行PTCA或PTCA加支架治疗。  结果  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 14例行直接PTCA ,5例补救PTCA ,17例择期PTCA。 36例手术成功 33例 ,术后TIMI血流均获 3级以上 ,失败 3例。有16例置入冠脉内支架 2 1枚 ,住院期间死亡 2例。  结论 PTCA是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可降低急性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窒间隔穿孔封堵治疗的疗效.方法 12例临床经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及心脏超声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的患者,经药物治疗调整心功能后实施介入治疗封堵术,其中2例患者择期实行冠状动脉造影球囊扩张(PTCA)及支架置入术.结果 (1)全部12例患者,缺损累及膜周部2例,肌部10例(其中心尖部3例);12例患者,9例封堵成功,9例患者存活;相关的并发症封堵器脱落2例和恶性心律失常(心室颤动)1例.(2)室间隔穿孔发生到行封堵术的时间间隔为(15.5±9.2)d,9例存活患者术后至出院天数为(11.3±5.2)d.(3)2例患者同时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成功地于严重狄窄处共置入支架4枚.结论 采用导管法封堵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间隔穿孔能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病死率,但技术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效果。方法 :13例 AMI患者行急诊 PTCA治疗 ,男 10例 ,女 3例 ,年龄 38~ 85 (6 0 .2± 13.6 )岁。其中 6例并发心源性休克 ,3例系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 PTCA,4例不适作溶栓治疗。梗死相关血管 :前降支 9例 ,右冠状动脉 4例。结果 :PTCA成功率92 .3% ,死亡 1例。术前梗死相关血管狭窄 (98.7± 3.0 ) % ,术后残余狭窄为 (14.6± 16 .2 ) %。 3例术中发生心室颤动 ,1例出现房室传导阻滞 ,1例出现无再流现象 ,经反复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后恢复。术后 1例死亡 ,11例长期生存 ,随访 1~ 18个月无心脏事件发生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AMI时行急诊 PTCA成功率高 ,对溶栓禁忌证、溶栓失败或 AMI并发心源性休克者应积极行急诊 PTCA。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研究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 (SR)后即刻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临床结果。方法 选择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的 118例SR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TIMI 2级血流患者 36例中 2 4例施行了即刻PTCA ,12例在梗死后 7~ 14d施行了择期PTCA ;TIMI 3级血流患者82例 ,其中 4 5例施行了即刻PTCA ,37例施行了择期PTCA。结果 发病 2周后 ,TIMI 2级血流两组的死亡率、再梗死率以及TIMI 3级血流两组的死亡率、再梗死率、复发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但TIMI 2级血流择期PTCA组的复发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即刻PTCA组 (1 2 4vs 4 12 ,P =0 0 34)。此外 ,择期PTCA组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的应用显著多于即刻PTCA组 (4 2 4vs 11 12 ,3 4 5vs34 37,P <0 0 0 1)。 6个月随访时 ,TIMI 2级血流择期PTCA组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即刻PTCA组有增高的趋势 (1 2 4vs 3 12 ,P =0 0 98) ,而且择期PTCA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即刻PTCA组[(6 1 4± 6 3) %vs(4 3 8± 5 4 ) % ,P =0 0 3]。结论 发生SR的患者进行即刻PTCA的临床结果优于择期PTCA ,同时可以降低住院总费用 ,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及支架置入术对 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2例老年 AMI患者行急诊 PTCA及支架置入术治疗 (PTCA组 ) ,48例老年 AMI患者行溶栓治疗 (溶栓组 ) ,比较两组住院与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 PTCA组住院期间死亡 3例 ,抢救成功率 92 .3% ,平均住院天数 1 0 .6d(8.5± 4.2 d) ,2 w左室射血分数 (LVEF) 4 9.5%± 3.2 % ,随诊 1 2个月 ,心绞痛再发 3例 ,再行 PTCA4例 ,冠脉搭桥 3例。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 6例 ,抢救成功率 87.2 % ,平均住院天数 2 0 .4 d(1 6.2± 7.5 d) ,2 w LVEF为32 .8%± 6.2 % ,随诊 1 2个月 ,心绞痛再发 1 5例 ,择期 PTCA1 3例 ,冠脉搭桥 3例。结论 对老年 AMI患者急诊 PTCA及支架置入术可即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明显降低 AMI住院死亡率 ,缩短住院天数 ,改善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5 2例AMI患者行急诊PTCA治疗 (PTCA组 ) ,5 8例AMI患者行溶栓治疗 (溶栓组 ) ,比较两组住院和随诊期间的情况。结果 PTCA组住院期间死亡 3例 ,抢救成功率为 94 2 % ,平均住院天数为 14 6天(9 5± 4 2天 ) ,左室射血量数 (LVEF)为 45 5 %± 4 3% ;随诊 2~ 18个月 ,心绞痛发作 3例 ,择期再次PTCA 3例。溶栓组住院期间死亡 8例 ,抢救成功率为 86 2 % ,平均住院天数为 2 6 4天 (17 2± 7 5天 ) ,LVEF为 37 6 %± 6 2 % ;随诊 2~ 18个月 ,心绞痛发作 17例 ,行择期PTCA 17例。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PTCA可即时开通梗塞相关血管 (IRA) ,大大降低AMI的住院死亡率 (P <0 0 1) ,缩短住院天数 (P <0 0 1) ,有效保护心脏功能 (P <0 0 5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后并发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老年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5例老年PTCA术后穿刺部位发现肿块或听诊有血管杂音的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患者,并在超声引导下探头垂直加压假性动脉瘤通道或破口直至内无血流通过,压迫失败患者再在超声引导下瘤腔内注射血凝酶(立止血)治疗.结果 35例老年患者PTCA术后假性动脉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临床符合率100.0%(35/35),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单纯压迫治愈31例,3例经瘤腔内注入血凝酶加压治愈,总治愈率为97.2%(34/35),1例治疗失败而行外科手术.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人PTCA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治疗有效,可作为老年人PTCA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 PTCA和 IC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73例 PTCA和 ICS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评价其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73例患者行 PTCA1 1 2次 ,成功率 95 .89% ,68例置入支架 94枚 ,成功率 98.9%。死亡 1例 (1 .4% ) ,心绞痛治疗有效率 96.5 % ,随访 1~ 3 6个月 (2 0 .1± 1 0 .5月 ) ,心绞痛复发率 8.2 %。结论  PTCA结合 ICS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成功率高 ,疗效显著。 PTCA手术并发症和 ICS术后冠脉再狭窄是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淑兰 《山东医药》2008,48(20):40-40
2003年12月~2005年1月,我院共施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并支架术46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46例患者,男43例,女3例.年龄47~79岁,平均65.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9例,择期PTCA术及支架植入37例.4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0.
探讨射频消融 (RFCA)治疗心功能障碍患者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对 36例不同程度心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药物或介入方法治疗原发病、纠正心功能、RFCA根治心动过速。结果 :经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改善 1~ 2级 ,恢复至NYHAⅡ~Ⅰ级以上。首次消融成功 33例 ,成功率 91.7% (33/ 36 )。未成功的 3例中 ,2例 (1例左中间隔旁道及 1例右前壁旁道 )行第 2次消融成功 ,1例不纯性心房扑动消融 2次均未成功改服胺碘酮疗效确切。总成功率97.2 % (35 / 36 )。 6例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有 4例行左前降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2例行RFCA后心绞痛不再发作。 2例合并风湿性心脏病者有 1例同期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 ,1例择期外科换瓣。经 6 .4±2 .4 (2~ 10 )年的随访无 1例复发。结论 :认真做好围术期处理 ,心功能障碍患者心动过速的RFCA治疗同样具有高成功率和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的成功率。方法 对 1 0 8例老年冠状动脉闭塞患者行PTCA或PTCA加支架治疗。结果  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PTCA均获得成功 ;69例择期PTCA中 86处病变 ,60处成功 ,成功率 69 8%。无桥连侧支的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 77 8% ,桥连侧支丰富的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为 46 9%。仅 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结论 老年冠状动脉闭塞患者血管闭塞时间越长 ,PTCA成功率越低 ,无桥连侧支的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明显高于桥连侧支丰富的闭塞性病变PTCA成功率 ,提示老年冠状动脉闭塞性病变行PTCA或PTCA加支架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治疗的20例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和18例非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随访3年,并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老年心肌梗塞患者PTCA的特点,以便为老年心肌梗塞患者行PTC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心脏介入术并发症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多。本文回顾分析 1 996年 2月至 2 0 0 2年 4月 ,择期接受心脏介入术的 1 684例病人中所出现的 36例并发症 ,着重探讨其发生原因以吸取其中经验教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6年 2月至 2 0 0 2年 4月择期接受心脏介入术的本院住院病人 1 684例 ,术式包括冠脉造影 (CAG)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PTCA +支架置入术 (Stent)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 ,各种类型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射频消融术 (RFCA)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动脉导管未闭Amplatzer伞堵闭术 ,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颅外段与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成形术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脑血管病患者36例,其中颅内血管狭窄患者15例,颅外血管狭窄患者21例,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年,并行TCD及DSA评价、ASPECTS量表评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36例老年患者全部支架放置成功,患者术后各项参考指标均显著改善,患者术后1个月、1年、3年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较术前减慢,而脉动指数较术前增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ASPECTS评分中显示患者术后1个月、1年及术后3年的ASPECTS评分与术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行支架治疗后,颅内支架组患者成功14例,失败1例,成功率93.3%.术后脑出血2例,血管痉挛1例,再闭塞2例,心率、血压下降1例.颅外支架组成功20例,失败1例,成功率95.2%.再闭塞1例,心率、血压下降5例.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以很好地治疗老年症状性脑动脉狭窄,但相对来说技术要求较高,尤其是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相对于颅外血管支架成形术,颅内血管支架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15.
内镜治疗胃肠道Dieulafoy病出血77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肠道Dieulafoy病出血的内镜止血治疗方法.方法:胃肠道Dieulafoy病出血患者77例,分别采用以下3种内镜治疗方法: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36例)、金属夹钳夹止血治疗(21例)、金属夹钳夹止血联合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20例).比较这3种内镜治疗方法的止血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种方法内镜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0.6%(29/36)、95.2%(20/21)、100(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失败的7例患者行金属夹钳夹止血治疗,5例成功,2例失败者行外科手术治疗.金属夹钳夹止血治疗失败的1例患者行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止血成功.内镜止血成功者未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半年未发生再出血.结论:金属夹钳夹止血联合乙氧硬化醇硬化治疗是Dieulafoy病出血最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成功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 (QTd ,QTcd)的影响。方法 :对 3 1例成功进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 ,3 1例未进行PT CA及支架植入术经常规治疗冠心病的QT间期离散度进行分析。结果 :1 PTCA及支架植入的冠心病患者QT间期离散度比较 ,术后QT间期离散度比术前明显减少 (P <0 0 1) ;2 PTCA及支架植入组术后与未进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组的QT间期离期度比较 ,术后患者比常规治疗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明显减少 (P <0 0 1) ;3 常规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QT间期离散度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成功的PTCA及支架植入术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 ,从而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介入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 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的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 (PTCA)后的即刻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18例不稳定心绞痛病人中 15例内科药物治疗平稳后二周行冠脉造影及PTCA ,3例因内科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行紧急的PTCA。成功 17例 ;病变共 33处 ,2 3处被治疗 ,置入支架 18支。结果 术后所有病人心绞痛症状缓解。术后随访平均 9个月 ,病人心功能 ,运动耐量 ,心律失常等均有明显改善。 14例病人心绞痛症状基本消失。 3例病人有心绞痛发作 ,但药物可以控制。 1例病人前降支完全闭塞导丝未能通过病变处而失败。 17例中无一例发生心肌梗塞或猝死。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尽早进行冠脉造影及PTCA治疗是有必要的 ,成功率是高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因血栓高负荷未能行初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对择期PCI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初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因靶血管血栓高负荷不能行支架置入术。分析所有患者围术期抗栓治疗方案、术中处理方案及随访情况。结果所有8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25±10.81)岁。吸烟史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右冠状动脉大量血栓堵塞导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多见。3例患者未行PCI,1例仅行单纯血栓抽吸,4例患者行血栓抽吸及球囊扩张术。7例患者术中、术后均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术后6例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7例患者常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100 mg、每日1次+氯吡格雷75 mg、每日1次或替格瑞洛90 mg、每日1次),1例患者阿司匹林剂量增加至200 mg,氯吡格雷增加至每日2次。平均(29.00±23.25)d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例患者因仍存在血栓高负荷,未尝试行PCI;1例患者因血管扭曲,球囊不能送至闭塞病变处,未能成功置入支架;2例患者因血栓负荷过重,球囊扩张后,未行支架置入术;3例患者成功行支架置入术。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因靶血管血栓高负荷初次开通血管失败,常规抗栓治疗方案对血栓高负荷的清除作用有限,血栓完全机化、择期PCI的时机尚不清楚,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往报道仅少数老年患者行单支成形术,本文叙述老年患者行多支成形术的近期及长期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包括所有作双支或三支成形术的老年(≥65岁)患者,除外因急性心梗而作紧急PTCA者。原狭窄(内径减少)≥70%。术后狭窄≤40%,被认为扩张成功。结果 1981年1月至1990年7月间1373例老年患者择期进行1640次多支成形术。其中224例(13.6%)左室功能差(EF≤40%),412例(25.1%)曾作CABG,48例(2.9%)行左主干成形术。1640次PTCA中1236次扩张双支,404次扩张三支。在5987处狭窄中5724处(96%)扩张成功。平均每次PTCA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行择期PTCA的3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术前、后的左心功能,旨在探讨择期PTCA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均于PTCA术前1~2天及术后1周、3个月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超声检查左室功能指标包括:容量指标:EDV、ESV;收缩功能指标:EF、△T%;舒张功能指标:E/A、ACT_E。结果:PTCA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EDV、ESV和ACT_E有所减少,EF、△T%有所增高,但均未达统计学意义。PTCA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EDV、ESV有明显降低(P<0.05),EF、△T%有明显增高(P<0.05),E/A、ACT_E有继续改善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接受择期PTCA有益于患者左室功能的恢复,术后1周改善不显著,至术后3个月除左室舒张功能外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