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苯并(a)芘(BaP)诱导大鼠产生(7R,8S)-二羟基-(9S,10R)-环氧-7,8,9,10-四氢苯并(a)芘(BPDE)-DNA加合物的生成.建立以血液为样品的检测染毒大鼠BPDE-DNA加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选用清洁级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苯并(a)芘二甲基亚砜溶液(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溶剂)100 mg/kg,5 h后取股静脉血.提取抗凝全血中的DNA,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确认DNA的提取效果.将提取的DNA在 0.1 nmol/L HCl、90 ℃恒温水浴箱中酸水解4 h,乙酸乙酯提取酸水解产物--四醇-苯并(a)芘.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确认.结果 BaP 染毒组与溶剂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有新的色谱峰产生,质谱确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与四醇-苯并(a)芘一致.结论 本实验的染毒方法能使大鼠产生 BPDE-DNA 加合物;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血液为样品检测 BPDE-DNA 加合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v,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反式二羟基环氧苯并(a)芘[(+)-anti-benzoa)pyrene diol-epexide,BPDE]在人体内形成的BPDE—DNA加合物的含量,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150mm×4.6mm,5μm)为分析柱,以甲醇-水-磷酸(80:20:0.1,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54nm。【结果】在4.016-803.2ng/ml的浓度范围内,BPDE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0.9997;平均回收率均在85%~115%之间,RSD为1.32%-1.72%。【结论】本法准确、方便,可用于测定空气中苯并(a)芘在体内代谢产物BPDE~DNA加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油炸面制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经石油醚(沸程30℃~60℃)浸提油脂,乙酸乙酯+环己烷(1:1)溶解,凝胶色谱(GPC)净化,溶剂转换浓缩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分离,以乙腈:水(95:5)作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器激发波长290nm、发射波长430nm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苯并(a)芘标准曲线在0.10—10.0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回收率为90.0%-93.7%,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方法检出限0.1μg/kg。结论该测定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可适用于油炸面制品样品苯并(a)芘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作用下小鼠肺组织细胞色素P450 1A(CYP1A)的表达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56只,随机分为2组(28只/组),BaP染毒组(4个亚组,7只/亚组),分别以0、0.32、1.58、7.89mg/kg体重腹腔注射BaP,每周染毒4d,持续7周;预热染毒组(4个亚组,7只/亚组),每次实验前39℃,预热2h,再用染毒组相同的剂量和时间至染毒结束。其中0mg/kg体重BaP为植物油溶剂;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CYP1A表达水平,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0.32mg/kg体重BaP染毒时,小鼠肺组织CYP1A表达增加,BaP剂量继续增加,CYP1A表达反而降低;预热应激组CYP1A表达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比相同剂量的BaP染毒组表达水平高;BaP染毒后小鼠肺组织有炎性增生的表现。结论低剂量BaP染毒诱导小鼠肺组织CYP1A表达增加,高剂量BaP染毒则抑制CYP1A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DNA加合物的方法.方法 确定样品处理方法,对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建立HPLC检测BPDE-DNA加合物的方法,最后用质谱对DNA加合物的结构进行验证.结果 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ODS)柱,5μm,250×4.6m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A为甲醇,B为乙酸-乙酸铵缓冲液(pH4.5±0.2);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荧光检测器检测λex=338nm,λem=425nm.结论 所建立的HPLC检测DNA加合物的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应用非程序DNA合成(UDS)、DNA解螺旋荧光分析(FADU)和DNA复制合成抑制(DRSI)试验,综合检测了苯并(a)芘体染毒对人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作用。结果表明,苯并(a)芘经S9代谢活化,可诱发DNA修复合成增强、DNA链断裂增多,DNA复制合成抑制。三项指标的变化相互间呈正相关,与苯并(a)芘染毒浓度的对数值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苯并(a)芘[B(a)P]是一种致癌性多环芳烃,本文对大鼠肝、肺及人胎肝、肺微粒体酶在体外对B(a)P的代谢进行了研究,通过差速离心法获得的微粒体酶与B(a)P在37℃中温育1h。经有机溶剂提取的代谢产物用反相高压液相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组织中均有六种代谢产物可被检测到。其中3种为二氢二醇苯并(a)芘(9,10-diol-B aP;7,8-diol-B aP;4,5-diol-Ba P),2种羟基苯并(a)芘(9-OH-B aP;3-OH-B aP)以及1种醌基苯并(a)芘(quinone-B aP)。在二氢二醇苯并(a)芘中,7,8-diol-B aP易于被激活成能与DNA形成共价结合的环氧化物苯并(a)芘,说明除肝脏外,人肺组织也能直接代谢激活苯并(a)芘。  相似文献   

8.
用青石棉加苯并(a)芘联合诱发大鼠肺癌显示出诱发率高(46.3%),第一例肺癌死亡时间早(215天),生存曲线低,病死比大(2.9662),患瘤鼠的平均生存时间短(624.85天),与单独注入青石棉或苯并(a)芘相比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果提示大鼠肺癌模型的建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用Western blot方法探讨苯并(a) 芘、预热及其联合作用对人胚肺(HEL)二倍休细胞热应激蛋白70(HSP70)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S9活化的HEL细胞,在不同剂量的BaP处理后,可轻度诱导HSP70的表达;经S9尖化的BaP作用HEL细胞3hHSP70表达抑制,呈剂量-反应关系,在较高浓度染毒时抑制作用表现明显(P<0.05);预热应激的HEL细胞HSP70表达增加,但BaP染毒3h后HSP70表达并不规律,具体表现为低剂量(10-50)μmol/L诱导,而高剂量(50-200)μmol/L呈抑制趋势。结果提示 ,体外未经代谢活化的BaP可以作为应激原诱导热休克反应;HSP70表达降低可能是BP代谢活化产物作用的结果,预热诱导HSP70表达增加很可能掩盖了低浓度时BaP对HSP70合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青石棉、苯并(a)芘、青石棉棉加苯并(a)芘对大鼠经气管注入染尘,在染尘后90、180、270、360和540天时动态观察肺组织超氧物皮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及SOD/LPO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青石棉加苯并(a)芘可诱发大鼠肺内Oi自由基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反应增高,LPO含量升高,同时抗氧化能力降低,SOD/LPO比值降低,体内抗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1.
作者用青石棉、苯并(a)芘、青石棉加苯并(a)芘对大鼠经气管注入染尘,在染尘后90、180、270、360和540天时动态观察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及SOD/LPO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青石棉加苯并(a)芘可诱发大鼠肺内O-2自由基反应增强,脂质过氧化反应增高,LPO含量升高,同时抗氧化能力降低,SOD/LPO比值降低,体内抗氧化和脂质过氧化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烧烤肉类食品中苯并[a]芘残留的含量水平,为食品卫生学研究和保护食用者安全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确定检测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合水浴回流、皂化去脂、有机溶剂萃取、低温浓缩等前处理方法。结果炭火烧烤的羊肉串样品中苯并[a]芘的含量均高于国家允许标准约一倍,大部分烧烤鸡肉的残留亦超过规定。结论烧烤肉类食品中苯并[a]芘残留量大部分超标,建议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不吃或少吃此类食品并加强对烧烤摊贩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并[a]芘单独或联合染毒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及乳酸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纯度大于90%后,以0.1、1、10、100、500 μg/ml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0.01、0.1、1、10、100 μg/ml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单独或依次联合染毒,用MTT法检测对支持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测定培养液中的乳酸含量.结果 DBP染毒后100 μg/ml 吸光度值[D(4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aP染毒各组的D(490)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BP 100 μg/ml BaP 10 μg/ml联合染毒组D(490)值显著上升(P<0.01),而在500 μg/ml DBP 50 μg/ml BaP联合染毒组D(490)值下降(P<0.05).DBP 100 μg/ml组、 100 μg/ml DBP 10 μg/ml BaP组和500 μg/ml DBP 50 μg/ml DBP组培养液中的乳酸显著增加(P<0.01),DBP 500 μg/ml组和BaP 50 μg/ml组培养液中的乳酸含量也增高(P<0.05).结论 一定剂量DBP可刺激支持细胞增殖并增加乳酸分泌,BaP虽不抑制支持细胞的增殖,但可使乳酸分泌增加.二者联合作用,在一定剂量下以DBP的效应为主,但在高剂量可抑制细胞增殖,呈现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孕期苯并[a]芘(BaP)暴露对母鼠及子代血糖的影响,并围绕线粒体损伤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4只Wistar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BaP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6 只。对母鼠采用灌胃方式连续染毒6周,剂量从低到高依次为 2、200、800μg/kg。母鼠在孕第1天、第10天,哺乳期第10天、第21天禁食12h,子鼠哺乳结束时禁食12h,采用尾尖断尾采血法测母鼠及子鼠空腹血糖。实验第 6 周(哺乳期结束),腹腔麻醉后摘取各组母鼠及子鼠的胰腺、肝脏组织称重。采用大鼠胰岛素(INS)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母鼠及子鼠血清胰岛素水平。母鼠及子鼠胰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镜下拍片观察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提取胰腺组织DNA,利用绝对实时荧光定量 PCR法检测mtDNA拷贝数。结果 BaP染毒组母鼠胰腺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低剂量组母鼠胰腺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子鼠胰腺脏器系数均高于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母鼠哺乳期第10、21天空腹血糖值显著高于孕第1天空腹血糖值(P<0.05)。子鼠空腹胰岛素水平中、高剂量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aP染毒剂量的增加,子鼠胰岛边界模糊,胰岛内β细胞排列稀疏,细胞明显减少,可见凋亡细胞,部分胰岛细胞内脂质沉积。子鼠对照组平均mtDNA拷贝数是高剂量组的5.96倍。结论 孕期、哺乳期BaP暴露可造成子代大鼠糖代谢指标及胰腺组织病理改变。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子鼠胰腺组织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慢性苯并[01]芘和铅联合染毒对小鼠行为学以及海马组织Ca^2+浓度和ATP酶的影响,探讨其联合作用神经行为毒性机制。方法8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植物油)、铅染毒组(54mg/L醋酸铅)、苯并[α]芘染毒组(5mg/kg苯并[a]芘)、铅+苯并[α]芘联合染毒组(54mg/L醋酸铅+5nlg/kg苯并[α]芘),每组16只。以饮水行铅染毒,每星期4次腹腔注射行苯并[n]芘染毒。染毒8星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化学比色法测定海马组织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荧光标记法测定海马组织Ca^2+浓度。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铅染毒组、苯并[α]芘染毒组、铅+苯并[α]芘联合染毒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较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铅+苯并[α]芘联合染毒组较铅染毒组、苯并[α]芘染毒组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比较,铅染毒组、苯并[α]芘染毒组和铅+苯并[α]芘联合染毒组海马组织Ca^2+浓度显著增高(P〈0.05),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且与铅染毒组和苯并[d]芘染毒组比较,铅+苯并[α]芘联合染毒组小鼠海马组织Ca^2+“浓度显著增高(P〈0.05),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结论铅和苯并[α]芘联合作用能降低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染毒后小鼠海马组织ca“增多以及钠钾ATP酶和钙镁ATP酶活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了液相色谱测定人尿中苯并(a)芘(BaP)方法。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83.8%。方法已应用于山西省乡镇企业焦炭(简称土焦)工人以及居民吸烟者尿样中BaP的分析。发现BaP在土焦工人吸烟者体内过量负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对神经胶质细胞中具有β-淀粉体(β-amyloid,Aβ)清除作用的胰岛素降解酶(insulin-degrading enzyme,IDE)及脑啡肽酶(neprilysin,NEP)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新生SD大鼠原代神经胶质细胞混合培养体系,接受不同浓度的BaP、Aβ1-42寡聚体、Aβ1-42纤维体单独或联合处理24 h后,采用细胞增殖 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随机分为对照组、BaP(2.00 μmol/L)组、Aβ1-42(20.00 mg/L)寡聚体组、BaP+Aβ1-42寡聚体组、Aβ1-42(20.00 mg/L)纤维体组、BaP+Aβ1-42纤维体组,其中BaP均为预处理12 h后再与不同聚集状态的Aβ1-42共同作用。进一步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体系中IDE、NE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20.00 μmol/L及以下浓度的BaP处理,20.00、40.00 mg/L的Aβ1-42寡聚体或Aβ1-42纤维体单独处理,BaP与Aβ1-42寡聚体或BaP与Aβ1-42纤维体联合处理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率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BaP单独处理组中IDE、NEP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未明显改变;而Aβ1-42寡聚体单独作用可明显上调IDE的mRNA及蛋白水平(P<0.05),同时BaP预处理可显著抑制Aβ1-42寡聚体作用引起的IDE表达水平上调(P<0.05);另一方面,Aβ1-42纤维体在单独处理或有BaP预处理情况下,IDE、NEP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在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的前提下,BaP预处理显著抑制了Aβ寡聚体作用后的IDE表达水平上调,提示苯并[a]芘可能干扰Aβ寡聚体降解途径导致Aβ增多聚集,进而可能促进认知功能降低及阿尔兹海默病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暴露对帕金森病病理特征多巴胺能神经元和α-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8月龄人源SNCA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BaP染毒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1.0 mg/kg体质量的BaP和玉米油溶剂,连续注射60 d。通过转轮实验观察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状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蛋白印迹实验观察BaP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和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相关mRNA的表达。研究中涉及的基因主要与神经递质转运蛋白、神经递质受体、细胞自噬和α-突触核蛋白聚集与降解相关。结果 BaP染毒后,转轮实验中小鼠运动时间显著降低(P<0.05),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减少,为对照组的62%(P<0.05),中脑α-突触核蛋白表达增多,为对照组的1.36倍(P<0.05)。BaP染毒后,小鼠中脑14种mRNA表达显著下调(P均<0.05),主要涉及α-突触核蛋白降解与细胞自噬、神经元转运体、神经递质受体等功能;而Synphilin-1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α-突触核蛋白合成有关。结论 BaP暴露抑制神经递质受体、多巴胺转运体蛋白功能和细胞自噬作用,阻碍α-突触核蛋白降解,从而诱导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和α-syn聚集体形成,增加帕金森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9.
[^14c]苯并[a]芘在SD大鼠纹状体的动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r测量方法和光镜放射自显影研究[14C]苯并[a]芘([14C]Benzo(a)pyrene,[14C]BaP)在大鼠纹状体的动态分布,探讨BaP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14C]BaP 3.7 × 105 Bq/kg,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组按照染毒后处死时问的不同,又分为1 h、1 d、2 d、3 d、7 d共5个时间点,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以及测定脏器系数,采用r测最方法和光镜放射自显影法观察[14C]BaP在纹状体的分布及其银粒密度.结果:BaP急性染毒后大鼠出现了一般情况的改变和脏器系数下降.r测量结果:纹状体每克脑组织含放射性占注射剂量的百分比(%ID/g)在第1 d和第2 d明显高于海马、大脑皮层(P<0.05);放射自显影结果:纹状体银粒在第1 d达高峰,第2 d显著减少,染毒后第7 d仍可检测到银粒.结论:BaP能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主要分布和贮存于纹状体,具有一定的中枢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暴露对帕金森病病理特征多巴胺能神经元和α-突触核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8月龄人源SNCA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BaP染毒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1.0 mg/kg体质量的BaP和玉米油溶剂,连续注射60 d。通过转轮实验观察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状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蛋白印迹实验观察BaP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和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相关mRNA的表达。研究中涉及的基因主要与神经递质转运蛋白、神经递质受体、细胞自噬和α-突触核蛋白聚集与降解相关。结果 BaP染毒后,转轮实验中小鼠运动时间显著降低(P<0.05),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明显减少,为对照组的62%(P<0.05),中脑α-突触核蛋白表达增多,为对照组的1.36倍(P<0.05)。BaP染毒后,小鼠中脑14种mRNA表达显著下调(P均<0.05),主要涉及α-突触核蛋白降解与细胞自噬、神经元转运体、神经递质受体等功能;而Synphilin-1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α-突触核蛋白合成有关。结论 BaP暴露抑制神经递质受体、多巴胺转运体蛋白功能和细胞自噬作用,阻碍α-突触核蛋白降解,从而诱导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和α-syn聚集体形成,增加帕金森病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