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浆前列环素与门脉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浆前列环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6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前列环素水平;B 超测定门静脉直径。结果:46例肝硬化患者前列环素水平(138.28±60.74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89.6±22.6pg/ml,P<0.05)。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 A、B、C各级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43例肝硬化患者前列环素水平与门静脉直径呈明显正相关(r=0.324,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前列环素明显升高,其与门脉高压高血流动力学的产生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7)[Ang(1-7)]及AngⅡ/Ang(1-7)比值的变化,探讨其在肝纤维化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浆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中AngⅡ、Ang(1-7)的水平,分析AngⅡ、Ang(1-7)及AngⅡ/Ang(1-7)在各组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AngⅡ、Ang(1-7)水平及AngⅡ/Ang(1-7)比值分别为(105.88±53.56)pg/ml,(77.95±27.43)pg/ml,1.34±0.48,均显著高于乙型肝炎组和对照组[(59.98±12.97)pg/ml、(21.53±18.27)pg/ml,(62.45±11.24)pg/ml、(27.06±12.76)pg/ml,0.97±0.16、0.72±0.39;均P<0.01];肝硬化患者Child-Pugh A级至C级AngⅡ、Ang(1-7)水平及AngⅡ/Ang(1-7)的比值逐渐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Ang(1-7)比值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0.499,P<0.01)。结论随着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进展,AngⅡ/Ang(1-7)的比值逐渐增加,其水平对慢性肝病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浆内毒素的变化,评估血浆内毒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科于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入院、术后3、7、14 d时抽血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术前进行Child-Pugh分级,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系列,统计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内毒素[(27.22±5.42)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31±0.21) pg/ml];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评分(r=0.261,P<0.05)、总胆汁酸(r=0.129,P<0.05)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265,P<0.05),伴腹水组[(57.42±19.75) pg/ml]较不伴腹水组[(16.45±1.71)pg/ml]明显升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内毒素平均值(术前,术后3、7、14 d)与手术时间(r=0.208,P<0.05)和术后住院天数(r =0.297,P<0.05)呈正相关;无并发症者术后3、7、14 d的内毒素水平较有并发症者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其中感染相关并发症患者内毒素水平高于其他并发症患者(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存在内毒素血症,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加重,另外内毒素血症与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相关,对评估患者短期预后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腹内压与血浆醛固酮相关性,同时将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及总胆红素等与肝硬化相关的部分主要因素并行观察。方法通过对肝硬化腹水组57例、肝硬化无腹水组44例、健康对照组64例行血清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及血浆醛固酮检查,并对肝硬化腹水组进行腹内压测定,进行上述相关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腹水组醛固酮值、肝硬化无腹水组醛固酮值和正常对照组醛固酮值分别为(429.03±113.12)pg/ml、(247.97±80.99)pg/ml和(118.02 pg/ml±34.00)pg/ml,两两相比有统计学差异(t=8.983,P<0.001;t=20.965,P<0.001;t=11.467,P<0.001);肝腹水组患者腹内压值为(12.1±3.6)cm H2O,与醛固酮值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提示腹内压与醛固酮值中度正相关(r=0.756,P<0.001),同时将腹内压值分别与凝血酶原时间、血白蛋白及总胆红素进行相关回归分析,提示腹内压与凝血酶原时间、血白蛋白及总胆红素均不相关(r=0.081、r=0.048、r=0.004,均P>0.05)。结论 (1)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无腹水组及健康对照组;(2)肝硬化腹水的血浆醛固酮值与腹水腹内压呈中度正相关;(3)腹水腹内压升高可以加重肝硬化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内镜治疗前后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水平的变化及其在判断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155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UⅡ水平在内镜治疗前后的变化,有无腹水患者UⅡ水平的差异,分析UⅡ水平升高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155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Child-Pugh A级38例,B级76例,C级41例,血浆中UⅡ水平分别为(7.19±2.80)、(8.94±2.03)、(10.39±2.0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0.8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155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根据有无腹水,分为腹水组(96例)和无腹水(59例),腹水组患者血浆中UⅡ水平为(10.28±1.40)pg/mL,明显高于无腹水组的(7.89±1.0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5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分别进行内镜下治疗,治疗前后UⅡ水平分别为(8.44±3.12)、(8.72±3.10)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UⅡ水平,将155例患者分为UⅡ正常组和UⅡ升高组,生存分析显示UⅡ升高组和正常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5%和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Ⅱ水平与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并且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血浆BNP水平,并且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并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测定肝硬化患者血红蛋白、肾功能、凝血功能,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探讨以上因素与BNP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154.47±70.32)、(25.75±15.84)pg/mL,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间血浆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92,P0.05),且随分级升高而增高。并发消化道出血(t=7.710,P0.05)、贫血(t=5.593,P0.05)、腹水(t=8.344,P0.05)、肾功能异常(t=8.227,P0.05)的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未并发以上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便潜血阳性[(186.12±86.79)pg/mL]、弱阳性[(174.21±85.62)pg/mL]的肝硬化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便潜血阴性患者[(103.08±66.48)pg/mL,P0.05]。肝硬化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血红蛋白(r=-0.206,P0.05)呈负相关,与血尿素氮(r=0.192,P0.05)、胱抑素C(r=0.281,P0.05)、血肌酐(r=0.225,P0.05)呈正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的病情状况,其水平升高,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及肾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93例(观察组),同时选取选取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PGⅠ和PGⅡ分别为(160.31±21.06)μg/L和(17.32±1.6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augh C级患者PGⅠ和PGⅡ分别为(201.16±32.11)μg/L和(30.21±2.32)μg/L,明显高于A级和B级患者(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13 mm患者PGⅠ和PGⅡ分别为(184.22±27.06)μg/L和(21.06±1.42)μg/L,明显高于≤13 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升高,与肝功能分级以及肝脏门静脉主干内径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对门脉侧枝循环血流的影响。方法:对37例肝硬化患者,20例健康人(HS)采用多谱勒超声测定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参数;用放免法(RIA)测定血浆VIP含量。结果:肝硬化组血浆VIP显著高于HS组(57.34±19.62pg/ml vs 15.12±7.03 pg/ml,P<0.01);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流量显著低于HS组(494±286ml/min vs811±186ml/min,P<0.01);肝硬化组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之和显著高于HS组(1257±326ml/min vs 801±197ml/min,P<0.01);肝硬化组血浆VIP与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之和呈正相关(γ=0.87,P<0.05)。结论:血浆VIP升高可能是引起肝硬化患者内脏高动力状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寿荣 《临床医学》2005,25(3):60-60,F003
目的 探讨造血因子 G- csf在诊断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合并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分析3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血清G-csf水平变化。结果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粒细胞减少患者血清G-csf水平〔(289±56 30)pg/ml,n=20〕较健康人〔(106±23 94)pg/ml, n=15〕及粒细胞未明显下降肝硬化患者〔(113±44 85)pg/ml,n=8〕明显升高(P<0 05),合并急性细菌感染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血清 G-csf更为显著上升,达708±440 28pg/ml,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 01),感染控制后血清 G-csf明显下降。结论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造血因子G-csf普通升高。G-csf显著上升,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合并急性细菌感染的判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浓度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及其在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92例CHF患者、45名正常对照者血浆BNP浓度。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案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结果CHF组血清BNP浓度为(376.2±153.5)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6.2±9.7)pg/mL](P<0.05)。CHF组NYHA分级Ⅰ级血浆BNP浓度为(23.5±10.6)pg/mL、Ⅱ级为(106.8±85.1)pg/mL、Ⅲ级为(430.1±198.6)pg/mL、Ⅳ级为(782.5±263.2)pg/mL,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BNP可以客观准确评价心功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CHF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