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预后的因素.方法 165例经病原学确诊的AIDS合并PSM患者.根据预后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25个可能影响疾病预后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筛选出独立预后因素.结果 AIDS合并PSM患者中,生存组121例,死亡组44例,病死率为26.7%.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AIDS合并PSM预后的因素包括皮疹、细菌和(或)其他真菌性肺炎、CMV感染、败血症、肾功能损伤、PLT减少、Hb、CD4~+T淋巴细胞计数、Alb、伊曲康唑(ITR)序贯疗法及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多因素分析显示,去除各因素之间相互混杂的影响,筛选出细菌或其他真菌性肺炎(OR=6.539;95%CI 2.312,18.498)、败血症(OR=15.307;95%CI 1.473,42.462)及PLT减少(OR=7.763;95%CI 2.658,22.675)是AIDS合并PSM死亡的危险因素,而ITR序贯疗法((OR=0.088;95%CI 0.013,0.611)与HAART(OR=0.084;95%CI 0.026,0.269)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 合并细菌或其他真菌性肺炎、败血症与PLT减少是AIDS合并PSM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ITR序贯疗法和HAART则可减少死亡风险,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二例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活检标本进行常规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及过碘酸一希夫染色、Gomori六胺银特殊染色,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在组织中的形态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在组织内可见酵母状真菌,过碘酸一希夫染色、Gomori六胺银真菌染色阳性,可见呈腊肠样结构并具有横隔。结论组织病理学检查,马尔尼菲青霉菌具有较典型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拟诊标准(血清AS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对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的筛查价值。方法对广西地区1045例疑似AIDS合并PSM的患者同时进行"金标准"(血、骨髓、组织培养或组织病理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及拟诊标准所需检查,评价拟诊标准对AIDS合并PSM的诊断价值。结果拟诊标准的灵敏度为45.79%、假阴性率42.11%、特异度90.64%、假阳性率9.36%、准确度82.49%、阳性似然比4.89、阴性似然比0.60、阳性预测值52.10%、阴性预测值88.27%。结论 AIDS患者如出现血清AS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时,尚不能作为筛查PSM的常规指标,但应高度警惕PSM。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12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通过对12例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SM)临床资料的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1月至2003年11月收治的12例AIDS合并PSM的住院患者的资料。PSM的确诊依靠培养和病理检查。结果本组患者以反复发热、咳嗽、消瘦、腹泻、贫血、淋巴结肿大,皮肤损害尤其是皮肤坏死性丘疹为临床特点,外周血CD4计数均少于0.1×109/L。结论遇上述情况时应考虑PSM并行相关检查,此对PSM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组1例极可能是江西首次发现的AIDS合并PSM。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2):1953-1955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对2002年11月至2005年6月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41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发热41例(100%),消瘦41例(100%),贫血38例(92·7%),皮疹30例(73·2%),咳嗽25例(60·9%),淋巴结肿大22例(53·7%);41例患者中,39例外周血CD4 <50×106/L,1例CD4 105×106/L,1例CD4 86×106/L;所有病例血液中均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其中24例骨髓、9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5例纤支镜活检组织、5例死亡病例多个病理组织找到马尔尼菲青霉菌;使用氟康唑、伊曲康唑或二性霉素B等治疗,治愈30例,6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以二性霉素B疗效最好,氟康唑疗效差。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以发热、消瘦、贫血、皮疹、咳嗽、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多发生于CD4 计数小于50×106/L的患者,二性霉素B可作为治疗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阴性与阳性者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确诊的33例PSM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3例分为HIV抗体阳性组: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9~60岁,平均(39.5±4.4)岁;HIV抗体阴性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66岁),平均(45.1±4.6)岁.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特点.结果 两组患者均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临床均表现发热及多器官功能损害,以发热、肺部、皮肤、消化系统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主,预后差.两组比较,有明显区别:(1)HIV抗体阴性组病程(中位数为180 d)较HIV抗体阳性组(45 d)长,前者表现为慢性起病,后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HIV抗体阴性组11例中合并其他基础疾病5例,误诊7例;HIV抗体阳性组未见.(2)HIV抗体阳性组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出现早,以皮肤软疣样损伤为突出表现;HIV抗体阴性组间歇性反复发热,皮下结节或脓肿明显,而浅表淋巴结肿大(10/11)、骨痛(5/11)、胸痛(7/11)者较HIV抗体阳性组更突出(10/22、2/22、0/22).(3)HIV抗体阴性组白细胞总数增高多见(9例),而HIV抗体阳性组正常(15例)或降低(7例),且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HIV抗体阴性组(中位数为18.6×109/L、14.24×109/L、2.08×109/L)高于HIV抗体阳性组(中佗数为4.71×109/L、4.16×109/L、0.42 x 109/L).(4)HIV抗体阴性患者CD4/CD8>0.5,HIV抗体阳性患者低于0.5;(5)HIV抗体阳性组马尔尼菲青霉菌血培养18例均阳性,骨髓培养20例中14例阳性,HIV抗体阴性组分别为7/10例和2/8例.(6)两组胸部影像检查表现为广泛多样的实质性或间质性病变,HIV抗体阴性组常出现高密度实变影及胸膜炎表现,溶骨现象仅见于HIV抗体阴性组(4例).(7)HIV抗体阴性组临床症状好转7例,恶化及死亡各2例,而HIV抗体阳性组分别为8例、12例及2例.结论 两组均以发热、多器官功能损害及预后差为共同特征,但两组在基础疾病、发病症状、病程经过及血白细胞计数等方面有明显区别,提爪免疫状况影响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疗效.  相似文献   

8.
36例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disseminated penicilliosis mameffei,DPS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36例确诊为A[DS合并DPSM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结果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发热35例(97.2%),咳嗽30例(83.3%),贫血32例(88.9%),消瘦21例(58.3%),皮疹17例(47.2%),腹痛16例(44.4%),淋巴结肿大14例(38.9%)。患者血培养马尔尼菲青霉菌均阳性,骨髓培养阳性9例(25.0%)。单用两性霉素B治疗2例,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序贯治疗11例,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序贯治疗1例,单用伊曲康唑治疗14例,单用氟康唑治疗8例。好转出院17例(47.2%),自动出院11例(30.6%),死亡8例(22.2%)。结论 AIDS合并DPS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快,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可长期缓解或治愈DPSM。  相似文献   

9.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黄燕琼  梁彩松  莫玉莲 《内科》2009,4(6):979-980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致命性传染病。现在的中国正处于艾滋病流行的快速增长期。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科收治艾滋病患者275例,其中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30例。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我们对本组患者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两性霉素B、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对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 Med数据库、美国Ovid数据库、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按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篇,AIDS合并PSM共893例,其中两性霉素B治疗467例,氟康唑治疗152例,伊曲康唑治疗27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治疗好转率高于氟康唑[OR=7.138(95%CI 1.761~28.932),P0.05],病死率低于氟康唑[OR=0.507(95%CI 0.294~0.875),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性霉素B与伊曲康唑对比,治疗好转率[OR=0.777(95%CI 0.498~1.212),P0.05]和病死率[OR=1.427(95%CI 0.890~2.287),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AIDS合并PSM效果优于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今后应积累更多前瞻性资料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AIDS合并重症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 以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符合AIDS合并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症、病原学资料和疾病转归等.结果 AIDS合并重症肺炎病原学检测总体阳性率低,其中真菌检测阳性率高,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混合感染多见.结论 AIDS合并重症肺炎病死率高,病原菌混合感染多见.早期联合用药,努力完善病原学检测,加强营养支持及采取有效的通气策略,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浅表淋巴结肿大的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病理类型及其特点.方法 取浅表淋巴结肿大的151例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通过HE、抗酸、过碘酸雪夫和淀粉酶消化后过碘酸雪夫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描述和分析其病理结果及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数据行卡方检验.结果 在151例HIV/AIDS患者的淋巴结病理结果中,表现为良性病变的有145例,占96.0%,表现为恶性肿瘤的有6例,占4.0%,其中结核病72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34例,淋巴真菌感染23例(其中青霉病19例),AIDS相关淋巴结病1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5例,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病1例,结核伴发真菌感染1例,间叶性恶性肿瘤1例.在所有患者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106/L的有83例,占55.0%.青霉病随着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减少,发病率明显升高(x2=7.757,P=0.021).结论 HIV/AIDS患者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大多数为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结核病及真菌感染,且多数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的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thological types and features of lymph nodes i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lymphadenectasis.Methods The tissues of lymph nodes were obtained from 151 HIV/AIDS patients with superficial lymphadenectasis for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were observed by light microscope after Hematoxylin-Eosin(HE),acid-fast,periodic acid-Schiff (PAS),and digested-PAS(D-PAS)staining.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lymph nodes were described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CD4+T lymphocyte count was analyzed.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the statistic analysis.Results The benign lesions were found in 145 patients (96.0%),while the malignant tumors were found in 6 patients(4.0%).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the 151 HIV/AIDS patients included tuberculosis(72 patients),lymph node reactive hyperplasia(34patients),lymphatic fungal infections(23 patients,including penicillium diseases in 19 cases),AIDSrelated lymphadenectasis(14 cases),non-Hodgkin lymphoma(5 cases),benign fibrous histiocytoma (1 case).In addition,there were 83 patients(55.0%)with CD4+T lymphocyte count lower than 100×106/L.The frequency of penicillium diseases was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lower CD4+T lymphocyte count(x2=7.757,P=0.021).Conclusions The major reasons for superficial lymphadenectasis in HIV/AIDS patients are infectious diseases,such as tuberculosis and fungal infections,which are common in patients with lower CD4+T lymphocyte counts.Non-Hodgkin lymphoma is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 in this patient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核病筛查问卷在HIV/AIDS病人中确诊和排除活动性结核的作用,为基层医生HIV/AIDS中活动性结核的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对4个县HIV/AIDS病人进行连续纳入,通过结核病筛查问卷收集了每个患者的结核病可疑症状信息,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进一步的临床检查。分析了单一症状,多个症状在活动性结核诊断上的敏感度、特异度、似然比、验后概率。分析采用的金标准是当地艾滋病诊断治疗专家组根据痰检、X线胸片等定诊结果。 结果我国当前采用的HIV/AIDS病人结核病筛查问卷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5.6%。HIV/AIDS病人中可疑症状出现频次排序依次为:咳嗽、咳痰、夜间盗汗、和容易疲劳。出现痰中带血、反复低烧的患者,患活动性结核的概率显著增加。单一症状分析,咳嗽、咳痰在诊断活动性结核上灵敏度最高为92.1%,特异度为73.8%。咳嗽、咳痰阴性是排除活动性结核的有力指标。可疑症状筛查阳性患者中,出现1~3个症状的可疑者占85.4%,发现了78.6%的确诊活动性结核。仅有1个症状可疑者,验后概率为5%,同时,拥有2~5个可疑症状的患者,验后概率均稳定在12%左右,应受到同等重视。 结论 结核病筛查问卷筛查成本低且有效。在资源有限,缺少诸如培养条件地区,简单可行的筛查问卷是发现活动性结核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特点及其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762例HIV/AIDS住院患者机会性感染发生情况及其外周血CD4+进行分析.结果 762例患者中,704例(92.39%)发生机会性感染,共发生感染1428例次,其中真菌、细菌、病毒感染分别占38.38%、36.20%和7.77%.以肺部、口腔、皮肤、消化道感染、败血症及其他全身播散性疾病为主,分别占33.05%、26.89%、10.29%、8.96%、6.58%和9.94%.CD4+≥2001μ1的患者机会性感染率为75.74%(103/136),而CD4+<200/μ1的患者则为96.01%(601/6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的AIDS指征性机会性感染均发生在CD4+<200/μ1患者,其中81.97%的耶氏肺孢子茵肺炎(PCP)、71.43%的巨细胞病毒(CMV)视网膜炎及所有的隐球菌脑膜炎、播散性隐球菌病、播散性组织胞浆病、播散性鸟型分枝杆菌病(MAC)、播散性青霉病及弓形虫脑病均发生在CD4+<50/μ1的患者.结论 广东地区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主要病原为真菌、细菌、病毒等,以肺部、口腔、皮肤、胃肠道和全身播散性感染为主.CD4+水平越低,机会性感染特别是指征性机会性感染越常见,CD4+对机会性感染发生的预测、预防和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HIV/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208例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8例中男137例,女71例,年龄(35.7±11.3)岁.临床分型为继发性肺结核(102例)、肺外结核(47例)、结核性胸膜炎(36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22例)和原发型肺结核(1例).对181例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其中≤50个/mm3有107例,55例为51~200个/mm3,15例为201~350个/mm3,4例为>350个/mm3.198例接受抗结核治疗,其中157例耐受抗结核治疗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一、流行病学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是我国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最为常见的机会感染之一,全球近4000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AIDS患者中约有36%合并  相似文献   

18.
马尔尼菲青霉菌(Pm)1956年分离于越南的竹鼠(rhi-zomyssinensis)体内,在鼠的肝脏中发现,并确证其对鼠类有致病性[1]。目前从中国、泰国和越南的4种竹鼠(canno-mysbadins,rhizomyspruinisus,R.sinensis和rhizomyssumatren-sis)体内均可分离出Pm,这些竹鼠的地域分布对Pm感染的流行病学具有重要价值[1]。该菌主要侵蚀单核细胞系统,菌体主要位于巨噬细胞中,细菌大小形态极似荚膜组织胞浆菌。现将福建省宁德市医院消化科确诊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32岁。以“反复发热2个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表现。结果艾滋病患者易发生多种病原感染,包括革兰阳性杆菌、霉菌、病毒及原虫。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最常见的严重肺部感染之一。结论肺部感染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遇性感染,是患者就诊、入院和致死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均与一般肺部感染有所不同。因此了解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像特征,对艾滋病患者的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例 1 患者男性 ,2 8岁 ,1999年 12月开始出现持续畏寒、发热 3个月余入院。承认有吸毒史。查体 :体温39 0℃ ,全身皮肤脓疱疹 ,头面部可见广泛密集分布的 0 3~ 0 5cm皮肤丘疹 ,颈部皮肤可见溃疡 ,口腔黏膜广泛溃疡 ,牙龈肿胀。胸片示 :双肺感染。血常规 :白细胞 3 0×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2 ,淋巴细胞 0 16 ,血红蛋白 4 6g/L ,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 ,3次血培养均为马尔尼菲青霉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检测多次阳性 (广东省艾滋病监测检验中心确认 ) ,确诊后未治疗自动出院。例 2 患者男性 ,38岁 ,发热咳嗽 2 0天 ,活动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