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前病变组织中cyclinE和p27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正常食管粘膜上皮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和p27的表达。方法:食管癌高发区142例食管纤维内镜活检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142例食管纤维内镜活检组织cyclinE和p27的表达。结果:142例食管纤维内镜活检组织,共发现33例正常食管上皮(NOR),46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26例间变(DYS)和40例原位癌BCH→DYS→CIS,cyclinE的表达逐渐增强(P<0.01),免疫阳性率分别为23%(6/26),25%(11/40),46%(6/13),55%(24/44)。而p27的表达逐渐降低(P<0.01),免疫阳性率分别为53%(18/33),35%(16/46),27%(7/26),33%(13/40)。结论:cyclinE和p27表达异常是食管癌变早期重要的分子改变,cyclinE的高表达和p27的低表达可能是导致病变持续向癌的方向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贲门癌高、低发区贲门上皮各级病变组织C-erbB2蛋白表达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析高发区正常贲门上皮(NOR)10例,慢性浅表性贲门炎(CSG)组织23例,慢性萎缩性贲门炎(CAG)组织16例,贲门上皮不典型增生(DYS)14例,贲门癌(GCA)70例和低发区NOR 32例,CSG 组织38例,CAG组织15例,DYS 18例,GCA 组织39例中C-erbB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贲门癌高发区从CSG→CAG→DYS→GCA,C-erbB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38%、86%和81%; GCA组织中低分化组C-erbB2蛋白阳性率(57%)低于高、中度分化组(92%)(P<0.05).低发区从CSG→CAG→DYS→GCA,C-erbB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1%、20%、56%和51%;GCA组织中低分化组C-erbB2蛋白阳性率(80%)高于高、中度分化组(33%)(P<0.05).结论贲门上皮极轻度病变已发生不同程度的C-erbB2表达变化,并随病变进展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趋势;高发区贲门上皮各级病变的升高趋势,特别是DYS,明显高于低发区居民;C-erbB2是贲门上皮癌变,特别是早期病变的重要分子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erbB-2的表达状况,探讨食管癌变过程中细胞增生调控的分子机制。方法:66例原发性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癌旁组织作"席卷样"包埋,并记录切片中孤立的正常上皮及各种病变数目,即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不典型增生(DYS)和鳞癌(SCC),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这些组织中c-erbB-2表达的变化。结果:从正常食管上皮到BCH、DYS、SCC,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60%、37%和89%,C-erbB-2局灶型分布的百分率分别为50%、67%、48%和35%,弥漫型分布的百分率分别为50%、33%、52%和65%;从高分化到中分化、低分化SCC时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100%和75%。结论:C-erbB-2表达变化发生在食管癌变的早期阶段,C-erbB-2表达阳性率从正常上皮到BCH升高明显,到癌时最高,提示:C-erbB-2可能是食管癌变发生的主要分子事件之一;从正常食管上皮到BCH、DYS、SCC,C-erbB-2局灶型分布百分率逐渐减少,弥漫型分布百分率逐渐增加,提示:随着癌变的进展,C-erbB-2表达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食管癌高、代发区无症状居民食管粘膜组织活检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在高发区抽取30岁以上无症状居民1684例和低发区30岁以上无症状居民294例,进行食管纤维内镜检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高发区1632例调查对象中,共发现17例早期食管癌患者(SCC,1.1%),91例间变患者(DYS,5.6%),807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患者(BCH,49.4%),Barrett‘s食管12例(0.7%)。低发区270例活检调查对象中,共发现BCH 94例(34.8%),DYS 3例(1.1%),Barrett‘s食管3例(1.1%),未发现早期SCC患者。结论:无症状人群普查是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及各级癌前病变患者最有效的手段。与15a前该地区人群普查结果相比,食管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无明显差异,提示食管癌仍然是该地区人群最严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食管和贲门粘膜纤维内镜活检和组织病理诊断,进一步了解纤维内镜检查在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筛查中的意义和问题。方法:利用纤维内镜诊断、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分析,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无症状人群1634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食管的563例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正常占58%,其余为基底细胞过度增生和间变;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食管炎的193例患者中,活检组织病理诊断粘膜上皮各种病变占38%,纤维内镜诊断为正常贲门的779例对象中,活检病理诊断正常占65%;纤维内镜诊断为慢性贲门炎的99例患者,粘膜活检病理诊断各种病变占55%。结论:食管和贲门轻度病变在纤维内镜下不能识别而造成的随机取样,是导致纤维内镜和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粘蛋白1(MUC1)和C-erbB2蛋白变化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25例双源癌患者(同时发生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MUC1和C-erbB2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25例患者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MUC1和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食管癌:MUC1,C-erbB2免疫阳性率分别为80%(20/25),20%(5/25);贲门癌:分别为72%(18/25),48%(12/25),且免疫反应类型均主要为弥漫型。MUC1,C-erbB2蛋白在食管和贲门双源癌肿瘤组织中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改变,一致性改变率分别为92%、64%。结论:食管和贲门双源癌存在较高的MUC1和C-erbB2蛋白一致性改变,提示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贲门双源癌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myc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与GST-π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SAB以观察50例“正常”粘膜上皮、43例磷状上皮单纯增生、59例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22例原位鳞状细胞癌及48例润磷状细胞癌组织中c-myc及GST-π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粘膜上皮、鳞状上皮单纯增生、磷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鳞状细胞癌和浸润鳞状细胞癌组织c-myc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2.0%、67.4%、83.1%、86.4%和60.0%;与“正常”粘膜上皮相比,其他病变均有显著升高;与鳞状上皮单纯增生相比,仅鳞状细胞癌Ⅰ级和Ⅲ级有显著变化(P<0.05);GST-π与c-myc在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和鳞状细胞癌中的蛋白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①c-myc蛋白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鳞状上皮单纯增生阶段过度表达,c-myc基因的高表达可能作为食管癌癌变的原因之一,而非癌变的结果;②c-myc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c-myc基因可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分化中具有一定作用;③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myc基因表达与GST-π基因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p15、p16、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食管癌患者p15、p16、mdm2和p53的表达变化特征及其与各级病变的关系.方法:取食管癌高发区河南林州市居民156例的食管内镜黏膜活检组织(包括正常食管上皮(NOR)21例,基底细胞过度增生(BCH)45例,不典型增生(DYS)23例,原位癌组织(CIS)45例和鳞状细胞癌(SCC)22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分析p15、p16、mdm2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NOR和各级癌前病变组织及SCC组织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p15、p16、mdm2和p53表达.随着病变发展(从NOR→BCH→DYS→CIS→SCC),p15和p16的表达逐渐降低,mdm2和p53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p15、p16的低表达和p53、mdm2的高表达可能是导致病变持续向癌方向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内窥镜直视下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楼村普查期间接受胃镜检查的226名30岁以上居民贲门和胃窦粘膜上皮病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贲门粘膜上皮肠上皮化生和间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同一人群的胃窦粘膜上皮病变发生率。提示:这一地区人群贲门和胃远侧部位上皮癌变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高发区楼村居民贲门与胃窦上皮病变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内窥镜直视下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方法,对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楼村普查期间接受胃镜检查的226名30岁以上居民贲门和胃窦粘膜上皮病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贲门粘膜上皮肠上皮化生和间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同一人群的胃窦粘膜上皮病变发生率。提示:这一地区人群贲门和胃远侧部位上皮癌变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因素和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1.
河南贲门癌高、低发区人群贲门粘膜组织活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贲门癌高、低发区1975例无症状居民普查,进一步了解贲门上皮病变的特征及其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加深对贲门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形态学变化特征的了解。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1006无症状居民,低发区208无症状居民进行纷纷内镜检查、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高发区1006例活检标本中,共发现9例早期贲门腺癌患者(GCA,0.9%),33例间变患者(DYS,3.3%),102例慢性萎缩性贲门炎患者(CAG,10.1%)和269例慢性浅表性贲门炎患者(CSG,26.7%),以及593例正常贲门上皮(NOR,58.9%)。9例早期GCA均发生在男性,间变患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低发区:208例普查对象中,未发现早期GCA,但发现2例DYS(1.0%),7例CAG(3.4%),118例CSG(56.7%)和81例正常贲门上皮(38.9%)。男性CAG较女性常见,2例DYS中,男女各1例。结论:贲门癌高发区居民GCA、DYS、CAG的发现率明显高于低发区,进一步证实贲门癌的地域性分布特征,提示DYS和CAG是贲门癌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食管鳞癌(SCC)和贲门腺癌(GCA)组织中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蛋白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河南省林州地区青年SCC和GCA组织RASSF1A蛋白表达,将癌组织阳性结果分为弥漫型、灶性、镶嵌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SCC和GCA组织中RASSF1A阳性表达频率均较高(83%(10/12)vs 89%(8/9)),与对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表达类型并不相同.食管鳞癌以镶嵌型(4例)和灶性(4例)较多,弥漫型(2例)次之;食管正常组织以乳头性(3例)和灶性(3例)较多,镶嵌型(2例)次之,无弥漫型表达;贲门腺癌组织以灶性为主(6例),镶嵌型(2例)次之,无弥漫型表达;贲门正常组织以弥漫型(5例)较多,另有灶性(4例)表达.RASSF1A蛋白表达与SCC和GCA的转移、分化和浸润程度无相关性.结论:RASSF1A蛋白阳性表达是河南高发区青年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和贲门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食管和贲门癌变的分子生物学发生基础,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人食管和贲门正常上皮和癌前病变组织的癌基因蛋白c-erbB2,c-myc和cyclinD1的表达状况。研究对象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河南辉县。结果:在食管,未观察到c-erbB2的阳性表达(0/54);而c-myc和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6/24)和82%(94/115)。贲门上皮c-erbB2和c-my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16/26)和78%(31/40),均明显高于食管组织的表达。贲门组织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为78%(31/40),但是,随着贲门上皮病变加重,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呈现下降趋势。提示同一地区食管和贲门癌前病变发生存在不同的分子学改变;食管和贲门癌变的不同阶段可能由多种癌基因参与作用;c-erbB2可能是贲门癌变的重要分子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Id)-1蛋白的表达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65例食管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均来自河南林州市及其周围地区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癌旁组织中34例为基底细胞增生(BCH),28例为不典型增生(DYS),13例为正常上皮组织,15例为原位癌(CIS).65例癌组织全部为鳞状细胞癌(SC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各标本I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Id-1蛋白无表达,在BCH、DYS、CIS及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46%、60%和63%,依次升高(P<0.05).Id-1蛋白的表达与SCC组织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Id-1蛋白表达变化是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组织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在食管鳞癌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细胞凋谢与细胞增生在食管癌变过程中变化的关系,计数194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切片单位面积(mm2)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和凋谢细胞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食管正常上皮,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低,从食管正常上皮到基底细胞增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稍有升高,到间变时明显升高,到癌时升高最显著,为正常上皮的近7倍(P<0.01)。在各级病变组织中,凋谢细胞数较低,在正常上皮中更低。随病变加重(基底细胞增生→间变→癌),单位面积凋谢细胞数均逐渐升高(P<0.01)。细胞凋谢指数与细胞增生指标PCNA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提示:细胞凋谢不仅可以反映食管癌变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死亡状况,而且能反映细胞增生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同一个体食管贲门双源癌组织p5 3蛋白变化的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卵白素 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ABC)法和组织病理学方法 ,分析河南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 14例双源癌患者 (同时发生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 )p5 3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在 14例双源癌患者中 ,食管鳞癌和贲门腺癌p5 3阳性率分别为 72 % (10 / 14 )和 3 6% (5 / 14 ) ,统计学分析二者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χ2 =2 2 85 ,P >0 0 5 )。同一个体食管和贲门癌组织p5 3一致性变化发生率占 5 0 % (一致阳性率为 2 9% ,一致阴性率为 2 1% )。统计学分析二者呈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证实食管和贲门双源癌存在较高的p5 3一致性变化 ,提示二者可能具有相似的发病因素和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