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5%或6%二甲基亚砜(DMSO)冷冻保存血小板是浓缩血小板(PC)长期保存的最佳方法,这个浓度的DMSO对血小板没有毒性。虽然冷冻和融化过程由于血小板膜完整性丧失,引起血小板激活和细胞溶解,但冷冻保存血小板能被安全地输注,其止血功能优于22C保存5天的PC,且回收率相似。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冷冻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终浓度4%二甲基亚砜(DMSO)作为防冻剂,于—30℃和—80℃冷冻保存血小板以开展低温保存血小板的输注。体内外研究结果表明:DMSO对血小板粘附和单一诱聚剂所致的聚集有可逆性抑制作用;洗涤去除DMSO后,粘附、聚集可以恢复。联合诱聚剂所致的聚集不受DMSO影响。冻存后的血小板粘附、聚集和低渗休克反应较冻前有所降低,与保存时间(1和3个月)无关。—80℃保存的血小板质量优于—30℃保存者。输注—80℃保存的血小板可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数,因而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出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观察二甲亚砜(DMSO)与海藻糖联用对冷冻保存血小板的保护效果。实验分设空白组、海藻糖组、DMSO组、5%DMs0加海藻糖联用组、2.5%DMSO加海藻糖联用组。各组血小板置-80℃冰箱保存,37℃水浴融化。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回收率和MPV值、电子显微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变化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的CD41、CD42b、CD61及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海藻糖单独应用对提高回收率的保护作用不强,但海藻糖处理后冷冻保存的血小板的形态接近正常。DMSO在保证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回收率和血小板整体完好性方面作用较为突出,但其血小板形态偏向于肿胀,仍有部分血小板呈异形性改变。DMSO和海藻糖合用对维持血小扳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接近正常稳态方面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保证冷冻保存血小板具有理想的回收率和较高的CD41、CD42b、CD61、CD62p表达水平。结论:DMSO和海藻糖联合应用对冷冻保存血小板具有协同保护作用,但DMSO和海藻糖单用或合用都较难抑制冷冻保存血小板的活化,两者合用作为血小板冷冻保护剂有望促使冷冻保存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冷冻保护剂和添加液的正确选择是保证冷冻血小板质量的重要因素。冷冻血小板体内即刻止血功能明显优于液体保存血小板。为更好地保证冷冻血小板的质量,了解二甲亚砜(DMSO)在冷冻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DMSO冷冻血小板止血功能增强的机理及不同因素对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冷冻血小板的长期保存及质量标准、DMSO引起冷冻血小板分子改变及抑制激活作用的机理、不同因素对冷冻血小板保存效果的影响、保存效果的检测、冷冻血小板在灾害救援和军事行动中的应用及犬冷冻血小板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制备技术以及制备效果。方法按常规进行DMSO富含血小板血浆悬液制备、冷冻保存与复温;抽样进行质控检测;作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结果质控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2.5×1011个/袋,红细胞混入量≤8.0×109个/袋,白细胞混入量≤5.0×108个/袋。无细菌生长。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血小板粘附试验结果:加入DMSO血小板的粘附率低于未加DMSO的血小板(P<0.05);洗涤后的血小板粘附率与未加DMSO的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的DMSO冷冻保存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何晓华  吕豪 《检验医学》2007,22(1):81-82
目的 研究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制备技术以及制备效果.方法 按常规进行DMSO富含血小板血浆悬液制备、冷冻保存与复温;抽样进行质控检测;作血小板粘附功能测定.结果 质控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2.5×1011个/袋,红细胞混入量≤8.0×109个/袋,白细胞混入量≤5.0×108个/袋.无细菌生长.抗丙型肝炎病毒(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血小板粘附试验结果加入DMSO血小板的粘附率低于未加DMSO的血小板(P<0.05);洗涤后的血小板粘附率与未加DMSO的血小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的DMSO冷冻保存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研制新型的血小板冷冻保存液,观察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液冻存前、后的形态改变,以及体外受凝血酶作用下的活化状态,同时比较添加UDP-Gal对保存液保存效果的影响。在以往单一应用较高浓度的DMSO为血小板低温保存液的基础上,自行研制新型保存液:2%DMSO+thrombosol+UDP-Gal,在不同时间分别观察血小板形态及测定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62P的表达。结果显示,在圆形、树突形、不规则形态的百分比方面冷冻保存对血小板形态有显著影响,2%DMSO+thrombosol组和2%DMSO+thrombosol+UDP-Gal组保护作用优于5%DM-SO组;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冻存后血小板表达CD62P明显下降,保存1月与3月时CD62P表达无明显差异,3种保存液组之间CD62P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3种冷冻保存液中2%DMSO+thrombosol和2%DMSO+thrombosol+UDP-Gal对血小板形态的保持效果相似,均优于5%DMSO组。冷冻保存后血小板对凝血酶的反应下降,3种保存液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在保存液中添加UDP-Gal对保存效果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冰冻保存。[方法]在单采血小板中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终浓度为5%,-120℃保存。观察冰冻一周,一个月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回收率的改变、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回复率的变化。[结果]冻存一周,一个月后单采血小板仍具有较高的回收率,血小板聚集功能和低渗休克反应回复率有一定下降。[结论]单采血小板冰冻保存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疗效。贮存期可以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冰冻保存时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的最佳浓度.方法 计算机随机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本血站机采室采集的120袋PLT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质量浓度的DMSO作为保护剂加入PLT中,在-80℃条件下进行冰冻保存.检测冰冻前、后及不同离心条件下PLT计数、血浆中PLT第3因子(PF3)、PLT第4因子(PF4)、PLT体积分布宽度(PDW)及P-选择素(CD62P)的含量,并分析PLT的聚集、黏附、血块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质量浓度为2%与5%的DMSO作为保护剂时,对冰冻PLT的各项功能指标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的DMSO作为保护剂时,对PLT的各项功能指标影响较大.结论 PLT为无核细胞,结构简单,可用2%的DMSO作为保护剂进行冷冻保存.  相似文献   

10.
富含血小板血浆制备过程中血小板CD62p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探讨大批量制备冰冻保存富含血小板血浆(Cryo-PRP)全过程中影响血小板质量变化的因素,以优化Cryo-PRP制作过程,提高Cryo-PRP质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ryo-PRP全过程中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冰冻保存血小板全过程包括血液采集,离心制备,添加DMSO,-80℃冰箱保存和38℃水浴解冻,结果表明,在血液采集、离心制备,添加DMSO过程中血小板膜CD62p阳性率有一个突然的升高,其幅度约占整个过程的82%,对血小板的损害较大,结论:在Cryo-PRP的制备过程中,血小板的离心制备和DMSO的添加方式均可以得到良好的优化的优化,而对冰冻富含血小板血浆的质量影响也易于控制,但冰冻保存的损害较大,且不可避免,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的血小板冰冻保护液和改进冰冻保存方法,以冰冻损害,进一步提高冰冻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低温保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小板输注应用的进展,要求体外长期保存血小板,低温保存是目前公认细胞长期保存的最好方法。本研究用体外回收率、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低渗休克试验与透射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不同降温方法与冻存条件下血小板的活力。结果发现:(1)用自动控温装置降温效果最好。(2)选用5%DMSO低温保护剂与1℃/min降温率为最好冻存条件,此时70%以上血小板活力得以保存。(3)血小板低温损伤主要发生在降温时融合热释放期(-6℃以上)。(4)-20℃冻存是不可取的。(5)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冻存后严重下降,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80℃冰冻保存单采血小板聚集原因,避免聚集的发生。方法: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按冰冻单采血小板操作规程制备冰冻血小板。回顾分析冰冻血小板的聚集情况。结果:制备冰冻血小板518袋。解冻后发生肉跟可见的血小板聚集10袋,其中使用进口产品袋和转移袋冰冻保存血小板聚集发生率分别为0.47%和0.35%;使用国产产品袋和分浆袋冰冻保存血小板聚集发生率分别为55.6%和27.27%。血小板聚集与冰冻保存时间关系不大。讨论:使用进口产品袋和进口转移袋冰冻保存血小板发生聚集率(0.47%和0.35%;)均低于使用国产产品袋和分浆袋(55.6%和27.27%);提示使用进口袋冰冻保存血小板可明显降低冰冻血小板聚集率。国产袋出现血小板聚集多的原因可能是:(1)由于血袋含有某些杂质,加入冰冻保护剂DMSO后溶解进入血小板悬液,引起血小板聚集;(2)血袋透气性较差。内壁不够光滑,使血小板的代谢消耗增加和机械磨擦刺激,而导致血小板损伤;(3)由于透气性较差,使速冻过程延长,而导致血小板冰冻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13.
二甲亚砜对血小板冻存中功能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探讨二甲亚砜(DMSO)对血小板冻干保存中激活的抑制作用。以CD62p和PAC-1表达作为血小板的激活标志,CD62p和PAC-1再表达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作为评价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对血小板经离心、洗涤及海藻糖负载等顸处理过程中加与不加DMSO的实验组,分别进行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62p和PAC-1表达及再表达的流式细胞术(FCMs)分析,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测定,研究DMSO对血小板激活抑制作用的可逆性。结果显示,血小板经预处理后,不含DMSO组的CD62p和PAC-1表达率显著增高,分别达30.37%和15.01%;含DMSO的组,CD62p表达率为10.72%,PAC.1几乎不表达(0.11%),显著低于不含DMSO组(P〈0.01)。DMSO稀释后,血小板CD62p再表达为54.39%,显著低于对照组(71.69%)和高于不含DMSO组(35.98%)(P均〈0.01);PAC-1再表达率为49.28%,与对照组(54.48%)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不含DMSO组(P〈0.叭)。在含DMSO组,血小板用原血浆稀释后,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对restocetin,thrombin和propylgallate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92.76%,91.24%和89.66%,与对照组和无DMSO组比无显著性差异,对ADP诱导的聚集率有34.33%,显著高于无DMSO组(P〈0.01),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DMSO对体外处理所致的血小板膜表面CD62p和PAC-1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且该抑制作用是可逆的,DMSO稀释后血小板仍具有CD62p和PAC.1表达能力和聚集反应功能,提示DMSO具有抑制激活损伤和低温保护的双重功能,这一生物学特性使DMSO在血小板的冻干保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常温保存3天后再进行-80℃冰箱内冷冻保存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对当天冷冻和保存3天后再冷冻血小板进行了计数,并检测聚集力、黏附力以及CD62p的表达,并通过可对比性病例观察保存3天后再冷冻与当天冷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保存期3天之内血小板数量、低渗性休克反应、黏附功能无显著差异性改变(P〉0.05),但聚集功能和CD62p的表达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天保存并冷冻的血小板与保存3天后再冷冻的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都无显著性差异。CD62p的再表达率(CD62p凝血酶激活后阳性率-CD62p激活前的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分别是51.1±4.5和51.1±4.4(P〉0.05)。临床应用当天冷冻和保存3天后再冷冻血小板的CCI值分别是48%和4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保存3天后可以再-80℃冷冻保存,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当天冷冻血小板比较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保存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在常温(22℃±2℃)连续振荡下保存,对细菌生长极有利,从而易使血小板遭受细菌污染,并且因为保存期短,不能适应血小板临床需求量的迅速增加[1].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降低血小板的储存温度,进行血小板冷藏保存 [2].血小板冰冻保存可使血小板的保存期延长,但冻存后的血小板存活率明显降低且冰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对受者具有毒副作用,在洗涤去除DMSO的过程中,血小板易激活、损伤[3].  相似文献   

16.
第二信使调节剂和2%二甲亚砜对血小板冻存后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信使调节剂混合物(thrombosol:阿米洛利、硝普钠、腺苷)各组成成分及其浓度变化对血小板冻存后计数的影响。方法第一阶段将新鲜浓缩血小板分为6组,分别应用2%DMSO、6%DMSO、2%DMSO+thrombosol和2%DMS0+thrombosol中1种组分为低温保护剂;第二阶段将新鲜浓缩血小板分为10组,分别应用2%DMS0、6%DMSO、2%DMSO+thrombosol和2%DMSO+不同浓度组合阿米洛利和硝普钠为低温保护剂。各组分于-80℃保存1周和1月后,复温血小板并计数。结果第一阶段:2%DMSO+腺苷组血小板冻存后计数与2%DMSO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或P〈0.01);第二阶段:2%DMSO+1/2thrombosol中浓度(阿米洛利+硝普钠)组血小板冻存后计数显著高于2%DMSO组(P〈0.01),与6%DMSO组和2%DMSO+thrombosol组相当(P〉0.05)。结论就保护血小板冻存后计数降低而言,2%DMSO+1/2thrombosol中浓度(阿米洛利+硝普钠)作为低温保护剂的效果与6%DMSO或2%DMSO+thrombosol的相当,优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17.
背景 细菌污染的可能性限制了血小板在22℃5天后的保存,这问题能通过低温贮存而允许血小板长期保存来解决。已经证实了含第二信使效应剂的混合液(血小板保存液)的血小板,冷藏保存后血小板保持良好的体外功能活性。分析第二信使效应混合液在冷藏期间保护血小板和减少低温保护剂的需要量应进行认真分析。方法 将新鲜单一供血者血小板单位(n=8)分成3个样本,并分别加入6%的二甲亚砜(DMSO),2%的DMSO,或血小板保存液和2%DMSO,将样本直接放入-80℃的冷藏箱中保存一个星期,待融化后分析他们的体外功能活性。结果用血小板贮存液和2%DMSO低温保存的血小板在统计学上显示在保持功能活性和存活力——包括细胞数,盘状细胞  相似文献   

18.
本文观察了用一种新的血小板保存添加剂——酸化葡萄糖营养液(AGN)于22℃水平振摇条件下,在国产PVC塑料袋内保存从ACD全血制备的浓缩血小板血浆悬液(PC)的保存效果。结果表明,保存5天的PC其血小板计数、pH值、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等指标皆优于对照组(未加AGN的ACD-PC),用新鲜血浆孵育2小时后,其聚集率和低渗休克反应有较明显的恢复。透射电镜显示,在保存过程中,血小板的形态完整、无伪足出现。用上述方法保存120小时的PC,其保存效果与国外一些实验室用第二代血小板保存袋保存的CPD-PC的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就血小板冰冻保存的方法已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目前较典型的方法有 3类 :一是在富血小板血浆中加入终浓度为 4%的二甲基亚砜 ( DM-SO) ,- 80℃冻存 [1,2 ] 。二是先制备成浓缩血小板 ,再加入终浓度 4%~ 6%的 DMSO,- 80℃冻存 [3 ,4] ;或在浓缩血小板中加入 1 2 %的高浓度保护剂冻存 ,临用时需洗涤血小板[5] 。三是近年来开始应用的冰冻保存机采血小板。保存富血小板血浆 ,由于血浆量大 ,DMSO含量较多 ,对人体有一定副作用 ,限制了临床输注剂量 ,影响临床疗效。而先制成浓缩血小板后加 DMSO冻存的方法 ,由于高浓度的 DMSO在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人血小板-80℃冷冻保存后在活体内的生存能力,取新鲜机采血小板加入二甲基亚砜(DMSO),使其终浓度为5%,于~80℃保存10天后,取出立即放置于37℃水浴箱中快速解冻,并离心浓缩10倍。用带有超细针头的胰岛素注射器抽取浓缩血小板1130μl,经尾静脉注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在注入0.5、2、4、6、12、24小时时采集小鼠全血,肝素抗凝,用CD61-PE标记后,流式细胞术计数人血小板,以30分钟时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人血小板存活率。结果表明:冷冻血小板在活体内存活率明显降低,新鲜血小板和冷冻血小板输注SCID小鼠体内4小时时的存活率分别为(79.5±9.1)%和(40.6±6.6)%(P〈0.01),推算半寿期(T1/2)分别为7小时和2.5小时。结论:血小板-80℃冷冻保存后在活体内的生存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