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院于 1 999年 5月 2 0日成功地为 1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施行了有血缘关系的活体小肠部分移植术 ,现已存活 1 50 d。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 8岁 ,体重 35kg,身高 1 85cm,农民。因肠梗阻、肠坏死于 1 998年 9月 1 3日在当地医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 ,残余近端空肠 40 cm。术后发生肠瘘 ,于 1 998年 9月 2 6日转入我科 ,行抗炎及营养支持治疗后 ,于同年 1 1月 2 6日行肠瘘修补术。术后伤口愈合良好。但进食后出现腹泻 ,3~ 5次 / d,甚至每日可达 1 0余次 ,均为未消化的食物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于 1 999年 5月 2 0日在全麻下行活体…  相似文献   

2.
小肠移植是挽救短肠综合征及其他肠功能不全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小肠移植的成功除有赖于成功的手术及对排斥反应、血栓、感染的防治外 ,术前、术后妥善的管理措施也很重要。 1 999年 5月2 0日我院成功地施行了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病人目前已健康存活 1 9个月 ,现将术前准备总结如下。1 病例简介男 ,1 8岁 ,身高 1 .85m。因肠系膜扭转、肠坏死于 1 998年 9月 1 3日在外院行小肠大部分切除术(残余小肠 40 cm)后并发肠瘘。 1 998年 1 1月 2 6日在我院行肠瘘修补术 ,切口愈合良好 ,但经口进食后频繁腹泻 ,每天多达十余次。严重营…  相似文献   

3.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活体小肠移植仅在少数国家开展 ,至今仅 10例 ,成功 5例。我院于1999年 5月 2 0日成功地进行了 1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受体 :男 ,18岁 ,身高185cm。因肠扭转坏死于 1998年 9月 13日行小肠切除术 ,残余小肠约 40cm。术后出现肠瘘 ,于 1998年 9月 2 6日入我院。入院诊断肠瘘、短肠综合征。 1998年 11月 2 6日行剖腹探查、肠瘘修补术。术中见残余空肠 45cm ,行肠瘘修补 ,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出院后脱离肠外营养 ,进食后出现腹泻 ,每天 5~ 10次大便均为未消化食物 ,患者体重迅速下降 ,严重营养不良 ,因乏力…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 2 0 0 0年 10月 15日施行了 1例采用肠系膜上动脉作为供血途径、肠系膜上静脉作为血液回流途径的小肠移植 ,但术后出现了肠梗阻 ,继而出现肠瘘 ,最终导致败血症。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为男性 ,6 1岁 ,身高 1.72cm ,体重 6 0kg ,血型为A型。 12年前因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行小肠切除 ,仅存4 0cm回肠。术后长期反复腹泻、腹痛 ,确诊为短肠综合征。供者为受者的儿子 ,34岁 ,身高 1.70cm ,体重 70kg,血型为O型。切取供者回肠末段 14 0cm ,供肠热缺血时间小于 1min。分离受者粘连的小肠 ,游离显露残留的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治疗 ,探讨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内镜和内镜指导下的肠粘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排斥反应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一、资料和方法受者男性 ,18岁 ,因肠扭转导致肠坏死于 1998年 9月 13日行小肠切除术 ,后又因发生肠瘘于 1998年 11月 2 6日行肠瘘修补术。术后长期腹泻 ,5~ 10次 /d ,极度消瘦 ,入院时体重仅 35kg ,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显示残余小肠 40cm ,诊断为短肠综合征 ,于 1999年 5月2 0日接受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者男性 ,44岁 ,系受体之父 ,与受体血型相同 ,HL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活体部分小肠移植在治疗短肠综合征合并肠瘘中的临床经验.方法 1例短肠综合征合并肠瘘患者接受其子的150 cm 回肠,供肠动、静脉分别与受体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受体残余空肠与供体回肠近端行端端吻合,受体结肠与供肠远端行端侧吻合,供肠远端造瘘作为观察窗,术后给予免疫抑制等治疗. 结果患者小肠移植术后恢复顺利,肠道功能恢复,血管吻合口通畅,正常生活110 d后因心脏意外死亡.结论 短肠综合征合并肠瘘患者实施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是可行的,植入肠管的血管植入技术对小肠移植成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李勇  周霞 《腹部外科》2003,16(5):287-287
短肠综合症 (shortbowelsyndromeSBS)指医源性切除小肠超过 75 %或剩余小肠长度小于 6 0~ 1 0 0cm ,无法满足消化吸收功能的吸收不良综合征。本例术中切除小肠仅 80cm ,但由于术中将近端空肠约 6 0cm与回肠末端短路吻合 ,使大段的剩余小肠功能废用出现SBS的表现。经综合治疗治愈。临床资料 :病人 ,女性 ,6 3岁。有阑尾切除及胆囊切除史 ,行直肠癌Mile’s手术 ,术后放疗出现不完全肠梗阻 ,重度营养不良。转我院手术探查 ,发现小肠结肠紧密成角粘连 ,切除小肠约 80cm ,保留近端距屈氏韧带 6 0cm ,与回肠末端吻合。远端小肠严重粘连 ,为免…  相似文献   

8.
小肠移植是治疗晚期肠功能衰竭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在移植肠的植入技术上,对存在肠瘘的患者能否如期手术,存有争议[1]。我院于2005年9月25日成功地实施了1例亲属提供部分小肠和受者短肠综合征合并高位肠瘘的小肠移植手术,术后存活110d。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2005年5月20日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而行全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空肠残端横结肠吻合,1周后因吻合口漏引发腹腔感染转入我院。全消化道钡餐示残余屈氏韧带下空肠20cm,存留腹腔左半结肠和直肠。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除小肠短缩,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残端。腹腔CT检查无其他异常…  相似文献   

9.
小肠移植是治疗晚期肠功能衰竭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在移植肠的植入技术上,对存在肠瘘的患者能否如期手术,存有争议。我院于2005年9月25日成功地实施了1例亲属提供部分小肠和受者短肠综合征合并高位肠瘘的4、肠移植手术,术后存活110d。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2岁,曾因"腹胀痛、排便困难3周",以"乙状结肠癌伴不全性肠梗阻"收入我院,并行左半结肠切除、左下腹结肠造瘘术,3个月后封闭造瘘口.因术中见肿瘤广泛转移,术后未行化疗.术后4个月左上腹出现肠瘘,6个月后再次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20 d,脐上又出现两处肠瘘,经造影显示瘘口位于回肠距回盲部约40 cm处,再于3个月后行肠切除、肠修补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短肠综合征合并高位肠瘘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的经验和体会。方法为1例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而切除空肠、大部分回肠及右半结肠的患者施行亲属活体小肠移植,供者为患者之子,移植回肠长度为150 cm,供肠热缺血时间1 min,冷缺血时间65 min。受者切除肠瘘,供肠动、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肠的近端与受者的空肠残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侧壁与结肠残端行侧端吻合,移植小肠末端造口,作为观查窗。术后使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甲泼尼龙预防排斥反应,并给予抗感染、抗凝以及胃肠外为主、肠内营养为辅的支持治疗。结果术后移植小肠功能接近正常,能胜任一般的体力劳动。术后110 d,患者因情绪变化突发心脏意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合并肠瘘的短肠综合征并非小肠移植禁忌证,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细致观察及管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十二指肠损伤术后肠瘘四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自 1988年~ 2 0 0 3年共收治十二指肠损伤16例 ,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发生肠瘘 4例。现将 4例肠瘘病人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 1:男 ,5 4岁。因腹部被牛角挤伤 2h急诊入院。入院诊断 :失血性休克 ,腹部开放性损伤 ,肝破裂 ,左侧开放性血气胸。入院后急诊手术探查发现十二指肠降部破裂 ,裂口约 2cm ,不规则 ;肝破裂。行肝破裂修补术、十二指肠裂口修剪后单纯缝合修补及肠旁置管引流术、左胸壁清创缝合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 6h ,因胸腔持续出血 ,行二次开胸止血。二次术后第 2d始 ,十二指肠旁及肝下引流管持续流出胆汁样液体 ,量约…  相似文献   

13.
小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反复肠穿孔死亡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 :男 ,5 0岁。因上腹胀痛、黑便2 0d ,加重 2d ,以“消化道穿孔 ,弥漫性腹膜炎”入院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小肠距回盲部约 80cm处有一直径约0 .5cm的穿孔 ,并见小肠每隔 2 0cm呈节段性环形增生 ,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 ,病理诊断为小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术后高热不退 ,于术后第 10d突发上腹部剧痛 ,上腹肌紧张 ,压痛及反跳痛 ,肠鸣音消失 ,全麻下再次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大量胆汁及肠内容物 ,有6处分别约 0 .5cm~ 2 .0cm大小穿孔 ,穿孔处肠腔内粘膜呈溃疡型表现 ,行穿孔修补术。术后 4 0d再次出现上腹部剧痛 ,腹透示膈下半月…  相似文献   

14.
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中移植肠管的植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移植是治疗晚期肠功能衰竭综合征的有效方法[1 3 ] ,在移植肠的植入技术方法上存有争议[1,2 ] 。我院于1999年 5月 2 0日成功地进行了国内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4 ] ,2 0 0 1年 1月 6日又施行了第 2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临床资料例 1男 ,18岁 ,身高 185cm ,体重 48kg。因肠扭转坏死切除大部小肠 ,残余空肠 40cm。 1999年 5月 2 0日行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供体为患者父亲 ,44岁。例 2男 ,15岁 ,身高16 7cm ,体重 34kg。因盲肠旁疝嵌顿肠坏死切除大部小肠及盲肠 ,残余空肠 10cm。 2 0 0 1年 1月 6日行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 ,供…  相似文献   

15.
郑飞  韩威  赵宁  王康里  王宇 《临床外科杂志》2011,19(12):825-825
病例1,男,61岁。因突发左下腹剧痛1d,于2003年5月急诊收入院。查体:全腹肌紧张,左下腹压痛、反跳痛。腹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剖腹探查,上腹正中切口(20cm),行小肠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切除回肠一段,见溃疡型肿物2个,分别为6em×5cm和3cmX2cm。前者穿孔,直径0.7cm;肿瘤浸透肌层达浆膜伴穿孔。免疫组化:CD3、CD43、CD7、CD56、TIA-1(+),CD20、CDl0、CD79a(-),Ki67(30%-50%)。诊断:回肠多灶性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伴穿孔。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5年-2004年收治继发于腹膜炎的睾丸鞘膜积脓新生儿1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本组继发于腹膜炎的睾丸鞘膜积脓新生儿11例,3例为早产儿,其中2例胎龄为35周,1例为36周;其余8例为足月新生儿,年龄为生后2~31 d.11例患儿出现阴囊症状前均有腹膜炎症状,3例患儿因先天性巨结肠结肠穿孔引起;2例患儿因脐肠瘘行肠切除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瘘所致,其中有1例是早产儿;1例患儿因新生儿化脓性阑尾炎穿孔导致;3例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肠穿孔所致,其中2例是早产儿;2例因末端回肠闭锁(Ⅰ型)在外院行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出现肠吻合口瘘所致.以上病例除新生儿化脓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外,其余病例均行肠造瘘及腹腔引流术,术后3个月左右再行关瘘及根治术.首次术中均取腹腔脓性渗液,送细菌培养.  相似文献   

17.
6岁男性患儿,1996年7月因肠扭转、肠坏死行剖腹探查和十二指肠第四段、空肠、回肠以及右半结肠切除手术,保留约17cm长度的十二指肠(图1)。术后1周出现严重的短肠综合征,每天腹泻水样便6~8次,体重下降2kg,转入本院。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术后2周开始进食半流质饮食,术后1个月进食米、面、鸡蛋及肉类食品。2个月后出院,继续家庭肠外营养,5次周。随访7年,定期检查患者体重、身高、大便、血常规和生化等项目。治疗后,患儿进食量增加,所占比例最终超过日热卡需要量的60%,其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排便次数减少至1~2次d。术后4个月体重开始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对短肠大鼠残留小肠形态及功能代偿的影响。方法将20只切除小肠75%的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GLP-2组,术后1-5 d内自由进食。GLP-2组每日2次腹腔注射GLP-2(250μg·kg~(-1)·d~(-1));对照组每日2次腹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5 ml;另设1组正常进食大鼠作空白对照。术后第6天行残留小肠黏膜形态学检测、细胞增殖核心抗原(PCNA)测定,钠葡萄糖共同转运体(SGLT1)和二肽转运体(PEPT1)的mRNA表达检测以及在体小肠循环灌流实验测定大鼠回肠的单位长度及单位重量的葡萄糖吸收率。结果GLP-2组残留小肠黏膜形态学指标、PCNA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显著低于对照组;残留回肠SGLT1和PEPT1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灌洗段回肠每g湿重葡萄糖吸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LP-2能刺激小肠黏膜上皮增生、抑制凋亡,促进短肠大鼠残留小肠黏膜的形态及功能代偿。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3岁,因“小肠部分切除术后23 d,发热3d”入院.患者因“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栓塞、急性肠梗阻”于2011年3月10日在外院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小肠大部分切除+腹腔冲洗引流+腹壁减张缝合术.外院手术记录示术中将大部分小肠切除,残留小肠约50 cm,其中空肠40 cm,回肠10 cm,保留回盲瓣及全部结肠.术后病理证实肠系膜静脉及肠壁小静脉内多发性血栓形成伴血管栓塞.患者术后予抗感染、抑酸、生长抑素及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出现低钾低钠血症,予以纠正;术后血白蛋白逐渐由41 g/L降低至29 g/L.3月30日患者出现发热,最高38.7℃,腹壁切口可见少量渗液,予头孢唑肟后未见明显好转,4月2日再次出现高热、尿少,体温升至39.9℃,予补液、地塞米松、速尿等处理后应家属要求转至我院继续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差,尿少,肛门排气排便少,因卧床未称体重.查体:体温38.4℃,身高168 cm,体型中等;腹部平坦,腹部正中见长约12 cm手术瘢痕,部分愈合欠佳,可见脂肪液化样渗液;腹中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肠鸣音弱,约1~2次/min.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39岁。入院前3月因“蛔虫性肠梗阻”在外院行第1次手术,此后因反复肠梗阻先后行再手术两次,前两次手术不详。第3次行梗阻段小肠切除吻合术,术后第5天自切口涌出肠内容物故转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差,T 36.5C,P 82次/分,R 21次/分,BP14/8kPa,右下腹直肌旁切口有肠内容物涌出,局部组织水肿、坏死,并见两个瘘口,经注入美蓝检查,发现两瘘口相通。全腹压痛,肠鸣音弱。控制局部炎症后堵塞瘘口,未成功。行钡剂灌肠X线摄片,结果示乙状结肠与降结肠交界处有一肿块而行再手术。术中见:腹腔内广泛粘连,肠管成角,空肠—空肠瘘位于空肠中段,空肠-回肠瘘位于前次吻合口处,回肠-结肠瘘位于回肠末段距回盲部15cm与盲肠处;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有一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