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糖尿病胃肠道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糖尿病患者胃肠道手术后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及使用技巧。方法对临床50例糖尿病胃肠道手术的病人进行前瞻性的观察研究,监测血糖水平,比较营养指标、病人耐受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期间,病人血糖控制良好,营养指标明显提高,并发症减少。结论糖尿病人胃肠道手术后完全可以耐受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能显著地提高病人的营养状况,加快病人恢复,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蒋俊昌  王耀生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03-1304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结果20例患者无吻合口漏、腹腔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肠功能恢复快,术后营养状况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李疆 《中国药业》2013,22(3):31-31
目的探讨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患者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分为肠外营养(PN)组、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结果PN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P〈0,05)。EN—PN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问及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胃癌大部分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并给予细节护理,能改善患者术后一般状况和提高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胃肠道手术后早期肠道营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胃肠道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20例,术后接受1周常规输液,摄入热卡600kcal/d而无蛋白质;肠外营养组21例,术后持续1周摄入热卡30kcal/(kg·d),氮量0.2g/(kg·d);肠内营养组21例,术后1周给予热卡30kcal/(kg·d),氮量0.2g/(kg·d),术后第1天减半。结果:对照组病人术后1周体重下降4.42±0.85kg,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组术后1周体重下降分别为2.12±0.61kg和2.20±0.58kg,后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别。大多数病人术后血浆转铁蛋白、前白蛋白及纤维连接蛋白含量均低于术前,平均氮平衡对照组为0.98g/d,肠外营养组为-3.97g/d,肠内营养组为-4.11g/d,以上指标对照组与另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01),而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胃肠道手术后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同,肠内营养具有费用低、实施方便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血糖影响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2—2010年手术治疗的90例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90例食管癌按入院先后时间随机分为两组:A组45例为食管癌术后应用双胃管早期肠内营养;B组45例为食管癌术后应用肠外营养。结果两组比较,其术后对血糖的影响存存明显的差异,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维持血糖的稳定性,从而减少血糖波动对病人手术后的影响,有利于病人手术后的恢复,减少严重行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和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胃肠手术后惠者61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组(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Parentral Nutrition)组(PN组31例),EN组术后24h即开始用复尔凯800型输液泵输注百普力。PN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体重情况、离床活动时间、胃肠道反应症状、生化指标等。结果 EN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较PN组提前14h,排便时间较PN组提前16h,恢复饮食时间提前14h,EN组术后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优于PN组。离床活动时间较PN组提前24h,生化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胃肠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提前进食时间,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是临床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胃肠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血糖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胃肠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组。术后第2天起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支持,并根据血糖情况配合胰岛素治疗。每天监测血糖,于术后第4、8天测各项营养、生化指标,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1)。术后第4天观察,营养指标(HGB、Alb、TP)EN组较PN组改善(P〈0.01),生化指标(TF、ALT、TBIL)EN组较PN组术后第4天升高(P〈0.01)。患者均可耐受术后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不会引起血糖较大波动,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体能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手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胃肠外营养治疗采取静脉滴注的方式。治疗10 d后观察患者术后状况。结果术后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胃肠术后肠内营养治疗比肠外营养治疗肠功能恢复的好,并发症少,说明肠内营养在胃肠术后治疗效果好。对于两组患者进行多项一般观察比较,结果均显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表明肠内营养方便经济预后效果好。结论胃肠术后早期(24 h内)对患者提供肠内营养可增强患者术后体魄,利于患者健康恢复和伤口愈合,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降低了患者住院天数和费用。是安全、经济、方便、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途径对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评价食菅癌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4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食管癌术后,分别给予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测定术前1d、术后第8d体重、血浆白蛋白数值;临床观察营养支持后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指标。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恢复基本相当,但EN组价格明显降低。同时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吻合口和切口的愈合,而且肠内营养支持简便,经济,无严重并发症,是手术后简便,安全,有效地营养补给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胃肠道手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2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24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24 h即输注氨基酸,随后应用蛋白;肠外营养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对比分析两组在营养支持前后体重、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各种不良反应及营养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EN组高于TPN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较TPN明显缩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安全、可行,是有效的营养补给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食管癌术后,分别给予术后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测定术前1天、术后第8天体重、血浆白蛋白数值;观察患者消化道症状,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各项营养指标恢复基本相当,但EN组药费明显降低;同时E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不适症状不明显。结论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过程,能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早日恢复,减少患者医药费用。  相似文献   

12.
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兴国  王成宏 《安徽医药》2008,12(6):527-529
目的研究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90例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普通输液组(对照组)、早期接受肠内营养组(EN组)、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后24h开始行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支持连续7d,三组热量基本相等,并对三组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第8d营养状态评价,比较术后肠功能恢复及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三组血浆蛋白、前白蛋白、体重均较术前下降,以对照组显著,前白蛋白PN、EN组升高有显著性(P〈0.0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以EN组最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对照组为高;住院时间以对照组最长;治疗费用PN明显高于EN。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经济,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保持肠道黏膜,减少感染性并发症,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等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在外科手术后的早期营养支持研究对策。方法将80例外科术后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术后24h给予糖尿病专用肠内营养制剂由营养管泵入;对照组则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但不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手术前和出院前营养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胃肠道恢复情况、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出院前各项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有利于血糖控制,加快机体恢复,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朱森雄  谢嵘 《安徽医药》2010,14(12):1443-144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30例)。检测手术前和手术后第四天、第十天营养指标和肝功能等变化,详细记录血糖变化,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术后第四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应用。方法收集我科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的96例胃肠道疾病手术的患者,其中56例患者手术前后接受肠内营养,40例术后接受肠外静脉营养支持。观察术后肠排气恢复时间、引流管引流出液体量、拔管时间长短、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以及术后第7天的血浆白蛋白的数值。结果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明显缩短、引流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提前、血浆白蛋白明显升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术后并发病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可以提前恢复胃肠道功能,改善营养状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老年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全胃切除术的老年胃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15例,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的营养指标、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中,除体重和血红蛋白数在术前与术后第8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比较,术后与术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组与肠内营养组的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于患者的营养状态恢复效果相当,但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肠内营养可作为老年胃癌患者接受全胃切除手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照研究胃肠道手术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与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3年8月行胃肠道手术的326例患者,将其分为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n =203)和肠外营养支持组( n =123),观察监测患者手术前和术后7 d的体重、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胃肠道的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各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7 d,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白蛋白水平亦显著高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组( P <0.05)。结论胃肠道手术的早期规范化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机体胃肠道手术后的前白蛋白水平,利于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和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手术治疗的268例老年食管癌患者,其中术后营养支持方式采用早期肠内营养的137例患者纳入早期肠内营养组,采用肠外营养的131例患者纳入肠外营养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以及术后胃肠功能、并发症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8天,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水平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术后第8天,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CD8+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肿瘤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手术后6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早期多次少量饮水及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围术期处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营养情况及免疫功能。观察比较术后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肠内营养制剂能改善患者的基本状况,恢复肠道功能,同时提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肠外营养支持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评价两种营养支持方法的临床效果有何不同。方法将2008至2009年某医院4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实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术后24h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每日给予的热量、氮量相等。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术后肠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的营养指标,术后肠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