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64排CT血管造影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中选择治疗策略的作用。方法对231例动脉瘤性SAH病人行64排CTA检查,选择临床治疗方案,并通过DSA或外科手术验证CTA检查的准确性。结果 CTA检查与DSA或术中探查一致228例,CTA信息不充分2例,CTA漏诊1例;CTA检查的敏感性98.7%,特异性100%。根据CTA检查确定治疗方案228例(98.7%),其中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141例,夹闭术87例;根据DSA检查,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3例。结论 64排CTA能准确检测颅内动脉瘤及其特征,有助于选择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64排螺旋CTA早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疑似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2例,在病情允许条件下首先进行64排螺旋CTA检查,随后进行DSA检查,采用自身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CTA与DSA检查结果的差异性. 结果 39例患者经CT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2~26mm),1例患者CTA检查疑似动脉瘤,1例患者CTA检查阴性.41例患者经DSA检查发现动脉瘤,1例患者DSA检查阴性.CTA与DSA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3,P=0.608). 结论 CTA对于直径不小于2 mm动脉瘤的早期诊断较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23例确诊为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23例动脉瘤患者全部成功栓塞治疗,2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溶栓治疗完全康复.结论 介入技术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诊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可能存在的出血原因,寻求当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时的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近5年来322例SAH出血病人,其中55例病人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结果 17例因再出血或遵医嘱行2次脑血管造影,3例发现颅内动脉瘤,l例发现左颞叶底部脑动静脉畸形(AVM)。2例重复脑血管造影阴性行开颅手术探查,证实分别为前交通动脉瘤和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8例行MRI检查,1例发现胼胝体AVM;8例行CTA检查,1例发现前交通动脉瘤。1例因出现典型的下肢放射痛而行脊髓血管造影,发现L2AVM。结论 对于SAH后首次造影阴性的病人,应行重复血管造影,结合MRI、MRA及CTA检查可提高诊断率,必要时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CT、与DS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7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的临床、CT和DSA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6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为32%,女性居多,半数以上无明显诱因。CT阳性率是95%。38例行DSA检查,异常率为74%。其中26例为动脉瘤,以前交通和后交通动脉发生率最高占65%,多发性动脉瘤占12%。动静脉畸形仅为5%。结论,提示老年患者早期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得当,其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自发性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的病因诊断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645例,所有患者均首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其中586例共发现颅内动脉瘤591个,12例为脑血管畸形、Moyamoya病等,47例CTA检查阴性,回顾性分析这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00例病因及CT估价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影像所见与临床对照分析,明确SAH的病因及CT对其估价的方法。方法 本组对1000例患者于发病后3天内行CT检查,并证实为SAH,均在发病后3天~2周内行DSA检查,明确SAH的病因与病变的位置,与CT所见对照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SAH的病因:(1)动脉瘤55%;(2)动静脉畸形21%;(3)高血压动脉硬化13%;(4)其它8%;(5)原因不明3%。CT对SAH病因及病变位置的估价正确率平均为80.52%。结论 明确SAH的病因对于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CT能对SAH的病因及位置进行估价。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破裂脑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15例在起病后2 d内首次CT或MRI上表现为脑内出血(ICH),和(或)脑室内出血(IVH)、硬脑膜下血肿(SDH)和壁间出血(IMH)而无SAH的破裂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 、治疗方法 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首次CT或MRI检查表现为ICH者3例、IVH合并ICH者6例、SDH者1例、IVH者1例、IMH者3例和等高混合密度者1例.其中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6例、前交通动脉4例、后交通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1例和小脑后下动脉1例.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13例,血管内栓塞2例.出院时GOS评分:恢复良好8例、中残3例、重残3例和植物生存1例.本组15例占同期破裂脑动脉瘤的3.8%.结论 破裂脑动脉瘤首次CT扫描可表现为单纯ICH,和(或)IVH、SDH、IMH而无SAH,与CT扫描时间、动脉瘤的部位和指向以及出血量有关.早期控制颅内高压、及时诊断和有效处理破裂动脉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伴脑内血肿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4例a SAH首次头部CT所见以明显的脑内血肿,伴发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积血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并发症及预后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表现头痛12例(85 .7% ) ,呕吐8例(5 7.1% ) ,一过性意识障碍2例(14 .3% ) ,昏迷6例(42 .9% ) ,抽搐2例(14 .3% ) ,脑膜刺激征阳性11例(78.6 % ) ,表现局灶神经功能障碍10例(71.4 % )。所有病例均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DSA)、或/和手术、尸解证实颅内动脉瘤。12例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出院。2例死于脑疝。结论 a SAH伴脑内血肿病例一般病情较重,意识障碍及神经系统局灶定位体征的发生率高。这与额、颞叶脑实质受损,功能障碍相关。早期头部CT扫描主要表现为半球间裂、脑岛池部位的蛛网膜下腔积血,伴发明显的额、颞叶血肿。一经DSA明确动脉瘤,只要病情许可,最佳处理是尽快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20.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同时患者在入院1周内进行DSA检查并评估CTA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组68例患者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5例,动静脉畸形(AVM)6例,动脉狭窄4例,阴性13例.以DSA作为金标准,CTA的灵敏度97.83%,特异度100%.结论 CTA具有安全微创、信息丰富、快速、准确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将CTA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将检查结果 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