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结合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机制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石家庄第三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6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进行颅内压常规监测,研究组使进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不同时间段内的颅内压水平以及1w内脱水剂甘露醇用药状况以及GCS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为69.8%,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48.8%,对比显示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16.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8%,对比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 0.05);两组患者在术后20h,颅内压水平无显著区别(P 0.05),研究组患者术后40及60h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脱水剂甘露醇用药状况以及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结合有创态颅内压监测,能够对颅内压变化状况做到及时检测了解,便于第一时间实施颅内压降压治疗,利于患者预后,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将150例HIC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研究组75例,应用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75例,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GOS优良率、血肿清除率、术中失血量、颅内压变化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发生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OS优良率及血肿清除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生颅内感染4例,脑积水1例,其他并发症11例;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B超引导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HICH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术后行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行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资料,随机分为颅内压监测组与对照组,每组79例。比较两组脱水剂使用剂量、并发症发生率及GO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颅内压监测组甘露醇使用时间和剂量显著减少,而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1)。两组GO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反映颅内压变化,对病人临床救治及判断预后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期和同期分流修补术治疗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解放军第425医院2013-03—2017-03收治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分期组(42例)和同期组(42例),分别采用分期和同期分流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GCS评分和GO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同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分期组(P0.05);同期组术后GCS评分和GOS评分均显著高于分期组、术前(P0.05);同时同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分期组(P0.05)。结论分期分流修补术用于颅脑损伤减压术后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治疗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临床预后;而同期分流修补术应用则能够控制临床症状,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室缩小,并有助于减轻伤残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3-05—2015-05收治的121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单一阈值控制颅内压;观察组61例给予分段式不同阈值控制颅内压;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并发症发生率、甘露醇平均使用量和ICU平均住院时间评价2组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预后良好率85.24%,对照组预后良好率6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露醇平均使用量和ICU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式不同阈值颅内压控制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控制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疗效更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02-2016-02我院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亚低温治疗。对比治疗前后2组颅内压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颅内压及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恢复良好率(58.82%)高于对照组(32.35%),并发症发生率(14.70%)低于对照组(3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GC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周颅内压与手术前相比显著性降低(P0.05),并且其压力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患者的降低幅度(P0.05);研究组的患者手术后3个月的GCS评分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4%)明显低于对照组(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能使患者颅内压明显降低,并发症减少,且术后恢复良好,成功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6-01—2018-01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患者5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联合持续颅内压监测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仅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观察比较2组颅内压、GCS评分和预后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颅内压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颅内压水平更低(P0.05)。2组术前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较术前均增高(P0.05),观察组术后7dGCS评分较对照组术前GCS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5%,对照组总有效率80.0%,观察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12例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Glasgow预后评分(GOS)将1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GOS1~3分为对照组、4~5分为观察组。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12项因素年龄、凝血指标、血糖、多发伤、术前颅内压、术前瞳孔、术前Glasgow评分(GCS)、脑膨出原因、是否再次手术、术后颅内压、术后瞳孔、术后GCS等,采用分类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 112例患者中22例(19.6%)预后良好,90例(80.4%)预后不良。年龄、手术前后颅内压、脑膨出原因、术后GCS与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颅脑损伤患者总体预后差,年龄、手术前后颅内压、脑膨出原因、术后GCS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疝复位天幕切开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重型颅脑损伤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30例病人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手术治疗;对照组28例仅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比两组病人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周复查,观察组病人G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病人的脑积水、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病人术后6个月GOS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疝复位天幕切开能够尽快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水肿、颅内血肿脑疝病人颅内压,有利于病人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1.
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人数,清醒时间,GCS评分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GOS评分、病死和植物状态比例,并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清醒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觉醒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3疗程后GCS评分和3个月后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植物状态及死亡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2个疗程后血流速度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早期行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疗效,可能与高压氧能有效提高血氧含量、扩大血氧弥散半径、促进血管生成和侧枝循环建立、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状态、清除自由基、减少缺血区脑细胞凋亡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方黄芪注射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蛋白B(S-100B)含量的影响。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96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治疗组两组。黄芪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患者血清NES、MBP和S-100B浓度,并行GCS评分,3个月后行GOS评分;同时检测96例健康成人血清的NES、MBP和S-100B的浓度,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的NES、MBP和S-100B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成年人(P〈0.05)。治疗后黄芪治疗组血清NSE、MBP和S-100B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黄芪治疗组在入院时的GCS评分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后1周和2周其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3月后其GO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黄芪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MBP,S-100B含量,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控制性减压术对重度颅脑损伤后脑梗死的防治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05—2016-03我院诊治的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以入院先后编号,采用随机简单抽样的方式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给予控制性减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2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颅内压、Barthel指数、GOS评分。结果观察组颅内压、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2,χ2=4.745,P0.05);Barthel指数、GO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4.882、4.961,P0.05)。结论相比传统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效果更佳确切,在减少术后颅内压和脑梗死的同时,利于患者脑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2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652例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伤后3个月根据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间、瞳孔、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血糖、损伤严重度评分(I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脑损伤类型等10项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间长、血糖和ISS评分较高,而瞳孔评分、血氧饱和度、收缩压、GCS分值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挫裂伤、颅内多发血肿和颅内血肿患者预后较差;血糖、血氧、GCS评分和ISS评分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血糖、血氧、GCS评分和ISS评分可有效判断交通伤所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重型颅脑创伤病人CSF中IL-6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急性重型颅脑创伤(sTBI)病人脑脊液(CSF)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及亚低温治疗对其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80例急性sTBI患者(伤后6h内入院,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HT)组和常温(NT)组各4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亚低温治疗前(伤后早期)、后不同时段CSF中IL-6的含量,同时对比两组病人的颅内压(ICP)、GlasgowOutcomeScale(GOS)计分指标并分析其间关系。结果急性sTBI病人伤后早期CSF中IL-6含量明显增高。与NT组病人比较,亚低温治疗后24h,HT组病人的ICP值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5),并持续至复温后24h(P<0.01;P<0.01),而IL-6含量在伤后1个月时仍明显低于NT组(P<0.01)。HT组病人伤后6个月时的GOS计分明显高于NT组(P<0.05),即HT组病人的预后较好。结论sTBI病人急性期CSF中IL-6含量增高,亚低温可降低急性sTBI后的高ICP和明显抑制IL-6超表达,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碱性髓鞘蛋白(MBP)含量的影响,为PNS用于临床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方法按标准选取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PNS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患者血清NSE和MBP的浓度,并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然后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SE和MBP含量低于对照组,GCS和GO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NS能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桶伤患者血清NSE和MBP的会量.有明理治疗技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HBO)治疗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8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HBO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手术、降低颅内压、营养脑细胞、抗感染等常规治疗,HBO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HB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伤后第1、5、10天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ɑ)、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颅内压(IC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伤后第5、10天,随着HBO治疗作用,HBO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IL-6、TNF-ɑ、CRP)、抗氧化指标(MDA、SOD-1)、颅内压(ICP)水平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伤后第5、10天HBO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Vs、Vm检测值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HBO组患者提高更加显著(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HBO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63.64%高于常规组的41.86%(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大脑血流状态、机体低氧状态、抗氧化水平,从而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渐进性减压与常规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共收治的1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80例采用渐进性减压,68例采用常规减压,术后治疗方案相同。比较2组手术前、术后GCS评分、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术前,术后1天、2天、3天GCS评分2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7天、14天、1月GCS评分2组有显著性差异。渐进性减压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5例,中残27例,重残16例,植物生存8例,死亡14例。常规减压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良好10例,中残13例,重残15例,植物生存13例,死亡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性减压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术后恢复好,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及经验.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170例GCS评分3~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0例患者中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135例,不需开颅手术17例,呼吸循环衰竭无法耐受手术治疗18例;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定:存活120例,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40例,中残20例,重残10例;死亡50例,其中术后死亡17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可有效降低颅内压,解除脑疝,综合治疗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BB(CK-BB)动态变化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分成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NGF治疗.观察2组患者血浆CK-BB变化,并于伤后6个月按GOS预后评分评定预后,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清醒率及清醒时间.结果 治疗后第1、5、10、20、28天试验组患者血浆CK-B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清醒32例,对照组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清醒时间为(12.43±6.25)d,对照组为(15.96±7.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GF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CK-BB的水平,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清醒,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