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硫化氢(H_2S)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及转为癫痫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1年内转为癫痫的27例患儿纳入癫痫组,剩余81例患儿纳入热性惊厥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86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H_2S水平,分析其与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相关性。结果癫痫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热性惊厥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血清H_2S水平变化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密切相关,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1 h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1 h的患儿,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 min的患儿血清H_2S水平显著低于惊厥发作持续时间≤15 min的患儿(均P0.05)。108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1年内癫痫转化率为25.00%。癫痫组与热性惊厥组间年龄、初发惊厥时体温、惊厥发生前高热持续时间、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合并围生期异常、合并颅脑影像异常、首次发热惊厥1周后EEG异常及血清H_2S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_2S水平不是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血清H_2S水平与小儿热性惊厥转为癫痫呈负相关(r=-0.637,P=0.012)。结论血清H_2S水平越低,小儿热性惊厥及转为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观察130例高热惊厥患儿,给予治疗,统计分析脑电图异常与发病年龄、发病次数、发病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发病年龄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显示,1周岁以下异常率10%,1~3周岁间异常率21.74%,3岁以上异常率55.56%;发病次数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显示,发病1次的异常率11.43%,发病2次的异常率25.00%,发病3次及以上的异常率70.00%;发病持续时间与脑电图异常的关系显示,发病<30min异常率20.83%,发病>30min异常率47.06%。结论高热惊厥患儿的发病年龄、发病次数及发病持续时间均与脑电图出现异常的频率呈正相关,发病年龄越大、发病次数越多、发病持续时间越长,脑电图出现异常的频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520例儿童癫痫与高热惊厥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癫痫患儿与伴高热惊厥史的临床特点,探讨高热惊厥脑损伤及其与颞叶癫痫的关系。方法 对1990~2001年在本院儿科就诊的520例癫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首发年龄、家族史、持续时间、癫痫发作类型、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改变等。结果 125例(24%)患儿有前期高热惊厥史。伴高热惊厥史的急儿癫痫发作早且易出现癫痫持续状态,与无高热惊厥史的患儿相比,伴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强直一阵挛发作较多,复杂部分性发作较少。387例患儿曾行影像学检查,4例提示有海马硬化均无高热惊厥史。在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中脑电图局灶起源的异常放电显低于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有6.4%(8/125)伴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和8.4%(33/395)无高热惊厥史的癫痫患儿脑电图表现为单纯颞叶异常放电,二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癫痫患儿中,高热惊厥可能伴有脑损伤,且可能与后期的癫痫发生有关,伴高热惊厥史不一定发展为颞叶癫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和门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1我院收治的54例高热惊厥患儿为对照组,2014-01—2015-01我院收治的54例高热惊厥患儿为观察组,观察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并给予观察组患儿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和出院后1a内患儿的复发率。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与高热惊厥患儿有密切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为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率为96.26%,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治疗的满意率为81.4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出院后1a内观察组复发10例(18.5%),对照组19例(35.18%),2组比较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年龄、体温和有家族史为高热惊厥患儿的危险因素,应当根据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期能够降低患儿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3例轮状病毒肠炎伴惊厥患儿进行临床观察和随访。结果23例患儿发病年龄(13.8±6.4)个月,3 d内发生惊厥者19例,均为全身性发作,持续时间短,不超过5 min,一次病程中平均发作次数1.7次。多数病例不复发,部分可复发,病程<1年。惊厥停止后未行抗癫痫治疗。发作间期脑电图正常,血生化、脑脊液、脑CT等检查正常。全部病例无癫痫和热性惊厥家族史,精神运动发育正常。结论本组病例具有以下特点:(1)1~2岁高发,冬春季多见,婴幼儿既往体健,无家族史;(2)惊厥于病程1~5 d发作,1~3 d多见,惊厥多发生于玩耍过程中,全身性发作为主,无脱水及酸中毒;(3)血生化、脑脊液、脑CT和发作间期脑电图均正常;(4)多数病例不复发,部分可复发,病程<1年,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恢复期SEP危险因素,并评估预后.方法 对133例病毒性脑炎出院患儿进行随访,恢复期SEP患儿21例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特点,分析恢复期SEP高危因素.结果 试验组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癫痫持续状态、脑脊液HSV-1 IgG检出率、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为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恢复期SEP的高危因素为急性期癫痫发作次数、惊厥持续时间和EEG中重度异常及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7.
小儿高热惊厥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种。复杂型高热惊厥指发热24h内超过2次,每年超过5次,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低热、无热均可引起,发作呈局限性或不对称性,持续时间15min以上,热退两周后脑电图异常,需长期服用抗门癌药。此类患儿发病隐匿,临床上不易引起重视,导致一定的后遗症状。我们在急诊工作中抢救、护理领例患儿,特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共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6月~一6岁;病因:上感30例,肺炎9例,肠炎4例,幼儿急疹1例,流行性腮腺炎1例;有癫瘟病家族史17例;体温在38.5℃以上16例,38.5℃以下29例;惊厥发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热惊厥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对161列高热惊厥患者的脑电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161例高热惊厥患者按不同年龄分为三组A组(2~4岁),B组(5~7岁),C组(8~9岁),并将三组的脑电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退热一周后①脑电图总异常率为47.2%(其中轻度异常21.1%,样改变26.1%).②A组(2~4岁)的脑电图异常率52.1%和C组(8~9岁)的脑电图异常率91.6%,呈明显增高.退热一个月后①有18例轻度异常的脑电图恢复到正常水平,其余的均无明显变化.②脑电图的异常率与不同的热惊年龄、不同的热惊阈值、首次热惊发作和多次热惊发作有关.③A组(2~4岁)的热惊低阈值率和热惊复发率分别为66.3%和86.6%,是三组中最高的.结论 高热惊厥的发作可导致脑损伤,脑电图检查对高热惊厥的脑损伤和预后的判断是一个很有用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临床问题,其发病率占儿童的3~4%,复发率约40%,患儿直系亲属的热惊厥病史,初发年龄<1岁及有无并发症是促使演变成无热或有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减少热惊厥复发的资料极少,作者的临床印象是首次热惊厥发作为高热的儿童惊厥复发率比低热患儿低得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60例小儿热性惊厥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结合60例热性惊厥(FC)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研究其发病年龄、病因、复发、转归情况。结果热性惊厥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原发病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为主,本病发病率高,复发的可能性与初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相关。结论对5个月~5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时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及时给予药物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开封市中心医院儿科PICU住院治疗的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患儿9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END-IT评价患儿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整理并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病因、抽搐史、全面性发作、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识别重症病毒性脑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09—2015-09在我院儿科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并首次确诊为重症病毒性脑炎的15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组患儿进行定期随访,回顾分析入组患者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良好率为56.2%,预后不良率为43.8%。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有无发热、意识障碍、合并低钠血症、低钾血症、CSF白细胞数、CSF蛋白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发热时间、惊厥及惊厥时间、意识障碍时间显著短于预后不良组,意识障碍程度Glasgow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其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情况所占比例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时间、意识障碍程度、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可增加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是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其风险比分别为2.59、5.62、2.68、4.59、4.97、11.59、9.74。结论发热时间、惊厥时间、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时间、意识障碍程度、脑电图异常、头颅MRI异常可增加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是影响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难治性癫痫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癫癎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癎组(30例)和可控性癫癎纵(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始发年龄小、脑电图限局性癎性放电。对治疗药物反应不良和治疗前癫癎发作次数多等4个因素为难治性癫癎的危险因素。结论 具有对首次治疗药物反应不良、脑电图有限局性癎性放电、始发年龄小、治疗前发作次数多等因素的癫癎患者易发展成难治性癫癎。  相似文献   

14.
难治性癫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癇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癫癇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癇组(30例)和可控性癫癇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始发年龄小、脑电图限局性癇性放电、对治疗药物反应不良和治疗前癫癎发作次数多等4个因素为难治性癫癇的危险因素.结论具有对首次治疗药物反应不良、脑电图有限局性癇性放电、始发年龄小、治疗前发作次数多等因素的癫癇患者易发展成难治性癫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最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2009-06-2013-06收治的120例高热惊厥患儿,其中简单型56例,复杂型64例。分析患儿发病情况、体温、惊厥类型及脑电图等相关情况。结果简单型患儿体温达38·5~39·5℃时导致惊厥现象,持续时间短,脑电图在体温恢复后2周表现正常;复杂型发生惊厥时体温<38·5℃,伴随持续抽搐,且复发性高,24 h 内均有发作,而脑电图在体温恢复后2周仍有异常。结论早期预防及第一时间正确处理小儿高热惊厥的症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小儿热性惊厥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60例小儿热性惊厥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结合60例热性惊厥(FC)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研究其发病年龄、病因、复发、转归情况.结果热性惊厥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原发病以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为主,本病发病率高,复发的可能性与初发年龄、初发体温、家族史相关.结论对5个月~5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时尽快采取降温措施及时给予药物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2012-01—2015-01收治的100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治疗后转归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组(预后良好),比较2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等资料,将上述资料纳入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患儿预后危险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发热持续时间15d、昏迷、精神萎靡、脑电图中重度异常比例分别为13.33%、0.00%、1.67%、33.33%、13.33%,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0.00%、12.50%、15.00%、87.50%、50.00%(P0.05)。2组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脑电图中重度异常、昏迷、发热持续时间15d及蛋白含量。结论影响病毒性脑膜炎患儿预后相关因素较多,其中脑电图中重度异常、昏迷、发热持续时间15d及蛋白含量低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颞叶癫痫患者病史、脑电图、头颅影像学资料等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的99例颞叶癫痫患者病史、头颅影像学资料、发作间期脑电图资料、药物疗效,依据药物疗效分为难治性癫痫组46例,非难治性癫痫组53例,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发现:头颅MRI异常(χ2=7.55,P<0.01)、发作间期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反复异常(χ2=8.21,P<0.01)、初发年龄小(Z=-3.81,P<0.01)、病程长(Z=-4.41,P<0.01)与难治性颞叶癫痫有关。结论头颅MRI异常、发作间期EEG反复异常、初发年龄小、病程长为颞叶癫痫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的临床及治疗特点。方法对87例青少年肌阵挛性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家族史、热性惊厥史、发病规律、临床表现、脑电图、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10例(11.5%)患者亲属中有癫史,12例(13.8%)患者有热性惊厥。肌阵挛发作起病年龄(13.1±3.4)岁;伴发强直阵挛发作平均起病年龄(14.3±3.8)岁;伴失神发作平均起病年龄(10.0±3.3)岁。平均延误诊断时间2.2年。睡眠诱发、闪光诱发刺激脑电图检查可提高性放电检出阳性率。16例患者在抗癫治疗中出现了癫发作次数或强度的增加。给予丙戊酸钠单药治疗的45例(75%)患者癫发作可得到控制。结论临床工作中对该病认识不足,极易误诊,造成疾病治疗迁延不愈,甚至出现治疗中因抗癫药物选择不合理而引起癫发作增加;小剂量丙戊酸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10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48例,占47.06%,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庭史、初发年龄〈1岁、惊厥时体温〈38.5℃、复杂型热性惊厥有关(P〈0.05)。结论对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应早期采用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