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在鼻内镜术后的应用。方法136例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9例鼻内镜术后行鼻腔冲洗+鼻内镜下换药。对照组67例行鼻内镜下鼻腔换药,随后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缩短了临床疗程,提高了I级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结论鼻内镜术后进行鼻腔冲洗有利于术腔内的清洁,减少了术腔结痂,缩短了临床疗程,提高了I级治愈率,鼻腔冲洗可使鼻腔黏膜恢复时间缩短,鼻腔粘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方法在鼻内镜术后的疗效。方法将97例鼻内镜术后慢性鼻窦炎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行常规鼻内镜术后换药+鼻腔冲洗,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术后换药。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高于对照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能促进鼻腔粘膜修复,提高鼻内镜手术疗效,是围手术期的重要治疗方法,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腔冲洗对行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患者鼻腔粘膜恢复临床疗效。方法将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各50例,分为对照组(采用五黄液冲洗鼻腔)和治疗组(采用五黄液加银尔通冲洗鼻腔),随访3月,观察两组在术后1月、3月、6月及以上时间的患者症状改善、鼻窦粘膜恢复状态,评估临床疗效。结果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患者在术后3月以内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月至6月及以上时间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五黄液加银尔通鼻腔冲洗能明显促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减轻鼻腔炎症、消除黏膜水肿、减少鼻腔分泌物,缩短鼻腔上皮化时间。  相似文献   

4.
鼻腔冲洗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3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鼻腔冲洗。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鼻腔粘膜的恢复和鼻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粘膜的恢复时间缩短,鼻腔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鼻腔冲洗可使鼻粘膜恢复时间缩短,鼻腔粘连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鼻窦炎术后采用青岛洁必康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JBK-XB-Ⅰ型号电动压力喷雾洗鼻器进行鼻腔冲洗的效果。方法将115例成人慢性鼻窦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JBK-XB-Ⅰ型号电动压力喷雾洗鼻器进行鼻腔冲洗,对照组采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进行鼻腔冲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方面比较,观察组鼻腔冲洗更彻底,Lund Kennedy内镜评分更低,术后粘膜恢复更好。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用JBK-XB-Ⅰ型号电动压力喷雾洗鼻器进行鼻腔冲洗可显著降低成人慢性鼻窦炎术后Lund Kennedy内镜评分。术后鼻粘膜恢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普米克应用于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冲洗的效果。方法将80例鼻内窥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综合治疗与常规护理相同,对照组采用鼻内窥镜术后抗生素治疗及鼻内窥镜下鼻腔清理。实验组采用鼻内窥镜术后抗生素治疗,应用普米克鼻腔冲洗及鼻内窥镜下鼻腔清理。结果鼻内窥镜术后采用普米克冲洗鼻腔配合鼻内窥镜清理术腔,优于单纯的鼻内窥镜术后术腔清理,可减少术腔结痂,清除分泌物,保持鼻腔湿润与清洁,促进粘膜修复,缩短了临床疗程,提高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宫文晶  李敏 《四川医学》2013,(9):1447-1448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伴或不伴有鼻中隔偏曲术后配合布地奈德喷鼻剂对鼻腔粘膜修复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伴或不伴有鼻中隔偏曲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20例,术后用康复新稀释液冲洗鼻腔,对照组120例,术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两组均配合布地奈德喷鼻剂使用.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术腔粘膜的修复及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康复新稀释液在鼻内镜术后冲洗鼻腔,能促进术腔粘膜的修复,防止复发,并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术后高渗盐水鼻腔冲洗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高渗盐水鼻腔冲洗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高渗盐水冲洗液行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对照组50例采用0.9%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和地塞米松10mg冲洗,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8)。术腔上皮化时间早于对照组(P=0.000)。结论高渗盐水冲洗液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应用具有减轻术腔水肿、缩短术腔上皮化时间、促进术腔愈合及无副作用的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鼻内镜术后采用林格氏液冲洗鼻腔的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在该院接受鼻内镜术治疗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林格氏液鼻腔冲洗)和参照组(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各为44例,随访2个月,比较两组的鼻腔粘连发生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鼻腔粘膜修复时间。结果研究组的鼻腔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其中研究组为2.27%,参照组为13.6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038),研究组嗅觉减退和鼻腔积脓缓解时间分布为(8.21±1.42)、(6.86±1.21)d,而参照组分别为(12.86±4.21)d和(9.09±1.02)d,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林格氏液进行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有利于促进鼻腔粘膜修复和临床症状的消退,避免鼻腔粘连,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对术腔黏膜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00例,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术后用O.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2次/d,持续6~8周;对照组50例,术后不行鼻腔冲洗,其余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手术3个月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9%氯化钠注射液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可减轻术后的炎症反应,促进分泌物的排除,对促进术腔黏膜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患者术后口服氨溴索区别于氨溴索冲洗鼻腔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92例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治疗一组48例采用术后口服氨溴索治疗,治疗二组48例采用氨溴索行鼻内镜术后鼻腔冲洗,治疗三组48例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方法,对照组48例无特殊治疗方案。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四组疗效及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结果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联合治疗三组疗效均优于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患者术后口服氨溴索及氨溴索鼻腔冲洗联合治疗具有减轻术腔水肿、缩短术腔上皮化时间,促进术腔愈合及无副作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朱玲  刘钢  屠彦红  吴飞虎  钟彦  陈炜  金龙 《安徽医学》2010,31(6):643-645
目的探讨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对照组给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及有效率。结果根据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202,P〈0.05)。结论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配合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可以缩短病程,改善鼻腔功能,疗效确切,且使用安全、舒适、方便,可以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后患者采用鼻腔雾化吸入给药的疗效。方法对200例居住于市区有条件复查的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术后3 d开始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治疗组术后3 d开始先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然后用鼻腔雾化吸入给药的方法 ,雾化吸入的配方为患者使用的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桉柠蒎、地塞米松、羟甲唑啉。随访两周观察两组患者鼻腔恢复情况,包括痂皮的脱落、粘膜上皮化的时间,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痂皮的脱落、粘膜上皮化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愈率达到98%,对照组8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后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结合鼻腔雾化吸入给药能更好地促进术后鼻腔粘膜早日恢。  相似文献   

14.
目的:鼻内镜术后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混合溶液行鼻腔冲洗,观察冲洗对术腔上皮化进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科采用鼻内镜术后行鼻腔冲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配合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500ml、地塞米松10mg冲洗术腔,1次/d,持续30d左右。对照组则在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配合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生理盐水500ml冲洗术腔,1次/d,持续30d左右。随诊3个月观察两组术腔上皮化情况,全部上皮化为痊愈,部分上皮化为未愈。结果:术后给予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混合冲洗液冲洗术腔的患者上皮化多发生在术后1~2个月左右。单纯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术腔的患者上皮化多发生在术后3个月左右。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术后在配合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给予鼻腔混合冲洗液冲洗术腔非常重要,其中的地塞米松作为皮质类固醇类激素能够很好的消肿并且减轻局部粘膜组织的炎性反应。缩短鼻腔及鼻窦干燥、上皮化的时间。恢复保护和防御功能。同时作为局部用药,还可减少激素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 B 鼻腔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选择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鼻内镜手术组(对照组)和两性霉素 B 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组(试验组)各58例。分别采取单纯鼻内镜手术和两性霉素 B 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愈时间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术后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鼻内镜手术相比,两性霉素 B 鼻窦内冲洗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效果较好,提高了治疗有效率,缩短了治愈时间,降低了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梁海烈 《中原医刊》2006,33(4):45-45
目的探讨法国生产的施地瑞玛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器对鼻内镜术后病人进行鼻腔治疗和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鼻内镜术后的3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例。病人术后抽除鼻腔填塞物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施地瑞码和生理盐水滴鼻,每日观察鼻腔出血、结痂、嗅觉、鼻阻、流涕5个项目,记为有或无。结果施地瑞玛组鼻出血及痂皮消失期为5~10d。平均为6.5d;对照组8~14d,平均10.4d,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施地瑞玛对鼻内镜术后病人进行鼻腔护理和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丙酸氟替卡松与鼻腔冲洗联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定南县第一人民医院行功能性鼻内镜术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应用鼻腔冲洗治疗)与观察组(应用丙酸氟替卡松与鼻腔冲洗联合治疗),各56例。比较2组鼻黏膜上皮化、水肿改善时间及治疗前后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骨桥蛋白、白细胞介素-5、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und-Mackay评分、Lund-Kennedy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鼻黏膜上皮化、水肿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骨桥蛋白、白细胞介素-5、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较对照组低,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经功能性鼻内镜术后患者应用丙酸氟替卡松与鼻腔冲洗联合治疗能够改善并发症,有助于缓解炎症,促进鼻部症状恢复、鼻窦恢复、患部组织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并行鼻内窥镜下鼻腔和鼻窦冲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鼻腔黏液纤维清除能力、临床疗效及生命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鼻腔黏液纤维清除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0.05)。结论:在常规应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可有效改善鼻腔黏液纤维清除能力和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后鼻腔冲洗时间的不同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进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慢性鼻窦炎(1型2期)患者随机抽取20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生理盐水进行不同时间的鼻腔冲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鼻腔冲洗时间在12周者疗效较好,且高于12周后疗效无差异;结论:对采取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1型2期)患者鼻腔冲洗12周即可保证治疗效果,而达到加速鼻腔粘膜修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自制鼻腔冲洗液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自制鼻腔冲洗液冲洗,对照组应用传统生理盐水冲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鼻腔黏膜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恢复有效率分别为73.3%、90.0%,均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行自制鼻腔冲洗液进行鼻腔冲洗,缩短了临床疗程,提高了一期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