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66眼)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等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3天和2月时视力≥0.5者分别占72.2%和90.9%.术后3天和2月时平均散光为1.98±1.06D和1.02±0.76D,与同时进行的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5例(48眼)比较具显著性差异(P<0.05),与同时进行的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75例(89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廉,在国内实用,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改良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目的探讨改良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00例(421眼)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的小切口摘出,光学部为6.0 mm的PMMA一体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隧道切口的隧道较长(内口与外口之间长度为4mm).在植入人工晶状体后,旋转人工晶状体,使上方切口处残余的皮质进入前方后吸出.结果术后1周内裸眼视力高于0.5达到85%,术后2月裸眼视力高于0.5者达90%.术后1周、1月、3月的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的差异分别为1.18±0.58D;1.06±0.48D;0.56±0.38D .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均不需缝合,术后无一例发生房水渗漏及浅前房.结论改良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各种白内障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128眼白内障进行此种术。结果术中46眼晶状体核直径测量,平均为5.68nm*7.16mm。术后矫正视力在0.5以上占92.1%,1.0以上占70.2%。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9,他引:19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上方角膜缘后做5.5mm角膜隧道小切口,对67例(81眼)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分割术摘出,并植入人工晶状体。对照组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出(ECCE)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术后3天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小切口组占91.36%,对照组占63.16%,两组之间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小切口组术后第3日。1周、1月和3月时的裸眼或球镜矫正视力的平均值均高于对照(P<0.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获得与超声乳化术相近的术后结果,而且对Ⅵ级和Ⅴ级硬核白内障则更安全,且投资小,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和优点。方法  76例 ( 82眼 )采用反弧形巩膜隧道切口摘出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并与 65例 ( 68眼 )传统大切口手术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 1周及 2月随访观察 :小切口组裸眼视力≥ 0 5者分别占 5 6 1%和 79 3 % ,平均散光为 ( 1 92± 1 0 2 )D和 ( 0 92± 0 75 )D ;大切口组裸眼视力≥ 0 5者分别占 3 4 0 %和 60 3 % ,平均散光为 ( 4 5 6± 1 5 2 )D和 ( 2 5 1± 1 48)D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小切口手术组织损伤轻 ,术后视力恢复快、散光小 ,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6.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方法本组39眼采用颞或鼻上象限6mm挑眉式巩膜切口,囊袋内完成ECCE及IOL植入。结果术后1后1周裸眼视力≥0.5,者25眼,术后1月裸眼视力≥0.5者34眼,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角膜散光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非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房角及眼压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非超声乳化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内切口对周边虹膜的影响及眼压的变化。方法 26例27眼老年性白内障进行术后定期随访前房角及眼压。结果 27眼内切口位于Schwalbe线前的透明角膜上。2眼(7.4%)虹膜周边前粘连,12眼角膜后弹力层脱离(44.4%),14眼(51.8%)因黏弹剂残留引起高眼压。结论 通过非超声乳化隧道切口进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周边虹膜前粘连发生率低,应术后严格注意观察眼压,以便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无缝线小切口非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无缝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在基层应用的可行性.方法37例40眼白内障施行无缝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小切口术后1周视力≥0.5者37眼占92.5%,3月后视力≥0.5者39眼占97.5%.对照组大切口术后1周视力≥0.5者7眼占58.3%,3月后视力≥0.5者8眼占66.7%.角膜散光度小切口术后1周(1.34±0.67)D,3月后(0.79±1.54)D,大切口术后1周(2.47±1.76)D,3月后(2.13±1.54)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检验P<0.05).结论该术式切口无需缝线,视力恢复快,散光度小而稳定,不需昂贵医疗设备,易于掌握,适合在贫困及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在上方角巩膜缘作隧道切口,采用水分离游离小硬核,使用三角形1/4碎核器和移核镊碎核及移核,对18例(22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摘出白内障,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 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15眼(占69%),平均角膜散光屈光度数2.13D±0.98D;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20眼(占91%),平均角膜散光屈光度数1.03D±0.77D。结论 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白内障小切口非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眼轴 >2 6mm高度近视白内障 49例 (5 6眼 )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月裸眼视力≥ 0 .5者 3 0眼(5 3 .5 7% ) ;矫正视力≥ 0 .5者 3 5眼 (62 .5 % )。术中术后并发症有后囊破裂 2眼 (3 .5 7% ) ,角膜水肿 4眼 (7.14 % ) ,囊样黄斑水肿 1眼 (1.78% ) ,视网膜脱离 1眼 (1.78% )。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适应于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 ,术中须注意操作技巧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淑萍 《眼科新进展》1999,19(4):284-284
角膜散光是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大于10mm角巩膜阶梯状切口大、外切口靠前等因素造成术后较长时间内角膜存在不可完全恢复的散光。虽然切口变小,位置后移可减少术后散光,但增加了娩核的难度也加重了角膜内皮的损伤,为了减少角膜散光及内皮的...  相似文献   

12.
13.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上方角膜缘后2mm反眉形1/2层巩膜隧道小切口进行手法碎核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巩膜切口不缝或缝一针。结果 术后3个月视力≥0.2占98.7%,≥0.5占83.5%,≥0.8占48.3%;术后并发角膜水肿42只眼,前房出血和上睑下垂各1例。结论 小切口无缝线人工碎核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费用小,操作简单,省时安全,术后视力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无缝线超声乳化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深 《眼科新进展》1998,18(3):155-157
目的探讨小切口(5.5mm)、无缝线超声乳化(Phaco)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C-IOL)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20例(168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施行上述手术,随机选择常规切口白内障案外摘出(ECCF)及PC-IOL术作为对照。结果视力≥0.5在Phaco术后1wk为84.53%,1a后为84.88%,均较大切口ECCE手术对照组为高(P<0.05)。2组角膜内皮损失率各为6.93%和12.35%(P<0.01)。未见任何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小切口无缝线Phaco和PC-IOL植入术是当代安全有效的白内障摘出手术,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视力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15.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5.5~6.5mm反弧形巩膜隧道切口摘出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并与常规大切口手术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1周及3月,小切口组矫正视力均优于常规大切口组(P〈0.05),散光绝对值,亦均优于常规大切口组(P〈0.05)。结论 小切口手术组织损伤轻、术后散光少、视力恢复快,不需要昂贵设备,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水力分核在非超声乳化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A组28 例32 眼老年性白内障施行6~7mm 角膜缘切口,水力分离核,娩核始终在囊袋内进行的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B组30 例30 眼行常规10 ~12mm 角膜缘后界切口,压迫法或圈套法娩核的现代囊外技术。结果 A组术后2d 矫正视力0.5及以上有26 眼,3~25mo 后矫正视力0.5 及以上有29 眼,散光为0.95±0.68D;B组术后视力2d 矫正视力0.5 及以上有12 眼,3 ~25mo 后矫正视力在0.5 及以上者共有27 眼,散光为2.75±1 .52D;A、B 2 组散光有显著性差异( P< 0.01)。2收稿 19990730本文编辑 张知达作者单位 317500  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组矫正视力不足0 .5 者系眼部有黄斑病变、眼底出血等。结论 水力分核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有视力恢复快、散光小的优点,且方法简便,容易掌握,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 评价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 对26例老年性白内障(近成熟期至过熟期)行巩膜隧道切口,外切口距角膜缘1-1.5mm,宽6mm,内切口达角膜缘内2mm的透明角膜处,3.2mm穿刺刀刺入前房,开罐截囊,水分离,隧道刀扩大内切口至8-10mm,用晶状体钩将晶状体核旋入前房,用镊子压住切口后唇,切压使核娩出,植入光学部分为5.5-6mm的PMMA人工晶状体,切口不缝合。结果 术后1周内裸眼视力高于0.5者23例占89%。术中无虹膜脱出,术后未发生切口渗漏或浅前房。结论 本手术后早期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小切口无缝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减少术后散光的探讨.方法 我们开展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0例.结果 术后7天验光,矫正视力≥0.5者34眼(85%),>1.0者6眼(15%),散光平均值0.89±0.61D与大切口散光平均值1.97±1.25 D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济实惠,效果满意,操作简单,易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31眼80岁以上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早期并发症及手术技巧。结果 出院时视力≥0.5者27眼占87.10%,≥0.8者17眼占54.84%,脱残率达90%。早期主要并发症是角膜内皮反应。结论 高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强调娴熟的手术技巧及术中保护角膜内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于其术后效果接近超声乳化术,并且简单易行,手术安全,设备费用少而倍受欢迎。本文就近来较为流行的两种术式即小切口手法切核[1]和小切口手法托核[2]进行比较,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两组白内障患者共346例346眼,包括发育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各种类型的老年性白内障等。患者年龄20岁-86岁,平均66.5岁。其中手法托核组294眼,手法切核组52眼,全部病例手术前术后测量角膜曲率、A超测量眼轴长度、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后复诊时检影验光,至少随访3月以上,并记录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