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给予口服胺碘酮片,0.2 g,3次/d,连服1 w;之后改为0.2 g,2次/d,连服1 w;第3 w改为0.2 g,1次/d维持,规律服药8w。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或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心律失常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对比观察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w后观察总有效率63.3%,治疗8 w后总有效率83.3%,心功能改善明显,窦性心率由(98.36±16.22)/min减至(63.84±5.42)min,(P<0.01);QT间期由(424±38)ms增至(530±68)ms,(P<0.01);QT离散度由(64.27±9.47)ms缩小至(28.83±7.05)ms(P<0.01)。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副作用少,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干细胞治疗心力衰竭造成的心律失常作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可致心律失常,骨髓干细胞具有很低的致心律失常性。而骨骼肌成肌细胞作为干细胞时更容易发生。注射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致心律失常危险和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疾病时采用胺碘酮,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共计72例,在经过患者同意后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我院常规的抗心力衰竭的治疗方式,另外对照组在治疗的同时采用利多卡因,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治疗情况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结果经过我院治疗,两组患者疾病均有了较大程度的好转,其中采用利多卡因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8%,而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则达到了94%。结论采用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疾病进行治疗有着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对其进行大力推广并应用[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包括吸氧,对盐分的摄取量进行控制并补充钾镁,给予洋地黄和螺内酯进行治疗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可见,观察组患者显效2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0.0%;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胺碘酮静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控制心律失常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药物至今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早在1785年Wither-ing发表《论洋地黄及其某些用途))的专著,开始了用正性肌力药物治疗心力衰竭的历史。最初,人们认为洋地黄是利尿剂。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阐明了洋地黄的作用机理是直接的正性肌力作用,并合成了洋地黄的多种同系物。但是,其强心作用较弱、安全范围小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本世纪70年代,血管扩张剂被引入治疗CHF,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衰竭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胺碘酮在心衰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方面的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心衰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胺碘酮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接受胺碘酮治疗的患者组,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组,<0.05。结论胺碘酮在治疗心衰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突出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缓解心力衰竭,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已有文献报告[1] ET - 1,CGRP和ANF与成人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关系十分密切。但有关这些因素在老年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目前报道不多 ,为此 ,我们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一 )正常人 :30人。均为我院门诊体检合格的健康人 ,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 ,肝、肾功能试验正常。(二 )病人组 :32人。均为我院明确诊断的老年住院患者 ,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明确诊断 ,包括体征、X线摄片和实验室检查等。二、方法 :(一 )标本的收集 :空腹静脉采血 3ml于含有 10 %EDTA-Na2 2 5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家兔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电生理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HF组和CHF+ICA组(ICA组),采用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CHF模型制备是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0.3 mg/kg/d,连续注射3周)诱导,然后继续喂养并观察临床指征、M型超声心动图指标中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和Ⅱ导心动图的心率、QT间期等主要参数变化以确定CHF模型成功。利用记录在体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和程控电刺激技术以及短阵快速刺激方法观察各组动作电位的最大上升速率(Maxdv/dt)和复极化到20%、50%和90%时程(APD20、APD50、APD90)等主要参数以及基础刺激周长为150 ms时心室有效不应期(ERP150)及其离散度(dERP150)和室性心律失常诱发周期及其诱发率。酶解法分离单个心室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及其电流-电压(I-V)曲线。结果:当入选制造模型的兔出现消瘦、无力、气促和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心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均明显减小,左心室腔明显扩大,室间隔显著变薄(P均<0.01),心率减慢(P<0.05),PR和QT间期均显著延长(P<0.01),ST段明显上移(P<0.05),提示CHF模型制造成功。与CHF组比较,经ICA治疗的兔心室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幅度明显增加,Maxdv/dt加快,APD10、APD20、APD50和APD90均明显缩短(P均<0.01)。另外,ICA组的CHF兔的心室肌组织ERP150及其离散度dERP150以及被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基础刺激周长明显缩短,室性心律失常诱发率显著减少(P<0.01)。最后,经电压钳制,在ICA作用下,CHF心室肌细胞ICa-L明显减小,I-V曲线显著上抬,当钳制电压为+10 mV时,经ICA治疗的CHF兔心室肌细胞ICa-L峰值大小由原CHF组心室肌细胞ICa-L电流密度的(9.98±0.53) pA/pF减小为(6.95±0.15) pA/pF(P<0.01)。结论:ICA能够明显改善家兔CHF引起的心室电重构,降低CHF心脏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易感性,起到抗CHF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是ICA能显著抑制CHF心室肌细胞ICa-L,防治CHF心室肌细胞内Ca2+超载和Ca2+振荡。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闽云 《医学信息》1999,12(1):41-42
  相似文献   

10.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力衰竭期的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心力衰竭期的病理改变,以进一步了解其临床分期与病理表型的关系.方法 从2004-2007 年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病例中,收集病理诊断为ARVC的受体心脏8例,测量心脏重量,评价左右心室心腔扩张、心肌细胞肥大、脂肪浸润、纤维化、附壁血栓和伴发心肌炎等指标,注意左心室受累情况,并进行病理分型.结果 8例中的7例为经典型(即右心室改变为主),1例为左优势型(左心室改变为主),未见双室型病例.组织学均为纤维脂肪型,未见单纯脂肪型病例.经典型病例的右心室中、重度扩张,少数有室壁瘤形成,其中6例伴左心室受累,受累左心室轻、中度扩张,心肌广泛间质纤维化,部分病例伴替代性疤痕,而脂肪浸润量小,多局限于心外膜下.左心室心肌细胞肥大普遍.而左优势型的左心室重度扩张,弥漫间质纤维化和局部透壁性脂肪浸润.8例中3例左心室明显肥厚,3例查见双室附壁血栓,1例伴局灶性心肌炎.结论 ARVC心力衰竭期的左心室受累多见而严重,左心室间质纤维化突出,心肌细胞肥大明显,但脂肪替代少见和局限.左、右心室多扩张,可见附壁血栓,应注意与扩张型心肌病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李宁  胡硕强 《医学信息》2018,(19):79-84
目的 揭示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国家、机构、期刊分布和高产作者。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工具Incite与Hiscite、EXCEL等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结果 时间趋势符合科学文献发展的曲线规律;发表文献量排在前20位的期刊主要为有关起搏器及心血管专业杂志;发文数量排在前四位的机构为莱顿大学、哈佛大学、匹茨堡大学、杜克大学;被基金资助最多的基金项目排在前五位的依次为美敦力、圣犹达公司、波士顿科学公司、Biotronic 公司、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文量排在前两位的作者是Bax, Jeroen与Schalij, Martin J;高被引文献重要节点的文献有3篇,目前研究前沿及热点包括MADIT-CRT与CRT的荟萃分析及指南。结论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分析结果把握当前研究前沿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目的的申请科研基金的资助,寻找恰当的合作伙伴与深造的学术机构,选择合适的期刊投稿。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培哚普利(perindopril)对重度心力衰竭(CHF)的疗效与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20例经传统治疗无效的心衰患者口服 perindopril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与 ET变化。结果发现,临床总有效率为 95%,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嵌楔压(PCWP)比治疗前明显下降(4.93 ± 0.53对4.00 ± 0.53kPa,P<0.01;3.47 ± 0.53对2.53±0.40kPa,P<0.01),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下降(204.8 ± 21.3对150.6 ±1.3kPa·S·L~-1·m~-2,P<0.05),心指数(CI)上升(2.2±0.1对2.8±0.22L·min~-1·m~-2,P<0.05),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降低(184.56±4.40对118±2.24ng/L,P<0.01),提示perindopril可降低血浆ET水平并通过多种机制对心衰产生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充血性心血衰竭病人中,早期全胃肠外营养(TPN)的临床应用,方法:实验组(17例),早期应用TPN,经中心静脉导管24小时持续缓慢静滴,对照组(15例),采用普通饮食,为期1周,在治疗前后对心衰状况,心律失常、血清白蛋白、氮平衡情况进行监测,并分,:TPN上期应用心衰的效果显著提高,各项营养匀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心衰病人中,早期应用TPN切实行,为抗心衰和心肌细胞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The critical effect of advance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is reduced blood flow in descending aorta resulting from mild to severe reduction in cardiac output, usually accompanying low ejection fraction. In these patients the heart tries to compensate by beating faster, but reduced blood flow combined with increased heart rate can lead to retrograde flow and negative shear stress along the vessel walls during each cardiac cycle. Our studies show that near-wall negative shear stress can result from an entire-retrograde flow at normal heart rates or a Womersley-type phase delayed near-wall retrograde flow at high heart rate and low ejection fraction conditions. In our experiments, a compliant aortic loop with appropriate pressure and flow instrumentation was used, running on either various aqueous glycerin solutions or property filtered, anticoagulated diluted bovine blood. The flow field was mapped using a General Electric Vingmed System 5 platform. The resulting images were analyzed with Caltech's digital ultrasound speckle image velocimetry technique. We showed the occurrence of near-wall retrograde flow under certain aortic flow rates and frequencies, charted via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ynolds and Womersley numbers. Also, we demonstrated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retrograde flow level and transition from preliminary to advanced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patients. © 2003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ciety. PAC2003: 8719Hh, 8719Rr, 8719Uv, 4380Qf, 8763Df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治疗新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抗细胞因子治疗、基因治疗以及心脏起搏器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本文综述分析了这些心力衰竭治疗新方法的作用机制、疗效及其局限性,并对今后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6.
高占群  李霜  刘杨 《医学信息》2019,(15):140-142
目的 分析立普妥与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7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立普妥治疗。治疗24周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左心室射血分数、血清hsCRP、血浆BNP等指标,评估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清hsCRP及血浆BNP指标与心功能分级呈正比,心功能分级越高,指标水平越高(r=0.822,P<0.01);患者血清hsCRP及血浆BNP指标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呈反比,LVEF越低,指标水平越高(r=-0.731,P<0.01);治疗后LVEF、hsCRP、BNP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立普妥与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效果显著,有利于控制血脂、血糖,积极改善心功能,临床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是心脏无法泵出足够的血液为其他身体器官提供氧气,从而引发呼吸短促、疲劳和水肿等症状。目前其治疗包括病因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非药物治疗等,其中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当前新研发出的一类抗心衰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是其代表药物,具有阻断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系统(RAAS)及抑制脑啡肽酶(NEP)的双重作用,新的欧美指南均推荐用于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HFrEF)的治疗。本文现就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机理、临床试验、药物安全性作一综述,旨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远期疗效.方法82例CHF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42例,使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疗程24个月;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2年的总有效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47.5%(p<0.05),心功能持续性改善,死亡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不仅持续改善心衰症状,提高生活质素,还能明显降低远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杨东伟  李纲  李玉东  韩学华 《医学信息》2006,19(12):2139-2140
目的 研究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ACEI/ARb、利尿剂、地戈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15周。治疗前后检查超声心动图,并行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 治疗组显示心功能明显改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6分钟步行距离明显增加(P〈0.01)。结论 美托洛尔在常规治疗CHF的基础上,对CHF患者安全有效,可作为CHF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儿茶酚抑素水平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儿茶酚抑素(catestatin)是一种新发现的具有抑制儿茶酚胺释放作用的内源性神经肽,该文拟探讨血浆儿茶酚抑素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意义。方法:入选45例心力衰竭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儿茶酚抑素,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心衰患者血浆儿茶酚抑素(0.88±0.30 vs 0.41±0.14 ng/ml)及去甲肾上腺素(421.9±61.4vs 210.2±55.4 pg/ml)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1),但未降至健康对照组水平;治疗后儿茶酚抑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比值较前显著升高(2.39±0.70 vs 1.95±0.64,P〈0.01)。不同NYHA分级的心衰患者间及射血分数正常和降低的心衰患者间血浆儿茶酚抑素没有显著性差异。儿茶酚抑素与左室射血分数、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氨基末端前脑钠肽存在正相关(r=0.38,P〈0.05)。儿茶酚抑素诊断心力衰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的儿茶酚抑素升高,与NTproBNP呈正相关,儿茶酚抑素有可能成为心力衰竭新的生化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