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 评价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镇静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要镇痛镇静机械通气<5 d的成年ICU患者60例,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组(芬太尼组)、舒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组(舒芬太尼组)及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组(瑞芬太尼组),每组20例.患者于插管前芬太尼组给予芬太尼1μg/kg,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瑞芬太尼组给予瑞芬太尼1 μ g/kg,然后三组均以普鲁泊福1.0~1.5mg/kg辅助,达满意镇静深度后置入加强型气管导管,接呼吸机机械通气.P-600型微量泵持续双通道输注各组相应药物,三组均辅助普鲁泊福1.0~1.5 mg/(kg·h)维持镇静.分别记录患者镇静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Ramsay分级、停药后清醒或肢动反应时间、镇静时间、镇静期间不良反应及普鲁泊福用量,以及各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结果 瑞芬太尼组镇静起效时间、达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停药后清醒或肢动反应时间[(12.2±2.7)s、(55.2±9.6)s、(9.2±2.5)min]均明显短于芬太尼组[(21.8±4.3)s、(113.4±17.9)s、(26.1±3.3)min]、舒芬太尼组[(20.4±4.2)s、(105.0±18.5)s、(27.8±2.9)min](P<0.05),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达满意镇静深度时Ramsay分级、镇静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普鲁泊福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插管前比较,三组插管即刻、拔管即刻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增高(P<0.05);且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插管后1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增高(P<0.05);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插管即刻、拔管即刻时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明显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结论 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用于需要镇痛镇静<5 d的成年ICU患者均能满意达到机械通气的要求,其中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镇痛镇静效果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吸入七氟烷复合雷米芬太尼与普鲁泊福复合雷米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胃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Ⅱ~Ⅲ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烷复合麻醉组(S组)和普鲁泊福复合麻醉组(P组),每组各30例.记录围麻醉期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脑电双频指数(BIS)、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后、切皮中、腹腔内操作30min、缝皮中、停药时的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BISDOh 10.3760/cma.j.issn.1673-4904.2010.09.004作者单位:255200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手术麻醉科通信作者:崔德壮,Email:cuitianshu123@163.com较麻醉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0.01);S组切皮中收缩压(SBP)较P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能维持足够的麻醉深度(BIS45~60).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4.1±2.2)、(5.4±2.1)、(7.3±2.1)min]较P组[(7.5±3.2)、(8.6±4.2)、(11.2±4.1)min]明显缩短(P<0.05或<0.01).结论 七氟烷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或普鲁泊福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均可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手术.与普鲁泊福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比较,七氟烷复合雷米芬太尼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恢复较快,更适合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并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隆胸术的麻醉是否优于局部麻醉。方法选择2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110例。对照组110例用肿胀技术行局部麻醉,观察组110例先静脉注射芬太尼和异丙酚,病人安静入睡后行局部麻醉,局麻药液和麻醉方法同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及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对照组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分别为2倒(1.82%)、20例(18.18%)、77例(70.00%)、11例(10.00%)。观察组无痛、轻度痛、中度痛、重度痛分别为42例(38.18%)、66例(60.00%)、2例(1.82%)、0例(0.0%)。2组对照Z=1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隆胸术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做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妇女100例,妊娠时间为6~9周,ASA为Ⅰ~Ⅱ级,并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和丙泊酚-芬太尼(PF组)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妊娠及手术时间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宫颈松驰度、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自清醒至离院时间等情况。结果:PF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P组,宫颈松驰度较好,丙泊酚用量少,术后清醒快,离院时间早。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非常适合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门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2008年5月治疗的156例门诊手术进行分析。结果156例患者显效150例(96.15%),有效6例(3.85%),总有效率100.00%。结论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应用于门诊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用于门诊胃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196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98例。A组单纯用丙泊酚必要时追加丙泊酚;B组用雷米芬太尼。结果表明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门诊胃镜检查,可加强镇痛、减轻镇静深度、减少异丙酚的用药量,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00例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随机分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组(观察组)和异丙酚组(对照组)各50例,分别记录两组异丙酚总剂量、苏醒时间、术中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的异丙酚用量、局部注射痛、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均少于对照组,术中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苏醒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采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其效果优于单用异丙酚,是一种较理想的无痛人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无痛胃镜的临床观察,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拟行胃镜检查的患儿,随机分为异丙酚组(A组,n=30),静推异丙酚1.0~2.0mg/kg;芬太尼-异丙酚组(B组,n=30),静脉注射芬太尼0.7~1μg/kg,再静脉注射异丙酚1.0~2.0mg/kg。在胃镜检查麻醉术中记录患儿麻醉期MAP、HR、SPO2的变化,异丙酚用药量、检查时间、清醒时间、患儿离院时间。结果A、B组患儿MAP、HR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较检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检查时间、患儿清醒时间及离院的时间也明显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SPO2无明显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胃镜检查安全有效,优于单纯使用的异丙酚,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胃镜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较长时间内镜介人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0例上消化道内镜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Ⅱ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HR、SpO2变化以及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并观察患者对内镜刺激的反应情况.结果 与诱导前比较,两组诱导后spO1、MAP均下降,SpO2下降后很快恢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中Ⅰ组意识消失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均多于Ⅱ组(P<0.05).Ⅰ组发生局部注射痛、肢动及呛咳的例数明显多于Ⅱ组(P<0.01).结论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较长时间上消化道内镜介入治疗时,麻醉效果较好,血流动力学较平稳,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用于输卵管绝育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无痛治疗已成为众多患者的迫切要求.传统使用局麻实施输卵管绝育术,部分病人疼痛严重,甚至损伤周围脏器.为此,我们将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麻醉用于输卵管绝育术,观察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以评价其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效果。方法204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患者,分为2组(n=102):芬太尼50μg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芬太尼100μg复合丙泊酚组(B组)实施静脉麻醉。记录2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过程中不良反应和不同体重及麻醉时间对药效学的影响。结果2组病人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手术结束至病人离开时间,术后患者满意度,麻黄碱和阿托品的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95%和辅助呼吸的发生率较A组高,体动的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体重40~54kg的患者B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90mmHg、SpO2<95%、辅助呼吸的发生率较A组高,而体动的发生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麻醉时间在16~20min的患者丙泊酚总用量A组多于B组(P<0.01)。结论在经阴道超声取卵术麻醉中,芬太尼100μg复合丙泊酚麻醉与芬太尼50μg相比,抑制体动的效果好,但发生呼吸抑制的例数较多。临床使用中,可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卵泡数量的多少决定芬太尼的用量。推荐在体重小于55kg或卵泡数目少,预计麻醉时间少于15min的情况下使用芬太尼50μg;体重55kg以上或卵泡数目多,预计麻醉时间长于15min的情况下,使用芬太尼100μ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后HR、RR、MAP及SPO2平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中HR、MAP、SPO2与麻醉前、观察组检查中比较,均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0.76±0.23)min、恢复时间(16.15±2.32)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20±0.35)min、(20.93±3.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麻醉诱导时间和进镜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丙泊酚应用总量(1.62±0.53)g,对照组患者丙泊酚应用总量(2.14±0.6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37例、良3例,对照组麻醉效果优29例、良10例和差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镜检查应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镇痛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的用药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阻塞性黄疽患者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后恢复的差异.方法 择期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患者30例,ASA分级Ⅰ~Ⅱ级,Child肝功能分级A级,随机分为S组和P组,各15例.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P组接TCI泵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mg/L,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维持麻醉.持续监测ECG、HR、平均动脉压(MAP)、SpO2;记录麻醉时间、芬太尼用量、苯磺阿曲库铵用量、输液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体重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期间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9±1.5)min、(8.5±2.6)min、(13.1±4.4)min, P组分别为(26.1±8.8)min、(27.8±11.2)min、(33.7±12.5)min, S组均优于P组;P组麻醉恢复期嗜睡及烦躁患者明显多于S组.结论 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阻塞性黄疸手术的要求,但七氟烷吸入麻醉恢复更迅速平稳,更适合于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电视胸腔手术(VATS术)中应用。方法60例电视胸腔镜下行肺手术患者。分为静吸复合全麻组(C)、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组(RP)和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RP-EA),每组20例。观察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术毕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结果RP-EA组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性,术毕恢复时间及VAS评分均优于C组和RP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胸腔镜手术的应用,术中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恢复快,具有安全、有效、可控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喷他佐辛或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30例早孕患者分为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芬太尼组)和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组(喷他佐辛组),每组65例.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收缩压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芬太尼组术中呼吸频率、SpO2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喷他佐辛组(P<0.05).芬太尼组呼吸抑制发生率显著高于喷他佐辛组[ 20.0%(13/65)比6.2%(4/65)](P<0.05).结论 喷他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麻醉,其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阻塞性黄疸患者在七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后恢复的差异。方法择期手术的阻塞性黄疸患者30例,ASA分级Ⅰ~Ⅱ级,Child肝功能分级A级,随机分为S组和P组,各15例。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P组接TCI泵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mg/L,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仙g/kg维持麻醉。持续监测ECG、HR、平均动脉压(MAP)、SpO2;记录麻醉时间、芬太尼用量、苯磺阿曲库铵用量、输液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性别构成、体重及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期间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7.9±1.5)min、(8.5±2.6)min、(13.1±4.4)min,P组分别为(26.1±8.8)min、(27.8±11.2)min、(33.7±12.5)min,S组均优于P组;P组麻醉恢复期嗜睡及烦躁患者明显多于S组。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阻塞性黄疸手术的要求,但七氟烷吸入麻醉恢复更迅速平稳,更适合于阻塞性黄疸手术患者的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及全麻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A组与B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A组采用吸入1%~2%异氟醚维持麻醉,根据需要追加瑞芬太尼1μg/kg,B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维持麻醉,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靶浓度分别为2~4mg/L、2—5μg/L。两组均采用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围术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苏醒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在切皮后5min、睁眼时、拔管时A组血压与心率均升高(P〈0.05),而B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B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A组(P〈0.05)。结论 腹部手术患者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血液动力学稳定,患者苏醒快,优子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鼾症患者的腭咽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在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成雷米芬太尼组(RF组)和芬太尼组(F组),测定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测定术毕拔管后的疼痛程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诱导后MAP、HR均明显上升,至插管5min后,两组MAP及HR均有下降,RF组下降更为明显,手术开始切皮时两组的MAP及HR均有所波动,F组较RF组明显,术毕拔管后RF组的MAP及HR均明显高于F组。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腭咽成形术,具有可控性强、镇痛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等优点,相对芬太尼其简便、可行、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对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血糖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 将44例择期行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表分为两组:普鲁泊福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组(SR组),每组22例.两组均以普鲁泊福、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麻醉,SR组以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PR组以普鲁泊福维持麻醉,使脑电双频指数稳定于45~55.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糖、皮质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诱导后PR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SR组(P<0.05);PR组诱导后60min MAP低于诱导前(P<0.05).PR组和SR组诱导后60、120min心率(HR)均低于诱导前(P<0.05);诱导后5min PR组HR低于SR组(P<0.05).两组间及两组内各时间点血糖水平、两组间各时间点皮质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R组诱导后120min皮质醇水平[(40.6±18.3)μg/L]较诱导前[(129.7±36.7)μg/L]显著降低(P<0.05),术毕24 h[(93.6±19.8)μg/L]恢复至诱导前水平;SR组诱导后120 min皮质醇水平[(51.6±16.8)μg/L]较诱导前[(130.5±32.1)μg/L]显著降低(P<0.05),并持续至术毕24 h[(75.9±18.2)μg/L].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用于脊柱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维持,围手术期血糖水平无明显波动,但是七氟烷对皮质醇的抑制时间可能更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妇科手术患者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方法30例妇科下腹部手术患者,以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腰麻组(S组)、硬膜外麻醉组(E组)、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10例。术后均采用氯诺昔康0.4mg/h+芬太尼5μg/h持续静脉滴注镇痛,负荷量为氯诺昔康8mg。分别记录各组术后2、6、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患者对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4、24、48h5个时点在非输液侧抽取静脉血用双抗体夹心法(ABC-ELISA)测定皮质醇(Cor)、催乳激素(PRL)、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结果术后2、6h,G组VAS低于S、E组(P〈0.05)。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三种麻醉方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术后4、24、48h,E组与S、G组相比,Co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PRL术毕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在术后4、24h,G组与S、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IL-10在术后4h与S、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术后静脉镇痛在术后短时间内的效果,全身麻醉优于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但镇痛效果的总体满意度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硬膜外麻醉抑制应激反应的作用优于全身麻醉及腰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