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三唑类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广谱抗菌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和侵袭性操作的大量应用,导致菌群失调和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降低,致使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因此,抗真菌药物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其中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研究最热门的一类药物。由于三唑类药物对哺乳动物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会产生肝毒性等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对目前临床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三唑类药物作一综述,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扈颖超 《安庆医学》1994,15(4):41-41
<正> 抗真菌药物自1903年Beurmann等报告了口服碘化钾治疗孢子丝菌病,在此后的数十年间又开发出了不少抗真菌药物。90年代初,研制出氟康唑、伊康唑、硫康唑、丁康唑、丙烯胺类萘替芬、三并萘芬,以及二性霉乙脂质体、联苯苄唑等新一代抗真菌药。常用抗真菌药物分为两类:抗真菌抗生素及合成药物。现分述如下。一、抗真菌抗生素目前国内常用的抗真菌抗生素有局部及全身用药两类: 1、局部类药:制霉菌素、曲古霉素、克念菌素、金褐霉素等,均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曲菌及孢子丝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阴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讨论抗真菌药物在ICU患者早期经验性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51例患者对其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用药后的临床反应。结果:本研究51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死亡,有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的突破性真菌感染,有3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侵袭性深部真菌感染;治疗总有效率为85.6%。结论:抗真菌药近年来进展迅猛,抗真菌活性较之传统药物有所增强,为对抗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效果,标志着一个新的里程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单阐述了抗真菌药的发展史,对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抗真菌药物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焦章群 《中原医刊》1999,26(10):53-53
氟康唑(Fluconazole)是三唑类新型抗真菌药,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色素P450,使真菌细胞麦角固醇合成障碍,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真菌的效果,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高,组织分布广及毒副反应小等优点。其血浆半衰期约30小时,脑脊液浓度相当于血浆浓度的80~90%。皮肤真菌病:杨蓉娅等观察皮肤癣菌病28例,其中体股癣12例,花斑癣5例,手足癣11例。每周服150mg,体、股癣服3周,手足癣、花斑癣和皮肤念珠菌病服4周,甲癣服12或16周,皮肤癣菌病治愈率71%(20…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药物是当今医疗必备的一种重要药物,抗感染治疗使临床医师最基本的本领,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是双刃剑,应用合理可以治疗病患,应用不合理则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就抗感染药物中的抗真菌药物的应用进展做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9.
抗真菌药的进展及临床合理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石革 《中国全科医学》2005,8(22):1866-1867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免疫抑制剂和侵袭性操作的大量应用,导致菌群失调和机体对真菌的抵抗力降低.使机体浅表和深部真菌病发病率日趋增高,长期用药也对宿主具有相当的毒性,同时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耐药的菌株有增加趋势,使得抗真菌治疗极为棘手.  相似文献   

10.
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时临床药师应密切关注的药物相互作用。唑类抗真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很高,临床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时务必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  相似文献   

11.
12.
石蜡疗法(paraffin therapy)是用加热后的石蜡治疗疾病的方法,简称蜡疗。蜡疗是一种良好的传导热疗法,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黏滞性和延展性,能与皮肤紧密接触,且能随意伸缩变形紧贴于体表各部。蜡疗保温时间长,冷却时放出大量热能,能使人的机体组织受到较高温度且持久的热作用,一方面通过蜡疗能改善循环,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增加汗腺的分泌。另一方面使组织水肿吸收、致痛介质排除,使炎症浸润吸收达到消肿止痛目的。在冷却的过程中,石蜡体积逐渐缩小,治疗时与皮肤紧密接触,可产生对组织的压缩和挤压作用,因而促进温度向深部组织传递,呈现一种机械挤压作用,可防止组织内淋巴液和血液渗出,促进渗出物的吸收。其治疗作用有温热作用、机械作用、润滑作用等,治疗技术有蜡饼法、刷蜡法。蜡疗方法具有无创伤、无痛苦、副作用少、疗效确切的特点,而且简单易行,广泛应用于颈肩腰腿痛、椎动脉型颈椎病、神经功能的康复、肌肉软组织损伤、肢体功能康复、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皮肤科及其他方面治疗。本文通过对上述临床疗效总结归纳,发掘蜡疗的适应病症,减少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为蜡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综述胸腺肽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至2004年《CHKD期刊全文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与结论:胸腺肽可用于肿瘤辅助治疗、抗病毒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治疗,亦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重症感染及败血症等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西咪替丁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201-3202
目的:介绍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的临床应用新进展。方法:参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结果:西咪替丁除有抗酸作用外,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过敏、解痉、止痛等作用。结论: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华佗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五脏六腑之气由此处输转,有强督脉之阳、助膀胱之气,调理脏腑之气、疏通经络脉道的作用和功能。夹脊穴位于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同身寸),与背俞穴相平行,共34个,后世又有人加入颈夹脊。主治各华佗夹脊穴所主治的相应部位的疾患。近年来该穴又有新的临床应用报道,对内科:慢性胃炎、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亚健康状态;儿科:脑瘫、斜颈;神经科:脊髓损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IDP)、中风;免疫科: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五官科:过敏性鼻炎;骨科: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皮肤科:带状疱疹以及疼痛和外科等多学科疾病均有涉及,且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小。华佗夹脊穴有很多功用尚未肯定,在临床上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从第一个现代抗真菌抗生素——灰黄霉素在1939年发明以来,对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步缓慢,长期以来,对严重的真菌感染,医生仍被迫地依赖于最具有毒副作用的两性霉素B,自从1980年氟康唑(FCZ)由美国辉瑞公司发明并在1988年上市以来,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截止目前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它已逐步取代两性霉素B,成为公认的、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  相似文献   

17.
尼莫地平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莫地平是第二代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临床多用于治疗脑出血,脑梗死,轻、中度高血压等。随着人们对尼莫地平研究逐步深入,目前发现本品还有如下新的用途。1偏头痛尼莫地平能抑制脑血管平滑肌细胞和脑神经细胞钙离子内流,从而扩张脑血管,改变脑缺血、缺氧,缓解颅外动脉过度波动;并能抑制血小板释放5-HT、PG等,改善血液黏度和红细胞变形性,阻止血管痉挛,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犤1犦。一组56例偏头痛患者的治疗结果显示,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总有效率为83.9%犤2犦。有研究采用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口服)配伍肠溶阿司匹林片(0.15g,每日3次,…  相似文献   

18.
抗真菌药的分类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菌感染可分为浅表感染和深部感染。前者主要由表皮癣菌、发癣菌和小孢霉菌等引起的头癣、足癣、指(趾)癣及体癣等;后者主要由真菌引起的深部组织和内脏器官感染,如肺、胃肠道、泌尿道等感染,严重者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和败血症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