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我院与SARS救治相关工作人员的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和红细胞补体Ⅰ型受体的数量进行研究,同时设立院外教师及战士等非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结果发现,SARS病区及门诊、检验医务人员的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IIAF)显著低于非SARS病区医护人员及机关工作人员,密切接触未被感染的医务人员的红细胞CR1数量全部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平均水平,现将具体资料报告如下: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选择解放军30 2医院在2 0 0 3年3月5日开始收治第一例SARS病人,至2 0 0 3年6月15日最后一例SARS病人出院期间在院的所有医务人员4 42人,男性197人,…  相似文献   

2.
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及基因多态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建立的红细胞CR1分子酶联定量测定法 ,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重复性[1] ,用此种方法测定自身免疫疾病 ,与国外报道的结果完全相同[2 ] 。最近对良、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A4 0 5值进行测定发现 ,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较良性肿瘤患者和正常人群都明显下降 ,并且是后天获得性。此点国外尚无报道。本文对良、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及其基因多态性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 ,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及血标本  10 2例肝癌患者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医院住院确诊病人 ;大肠癌2 6例…  相似文献   

3.
郭峰  赵书平 《现代免疫学》1999,19(2):111-112
为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活性与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型别的关系,采用PCR加Hind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型别(HH、HL、LL型),采用红细胞CR1(ECR1)免疫粘附活性(RCIA)和粘附IC量免疫酶联(ELISA)法测定红细胞CR1活性。乙型肝炎患者HH型比率是739%(34/46),正常人HH型比率是80%(64/80),HH型乙型肝炎患者ECR1RCIA(378±029ngAHG/107RBC)明显高于HL型乙型肝炎患者(188±026ngAHG/107RBC)和HH型正常人(260±030ngAHG/107RBC)。提示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获得性的。  相似文献   

4.
SARS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SARS患者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功能(erythrocyte卫生innate immunea dhesion function,EIIAF)的变化及与红细胞CRl数量、循环补体C3、C4及免疫复合物含量等变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引起EIIAF变化的可能原因。方法EIIAF检测:将100μl枸橼酸钠抗凝的待测病人血浆和1μm离心沉淀红细胞,直接加到150μl定量分装的靶细胞管中,充分混匀,37℃水浴30min,结合5个或以上红细胞的靶细胞为1个黏附单位,计算黏附率。正常人血浆和红细胞与病人红细胞和血浆互换试验:洗涤病人红细胞,与正常人血浆进行EIIAF检测,同时将正常人红细胞与病人血浆进行EIIAF检测作为对照。红细胞补体Ⅰ型受体(CRl)定量测定:采用细胞酶免法。补体C3、C4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循环免疫复合物采用凝集法。结果65例SARS患者在出现发热等临床症状1~3d内EIIAF即不同程度地下降,EIIAF的下降程度与患者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及肺部炎症渗出的程度密切相关。重症SARS和因呼吸窘迫综合症死亡的患者其EIIAF接近完全消失;肺部阴影全部吸收时EIIAF回升到正常水平,并一过性地高于自身正常水平,然后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正常人红细胞在SARS病人血浆中的EIIAF明显受到抑制,病人红细胞在正常人血浆中的EIIAF无明显回升。重症SARS患者的红细胞CRl数量显著下降,与EIIAF的变化密切相关,CRl数量下降程度较轻的患者病情较轻且恢复较快,3例隐性感染的SARS病例其红细胞CRl数量表达全部处于高水平。SARS患者补体C3、C4在疾病早期处于正常水平,在发病第2周明显下降,第3周即回升,与EIIAF平行。循环补体免疫复合物的含量随病情恢复而下降,与EIIAF密切相关。结论SARS患者EIIAF的降低,可能是红细胞参与补体介导的免疫清除过程中其表面的CRl被消耗所致;血浆中可能存在免疫反应性产物对EIIAF具有抑制作用。免疫损伤和免疫清除的相互消长,可能是影响SARS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变化规律。方法采用PCR和HindⅢ酶切技术对恶性肿瘤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64例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突变率41.5%,明显高于189例正常人群(21%),特别是年轻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率可达66.7%(21例中),明显高于年轻正常人群(19.8%,96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红细胞CR1基因HH型的红细胞CR1活性高于红细胞CR1基因LL型患者,但低于正常人红细胞CR1活性。结论这些结果表明,红细胞CR1基因点突变率升高与免疫发病机理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红细胞免疫 (redcellimmuneadherence ,RCIA)病理机制和胸腺素的非特异性免疫调整作用。方法 :以酵母菌红细胞花环试验及PEG沉淀法测定 99例EH者红细胞C3b受体 (RCR)活性、红细胞粘附免疫复合物(RICR)指标及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含量。并使用小牛胸腺素随机对其中 4 8例EH进行免疫治疗 ,同时与 5 1例常规治疗EH者及 30例正常人在治疗前后对照上述指标。结果 :各期EH均出现RCR、RICR和CIC指标的显著异常 (P <0 0 1或P <0 0 5 )。免疫治疗组 12周后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 ,且对Ⅰ期EH的调整效果优于Ⅲ期组。结论 :RCIA功能障碍参与了EH动脉壁炎症损害的免疫病理过程。使用胸腺素对调整上述免疫异常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补体受体(CR1)是一种存在于红细胞和大多数白细胞上的天然糖蛋白,在转运补体调理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和病原颗粒至肝脏系统销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在正常免疫功能的维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尚未见有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CR1活性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的相关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免疫功能早有研究报道 ,但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 ,我们已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临床确诊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7例 ,男 2 1例 ,女 16例 ,年龄最大 9712 岁 ,最小 11112岁 ,平均年龄 6912 岁。同时设正常对照组 2 8例 ,平均年龄 61112 岁。1 2 方法 采用PCR扩增加HindIII酶切技术 ,检测红细胞CR1基因组多态分布 ,红细胞免疫采用郭峰设计的酵母多糖花环试验。2 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与红细胞CR1 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及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 和Hind Ⅲ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 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变化,同时用ELISA 和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测定红细胞CR1 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CR1 基因型点突变比率(43-6 % ) 明显上升,与正常人(20 % )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原发性肝癌患者3 种CR1 基因型的红细胞CR1 活性都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01 或 P<0-05) 。活性变化也不同。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红细胞CR1 活性及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下降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原发型、获得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分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峰 《现代免疫学》1998,18(3):152-154
采用PCR和Hind Ⅲ酶切技术研究了正常人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发现在189例中国正常人群中,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HH型比率是79%,HL型比率是18%,LL型比率是3%。在30岁以上成年人中,64例男性的HH型(85.9%)明显高于63例女性HH型比率(68.2%,P<0.01)。在94例女性组中,60岁以上人群的HH型比率是62%与10~19岁女性人群的HH型比率94%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老年人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与性别相关。  相似文献   

11.
红细胞CR1分子的定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9,自引:6,他引:63  
目的 建立一种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敏感且重复性良好的实验方法 ,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戊二醛固定红细胞 ,将 3× 10 6的红细胞定量“液相包被”于V型板中 ,依次加入抗红细胞CR1的单抗、碱性磷酸酶标记的第二抗体及可溶性底物显色 ,移显色液于比色孔 ,在 40 5nm比色 ,计算其吸光度A值。结果 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重复性 ,正常健康人红细胞CR1分子数量表达显著高于肝细胞癌 (HCC)、大肠癌 (LIC)、风湿性心脏病 (RC)、卵巢癌 (OC)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病人 (P <0 0 1) ;SLE患者CR1分子的数量表达显著低于其他疾病 (P <0 0 1)。结论 本方法能准确测定出红细胞CR1分子表达的数量 ;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表达及其变化与免疫相关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 ,对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与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郭峰  张俊洁  崔英  徐玉莲  沈茜  许育  钱宝华 《现代免疫学》2001,21(3):182-183,159
对 5 1例卵巢癌、 43例良性肿瘤和 40例正常妇女采用PCR PFLP方法测定红细胞CR1(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 ,采用K5 6 2细胞毒试验测定NK细胞活性。发现卵巢癌患者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人和良性卵巢肿瘤患者 (P <0 0 1)。ECR1密度相关基因多态性高表达型 (HH )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ECR1中表达型 (HL )的NK细胞活性 ,而ECR1密度相关基因组HL型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ECR1低表达型 (LL )的NK细胞活性。这些结果表明红细胞增强NK细胞活性与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型别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Ⅱ型糖尿病 (ⅡDM)患者的红细胞CR1密度基因多态性及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探讨ⅡDM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的原因。方法 分ⅡDM组和健康对照组 ,用PCR RELP方法测红细胞CR1密度基因多态性 ,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活性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ECICR)测定。结果  (1)ECR1基因构成 ,ⅡDM组HH型为 5 7.14 %、HL型 37.5 0 %、LL型 5 .36 % ;对照组HH型为 6 8.86 %、HL型 2 8.5 7%、LL型 3.5 7% ;ⅡDM组的基因缺陷率为 4 2 .86 % ,对照组为 32 .14 %。两组相比基因构成及缺陷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2 )与对照组相比 ,ⅡDM组EC3bRR下降 ,ECICR上升 (P <0 .0 1)。 (3)两组组内比较 ,HH型的EC3bRR均明显高于HL型 ,ECICR均低于HL型。结论 ⅡDM患者红细胞CR1密度基因HH型比率下降不显著 ,但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低下程度与ECR1基因缺陷关系密切相关。不同ECR1基因型的人群红细胞免疫功能有差异 ,HH型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强于HL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4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滤过指数(RBC-IF)、红细胞C_3b花环率(RBC-C_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观察红细胞免疫粘附(RCIA)功能变化对红细胞变形性(RCD)的影响。结果显示脑梗塞患者RBC-IF增高,RBC-C_3bRR下降,RBC-ICR上升,表明脑梗塞患者RCD和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下降。且RBC随着RCIA功能下降其变形能力也有所降低。提示脑梗塞时RBC免疫功能改变也是影响RCD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道报27例同种异体骨移植兔的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变化,以异体骨花环率最高,液氮骨其次,AAA骨花环率形成率则在正常对照值范围内变化。结果提示异体骨移植能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液氮骨可有一定的抗原性,能引起免疫反应,冻干骨免疫反应较低下,而AAA骨则不引起免疫反应。本文对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机理与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32例肺癌患者红细胞CR1基因密度型分布、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及SOD酶活性、β-内啡肽含量。方法PCR法检测红细胞CR1基因密度多态性;红细胞花环法检测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放免法测定SOD酶活性;RIA法测定β-内啡肽含量。结果经与31例正常人比较显示:肺癌患者CR1基因密度多态性分布与正常人不一致(χ2=3.19,P<0.05);红细胞免疫功能及SOD酶活性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β-内啡肽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同时还发现肺癌患者的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功能与SOD酶活性呈正相关(r=0.39.P<0.05)。结论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SOD酶活性降低;β-内啡肽含量升高有部分与红细胞CR1基因密度型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已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 (acutehemor rhagiccerebrovasculardisease ,AHCVD)与红细胞免疫关系的研究所获结果不一 ,争论较大。为此 ,我们应用红细胞免疫粘附实验 ,观察了AHCVD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 ,以及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RFER)与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因子 (RFIR)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研究对象 :AHCVD患者 43例 ,均按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会议修订的标准而…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可促进红细胞生成,已被广泛用于肾性贫血的治疗[1] 。红细胞上的1型补体受体(CR1)其主要的免疫功能是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CIC) ,并可将携带抗原给T细胞增强其免疫应答,参与免疫调节作用[2 ] 。为此,我们采用ELISA法,测定了rhEPO治疗前后2 8例肾性  相似文献   

19.
鲁蓓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4):68-69,72
<正>成熟红细胞是血液循环中数量最多的细胞,除了参与呼吸、免疫功能外,还具有参加能量代谢的遗传物质基础。红细胞功能状态在休克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失血性休克期间红细胞结构、电解质与能量代谢方面发生的变化进行综述。1失血性休克时红细胞的结构损伤体液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外液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使机体保持内环境各种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血液是机体细胞外液中最活跃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趋化因子受体 CX3CR1是一个由 10 6 5个核苷酸编码 ,35 5个氨基酸组成的功能蛋白 ,是近年来发现的除 CCR5、CXCR4、CCR2 b和 CCR3之外又一个新的与 HIV - 1感染有关的辅助受体 ,该受体某些基因的突变与HIV- 1感染的进程有密切关系。本文对该受体的分子结构、生物学特性和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介绍 ,以进一步了解趋化蛋白受体家族与某些疾病感染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