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从冬凌草(Rabdosia rubescens Hemsl.) 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冬凌草乙醇冷浸提取物进行分离,并通过NMR﹑ESI-MS和TLC等多种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1)、胡萝卜苷(2)、乌索酸(3)、β-谷甾醇(4)、enmenol-glucoside(5)、lasiodonin(6)、葡萄糖(7)、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索酸(8)、冬凌草甲素(9)、胡麻素(10)、肌醇(11)、冬凌草乙素(12)、dayecrystals B(13)、尿嘧啶(1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2己基)酯(15)。结论 化合物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2己基)酯为实验材料中所引入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岗梅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岗梅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其理化性质,结合光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otundioic acid(1)、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2)、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山柰酚(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2(E)-2,6-二甲基-2,7-辛二烯-6-羟基-1-醇苷(6)、2,3-二羟基苯甲酸(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7为从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海海底柏柳珊瑚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海底柏柳珊瑚Melithaea sp.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海底柏柳珊瑚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1个单体化合物: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2)、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3)、24-甲基-胆甾-5,22-二烯-3β-醇(4)、胆甾-5,22-二烯-3β-醇(5)、24-亚甲基胆甾醇(6)、胆甾-5,23(E)-二烯-3β-醇(7)、胆甾醇(8)、guaianediol(9)、5-hydroxy-3,4-di methy-5-pentyl-2(5 H)-furanone(10)、5-hydroxy-3,4-di methy-5-propyl-2(5 H)-furanone(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种柳珊瑚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款冬花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玉峰  杨秀伟  武滨 《中国药学》2007,16(4):288-293
目的研究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栽培的款冬花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色谱法分离,并用各种谱学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款冬花中分离鉴定了28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七烷酸(1)、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酯(2)、甲基丁酰-3,14-Z-去氢款冬素酯(3)、甲基丁酰-3,14-E-去氢款冬素酯(4)、款冬酮(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3β,16α-二羟基鲍尔烯(7)、异鲍尔烯醇(8)、豆甾醇(9)、β-谷甾醇(10)、2,2-二甲基-6-乙酰基苯骈二氢吡喃酮(11)、正十六烷酸(12)、7β-羟基谷甾醇(13)、7α-羟基谷甾醇(14)、7,14-bisdesacylnotonipetrone(15)、棕榈酸甘油酯(16)、胡萝卜苷(17)、6-羟基-2,6-二甲基庚-2-烯-4-酮(18)、反式阿魏酸(19)、异阿魏酸(20)、反式咖啡酸(21)、α-D-葡萄糖(22)、蔗糖(23)、邻苯二甲酸(24)、对羟基苯甲酸(25)、没食子酸(26)、尿嘧啶核苷(27)和腺嘌呤核苷(28)。结论化合物1,12–16,18和20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花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花刺柳珊瑚的甲醇氯仿混合溶剂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单体化合物:(22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烯-3β-醇(2),(24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4-乙基-6,24-二烯-3β-醇(3),(22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4-乙基-6,22-二烯-3β-醇(4),(22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3-甲基-6,22-二烯-3β-醇(5),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4-甲基-6,9(11),22-三烯-3β-醇(6),6-甲氧基-胆甾-7-烯-3β,5α-二醇(7),(22E)-24-乙基-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24-亚甲基-胆甾-3β,5α,6β-三醇(9),(22E)-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胆甾-5-烯-3β,7α-二醇(11),胆甾醇(12),24-亚甲基胆甾醇(13),丁烯酸内酯(14),N-2-(1,3-二羟基-4,8-十八二烯基-)-十六酰胺(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种柳珊瑚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凤丫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风丫蕨Coniogramme japonic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onitisin(1)、1,3-双棕榈酸甘油酯(2)、5α,8α-过氧麦角甾-6,22E-二烯-3β-醇(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棕榈酸(5)、硬脂酸(6)、豆甾-4-烯-3β,6β-二醇(7)、芹菜素(8)、β-谷甾醇(9)、β-胡萝卜苷(10)、葡萄糖(11)、9S,12S,13S—trihydroxy-10-octadecenoic acid(12)、胡萝卜苷棕榈酸酯(13)、4-oxododecanedioic acid(14)。结论化合物1~3、5~8和11—14均是首次从凤丫蕨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和半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学技术从草麻黄根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Z)-阿魏酸二十二酯(1)、(E)-阿魏酸二十二酯(2)、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庚基)酯(3)、2,2′-氧代双(1,4-二叔丁苯)(4)、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6)。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4是首次从麻黄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皮质酮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细胞损伤模型进行化合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5能显著改善皮质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并且显著升高细胞中5-HT7 (5-hydroxytryptamine 7)受体蛋白的表达,具有潜在的抗抑郁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sp.与海洋细菌Oceanospirillumsp.发酵液的醋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sp.与海洋细菌Oceanospirillumsp.发酵液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放线菌Micromonosporasp.发酵液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Ⅰ);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Ⅱ);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Ⅲ);胸腺嘧啶(Ⅳ)、丁二酸(Ⅴ)。从细菌Oceanospirillumsp.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异丙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Ⅵ);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Ⅶ);吡咯并哌嗪-2,5-二酮(Ⅷ);胸腺嘧啶(Ⅳ);尿嘧啶(Ⅸ);甘露醇(Ⅹ)。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本属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深裂锈毛莓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3-羧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1)、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2)、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3,28-二酸(3)、pseudosanguidiogenin A(4)、β-谷甾醇(5).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板栗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板栗壳95%乙醇浸膏中分离鉴定了16个化合物,分别是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豆甾-5-烯-3β,7α-醇(3)、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4)、齐墩果酸(5)、豆甾-4-烯-6a-醇-3-酮(6)、豆甾-4-烯-6β-醇-3-酮(7)、原儿茶酸(8)、水杨酸(9)、豆甾-5-烯-3β-羟基-7-酮(10)、对羟基桂皮酸甲酯(11)、没食子酸(12)、绿原酸(13)、香(艹卓)醛(14)、乳糖(15)和芦丁(16).其中化合物3、6、9、10、11、13、14、15、16等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板栗壳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Embelia laeta. The constituents were separated by various column chromatography, including silica gel, ODS gel, MCI gel, Sephadex LH-20, and semipreparative HPLC.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spectroscopic means. A total of 13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E. laeta and identified as (6R,9R)-1-Oxo-α-ionol-9-O-β-D-goucopyranoside (1), (+)-Pinoresinol (2), Leptolepisol D (3), Kaempferol (4), Kaempferol-3-α-L-Ramnopyranoside (5), Kaempferol-3-β-D-(6-O-trans-p-coumaroyl) glucopyranoside (6), Bis(2-ethylhexyl) phthalate (7), 2-Benzenedicarboxylic diisobutyl ester (8), Caffeic acid methyl ester (9), Paldehyde (10), Coniferaldehyde (11), Caffeic acid (12) and 5-Hydroxymethyl furfural (13), respectively. All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E. laeta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2.
冬凌草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研究冬凌草的抗癌活性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对冬凌草的乙醇冷浸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并进行冬凌草甲素和冬凌草乙素的抗癌活性对比。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1)、β谷甾醇(2)、熊果酸(3)、齐墩果酸(4)、水杨酸(5)、sideritoflavone(6)、冬凌草甲素(7)、冬凌草乙素(8)、冬凌草丙素(9)、胡萝卜苷(10)、enmenol1αOβDglucoside(11)、葡萄糖(12)。冬凌草甲素对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S2、小鼠纤维肉瘤细胞L929、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人组织淋巴瘤细胞U937以及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都有较好活性而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杀伤作用较弱。结论Sideritoflavone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冬凌草甲素比冬凌草乙素有更好的抗癌活性,且其抗癌活性有较强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吉祥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吉祥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制备等方法分离纯化,所得化合物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及光谱分析等手段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diosphenol(1)、N-benzoyl-L-phenylalaninol(2)、大豆素(daidzein,3)3、'-羟基大豆苷元(3'-hydroxydaidzein,4)、bis(2-ethylhexyl)phthalate(5)、邻苯二酸二正丁基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dibuty ester,6)、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7)、刺五加酮(ci-wujiatong,8)。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天然产物2,-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海洋细菌Bacillus sp.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株海洋细菌Bacillus sp.(No.DY1979)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手段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各种光谱技术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得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2′-二硫代二苯并噻唑(2,2′-dibenzothiazolyl disulfide,1)、2(3H)-苯并噻唑酮(2(3H)-benzothiazolone,2)、环(甘-脯)二肽(cyclo(Gly-Pro),3)、环(亮-脯)二肽(cyclo(Leu-Pro),4)、环(甘-丙)二肽(cyclo(Gly-Ala),5)、色氨酸(tryptophan,6)、1,2,3,4-四氢-3-羧基-2-卡波林(1,2,3,4-tetrahydro-3-carboxy-2-carboline,7)、胸腺嘧啶(thymine,8)、尿嘧啶(uracil,9)、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isobutyl ester,11)、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1,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dibutyl ester,12)。结论化合物1、2为含硫含氮的杂环类化合物,化合物1为细菌中首次分离,化合物2曾从另一株海洋细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9为含氮成分,其中化合物3~5为常见的细菌代谢产物环二肽,化合物6、7属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相似文献   

15.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decoction of Urtica fissa rhizomes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23 known compounds.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medioresinol dimethyl ether (1), L-pyroglutamic acid methyl ester (2), nicotinic acid (3), L-pyroglutamic acid (4), erythritol (5), 6-methyl-2′-deoxy thymidine (6), 2-methyl-6-(2′,3′,4′-trihydroxybutyl)-pyrazine (7), 5-hydroxyl-2-hydroxymethyl pyridine (8) , adenine (9), uracil (10), thymine (11), adenosine (12), inosine (13), 2′-deoxyadenosine (14), 2′-deoxyguanosine (15), 2′-deoxyinosine (16), uridine (17), n-butyl-O-β-D-fructopyranoside (18), di-D-fructose (19), β-D-fructofuranosyl-α-D-galactopyranoside (20), bis (5-formyl-furfuryl) ether (21), chlorogenic acid (22), and 5-hydroxymethyl furaldehyde (23)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 addition, a total of 20 compounds (1–20) were isolated from U. fissa for the first time. Meanwhile, compounds 1, 6, 7, 8, 19 and 20 were isolated from the Urticaceae plants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16.
石莼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绿藻石莼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石莼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6-二甲基-2,5-哌嗪二酮(1)、吡咯并哌嗪-2,5-二酮(2)、3-异丙基-6-甲基-2,5-哌嗪二酮(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5)、单棕榈酸甘油酯(6)、苯丙氨酸(7)、亮氨酸(8)。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从石莼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从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Batal)ljinskaja.地上部分分离出14个化合物,通过NMR波谱方法和理化性质考察分别鉴定为山柰酚(1),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山柰酚-3-O-α-L-(4′′-E-p-香豆酰基)吡喃鼠李糖苷(5),青钱柳酸B(6),阿江榄仁酸(7),2α,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8),2α-羟基乌苏酸(9),齐墩果酸(10),槲皮素(11),异槲皮苷(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化合物2、3、5和8为首次从青钱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现代多种色谱技术对劲直刺桐Erythrina strica Roxb枝叶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得到15个化合物,化合物类型涉及倍半萜、三萜、甾体、木脂素等,利用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loliolide (1),phaseic acid (2),pinnatififidanoid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