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远端结肠造瘘术后腹腔镜辅助二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术后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2014年10月10例新生儿期在外院行远端结肠造瘘术的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二期在我院行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设为A组,10例合并直肠尿道瘘,2例合并双侧输尿管膀胱返流,术中游离远端结肠,合并尿道瘘者于瘘管颈部缝扎后离断直肠尿道瘘管,远端结肠下托至肛门口有张力,将远端结肠切除行近端结肠拖出成形肛门。选择2008年6月~2014年6月20例中高位肛门闭锁行经典三期手术(造瘘-腹腔镜辅助下直肠拖出肛门成形术-关瘘)设为B组作为对照,比较2组术后肛肠测压指标,术后1年肛周肌群厚度和Kelly评分。结果 A组随访12~60个月,(35±6)个月;B组随访15~60个月,(46±4)个月。2组肛门直肠组织的形态无明显差异。A、B组肛管静息压分别为(25.85±3.68)、(26.93±4.54)mm Hg,无统计学差异(t=-0.651,P=0.520);A组最大收缩压(35.90±8.44)、B组(41.14±9.60)mm Hg,无统计学差异(t=-1.464,P=0.154);2组肛管持续收缩长度分别为(12.53±0.75)、(12.67±0.78)mm,无统计学差异(t=-0.469,P=0.643);2组直肠内超声观察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分别为(1.93±0.36)、(2.12±0.43)mm,无统计学差异(t=-1.200,P=0.240);2组肛门排便功能的Kelly评分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Z=-0.334,P=0.738)。结论远端结肠造瘘术后腹腔镜辅助二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疗效与经典三期手术相仿,而且方便患儿护理、缩短疗程,可以作为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使结肠造口病人保持大便自制,本文报道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即用盲肠、回盲瓣和末端回肠与左侧拟做造口的结肠吻合,使非自制性结肠造口转变成自制性人工肛门。技术:游离盲肠及距盲肠10 cm以内的末端回肠,带血管转移至左下腹。盲肠与远端乙状结肠或降结肠行端一端吻合。末端回肠经左下腹皮肤切口拉出体外做出口,回盲瓣距皮肤约5 cm。近端回肠与升结肠吻合保持肠道连续性。适应证:本技术适用于所有需切除肛门、直肠,利用左半结肠做造口的病人。但不宜用于:(1)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小儿高位肛门闭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高位肛门闭锁患儿共6例,其中2例合并直肠尿道瘘,1例合并一穴肛畸形。术中在腹腔镜下游离直肠,结扎离断直肠尿道瘘(阴道瘘)。找到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并加以扩张,将直肠盲端自此隧道中拖出与会阴部皮肤缝合。3例并发球形结肠患儿,在腹外切除病变结肠,将近端结肠自耻骨直肠肌中心拖出行括约肌成形术。结果本组6例的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操作时间70~110 min(平均82 min),出血量10~20ml(平均14.5ml)。1例行臀大肌瓣转移外括约肌成形术,术后发生感染,改行横结肠单口造瘘术。本组无尿道瘘(阴道瘘)、憩室及切口感染的发生。术后随访6例3个月~3年,肛门无狭窄,大便控制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便于处理直肠尿道瘘(阴道瘘),可准确辨认耻骨直肠肌收缩中心,减少了术后大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4个月。体重3.5kg.CIPI,生后发现无胎粪,当地乡镇卫生院确诊肛门闭锁,即行肛门切开,切口大小具体不详,术后每天有少量粪水流出,家属未引起重视.至4个月时,患儿腹胀明显.重度营养不良,来我院治疗,术前准备后,剖腹探查,术中发现乙状结肠与直肠扩张明显,直径达6cm左右,末端回肠与乙状结肠融合相通长约5cm,肛管闭锁切开后狭窄。行乙状结肠造瘘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待Ⅱ期手术。讨论①肛门闭锁术前必须明确畸形类型,可在出生后24小时将患儿倒悬数分钟摄片,了解直肠盲端在骨盆内的位置。②肛门闭锁不能施行单纯…  相似文献   

5.
女患,35岁。腹痛、腹胀1周,停止排便、排气3天,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恶心呕吐1天急诊入院。入院当日,以机械性小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盲部50cm以上回肠顺时针扭转360°,同时见梗阻远端回肠,盲肠及升结肠亦均明显膨胀、扩张,盲肠直径达14cm,提示其下方亦有梗阻。先行扭转之回肠复位、减压,抽出水样大便约1000ml和大量气体。继续探查横结肠及降结肠,于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触及5.0×3.0×3.0cm肿块,肠腔完全梗阻。因右侧腹部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48岁,于1968年2月6日急诊入院。病人因阵发性腹痛、腹胀伴呕吐48小时住当地医院。经腹透及钡灌肠检查诊断为“直肠上段狭窄,继发性巨结肠”而行横结肠造瘘术,术后腹痛、腹胀不见缓解,全身症状恶化,于术后第6天转入大连医学院附属医院。腹部高度膨胀,不对称,脐周及下腹部可见局限性隆起,全腹具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消失。横结肠造痿口周围有血性液体溢出。自远端造瘘口灌液,未见从肛门排出。诊断乙状结肠扭转坏死,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7.
肛门闭锁直肠尿道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肛门闭锁并有直肠尿道瘘病儿的合理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方法:总结分析1984~1994年收治的先天性闭肛合并直肠尿道瘘新生儿40例,闭肛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12例共52例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41例新生儿期先行结肠造瘘,二期骶会阴肛门成形术同时行尿瘘修补术者,39例治愈;11例新生儿期肛门成形术后残留直肠尿道瘘者,经尿道瘘修补术,8例治愈。结论:先天性肛门闭锁合并直肠尿道患儿,宜先施行结肠造瘘,Ⅱ期再经骶会阴肛门成形,尿瘘修补术。对肛门成形术后残留尿道瘘者,经会阴人路尿瘘修补术为最常用术式,术前先行结肠造瘘以预防切口感染致手术失败,经直肠腔内粘膜覆盖修补尿瘘有操作简单,且无需先行结肠造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病历简介病人男,50岁。因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d于2007年3月7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查体:腹部高度膨隆,有明显的气过水声。立位腹部平片示:右半结肠扩张,并可见多个气液面。结肠镜检查:结肠脾曲有一新生物,肠镜不能通过。诊断为结肠肿瘤、急性肠梗阻。当日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横结肠及右半结肠高度扩张,盲肠扩张如胃大小,小肠亦明显扩张。采用结肠次全切除术式,游离结肠脾曲、降结肠和右半结肠,切断结扎结肠系膜血管,于结肠脾曲肿块远端约8cm处切断降结肠。将结肠置于腹腔外予以减压(排出气液约10000mL)。距盲肠15cm处切断回…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2 3岁。因间断腹痛 1年余 ,发现腹部包块 3个月入院。腹痛为中上腹绞痛 ,呈阵发性、游走性 ,进食、活动后出现 ,体位改变可缓解 ,间歇期无症状。查体 :左侧腹部稍膨隆 ,可见肠型及蠕动波。左侧偏中上腹可扪及一 12cm× 2 0cm× 15cm的光滑包块 ,质软、活动、界限清、无触痛及搏动。腹平片 :部分升结肠、横结肠及降结肠明显扩张 ,卧位最大直径 12cm ,扩张的肠腔内可见大量的气便影。盲肠及部分升结肠显示不清 ,乙状结肠及直肠不扩张 ,乙状结肠与明显扩张的降结肠之间有明显界限。初步考虑 :先天性巨结肠。钡剂灌肠造影显示钡剂到达…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5岁。1983年4月因乙状结肠扭转坏死,在某医院行乙状结肠切除、末段回肠造瘘术。术后8个月再次手术关瘘。术后不久出现腹胀,腹泻,每天4~5次,稀便。由于腹胀呈进行性加重。于1987年来我院。入院时腹部高度膨隆,腹圃182cm,腹式呼吸消失,腹壁可见走向不规则的巨大肠形及蠕动波,肠鸣活跃。X 线平片及造影见:结肠极度积气、积液,管腔高度扩张,存在回-直肠吻合术后结肠旷置。于1987年1月13日剖腹探查行全结肠切除术。术  相似文献   

11.
例1,男,81岁,下腹隐痛3个月。人院前半天,下腹部疼痛加重,呈阵发性胀痛,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腹部稍膨隆,以中下腹明显,未见明显肠形,腹肌稍紧张,中下腹明显压痛。肛检;直肠壁空虚,未及肿物。钡剂灌肠:示乙状结肠癌并梗阻。人院后予胃肠减压,输液、抗炎等治疗,入院后3h病人烦躁不安,四肢冰冷,血压降至11/7kPa,予加快输液扩容,使用多巴胺升压,并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结肠肿物位于乙状结肠下段4cm×6cm,以上肠管明显扩张达5~6cm,全结肠,末段回肠肠壁坏死,相应肠系膜血管未找到血栓。行全结肠切除,回肠造瘘术,病人术中、术后均需多巴胺维持血压,术中、术后尿少、无尿,术后当晚死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例2,男,63岁,中下腹隐痛2d,加重6h,伴呕吐,吐出胃内容物。腹稍胀,未见明显肠形,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肛检:直肠壁空虚,未触及肿物,KUB示;结肠梗阻。入院后予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等处理,并做好术前准备,入院后lh行急诊手术,术中发现乙状结肠下段肿瘤,5cm×6cm,质硬,以上肠管明显扩张达6~8cm,结肠、盲肠肠壁变黑,坏死,结肠相应肠系膜血管搏动减弱,未找到血栓,行全结肠切除,回肠末段造瘘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 ,2 8岁。腹胀、便秘、腹痛 2 0余年。排便后症状缓解。经常大量服用泻剂 ,明显消瘦 ,体重 4 4kg。体格检查示腹部平软 ,肠鸣音活跃。钡灌肠显示乙状结肠、降结肠远端明显扩张 ,乙状结肠冗长。入院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 ,乙状结肠冗长症不能排除。小儿外科与普外科合作 ,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术 ,切除直肠黏膜及乙状结肠。硬膜外麻醉下 ,膀胱截石位 ,插尿管 ,肛门扩张后缝牵引线四针。直肠后壁齿状线上 3cm取全层活检 ,送快速冰冻 ,病理报告未见神经节细胞 ,符合先天性巨结肠。于齿状线上0 4cm处环行切开直肠黏膜 ,向近端剥离 ,针状…  相似文献   

13.
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断和外科处理。方法 对1985年4月 ̄2000年2月收治的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4例,女2例,年龄14 ̄40岁。无神经节细胞段在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1例,直肠5例。1例作结肠造瘘,5例作Ikeda法手术,术后排便功能均优。结论 成人先天性结肠症的诊断主要依据便秘史,钡灌肠检查和/或肛门直肠测压。Ikeda法手术是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高位肛门闭锁一期成形术4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高位肛门闭锁一期肛门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先天性高位肛门闭锁患儿4例,男3例,年龄1天~3天;女1例,年龄3个月,为先天性-穴肛畸形。术中首先腹腔镜监视下,游离直肠,分离结扎断离直肠尿道瘘管;然后通过穿刺盆底肌肉中心形成隧道,将直肠从中脱出,与会阴皮肤吻合。结果4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一期完成肛门成形术,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40分钟~90分钟,平均718分钟。出血量(5—20)ml,平均8.3ml。无需要输血,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所有病人术后恢复顺利,于术后11天去除尿管和膀胱造瘘管,无尿道瘘憩室发生,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3月至1年,I例手术后1月出现肛门狭窄,于术后3月行狭窄段切除术治愈。另外3例无并发症发生,目前4例排便控制功能良好。结论腹腔镜铺助肛门一期成形术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的有效方法,手术打击小,处理直肠泌尿系瘘方便,辨认盆底肌中心准确,可免除患儿分期手术。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出生后4天,因未解大便,发现无肛门,脐部包块突出2天,于1992年11月7日入院,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营养差,体重2.5kg,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膨隆,脐部有一直径为4.5cm包块突出腹腔之外,外层为腹膜,可见肠型,基底部腹壁缺损直径约3.5cm。双侧阴囊发现不全,阴囊内及双侧腹股沟未扪及睾丸,肛门处仅见一隐窝,无肛门。倒立X线摄片见直肠盲端在P-C线以上。 入院当日在复合麻醉下经脐膨出中心作直切口剖腹探查,见盲肠、升结肠、回肠位于左下腹,沿小肠系膜呈180°逆时针旋转。行肠旋转不良复位。探查腹腔内  相似文献   

16.
临床报导在直肠、结肠切除术后数年,腹腔、盆腔及会阴部脓肿时有发生。但都未找到病因。作者通过病例的研究,发现其原因是残留的直肠、结肠粘膜。例一1:男性,36岁,因反复发作会阴脓肿伴菌血症入院。21岁时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后继发盲肠瘘,经盲肠置管造瘘法治疗而愈。2年后又因憩室炎穿孔导致左下腹脓肿而行乙状结肠切除、乙状结肠造瘘加引流术。25岁时经会阴切除直肠。其后3年中反复发作会阴脓肿均经引流缓解。在切除直肠后的第十年,又因会阴脓肿伴菌血症再次入院。上消化道造影及钡灌肠未见异常。入院后,在全麻下行盆腔  相似文献   

17.
全结肠切除术的切除范围包括回肠末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根据病变的不同性质和范围,可切除部分或全部直肠。前者又称为大肠次全切除术,后者为全大肠切除术。结肠切除后,可行回肠直肠吻合、回肠肛门吻合或回肠造口术。适应证:①内科治疗无效的溃疡性结肠炎及疑有恶变者。②结肠多发性憩室合并憩室炎、出血、梗阻者。③结肠多发性息肉、腺癌、家  相似文献   

18.
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乙状结肠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管状吻合器实施结肠造瘘术的手术技巧。方法:1999年3月-2002年10月间应用管状吻合器施行乙状结肠造瘘术5例,其中包括直肠下段癌4例和直肠癌伴肠梗阻1例。手术方式是乙状结肠单腔造瘘4例,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1例。结果:术后无一例发生人工肛门出血、坏死、内陷及感染等并发症。随访平均1.8(1.1—2.9)年,造瘘口的吻合钉在术后1年后逐渐脱落,人工肛门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应用管状吻合器进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具有操作简便、造瘘口形态一致,手术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结肠破裂32例临床分析及诊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自发性结肠破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好发部位、诊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自发性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有慢性便秘史21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史12例,有肠内压增高诱因16例,术前均摄腹部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19例;行泛影葡胺灌肠造影12例,10例示左半结肠穿孔;腹穿阳性者14例。术前仅3例确诊。行一期修补6例,穿孔段结肠外置造瘘8例,穿孔修补加近段结肠造瘘8例,病变段结肠切除加近段结肠造瘘10例。结果手术证实穿孔部位:乙状结肠10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11例,降结肠6例,横结肠4例,盲肠1例。治愈19例(59.4%),死亡13例(40.6%)。结论自发性结肠破裂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术前不易确诊;本病好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对本病有充分认识及术前泛影葡胺灌肠造影有利于术前诊断;依患者全身及腹部情况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67岁.两年来排便习惯改变,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偶有肛门坠胀不适、里急后重感,近两周大便带血,于当地医院肠镜检查示升结肠肝曲见一枚带蒂息肉,约0.4 cm×0.3 cm大,横结肠内散在4枚息肉,大小为0.2~0.4 cm,降结肠见2枚息肉,大小为0.3~0.4 cm,乙状结肠见3枚息肉,大小为0.1~0.5 cm,其中一枚表面发红呈腺瘤样,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见4枚小息肉,大小为0.1~0.2 cm,直肠距肛门10 cm处整个肠腔被隆起型息肉充满,约4 cm×3 cm大,病变取标本病理学检查为:绒毛状腺瘤,伴中度不典型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