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制皮下引流管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5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1 080例行腹部手术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中未放置皮下引流管者376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切口放置自制皮下引流管者704例(观察组)。结果观察组704例患者术后无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切口一期愈合,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376例患者中有58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5.4%,伤口经多次换药后愈合。结论放置皮下引流管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陶艳娥  郑祥存 《腹部外科》2012,25(6):348-349
目的 探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1年7月至2011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病人36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与负压引流组各18例,传统组按传统方法对液化或感染伤口进行部分拆线撑开,挤压切口下渗血、渗液填塞纱条引流换药,创面肉芽理想后二期缝合.负压引流组切口敞开清创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缝合切口,连续3d无引流液且体温正常后拔管,术后常规时间拆线,均达到甲级愈合.结果 对照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8~35 d,平均21 d;负压引流组切口愈合时间7~10d,平均8.2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采用敞开切口清创缝合并放置持续负压引流能早期达到切口愈合,简单、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在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妇产科的342例肥胖腹部纵行切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置管组及无管组,比较2组间切口甲级愈合率、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局部异物感及直接医疗成本。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3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置管组165例,无管组163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脂肪厚度、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BM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与无管组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3.6%(6/165)和5.5%(9/163),P>0.05;异物感分别为50.3%(83/165)及3.7%(6/163),P<0.01;患者满意度分别为(6.8±1.7)分及(9.2±2.8)分(P<0.05)。甲级愈合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及直接医疗成本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中不必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预防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障碍患者皮下放置引流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处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患者皮下放置引流管促进伤口愈合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自制的硅胶引流管对存在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剖宫产孕妇进行皮下脂肪层放置引流。置引流管43例为研究组,与同期同条件不放置引流管者25例为对照组,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产妇年龄、营养状况、无严重内外科并发症等均为双盲,并对2组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伤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伤口出现红肿硬结、脂肪液化、裂开、感染情况也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遇有切口愈合障碍相关因素的产妇,在缝合腹壁切口时可预防性放置皮下引流管,有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下全程持续负压引流方法进行腹部手术切口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行肝胆胰手术的136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切口缝合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72例)采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法,B组(64例)采用早期挤压排液法。分析两组病人腹壁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切口裂开例数、切口愈合时间、病人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A、B两组病人腹壁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病人满意度分别为23(14~30)min、9(7~15)d、10(5~10)分和29(18~42)min、12(8~17)d、8(4~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A、B两组病人切口液化例数、甲级愈合率分别为3例、94.44%和12例、81.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病人切口裂开数分别为0例和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缝合脂肪层的皮下全程持续负压引流联合皮肤皮内缝合,不仅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切口愈合;而且肌肤美观,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套联合皮下负压引流在预防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提供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300例治疗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保护套组75例、负压组75例、对照组75例及联合组(切口保护套联合皮下负压引流)75例。对照组按传统切口缝合方法,治疗组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切口保护套组在进腹后置入一次性切口保护套,关腹前取出。比较4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他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保护套组及负压组切口感染率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明显减少(均P0.05);联合组与保护套组及负压组在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两两对比,联合组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最低(P0.05),保护套组与负压组相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切口保护套联合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技术均对胆道术后切口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保护套联合皮下置管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效果更确切,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皮下脂肪层放置血浆引流管对胃肠外科开腹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152例行胃肠外科开腹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76例皮下脂肪层下放置血浆引流管(引流组),对照组76例未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愈合过程中切口脂肪液化率、切口平均愈合拆线时间以及术后平均换药次数。结果:引流组的切口脂肪液化率为2.70%(2/74),明显低于对照组13.43%(9/67)(P=0.028);术后平均切口愈合拆线时间为(8.100±1.447)d,较对照组的(9.350±2.907)d明显缩短(P=0.034);术后换药次数为(2.700±0.733)次,较对照组的(3.850±2.519)次明显减少(P=0.022)。结论:皮下脂肪层放置血浆引流管可有效的控制胃肠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一期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下负压引流预防肥胖患者化脓性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48例肥胖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27例(观察组)采用皮下负压引流,21例(对照组)未采用皮下负压引流,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负压引流可有效预防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9.
骨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观察28例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切口于术后11~47d愈合,平均19.5d,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体型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及术前软组织创伤等可能为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谨慎使用电刀、切口尽量避开损伤软组织及缝合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等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预防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皮下持续负压引流(CNPD)对预防结直肠癌(CRC)伴肥胖患者行剖腹根治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至2015年6月行剖腹根治性切除术的CRC伴肥胖患者210例,统计行CNPD患者(引流组,91例)及直接切口缝合患者(无引流组,119例)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发生率、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结果引流组及非引流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率分别为3.3%、10.9%(χ~2=4.236,P=0.039),感染率分别为2.2%、9.2%(χ~2=4.408,P=0.036)。引流组术后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非引流组短(t=2.537、2.032,P=0.027、0.045)。引流组患者术后发生肠梗阻比例更低(5.5%vs 15.1%,χ~2=4.905,P=0.027)。亚组分析提示两组合并糖尿病患者脂肪液化率分别为4.0%、27.0%(χ~2=5.421,P=0.020),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0%、24.3%(χ~2=4.556,P=0.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皮下CNPD能够有效降低肥胖型CRC患者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率,缩短拆线时间、住院周期,且能够降低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肥胖型CRC患者,CNPD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及感染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张丽  解凯辉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22):129-132
探讨肥胖患者剖宫产腹壁脂肪处理与伤口缝合修复方法对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8年6月-2023年6月石家庄市鹿泉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肥胖剖宫产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缝合方式不同 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腹壁脂肪处理时采用间断缝合脂肪全层且伤口缝合修复行皮内间接 缝合,研究组腹壁脂肪处理时不缝合脂肪层且伤口缝合修复行直接皮内连续缝合,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 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术后疼痛评分及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切口甲级愈合 占比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脂肪液化、 切口处红肿、切口对合不良及线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术 后3 d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满意度为 94.55%,高于对照组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腹壁脂肪处理时不缝合脂肪层且 在伤口缝合修复行直接皮内连续缝合有助于促进切口愈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 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制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价值。 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伽师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行Ⅳ类切口开腹手术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关腹时放置自制皮下引流管,术后持续负压冲洗3 d后拔除;对照组采用传统不放置皮下引流管的关腹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伤口恢复情况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 结果试验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治疗费用、总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腹腔液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7,P=0.992),试验组的切口愈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χ2=8.208,P=0.017),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206,P=0.00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放置皮下引流管(P=0.008)、原发疾病部位(P=0.004)、术前降钙素原水平(P=0.008)、合并糖尿病(P=0.006)是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Ⅳ类切口手术放置自制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和负压吸引,能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3.
??Treatment studies of subcutaneous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uring the whole course of incision suture in the abdominal operation HUANG Xing-hua,HU Huan-zhang, JIANG Yi.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of PLA, Fuzhou 350025,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JIANG Yi,E-mail:jiangyi8183@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subcutaneous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uring the whole course of incision suture in the abdominal opera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36 patients performed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operation between July 2014 and March 2015 in 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 Fu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Nanjing Military Command of PL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l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according to the incision suture methods. Group A (n=72) underwent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operation by the whole subcutaneous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and Group B (n=64) by early extrusion drainage. Suturing time of abdominal wall, situation of incision healing, numbers of postoperative incision liquefaction and postoperative incision split, time of incision healing, patients’ satisfaction and other index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Suturing time of abdominal wall, incision healing time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in Group A and B were 23(14-30)min, 9(7-15)d,10??5-10??vs. 29(18-42) min,12??8-17??d, 8??4-10?? , respectively, and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all P??0.001??. Numbers of postoperative incision liquefaction and rates of A-grade healing of Group A and B were 3 cases, 94.44% vs. 12 cases, 81.25%,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s??all P??0.05??. Postoperative incision split occurred in Group A and B occurred in zero and one patients, respectively without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Skin intradermal suture combined with subcutaneous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drainage during the whole course of incision suture in the abdominal operation without suturing subcutaneous fat layer plus, can not only shorten operation time, promote incision healing, but also got cosmetic effect, which meets the needs of patients and is worthy of wide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4.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附62例报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1995年11月~2006年7月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所进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2002年3月前我们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共31例,作为对照组;2002年3月后我们采用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共31例,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术后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采用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介绍腹部手术应用可吸收缝线行预防性内减张缝合的方法,并评价其优越性.方法 将249例患者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分为试验组120例,对照组129例.二组均使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行分层腹壁筋膜连续缝合法闭合腹壁切口,试验组加用1号Dexon可吸收缝合线行预防性皮下内减张缝合.观察对比二组患者术后切口裂开、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皮下血肿、切口疝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切口裂开、切口疝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99,P=0.037;χ2=8.029,P=0.030);二组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皮下血肿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6,P=0.771;χ2=0.015,P=1.000;χ2=0.421,P=0.610).结论 Dexon可吸收缝线预防性内减张缝合可以有效地防止切口裂开,减少切口疝,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不缝合的皮内缝合法12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改进下腹部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将下腹部手术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的皮内缝合方法(126例)与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层全层或分两层缝合方法(132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适用于各个年龄层及妇科下腹部切口的各类手术。结论:前不受切口脂肪厚度,切口长度和腹部陈旧疤痕的限制,更因其省力,手术时间短,脂肪液化率低,伤口愈合后呈线性,深受广大患和医生青睐,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腹壁切口缝合术在妇科肥胖型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妇科肥胖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对象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法处理,研究组采用新型腹壁切口缝合术,主要是凭借腹壁吻合器进行缝合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腹壁缝合时间、切口Ⅰ期愈合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腹壁缝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妇科肥胖型肿瘤患者施行新型腹壁切口缝合术,采用腹壁吻合器辅助缝合,相较常规缝合法可缩短腹壁缝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提高切口Ⅰ期愈合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关腹方式与传统关腹方式的切口愈合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科室收治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9例,采用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缝合方式;对照组201例,采用传统的分层缝合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生脂肪液化1例(0.5%)、切口红肿3例(1.5%)、切口硬结1例(0.5%)、切口裂开0例及皮下血肿2例(1.0%),对照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数量分别为18例(9.0%)、16例(8.0%)、15例(7.5%)、9例(4.5%)及0例,除皮下血肿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观察组其余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切口全部一期愈合(100%),对照组愈合186例(92.5%),观察组的-期愈合率较高泸〈0.01)。观察组的关腹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0±1.6)min和(7.7±1.3)d,均短于对照组[(18.0±2.2)min,(9.6±1.9)d,P〈0.01]。结论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切口缝合方式的切口愈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分层缝合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