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通过生物素化凝集素-刀豆素和麦芽素分别检测缺血再灌注、缺血预处理及缺氧预处理大鼠心肌细胞膜糖基的变化和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化学变化。结果:正常组刀豆素和麦芽素对大鼠心肌细胞染色强阳性,电镜下细胞结构完好,SDH酶活性高;缺血再灌注组刀豆素和麦芽素染色弱阳性,电镜下细胞结构损伤明显,SDH酶活性明显降低;缺血预处理组、缺氧预处理组刀豆素和麦芽素染色处于上述二者之间,电镜下细胞结构保护完好,SDH酶的活性没有明显降低。结论:缺氧预处理和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有相似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氯化钴 (CoCl2 )预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 复氧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用CoCl2 处理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 ,并使其暴露于无氧环境。用TUNEL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缺氧后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钙。 结果 CoCl2 预处理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在缺氧 复氧后的凋亡数 ,并对急性缺氧期间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内Ca2 +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具有稳定作用。 结论 CoCl2 预处理对急性缺氧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其稳定缺氧时细胞内Ca2 +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3.
预处理的实验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处理调动机体内源性抗损伤机制保护缺血(氧)组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预处理方法的研究对于阐明其发生机理、扩展其临床应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已出现的预处理方法除经典的以反复短暂缺血诱导机体内源性保护的缺血预处理外,缺氧预处理以短暂缺氧提高机体对后续长期缺血(氧)的抵抗,用于器官、组织及细胞水平研究;快速起搏预处理消除了缺血预处理的短暂缺血本身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主要用于预处理抗心律失常研究。还有用短暂缺钙、代谢底物缺如和急性容量超负荷诱导预处理的报道;药物预处理以亚致损量的药物诱导机体对后续缺血(缺氧)及其他损伤的抵抗力,具有相对安全、方便、易于控制剂量等优点,是预处理方法研究的热点,但目前常用的内毒素及其衍生物、血管紧张素Ⅱ、去甲肾上腺素等均不同程度地对机体造成损伤,探索对机体无损伤药物诱导预处理是药物预处理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缺氧预处理对培养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刘秀华,费宇行,石湘芸,庞永政,苏静怡,唐朝枢(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北京100083)尽管临床上如何判定预处理心脏保护的指标尚有争议,但Ikonomidis在分离的人心室肌细胞缺氧复氧(h...  相似文献   

5.
NO介导TNF-α诱导的培养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培养的大鼠乳鼠心肌细胞上,建立缺氧/复氧模型,测定复氧后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和细胞内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结果:(1)用TNF-α(105U/L)预处理,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内Mn-SOD活性增高、LDH释放量减少;(2)NO供体硝普钠(SNP)(5μmol/L)和前体L-精氨酸(L-Arg)(5mmol/L)预处理心肌细胞3h,缺氧/复氧后细胞内Mn-SOD活性增高、LDH释放量减少,用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100μmol/L)预处理减弱了TNF-α的抑制缺氧/复氧心肌细胞LDH释放和诱导Mn-SOD活性增高的作用;(3)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GC)抑制剂ODQ(10μmol/L)和CPK抑制剂chelerythrine(5μmol/L)可分别减弱SNP、L-Arg和TNF-α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4)TNF-α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被抗氧化剂2-巯基丙酰氨基乙酸(2-MPG,400μmol/L)削弱,但是酪氨酸蛋白激酶(TK)抑制剂4,5,7-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50μmol/L)预处理对TNF-α诱导的心肌缺氧/复氧保护无影响。结论:NO参与TNF-α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PKC和SGC可能为其下游信号途径成分。  相似文献   

6.
氯化钻预处理减轻缺氧复氧后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氯化钴(CoCl2)预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一复氧后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CoCl,处理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并使其暴露于无氧环境。用TUNEL染色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检测缺氧后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胞内游离钙。结果 CoCl。预处理明显减少海马神经元在缺氧一复氧后的凋亡数,并对急性缺氧期间海马神经元的细胞内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具有稳定作用。结论 CoCl:预处理对急性缺氧引起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可能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稳定缺氧时细胞内ca2浓度和线粒体膜电位有关。  相似文献   

7.
缺氧诱导因子-1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依赖于氧调控的转录因子,其在维持氧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1可以稳定地表达,从而调控一系列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其诱导表达的基因与能量代谢、细胞生存与增殖、血管新生、红细胞生成、肿瘤生长以及肿瘤多药耐药等相关。许多心脏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机体可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代偿。HIF-1是在心肌缺氧中起代偿作用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涉及缺血缺氧时HIF-1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红素氧合酶-1、内皮素-1和心房钠尿肽等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及活性氧(ROS)在缺氧脑保护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脑片灌流及电生理学技术,细胞外记录海马CA1区的群体锋电位(PS)和缺氧去极化电位(HD)。 结果: 用mitoKATP开放剂diazoxide (300 μmol/L) 预处理海马脑片,可延长HD的潜伏期及缺氧后PS消失的时间,提高复氧后PS的恢复率。该作用可被mitoKATP阻断剂5-hydroxydecanoic acid (200 μmol/L) 所阻断。以ROS清除剂N-2-mercaptopropionyl glycine (MPG) (500 μmol/L) 预处理海马脑片,可减弱diazoxide 的作用。单独使用MPG对PS及HD无明显影响。 结论: ROS介导了mitoKATP开放剂对缺氧脑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aFGF对大鼠缺氧再灌注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上建立缺氧再灌注模型,用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的最大速率(dp/dtmax、dp/dtmin),比较经maFGF和aFGF预处理,心肌缺氧再灌前后LVDP、dp/dtmax、dp/dtmin的变化,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LDH、MDA、SOD水平。 结果: maFGF和aFGF预处理均明显促进心肌缺氧再灌后心功能恢复,减少缺氧再灌注导致的LDH漏出、SOD降低和MDA升高。 结论: maFGF对缺氧再灌注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自由基清除酶活性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1-磷酸鞘氨醇(S1P)预处理能否激活Akt1而保护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方法:原代培养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制备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应用台盼兰排斥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1P预处理对心肌细胞死亡率和磷酸化Akt1(p-Akt1)水平的影响。结果:SIP预处理能够明显降低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死亡率,提高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磷酸化Akt1水平。结论:SIP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Akt1而保护缺氧复氧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1.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许多生物在缺氧条件下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录调节因子,在缺氧耐受性产生中扮演关键角色。有必要建立一种相关缺氧模型,用于HIF和缺氧耐受性的研究。本实验旨在探讨水蚤作为一种动物模型在缺氧处理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建立水蚤缺氧预处理模型,发现两个时段的缺氧预处理可明显增加水蚤的缺氧耐受性,而其耐受性的产生与HIF相关。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水蚤、果蝇和人类中HIF基因的同源性,发现水蚤适合作为模式动物用于人类缺氧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外源性瘦素(Leptin)对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缺氧/复氧(H/R)损伤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建立人脐静脉(ECV.304)内皮细胞缺影复氧损伤模型,观察不同的缺氧和复氧时间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设立正常对照组、损伤组、干预组,每组6例;利用试剂盒测定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释放量;四唑盐比色法(MTT)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率。结果显示,单纯缺氧组和缺彰复氧组均可见细胞变圆、收缩、脱落;细胞死亡率较正常组增加;细胞上清中丙二醛(MDA)与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降低;缺氧/复氧组较单纯缺氧组损伤更加明显,与正常培养组相比具有显著意义(P〈0.05)。Leptin晚期预处理后,细胞形态基本上保持正常,上述检测指标与缺氧/复氧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并且50μg/L Leptin的保护作用最为明显。表明Leptin对ECV-304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背景:阿魏酸钠预处理能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并已在大鼠体外心脏和乳鼠心肌细胞水平得以证实,尚缺乏在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水平上的研究。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预处理对成年大鼠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K+ATP通道机制。 方法:用Langendorff系统灌流心脏,以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并给予模拟缺氧复氧液以及干预因素阿魏酸钠、K+ATP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处理,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格列本脲+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格列本脲+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 结果与结论:①心肌细胞存活率:缺氧复氧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 < 0.01);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与缺氧复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P < 0.01);格列本脲+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格列本脲+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与缺氧复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高于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P < 0.01)。②乳酸脱氢酶活性:各组间乳酸脱氢酶活性比较结果与心肌细胞存活率比较结果吻合。③透射电镜观察: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消失或变形,细胞膜结构破坏,有核边聚现象;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轻微,线粒体排列规则、大小均匀,嵴及内外膜清晰完整,核膜完整,较缺氧复氧组损伤明显减轻;格列本脲+缺氧预适应+缺氧复氧组、格列本脲+阿魏酸钠+缺氧复氧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缺氧复氧组相似。结果可见阿魏酸钠预处理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具有药理性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K+ATP通道有关。 关键词:阿魏酸钠;成年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心肌保护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1.012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低压缺氧预处理对照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低压缺氧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4组,将间歇暴露于低压缺氧环境的大鼠作为低压缺氧预处理对照组。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夹闭颈总动脉造成全脑缺血8 min后再灌注。用硫堇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学改变和海马组织Ngb、Bcl-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低压缺氧预处理+全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增加,其海马组织Ngb和Bcl-2蛋白表达量较全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升高。结论:间歇性低压缺氧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海马组织Ngb和Bcl-2蛋白的表达,减少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的死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低压缺氧预处理是否能够诱导小鼠海马神经元产生延迟预适应,增强神经元耐缺氧能力。 方法: 将近交系Babl/c小鼠放入减压舱,模拟海拔7 000 m高度减压2.5 h/d,连续3 d。第3次减压毕36 h后,观察严重低压缺氧(12 000 m 4 h)、严重缺血(双侧颈总动脉阻塞18 min)、缺血合并低压缺氧 (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后,低压缺氧8 000 m 4 h)对低压缺氧预处理及正常对照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情况。 结果: 7 000 m 2.5 h低压缺氧预处理对小鼠海马神经元无显著损伤,能够诱导其产生延迟预适应,显著增强海马神经元耐受严重低压缺氧、严重缺血、缺血合并低压缺氧损伤的能力。 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低压缺氧预处理方法能够诱导海马神经元产生延迟预适应,增强其抗缺血缺氧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观察了三七总皂甙对急性缺氧动物脑皮质与软脑膜微循环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三七总皂甙能抑制缺氧家兔第20分钟时PaO_2(缺氧组27.15±5.67,三七组39.63±6.38,P<0.01)和pH(7.21±0.04,7.30±0.03,P<0.05)的下降,并能减轻此时软脑膜微静脉的扩张(137.80±9.59,118.88±10.09,P<0.01),延长血流加速期(26.40±6.17,35.37±6.79,P<0.01)和脑血流停止时间(30.00±6.20.40.46±6.50),P<0.01)。电镜观察:三七总皂甙能减轻脑皮质细胞的损伤。血液生化指标测定:三七总皂甙具有抗低含缺氧5小时大鼠血清LPO(缺氧组4.04±0.38,三七组3.71±0.29,P<0.05)β—G活力(34.57±5.80,27.66±3.43,P<0.01)和血乳酸上升的作用。如上所述,三七总皂甙具有抗氧化、稳定溶酶体膜、改善机体能量代谢与软脑膜的微循环,因之对缺氧时脑皮质的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乙醛脱氢酶2在大鼠心肌缺氧损伤中的抗凋亡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检测大鼠心肌在缺氧条件下发生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乙醛脱氢酶2(ALDH2)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运用缺氧模型,比较大鼠心肌细胞在单独缺氧和经ALDH2特异性抑制剂daidzin预处理24 h后缺氧的凋亡改变,酶活性检测采用乙醛代谢法、凋亡的测定通过用Hoechest 33324、免疫荧光标记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和TUNEL试剂盒检测。 结果: 心肌细胞在daidzin作用下,其酶活性被抑制而细胞无凋亡发生。在daidzin预处理24 h后再经缺氧诱导,比单独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更为明显:表现为在Hoechest 33324染色中,细胞核溶解和核碎裂(P<0.05),FACS和TUNEL显示,凋亡细胞明显增加(P<0.05)。 结论: ALDH2酶活性降低可增加心肌细胞对缺氧导致凋亡的易感性,ALDH2对缺氧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缺氧预处理(HPC)心肌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模型上,观察HPC对于24h后心肌细胞H/R损伤的影响,以MTT法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制备心肌细胞蛋白提取物,以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抗体测定HPC后不同时间ERK1/2活性,以聚丙烯酰胺电泳迁移实验观察HIF-1α磷酸化,并观察蛋白磷酸酶激动剂BDM和ERKs的上游激酶(MEK1/2)抑制剂PD98059对于HPC诱导的HIF-1α磷酸化以及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HPC可以提高心肌细胞H/R后存活率、减少LDH漏出,并激活ERK1/2,使HIF-1α发生磷酸化;蛋白磷酸酶激动剂BDM和ERKs的上游激酶MEK抑制剂PD98059可以消除HPC诱导的HIF-1α磷酸化和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结论:HPC可以提高乳鼠心肌细胞对于H/R的耐受性,其机制涉及ERKs介导的HIF-1α磷酸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是否与抑制线粒体渗透转换孔的开放有关。 方法: 采用离体大鼠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和复氧120 min复制局部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各项心室力学指标。 结果: 与单纯缺氧/复氧组相比,1×104 U/L TNFα预处理明显降低心脏缺氧/复氧后的梗死面积和复氧期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促进左室发展压、左室做功和左室舒张末压力的恢复。线粒体渗透转换孔开放剂atractyloside和钙激活钾通道阻断剂paxilline减弱了TNFα的作用。 结论: TNFα诱导的抗心肌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渗透转换孔的开放及促进钙激活钾通道的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缺氧预处理大鼠心肌组织蛋白质组双向凝胶电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缺氧预处理诱导的大鼠心肌组织与正常心肌组织蛋白质的差异表达。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的图像分析方法 ,对缺氧预处理大鼠心肌组织与正常大鼠心肌组织胞浆蛋白质进行分离和比较分析。结果 :正常心肌组织可分离 2 71± 2 3 个蛋白点 ,蛋白点匹配率为 75 .2 3 %± 3 .5 4%。有 5种蛋白质在缺氧处理后发生了明显和稳定的量的改变 ,其中 2种 (Mr/ pI :18.1KD/ 3 .86,5 1.43KD/ 4.67)在缺氧预处理后表达增高 ,3种 (Mr/pI :3 3 .14KD/ 9.11,3 1.89KD/ 8.5 8,15 .85KD/ 8.2 4)在缺氧预处理后表达降低。结论 :缺氧预处理大鼠心肌组织双向电泳后蛋白表达与正常心肌组织有明显差异 ,有 2种蛋白表达明显增高 ,3种明显降低。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参与了心肌缺氧预处理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