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讨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抽取50例纳入讨论中,回顾分析其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结果:5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包含5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3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3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且患者均合并程度不同的症状。比较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酸转氨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患者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IgM、IgG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自身免疫性肝病多在女性人群中发病,且合并程度不同的并发症,临床治疗时可给予泼尼松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疗效可观。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多发生于中年女性,其病因未明,是由自身免疫机制介导的慢性进行性胆汁淤积性肝病,其病理特征主要是肝内细小胆管的进行性非化脓性炎性破坏、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和肝纤维化[1-2],最终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衰竭。近年来,随着PBC病因病理及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Ⅰ~Ⅲ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临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的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表现复杂,可归属于中医"黄疸、臌胀"等范畴。近年来,不断有应用中医药治疗PBC的报道,并获得了一定的疗效。文章通过综述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方法,展示了近年来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中医临床诊治进展。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肝内小叶间胆管细胞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好发于中年妇女,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了,主要认为与环境及遗传密切相关。其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此文讨论的病例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医无肝硬化这个病名,但在中医文献中,此病多包括在黄疸、积聚、和鼓胀中。中医认为此病病因多为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以及其他疾病转变。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相互瘀积。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肝(脾)胃不和,湿热蕴结,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此文讨论病例应属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健脾、益气和胃。现就该病例的诊治情况及对此病的初浅认知进行分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γ–谷酰胺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GPR)、纤维化指数–4(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AR)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邓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将其分为肝硬化组和非硬化组,分别为23例、3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GPR、FIB–4、AAR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GPR、FIB–4、AAR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化组患者的GPR、FIB–4、AAR水平均比非肝硬化组患者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GPR、FIB–4、AAR对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早期肝硬化进行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977、0.929、0.765,而联合上述指标诊断的AUC值为0.994,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PR、FIB–4、AAR应用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联合检测上述指标的价值高于单独检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又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本病以肝内胆汁淤积,循环血液中出现抗线粒体抗体或特异性抗核抗体为主要特征,伴随慢性非化脓性、肉芽肿性、淋巴细胞小胆管胆管炎.卢秉久教授从事肝胆病治疗近40年,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治疗颇具成效.文章详细阐述卢秉久教授诊疗该病的学术思想,将其列...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张玮教授长期从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研究,对该病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有独特的见解,认为"气虚血瘀"是病机关键,治疗可用"补虚化瘀法",创制"调免I号方",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成果已获得多项奖励。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ILD)是一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的活动性慢性肝病,中医认为其之发生总属虚实夹杂,虚多源于脾胃之虚,实多责之湿热、痰瘀、浊毒。虚实交互、互为因果,相互作用而发病,故中医治疗上从“清、消、补”三方面综合论治,朔本逐源。清既清其热,除其湿;消既通其络,消其壅;补既补其虚,扶其正。最终使邪去正安,病自得愈。本文拟论述运用中医“清、消、补”之法辨治自身免疫性肝病,以期为该病中医诊疗提供新思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本病辨治中的优势。后附验案一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近40年中医药干预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现状和热点,展望研究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收录的1982年1月1日-2021年7月31日中医药干预自身免疫性肝病研究文献。采用Zotero软件进行文献管理,采用R4.1.0、CiteSpace5.8.R1和VOSviewer1.6.16软件对文献发表年份、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共现、聚类、突现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文献514篇,涉及核心作者73位。核心关键词有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名医医案、细胞凋亡、熊去氧胆酸等;聚类分析得出抗平滑肌抗体、医案、巨噬细胞、血瘀络阻等研究方向;突现分析表明,当前研究热点集中在数据挖掘、刀豆蛋白a等方面。结论 中医药干预自身免疫性肝病以临床研究为主,生物医学大数据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正成为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