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30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 对30例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病原菌、高危因素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发生率为1.19%,占新生儿败血症的18.86%.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42.4%,以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占21.2%;真菌占36.4%,以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 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分别为91.7%、75.0%,真菌对氟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均敏感.早产、低出生体质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及长疗程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为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新生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及念珠菌为主,应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索及预防性抗真菌治疗,减少院内感染败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治疗转归,以提高新生儿科医生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5月至7月我院诊治的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5例真菌性败血症均发生在夏季,且与早产、长期应用抗生素、极低出生体重、机械通气、应用抑酸药物等有关.临床以呼吸暂停、皮肤灰暗、反应差、奶不能耐受等为特点;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小板减少;血培养5例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治愈3例,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症状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不特异,早期诊断和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病原谱、药物敏感性以及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收治23例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培养出真菌36株,其中近平滑假丝酵母菌20株(55.6%)、白色假丝酵母菌11株(30.6%)。药敏试验显示,真菌对两性霉素、五氟尿嘧啶敏感性最高,总有效率在69.4%~77.8%。23例新生儿均有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创操作等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抗真菌治疗后预后良好(存活或好转出院)15例(65.2%),预后不良(放弃或死亡)8例(34.8%)。预后良好组的平均抗真菌治疗时间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2,P0.05)。抗真菌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内,新生儿的肝肾功能及外周血白细胞变化不明显;血小板在抗真菌治疗开始后1周内即升高,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以假丝酵母菌为主,对两性霉素敏感性较高;足疗程抗真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PNICU内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分析早产新生儿监护病房(PNICU)内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PNICU21例确诊为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真菌性败血症患儿均为<34周早产儿,占同期出院早产儿的1.24%,体质量均<1800g,其中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0例,超低出生体质量儿2例.21例真菌感染前全部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及静脉营养,17例有皮质激素暴露,17例曾机械通气,4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4例曾外科胸腔闭式引流,2例曾使用抑酸剂.起病最早为生后10d,最晚57d.表现为发热、呼吸暂停、灌注差、惊厥等症状.6例血常规白细胞<5.0×109/L,14例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13例血小板<100×109/L,血培养近平滑假丝酵母10例,罗伦特隐球菌3例,无名假丝酵母3例,白色假丝酵母菌2例,季也蒙假丝酵母菌、葡萄牙假丝酵母、粉状毕赤酵母各1例,药敏均提示对二性霉素B敏感,氟康唑敏感率为90.48%.脑脊液检查1例白细胞和蛋白均明显增高,培养与血培养一致.CT检查脑组织大片坏死.21例均接受氟康唑抗真菌及对症支持治疗,15例治愈,5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 PNICU真菌败血症多见于<34周早产儿,以假丝酵母类最为多见,高危因素包括出生胎龄、体质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机械通气、皮质激素暴露、外科手术、中心静脉置管等,可伴有白细胞升高或减少、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升高等,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 对我院NICU 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16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2例非败血症患儿和33例其他病原体所致败血症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低出生体质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例均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全部发生在早产儿,81.2%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若同时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预后差;肺炎克雷伯菌93%为产B内酰胺酶(ESBL)菌株,100%对亚胺培南类药物敏感,对常用头孢类药物不敏感.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NICU中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而且多为医院感染.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有关,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病原菌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2例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资料、病原菌及药敏结果、相关因素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新生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率为0.64%,占新生儿败血症的13.17%,且以医院获得性感染为主。(2)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86.4%),包括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等,药敏结果显示除1株对伊曲康唑耐药,其余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3)早产、低出生体重、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激素使用及长疗程广谱抗生素联合使用为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真菌感染与院内感染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应加强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激素和抗生素以及实施预防性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减少真菌败血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等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并收入NICU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迟发型败血症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确诊迟发型败血症组和临床迟发型败血症组,回顾分析迟发型败血症发生率、临床表现、常见病原菌及其药敏特点。结果共22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117例,发生率为51.8%。其中45例为确诊迟发型败血症,占19.9%(45/226);72例为临床诊断迟发型败血症,占31.9%(72/226)。确诊败血症组患儿心率增快、体温异常的比例高于临床败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5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2株(62.7%),革兰阳性菌16株(31.4%),真菌3株(5.9%);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这两种致病菌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发病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心率、精神状态及肤色等的突然变化,虽然无特异性,但有预警作用;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存在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等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生并收入NICU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迟发型败血症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确诊迟发型败血症组和临床迟发型败血症组,回顾分析迟发型败血症发生率、临床表现、常见病原菌及其药敏特点。结果共22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117例,发生率为51.8%。其中45例为确诊迟发型败血症,占19.9%(45/226);72例为临床诊断迟发型败血症,占31.9%(72/226)。确诊败血症组患儿心率增快、体温异常的比例高于临床败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5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32株(62.7%),革兰阳性菌16株(31.4%),真菌3株(5.9%);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这两种致病菌绝大多数为多重耐药菌。结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迟发型败血症发病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心率、精神状态及肤色等的突然变化,虽然无特异性,但有预警作用;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存在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我院NICU 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16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2例非败血症患儿和33例其他病原体所致败血症患儿进行比较。结果低出生体质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例均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全部发生在早产儿,81.2%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若同时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预后差;肺炎克雷伯菌93%为产β内酰胺酶(ESBL)菌株,100%对亚胺培南类药物敏感,对常用头孢类药物不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NICU中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茵,而且多为医院感染。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有关,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10.
正严重感染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加速发展,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等有创性操作增多,经验性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治疗的广泛应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同时,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等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提高,住院率上升,住院时间延长也易导致真菌感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收治的经血培养证实为真菌性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真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临床特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