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药强心宁煎剂对实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强心宁大剂量组、强心宁小剂量组和地高辛组.空白组不造模,余4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制成心力衰竭模型.15 d后,实验动物腹腔麻醉,取1.0 mm×1.0 mm×1.0 mm的小块心肌组织,用2.5%戊二醛固定,4 ℃冰箱保存,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强心宁煎剂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超微结构,以强心宁大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 心力衰竭时心肌超微结构遭到破坏,强心宁煎剂能明显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超微结构,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纠正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2.
观察19例心功能障碍患者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心功能及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增高,与心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呈显著正相关,提示心脏局部RAS活性增高对心功能和心肌结构变化的影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是影响中国国民健康及社会经济的严重疾病之一;尽管治疗手段不断改进,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仍较高,需对其病理生理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的研究更加关注心力衰竭与心肌线粒体生物代谢的关系,其中包括线粒体的动态平衡、代谢、氧化应激和线粒体代谢相关信号分子等,线粒体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靶点。现阐述心力衰竭时能量代谢与心肌线粒体的关系以及心力衰竭治疗中线粒体靶向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肌能量代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慢性心力衰竭 (CHF)各种心脏疾患的终末状态。近 2 0年 ,以改善神经———内分泌为基础的CHF治疗模式及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和 β 阻滞剂为代表的治疗药物 ,使得CHF的病死率不断下降。但同时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心肌能量代谢在CHF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通过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这一途径治疗HF的可能性。研究发现 ,正常心肌和HF心肌的能量代谢的特点有所不同 ,HF时伴有一系列能量代谢的改变 ,而一些调节能量代谢过程的药物 ,有助于改善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Ghrel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肽类激素,是生长激素促泌物受体(GHS-R)的内源性配体。Ghrelin除了刺激生长激素分泌外,还具有许多其他的生理作用。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代谢重构与慢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的心脏能量代谢是保持心脏内环境稳定和组织结构不断更新的物质基础,对维持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表明,肥厚和衰竭的心肌伴随着能量和底物代谢的改变.包括高能磷酸键含量、线粒体功能的改变和底物利用向葡萄糖转化增加。这些代谢改变既能反应出心肌能量需求增加,也反应出产生充足ATP的能力受损,或两者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7.
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动态地观察了家兔实验性压力性左心室肥厚心肌细胞形态结构的定性变化,着重于超微结构方面,试图从形态学角度探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8.
翟为溶周侃  姚光弼 《肝脏》1997,2(4):193-196
为了探究丙型肝炎超微结构形态特点,对43例慢性丙型肝炎(CH-C)肝组织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多数病例的肝细胞胞浆内出现脂滴;有的线粒体显示缩小或变形,基质致密,嵴延长;内质网轻度扩张;脂褐素集聚。半数病例血窦内有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并进入Disse隙或肝细胞间。多数病例贮脂细胞(FSC)增生,有的呈现活化现象.附近有胶原沉积。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出现率以及FSC和胶原出现率与组织学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分别相一致。10例经干扰素治疗半年后第二次肝组织活检超微结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丙型肝炎肝组织之超微结构为非特异性改变,但对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和确定慢性化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所导致的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有研究证明,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的生理病理表现是心肌发生纤维化,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是一种促成纤维细胞分裂和胶原沉积的细胞因子,在心肌组织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慢性心力衰竭中作用的研究也陆续展开,现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介导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欧世宁  毛志锋 《内科》2013,8(1):60-62
卒中是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主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慢性心衰后卒中的防治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60岁人群中,心衰是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疾病,其5年病死率约为35%。传统观点认为,以老年化为主的卒中人群,在住院过程中较易合并心力衰竭,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扭转与N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之间的关系,探讨左室扭转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10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41名健康人左室旋转和左室扭转峰值角度及相应达峰时间,分析上述指标与血浆NT—proBN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旋转(心尖位和心底位)和左室扭转峰值角度均显著减小,左室旋转和左室扭转相应达峰时问则均显著延长,而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P〈0.01)。②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与年龄、心尖位旋转达峰时间和左室扭转达峰时间呈正相关,与心尖位旋转峰值和左室扭转峰值呈负相关。③多重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将年龄等危险因素调整后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水平同左室心尖位旋转峰值和左室扭转峰值具有独立负相关关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旋转和扭转运动减低;其NT—proBNP水平与左室心尖位旋转峰值和左室扭转峰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黄绍湘  卫智权  何贵新  黎芳  卢幻真 《内科》2007,2(3):322-324
目的探讨单用或联合应用坎地沙坦、培哚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105例CHF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坎地沙坦组35例,加用坎地沙坦4~8mg/d;培哚普利组35例,加用培哚普利4mg/d;坎地沙坦加培哚普利联合治疗组35例,培哚普利4mg/d及坎地沙坦4~8mg/d。疗程均为24周。测定治疗前、后病人的心率、血压、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胸比例。结果治疗24周末各组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LVEDd、LVMI、LVEF、心胸比例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联合治疗组更明显。结论培哚普利及坎地沙坦可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并能有效抑制及逆转CHF的心室重塑,两者联合治疗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蛋白在慢性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2型糖尿病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以及糖尿病对心衰大鼠心肌中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DM组)、单纯心力衰竭组(HFNDM组)和心力衰竭伴2型糖尿病组(HFDM组).建立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及高脂高糖饮食后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运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的心脏组织学形态.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定位、定量研究脂联素在心肌中的表达. 结果:大鼠模型建立8周后,DM组及HFDM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SHAM组(均P<0.01).HFNDM组、DM组及HFDM组的心脏重量指数均显著增加(P<0.01).HE染色显示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排列不整齐、细胞间连接松散,心肌纤维紊乱.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各组大鼠心肌中均有脂联素蛋白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Western Blot显示脂联素在糖尿病心肌中低表达(P<0.05),心力衰竭心肌中高表达(P<0.01). 结论:尽管糖尿病会影响脂联素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但在心衰伴糖尿病时心肌中脂联素的表达量仍高于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兔模型心室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分为4组,每组6只,第1、第2、第3组通过破坏主动脉瓣和缩窄腹主动脉,增加左心室前、后负荷,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第1组:心力衰竭对照组;第2组:心力衰竭早干预组,术后每天给予辛伐他汀5 mg/kg灌胃,观察6周;第3组:心力衰竭晚干预组,手术4周后每天给予辛伐他汀5 mg/kg灌胃,观察4周;第4组为假手术组.各组术后及观察结束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肌细胞肥大情况;计算各组凋亡指数.结果早干预组室间隔厚度(LVSd)、左心室舒张期内径(LVI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s)、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心脏/体重、左心室/体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低于心力衰竭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长轴缩短率(FS)显著高于心力衰竭对照组.晚干预组LVSd、LVIDs、心脏重量、左心室重量、心脏/体重、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显著低于心力衰竭对照组;EF、FS显著高于心力衰竭对照组.结论辛伐他汀干预可抑制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脏扩张、室壁增厚、心肌细胞调亡,改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在慢性心衰病人临床治疗中配合应用康复医疗的作用。方法 :42例 度慢性充血性心衰病人 ,按心功能分级 ( ~ 级 )分成 3组。待病情稳定后开始分阶段的康复运动 ,同时进行教育、心理调整。结果 :病人全部康复 ,出院时心功能均达 级 ,平均住院时间为 14.5 5± 7.0 2天 ,安全性达 95 % (40 / 42 )。结论 :慢性心衰病人临床治疗中配合应用本康复程序可以达到早下床、早活动、早出院 ,促进康复的目的 ,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加铁剂治疗重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临床安全性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慢性心力衰竭纽约心功能分级Ⅲ级以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且血红蛋白<100 g/L的患者共128例,随机分为贫血治疗组(n=66)和对照组(n=62)。随访12个月,记录2组无事件生存时间、主要终点事件(心衰恶化住院、心衰死亡)、次要终点事件(非心衰死亡、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卒中、动脉栓塞、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停药)。比较两组存活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左心室室壁应力(MWS)、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事件生存时间延长,但心衰死亡和心衰恶化住院率无显著性差异;非心衰心血管事件治疗组未增加。治疗组MWS和LVMI在治疗后显著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而LVEF、BNP、TNF-α以及hsCRP水平两组无差异。结论:低剂量rhEPO加用铁剂治疗可安全用于重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能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左心室功能,但不降低心衰病死率和心衰恶化入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动态心率震荡(TD)及HRT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分析其与传统高危预测指标的相关性及预测CHF患者价值。方法纳入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就诊的CHF患者120例作为CHF组,同期纳入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将CHF组按NYHA分级分为轻度CHF组(心功能Ⅰ~Ⅱ级,n=72)和中重度CHF组(心功能Ⅲ~Ⅳ级,n=48)。所有患者行放射免疫法检测B型脑钠肽(BNP)水平,超声心动图检查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变异性时域(SDNN)、平均心率、室性早搏前心率(HRVPC)以及RR间期,计算HRT指标(包括TO、TS和TD)。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分析HRT各指标与年龄、性别、LAD、LVEDD、LVEF、BN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F组SDNN缩短[(95.67±30.22) msvs.(131.65±20.71)ms],TO和TD更高[TO:(-1.50±2.71)%vs.(0.61±1.95)%;TD:(0.012±0.004)mm/RRIvs.(0.063±0.031)mm/RRI],LAD和LVEDD更高[LAD:(36.11±2.24)mmvs.(47.65±2.13)mm;LVEDD:(43.65±7.33)mmvs.(62.13±8.70)mm],BNP明显升高[(80.05±32.30)pg/ml vs.(941.00±139.17)pg/ml],TS和LVEF更低[TS:(12.13±3.67)vs.(6.80±5.33);LVEF:(67.30±5.21)% vs.(38.22±12.75)%],而且随着CHF程度的加重,上述改变更加明显。CHF组TO与TS、LVEF、SDNN负相关(P<0.05);TS与SDNN正相关(P<0.05),与HRVPC、BNP负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中TO和TS均受到SDNN的影响,而TD与HRVPC、SDNN、LVEF、BNP指标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体内凝血指标的变化,观察阿司匹林对CHF患者凝血状态的影响。 方法:60例CHF患者为试验组,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A组)30例,非阿司匹林治疗组(B组)30例,健康对照组(C组)15例。A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75mg/d,B组仅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试验第1天和治疗2周后检测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 结果:CHF患者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v-W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心功能越差,这些指标升高越明显。A、B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浆P-选择素、D-二聚体、v-WF水平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A组与B组之间凝血指标治疗前后变化值相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CHF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阿司匹林并未在改善心衰高凝状态上有优势,提示其应用于CHF患者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19.
辛伐他汀改善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观察他汀类降脂药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1-12~2003-12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4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59例),对照组(55例)。所有心力衰竭患者均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2个月后复查血脂常规、C反应蛋白(C- RP)、左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所有患者的住院次数、总日数、病死率。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2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C -RP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LVEF则有明显提高。治疗组和对照组比,住院次数和总日数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 05);病死率明显降低,两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01)。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琛  何梦  陈劢 《心电学杂志》2007,26(2):79-8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 观察76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24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比较两组各指标及与心功能程度NYHA分级、原发病和心力衰竭类型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SDNN、SDANN显著降低(P均〈0.05、〈0.01)。心功能Ⅳ级者较Ⅱ、Ⅲ级SDNN、SDANN显著降低(P〈0.05、〈0.01)。右侧心力衰竭者较对照组SDNN、SDANN显著降低(P均〈0.01);全心心力衰竭者较对照组和单侧心力衰竭SDNN、SDANN均显著降低(P〈0.01、〈0.05)。各种病因者较对照组SDANN均显著降低(P〈0.05、0.01),但各种病因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V部分指标变化可作为判定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各项指标变化可能与原发病无关,但部分似与心力衰竭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