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6 毫秒
1.
目的:比较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3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9年7月~2013年2月手术治疗的95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分析,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3种术式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组95例平均住院1 4.6天,随访时间平均18.4个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3.2个月,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3.0个月.术后并发症DHS组8例,PFN组3例,PFNA组0例.DHS组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PFNA组手术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DHS组、PFN组、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79.4%、81.8%和94.8%.DHS组、PFN组、PFNA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4.5周、13.0周和12.6周.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当股骨后内侧骨皮质连续性破坏,髓内固定系统是较好的选择.PFNA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可早期活动等优点,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收集该院30例2017年4月—2018年1月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对照组予以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指数、NRS疼痛程度、老年幸福指数;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疗效、关节疼痛缓解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指数、NRS疼痛程度、老年幸福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确切,可更好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提高幸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4例,其中40例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24例应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固定,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arris评分1年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LCP组95.83%,DHS组8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相对于DHS无论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疗效均有较大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刀片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33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31例,分别从手术时耗、术中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FNA组手术时耗、出血量、髋关节功能均显著优于DHS组;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无感染、髋内翻畸形、股骨头坏死、股骨骨折及内固定物折断或切出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便于髋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及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钉(PFN)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8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黄公怡关节功能标准评定[1]等指标并进行随访.结果:PFN组优于DHS、DCS组.结论:与DHS、DCS比较,PFN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DHS)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及半髋置换组,分别接受DHS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记录术中和术后与手术或内植物有关的并发症、失血量、输血例数、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每个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在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Harris评分。结果:DHS组在手术时间及输血人数上明显多于半髋置换组(P〈0.01),2组在失血量、输血数量、负重时间及平均Harri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HS组平均住院时间较半髋置换组长。术后并发症半髋置换组明显低于DHS组。结论:2种术式在功能恢复上基本相同,但DHS在输血人数及手术时间上高于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人工关节置换不同植入物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以不同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资料完整患者126例,其中DHS 46例、PFNA 38例及人工关节置42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指标。结果:本组126例病人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18个月。内固定组均获得骨性愈合。手术时间PFNA组较其他2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上,PFNA组较其他2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上,PFNA及人工关节组较DHS组为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S及PFNA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相对于DHS和人工关节置换,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76例,根据内固定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采用PFNA内固定的39例为PFNA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的37例为DHS组,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PFNA内固定的疗效优于DHS内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术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确诊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4例,采用DCS组内固定治疗52例;采用DHS组内固定治疗42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2年,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卧床时间及术后颈干角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DCS组为87.88±7.56分,DHS组为75.68±13.29分,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分析:DCS组发生髋内翻1例,DHS组例发生髋内翻5例,内固定失效3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选用DCS与DHS内固定在临床操作方面具有相似的手术侵袭性,但DCS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滑动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采用DHS和PFN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有51例采用DHS固定法,39例采用PFN法,术后随访,PEN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优良率、术后并发症等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是在Gamma钉的基础上改良发展而来的,属于内固定系统,加强了骨折端的防旋、抗拉及抗压能力,骨折愈合时间短,疗效好,对于反粗隆间骨折及合并粗隆下骨折,首选PFN固定;而对于需要切开复位者,可选用DHS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动力髋锁定系统(DHLS)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9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2组,分别采用DHLS和DHS内固定治疗。结果:(1)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DHLS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LS组用时和术中出血量较DHS组少。(2)下地时间:DHLS组和DH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DHs组与DHL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2组的优良率无显著差异,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DHLS组的优良率优于DHS组。结论: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DHLS优于DH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DHS螺钉配合服用补肾健脾汤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自入院起即给予内服补肾健脾汤,择期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DHS螺钉内固定,对照组仅择期行股骨粗隆间骨折切开复位DHS螺钓内固定;疗程1个月,并观察治疗组、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髓螺钉穿出股骨头、髓内翻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内均无死亡病例,骨折均临床愈合,随机对比研究观察,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采用DHS配合补肾健脾汤加减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可以扩大手术的适应症,减少各种并发症,减少病残率,从而保证病人的骨折完全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并口服盘龙七片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12月,对我院以DHS内固定并口服盘龙七片治疗的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回顾性分析。结果:82例获6~18个月(平均9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发生,随访统计优良率为96.3%。结论:DHS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口服盘龙七片可以提高疗效,术后病人可以早期离床不负重活动,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术前准确复位,规范的DHS手术操作技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下肢关节的早期活动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KU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KUS)术式,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术式,比较两组手术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KUS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宜作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比较41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DHS治疗后和PFNA微创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选取的41例PFNA微创治疗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后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上,要优于DH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后位的发生,并且PFNA微创螺钉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物老年患者理想的内固定物。在日常行动能力患者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采用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动力髋螺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股骨近端髓内钉组长(t=3.086 0,P=0.004 1);两组髋关节功能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98 3,P=0.069 4);动力髋螺钉组髋内翻的发生率高于股骨近端髓内钉组(P=0.048 9);两组股骨颈缩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 2)。结论:与动力髋螺钉相比,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适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组病例 80例 ,其中DHS钉内固定加中药内服治疗 5 2例 (治疗组 ) ,单纯DHS钉内固定治疗 2 8例 (对照组 )。结果 本组平均随访 2年 8个月 (6个月~ 4年 3个月 ) ,治疗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 94 % ,对照组为 71%。经统计学处理P <0 .0 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简单易行 ,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2年6月—2005年6月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38例,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本组30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24个月。疗效参考Harris标准进行评价,优26例,良4例。结论动力髋螺钉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效的方法,可早期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