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8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2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NIHSS评分及血清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为72.5%(29/4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降低D-二聚体、C反应蛋白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脑抗炎汤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抗栓、调脂、改善脑循环及脑保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脑抗炎汤口服。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血浆D-二聚体、hs-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P0.01);治疗后2组血浆D-二聚体及hs-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脑抗炎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明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及hs-CRP等炎症指标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清D-二聚体、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和淀粉样蛋白A(SAA)在急性脑梗死检测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急性脑梗死组,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分为轻度组32例、中度组18例和重度组37例,根据CT显示病灶最大直径大小分为小面积组29例、中面积组22例和大面积组36例。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D-二聚体、IGF-1、IGFBP-3和SAA水平,分析急性脑梗死组上述各指标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面积的关系,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各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血清D-二聚体和SA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且随着神经损伤程度和脑梗死面积增加而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SA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GF-1和IGFBP-3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并随着神经损伤程度和脑梗死面积的增加而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急性脑梗死组患者IGF-1和IGFBP-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D-二聚体、IGF-1、IGFBP-3和SAA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对于判断脑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脑梗死面积的大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栓通辅助常规西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hs-CRP、IL-6及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血栓通,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及hs-CRP、IL-6及D-二聚体水平的改善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通,可以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IL-6及D-二聚体的表达,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脑方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行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清脑方,疗程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巴氏日常生活指数(BI)变化,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变化。结果 (1)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BI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CY含量和D-D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脑方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良好,其机制与降低血清HCY和D-二聚体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进一步寻找进展性脑卒中发病后进展的因素。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分为进展组32例和非进展组32例,检测并比较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出现率、积分、斑块的性质及血清hs-CRP水平,同时选取22例与实验对象相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进展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均高于非进展组(P均0.05),动脉硬化斑块以软斑及混合斑最多,其比例高于硬斑(P0.05),进展组斑块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比例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0.01);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与血清hs-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升高及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及早进行血清hs-CRP检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识别易损斑块和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综合效果。方法将20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生活活动能力巴氏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hs-CRP、D-二聚体和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改善血清因子的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8.
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常见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临床常见疾病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478例患者(病例组)采用金标法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病例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D-二聚体检测对心血管病、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糖尿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妊娠高血压和妊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0例正常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60例正常孕妇(早、中、晚孕各20例)及3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D-二聚体水平随孕周上升而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正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正常妊娠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妊高征患者尤为明显。由于正常孕妇处于相对高凝及继发性纤溶增强状态,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更倾向于血栓形成和D IC发生。因此,动态检测孕妇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妊高征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15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吡格列酮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D-二聚体、hs-CRP和稳态胰岛素评价指数(HOMA-IR)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FBG、FINS、HOMA-IR、HbA1c、D-二聚体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观察组的FINS、HOMA-IR、HbA1c、D-二聚体和hs-CRP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均<0.01),而FBG水平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T2DM疗效显著,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高凝状态和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活血通络解毒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g)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基本治疗,治疗组加用活血通络解毒方,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之前及治疗第8日、第15日进行NIHSS评分并检测血中hs-CRP、D-Dimer、Fig含量。结果治疗第8日、第15日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治疗第8日及第15日血清hs-CRP,D-Dimer,Fig含量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血通络解毒方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D-Dimer、Fig含量。  相似文献   

12.
张丽曼  杜美茹  杨杰  刘宏斌  骆华  王坤  杨帆 《河北中医》2020,42(1):63-67,7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开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开窍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情况,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7%,对照组总有效率78.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S-QOL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hs-CRP、Hcy、FIB、D-D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相关危险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脑钠肽前体(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脑梗死发作关系密切.祖国传统医学治疗脑梗死,主张辨证论治为基本原则,注重个体差异达到精准治疗疗效.本文就ACI患者与其血清proBNP、hs-CRP水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以及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型加以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2例SIP患者及140例非SIP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192例患者中SIP 52例,发生率27.1%。单因素分析显示,SIP组的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水平显著高于非SIP组;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SIP组。多因素分析显示,hs-CRP>3 mg/L、Fg>4 g/L与缺血性卒中进展独立相关。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hs-CRP、Fg增高是缺血性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微循环。[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4例住院患者按住院号简单随机为两组。对照组32例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①灯盏细辛注射液30mL+生理盐水500mL,静滴;②黄芪注射液20mL+5%葡萄糖500mL,静滴;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学指标、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3例,有效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19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3%。临床疗效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D-Dimer、TXA、NIHSS、证候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D-Dimer、TXA、证候积分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黄芪注射液联合西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微循环,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血栓心脉宁片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45例,疗程28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27.20±2.20)μmol/L和(26.59±1.34)μmol/L,而治疗后分别为(10.50±1.10)μmol/L和(15.21±1.17)μmol/L;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20.88±3.09)mg/L和(21.23±3.22)mg/L,而治疗后分别为(10.29±0.98)mg/L和(15.21±1.17)mg/L。两组治疗后Hcy、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38-941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风痰阻络证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IL-6、hs-CRP、TNF-α)及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FIB)的变化。结果:(1)临床疗效,观察组基本痊愈率42.86%、显著进步率38.51%、进步率14.29%;对照组分别为27.14%、32.86%、24.29%,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IL-6、hs-CRP、TNF-α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凝血功能,两组PT、APTT、TT、FI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PTT、TT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P0.05),而FIB逐渐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可显著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补气活血中药免煎颗粒剂联合头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除对照组治疗外给予自拟补气活血中药免煎颗粒剂联合头电针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高切(WBV-H)、全血黏度低切(WBV-L)、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降低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与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2.09%(P<0.05)。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34.88%,高于对照组的13.95%(P<0.01)。结论采用自拟补气活血中药免煎颗粒剂联合头电针治疗ACIS临床疗效显著,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TNF-α、IL-6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通络Ⅳ号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通络Ⅳ号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探讨通络Ⅳ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机理。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基础治疗并加用通络Ⅳ号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基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s-CRP的变化,并观察不良事件和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s-CRP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络Ⅳ号能通过降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活血复健汤对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活血复健汤口服; 治疗3个月后,评估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能力、活动功能情况的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指标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96%,对照组为81.63%,两组比较治疗组更优(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均有下降、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得分均有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有下降,血清NO水平均有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复健汤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调节患者血清相关指标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