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婴儿川崎病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儿川崎病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29例川崎病婴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29例川崎病患儿均有发热,常见临床表现为川崎病面容及皮疹.本组病例肛周潮红、脱屑和卡疤红斑阳性率均较低,但出现较早.29例均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21例典型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4例,总阳性率19%;8例不完全病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2例,总阳性率25%.结论 婴儿川崎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易发生冠状动脉扩张,故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应定期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  相似文献   

2.
不完全川崎病136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不完全KD 136例及典型KD 4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不完全KD(18.4%)明显高于典型KD(11%)。结论不完全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063762心肌肌钙蛋白与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万凌云∥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23(3).-310~311063763不完全川崎病136例/廖静…∥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1).-692~693对不完全KD136例及典型KD44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及各项实验室检查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不完全KD(18.4%)明显高于典型KD(11%)。表2参7(原文摘要)063764川崎病临床特点与误诊分析/何勤…∥华夏医学.-2006,19(4).-718~719063765血清sIL-2R IL-6与hs-CRP水平的测定在川崎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彭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川崎病所致的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各冠状动脉内径及显示长度,观察冠状动脉内膜及腔内透声情况。结果 发现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病变71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52例,冠状动脉瘤15例,巨大冠状动脉瘤4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及随访具有安全、简便、可靠、迅速、定位准确、重复性好的优点,为最佳的无创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分析婴幼儿川崎病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6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 60例川崎病患儿中,典型川崎病组48例,不完全川崎病组12例,典型川崎病主要临床表现中发生率依次为发热、口唇改变、淋巴结肿大、球结膜充血、手足末端改变、多形性皮疹;而不完全川崎病依次为发热、口唇改变、手足硬肿指趾端膜状脱皮、多形性皮疹、球结膜充血、颈淋巴结肿大.典型川崎病组与不完全川崎病组中,WBC分别为(17.68±7.12)×109/L、(21.26±7.55)×109/L; CRP为(96.82±60.69) mg/L、(115.21±79.86) mg/L;ESR为(86.54±28.32) mm/h、(81.23±24.15)mm/h; WBC、CRP、ESR明显增高,而HCT分别为(31.07±3.76)%、(27.32±3.10)%.冠状动脉病变两组发生率分别为20.8%和25.0%.在发病年龄方面,不完全川崎病年龄小,典型川崎病相对年龄较大.在确诊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分别为(6.8±1.8)d、(9.4±3.6)d和(8.7±3.3)d、(12.6±5.4)d,不完全川崎病组确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不完全川崎病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应注意仔细询问和观察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对疑似病例尽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冠状动脉情况,检测WBC、ESR和CRP,动态观察PL变化,有助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尽量减少或避免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川崎病4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点及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KD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并行血常规、血培养及肾功能检查。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二维超声进行诊断。结果入院1 d确诊8例,入院2 d内确诊13例。余21例于入院后3~10 d确诊。36例行心脏彩超检查,有冠脉改变者15例,最早在病程的d3诊断冠脉扩张,56.7%冠脉扩张在病程10 d内诊断。结论KD的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且多见于小婴儿。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发现KD的冠状动脉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肺内多发结节病例的临床特点, 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2019年收治的2例川崎病合并肺内多发结节患儿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儿均为3个月婴儿,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 符合川崎病诊断, 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 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内多发结节, 病原学、免疫学及肿瘤相关检查结果均阴性, 接受川崎病治疗后随访肺内结节逐渐消失。结合既往文献及本报道共10例川崎病合并肺内结节患儿, 90%为3~6个月龄婴儿, 80%诊断为不完全性川崎病, 患儿均有2个以上肺内结节样病变, 分布无明显规律, 大小不等, 80%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受累, 除1例患儿疾病急性期死亡, 其余患儿肺内结节在12 d~1年消失。结论川崎病可能合并多发肺内结节, 尤其是小月龄婴儿, 患儿多表现为不完全性川崎病, 易合并冠状动脉病变, 这可能与川崎病引起肺部血管受累有关, 预后多良好, 肺内结节可随川崎病治疗和病程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8.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临床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所有川崎病共14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发生率,并计算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率,并作χ2检验以比较两者的差异。所有患儿均给予静脉丙球及阿斯匹林治疗。结果148例中男87例,女61例,男女比例1.426∶1。发病年龄4个月至9岁,平均4.5岁,小于4岁有119例,占80.41%。复发1例,无一例死亡。发病季节为12~5月份,以冬春为主,其中冠状动脉受累者共38例,占25.67%,无一例发生冠状动脉瘤;不典型川崎病39例,占26.35%,表现为以某种特殊症状为首发症状起病,不符合诊断标准6条中的5条,仅有2,3或4条符合,但根据血清学检查及血培养等结果排除了其他发热性疾病再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冠状动脉的检测结果可考虑诊断。其中仅具备2条者1例,占2.56%(1/39),仅具备3条者18例,占46.15%(18/39),仅具备4条者20例,占51.28%(20/39)。结论不典型川崎病延迟诊断和治疗会增加冠状动脉瘤发生的风险。因此临床医生要重视提高对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凡有以下情况需警惕不典型川崎病:发热,伴川崎病面容,卡疤潮红,肛周及手指潮红脱皮,<2岁男孩阴囊潮红硬肿疼痛,血沉、C反应蛋白及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以及血小板进行性增高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3月龄内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点、随访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确诊KD的3月龄以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同期确诊KD患儿共1 504例,其中3月龄内婴儿为40例,占2.66%;男30例、女10例。除发热外,其他5项主要临床表现的出现频率均低于50%。实验室检查提示炎性反应、血小板增多、贫血等。32例(80%)有冠状动脉病变,其中冠状动脉扩张24例、冠状动脉瘤8例,冠状动脉巨大瘤为3例。截止随访日期,所有患儿均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死亡等,37例(92.5%)冠状动脉内径正常,3例巨大冠状动脉瘤患儿仍为冠状动脉瘤并血栓形成。结论小婴儿KD临床表现不典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应及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与心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系统有关.在未经治疗的川崎病病例中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占20%~30%,在经过IVIG及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例中约占5%.超声心动图已成为川崎病急性期及恢复期诊断及随访评估冠状动脉扩张等心血管并发症的标准诊断技术.急性期冠状动脉病变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有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及管壁周围回声增强.冠状动脉内径测值与正常值比较对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起关键作用.冠状动脉内径的正常范围受年龄、体表面积的影响,并存在地区人群间差异.超声心动图诊断远端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敏感性不够高.近年来磁共振血管造影及CT技术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心血管诊断方法.多层CT对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效果优于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多层CT显像受心率及呼吸影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仍然是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但有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