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主观症状,可见于内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等多种疾病。该病多由前庭器官功能障碍引起,近年来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其在神经内科,特别是缺血性迷路卒中中最为常见,而且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认知障碍是缺血性卒中后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它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脑卒中的全面康复。本文对42例缺血性卒中合并认知障碍患者与同期65例缺血性卒中无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巴曲酶与常规用药联合治疗缺血性迷路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5例痊愈,9例显效,2例无效,1例脱落,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8例显效,6例无效,2例脱落,有效率为50.00%。结论:巴曲酶联合常规用药治疗缺血性迷路卒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彭翠玲  张敬华 《河北中医》2023,(7):1223-1226+1232
缺血性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导致患者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s-RAGE)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及卒中后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具有多靶点、多机制、多效应的优势。本文对中医药通过干预AGEs-RAGE信号通路防治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最常见类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疗效肯定,文章总结了曾定伦主任医师治疗该病的临证经验,认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属于缺血性中风与郁证并病,根据脑主神明,脑为髓海,肾主髓,并提出其基本病机为瘀血痹阻、脑失所养、髓海不足所致,常用桃红四物汤和左归丸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研究人员日前说,他们发现了两个会大幅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变异基因,美国有数百万人至少携带其中一个变异基因。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将有助于从分子层面上了解卒中,进而帮助预防和诊治卒中。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所有卒中的近90%,它主要由脑血管堵塞引起。在美国,卒中是继心血管疾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致死疾病。  相似文献   

7.
后循环缺血(PCI)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其导致发作性眩晕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症状,临床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不一.近年来,笔者选用丹灯通脑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急性缺血性卒中具有四高的特征,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高。缺血性卒中是我国中老年人主要的疾病之一,占所有卒中的60%~80%。磁共振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的敏感性较高。近年来一些影像学的量表被不断地引用到临床评估当中,其中ASPECTS评分为研究中使用较频繁的一项。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循证医学在遴选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最佳康复干预方案中的作用。方法根据康复医学学科特点,介绍循证医学在康复学领域的发展,讨论如何遵循循证医学方法研究缺血性卒中康复干预的临床疗效评价,以明确缺血性卒中康复临床疗效评价的目的、方法及缺血性卒中康复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初步形成缺血性卒中康复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学建议。结论应用合理、优化的循证医学推荐下的最佳康复方案应用于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提高卒中康复的整体治疗水平,最终从根本上降低中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充分发挥卫生保健在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干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CISS分型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归纳总结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因学特点。方法选择首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500例,均具有完善的数字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CT等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病因学检查资料,根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各项辅助检查结果,采用CISS分型方法对每位患者进行亚型判定。结果 CISS亚型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占69%,其中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闭塞病因所占比率最高为23%;穿支动脉性卒中占12%,心源性卒中占7%,其他病因性卒中占1%,病因不明性卒中占11%。不同性别间CISS各亚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原因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为常见,其中尤以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闭塞原因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11.
李林  辛艳秋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112-113
目的:探讨吕梁地区脑卒中病人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脑卒中病人1284例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高脂血脂、吸烟是本地区最常见的卒中危险因素。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易发生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患者胆固醇水平均偏低。吸烟对脑梗死的危险高于脑出血。糖尿病、心脏病只是特异性的对缺血性卒中具有危害。肥胖、体育锻炼少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高有关。结论:加强卒中知识健康教育,对提高吕梁地区卒中患者早期就诊率,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是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是多发于老年人群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但近年来,青年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逐年增多,北京宣武医院25年的卒中患者回顾分析发现卒中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青年性卒中是指15-45岁之间青年人发生的急性脑血管病,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对青年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有了深入的研究发展,各种检测及检查逐渐完善。1凝血、纤溶功能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目前为止原因尚不明确的脑血管疾病,烟雾病卒中是其引起危害的重要原因,对于MMD合并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是当前脑血管病治疗领域的难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松龄教授在MMD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发现运用中医疗法对MMD合并缺血性卒中进行个体化防治具有较好的疗效,并擅长运用经方加减对其进行治疗。本文撷选王松龄教授运用经方抵当汤加减治疗气阴不足、痰热瘀阻型MMD合并缺血性卒中典型案例两则,阐明气阴不足、痰热瘀阻是该类病证的常见证型,抵当汤加味方防治烟雾病合并脑卒中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可为中医药进一步探索烟雾病防治提供些许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缺血性卒中危害极大,其患病率、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因此,寻找新的、有效的防治方法极为迫切。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十分复杂且相互叠加,其中炎症反应是缺血性卒中级联损伤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是一种细胞内传感器,活化的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通过释放炎症因子等能加剧缺血性卒中损伤。中医药领域以NLRP3炎症小体为切入点,开展了大量中医药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的实验研究,证明了以补虚、清热解毒、祛痰、活血化瘀等为主要功效的中药单体或组方制剂能干预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降低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缺血性卒中。本研究从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和激活,NLRP3炎症小体在缺血性卒中的作用和中医药通过调控NLRP3炎症小体防治缺血性卒中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缺血性卒中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切入点,为开发缺血性卒中新的治疗手段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甲亢合并缺血性卒中的认识及引起临床重视。方法对9例甲亢合并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表现、实验资料和影像学等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甲亢病人有高代谢症状,同时有TIA发作,局灶性脑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锥体束征,头颅CT/MRI的改变,甲状腺功能异常。结论甲亢与缺血性卒中是相关的,对于年轻缺血性卒中病人,在做血管、心脏、血脂检查的同时,建议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具有一定临床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8例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组合并高血压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糖、血脂指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进展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卒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及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的文献报道甚多,结果却相差甚远,指导临床缺乏说服力。究其原因为缺血性卒中病程长,不同分期及经过不同治疗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同,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也不同,故诸多报道结果不同。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本研究欲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虚实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以明确不同严重程度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差别,以及虚实证型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寻找缺血性卒中中医证型与同型半胱氨酸之间的联系,为中医治疗缺血性卒中寻找评定临床疗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2例SIP患者及140例非SIP患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192例患者中SIP 52例,发生率27.1%。单因素分析显示,SIP组的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水平显著高于非SIP组;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SIP组。多因素分析显示,hs-CRP>3 mg/L、Fg>4 g/L与缺血性卒中进展独立相关。结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hs-CRP、Fg增高是缺血性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心通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步长脑心通,对照组口服华佗再造丸。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77.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治疗后治疗组为(10.36土9.55),对照组为(16.45&#177;10.34),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华佗再造丸。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8):42-45
缺血性脑卒中,祖国医学又称"中风",是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痰瘀互结证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第一大证候,是缺血性卒中病情加重的标志。传统中药医治疗缺血性卒中源远流长,痰瘀同治之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已经是得到肯定的,目前对其疗效机理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该文将对国医大师沈宝藩痰瘀同治法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经验及其疗效机理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