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源性透明质酸应用于伤口愈合中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HA)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5只,复制背部创伤模型,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PBS对照组(C组),观察创面大体形态,平均愈合时间和残留面积的大小;并测定愈合部位组织蛋白、羟脯氨酸(Hyp)、Ⅲ型前胶原(PC Ⅲ)的含量.结果:(1)3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2士2.0),(14.2士1.6)和(13.4±1.4)d,A、B两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的残留面积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2)Hyp和PC Ⅲ含量的测定:A、B两组Hyp含量的均值低于C组(P<0.01),而PC Ⅲ的含量却高于C组(P<0.01).结论:(1)HA通过对细胞的调控作用,可有效地抑制胶原的合成,提高Ⅲ型胶原含量,使创伤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减少.(2)HA在创面愈合中抑制瘢痕形成的生物学作用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2.
吕洛  冷永成 《铁道医学》1998,26(6):360-362
目的 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HA)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45只,复制背部创伤模型,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PBS对照组(C组),观察创面大体形态、平均愈合时间和残留面积的大小,测定愈合部位组织蛋白、羟脯氨酸(Hyp)、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 (1)3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2±2.0)d、(14.2±1.6)d和(13.4±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在伤口愈合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对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大鼠45只,随机分成A、B、C(2%、1%HA、PBS)3组,观察愈合过程中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残留面积的大小、大体形态和组织学的改变.结果:(1)A、B、C 3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2,H.2和13.4 d.A、B两组残留面积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织学上,A、B两组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胶原纤维较为纤细、排列整齐,直径较纤细.C组则显示出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新生血管数目增多.(3)HA的生物学作用与其浓度有关.结论: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外源性HA可通过细胞的调控作用有效地发挥其生物学作用,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4.
透明质酸对伤口愈合调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测透明质酸(HA)对成年动物伤口愈合调控作用和动态变化,探索其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大鼠开放性创伤模型,局部应用HA后于伤后3.7.14天取肉芽组织,标本经光镜、电镜检查和羟脯氨酸测定,结果显示:局部应用HA后,伤后3天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较少,伤后7天成纤维细胞出现严重褪变,而其羟脯氨酸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伤后14天形成的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提示HA对成年动物伤口愈合具有调控作用并对于减少或控制疤痕形成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5.
抑郁对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的胶原含量,初步探讨抑郁影响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 根据建模方法将1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皮肤创伤组、皮肤创伤复合抑郁组、抑郁复合皮肤创伤组,采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创面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苫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后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各时相点创面的胶原沉积情况.结果 抑郁复合皮肤创伤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及胶原沉积量持续低于其余两组(P<0.01,P<0.05),伤后18 d,与皮肤创伤复合抑郁组趋于一致.结论 抑郁复合皮肤创伤可显著降低创面组织羟脯氨酸的合成,减少胶原纤维沉积,从而延缓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为观测透明质酸对成的动物伤口愈合调控作用和动态变化,探索其作用机理,本研究采用大鼠开放性创伤模型,局部应用HA后于伤后3,7,14天取肉芽组织,标本经光镜,电镜检查和羟脯氨酸测定,结果显示:局部应用HA后,伤后3天肉芽组织中新生毛细血管较少,伤后7天成纤维细胞出现严重褪变,而其羟脯氨酸含量也显低于对照组,伤后14天形成的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羊水中抑制胚胎伤口收缩的成分是否为透明质酸HA以HA对胚胎伤口收缩是否有直接的抑制作用。方法 使用一种体外胚胎伤口收缩模型--含成纤维细胞的胶原网架FPCL),观察HA深度为1μg/m1 ̄10mg/m1对FPCL收缩的影响。结果低深度组(1、5、20、50、100、1000μg/m1)的HA对FPCL的收缩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高深度级(3、6、10mg/m1)r HA  相似文献   

8.
注射透明质酸对兔耳瘢痕中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22(5):463-465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分析131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PCⅢ、HA及Ln的含量,结果发现3项检验在各型肝病中的血清含量均有升高。  相似文献   

11.
李望舟  石冰  柳大烈 《医学争鸣》2004,25(4):329-331
目的: 观察胎兔、成兔皮肤在正常及创伤愈合过程中透明质酸(HA)的定位分布变化. 方法: 在已建立的胎兔创伤膜型上,切取正常及创伤皮肤组织标本,用Sauder染色方法,对细胞外基质中的HA进行了定位观察. 结果: 发现随胎龄不断增长,表皮层分化的成熟,表皮层中除基底层外HA分布逐渐减少,真皮层呈一致弥漫性分布. 成兔皮肤表层无HA染色,真皮网状层的HA多围绕胶原纤维分布,密度较深. 胎兔、成兔皮肤HA染色最浓的部位位于基底层附近. 皮肤创伤后,胎兔及成兔均表现出表皮基底层及真皮层HA合成增加,两者的差别不甚显著,而胎兔则在创伤后第5日完全愈合. 结论: HA是参与创伤愈合反应的主要细胞外基质,在创伤愈合及瘢痕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 (HA)及其受体分化抗原簇 4 4 (CD4 4 )在增生性瘢痕、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其在胎儿皮肤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已建立的无瘢痕愈合动物模型 ,采用放射免疫、免疫组化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方法 ,对增生性瘢痕、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HA及其受体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胎儿皮肤组织HA的含量 14 3μg/g±10 μg/g明显高于增殖性瘢痕 72 μg/g± 5 μg/g和成人皮肤组织HA的含量 5 1μg/g± 4 μg/g(P <0 0 1) ;胎儿皮肤创伤后 12h ,HA的含量即明显上升 2 83μg/g± 12 μg/g(P <0 0 1) ,在创伤后 3d 32 1μg/g± 12μg/g达到高峰 ,持续至创伤后 1周。成人皮肤创伤后HA的含量较之正常成人皮肤亦显著升高 (P <0 0 1) ;增生性瘢痕中HA的含量介于二者之间 ,与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胎儿皮肤组织CD4 4的含量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和成人皮肤组织 (P <0 0 1) ;胎儿皮肤创伤后 2 4h ,CD4 4的含量即明显下降持续至创伤后 1周。成人皮肤创伤后CD4 4的含量较之正常成人皮肤亦有所升高(P <0 0 1) ;增生性瘢痕中CD4 4的含量介于正常成人皮肤和成人皮肤创面CD4 4含量之间 ,与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均P <0 0 1)。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3.
14.
壳聚糖-明胶海绵促进伤口愈合的实验研究(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  邓春梅  杨丹  何兰珍  刘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8):2738-2740,2743
目的 探讨壳聚糖-明胶海绵伤口敷料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方法 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伤口模型上用药,分别用空白组、用药组和壳聚糖-明胶海绵组进行对照,于伤后3、5、7、10和14d进行肉眼观察,并取14d的皮肤组织与未创伤的皮肤组织,做电镜观察。结果 壳聚糖-明胶海绵伤口敷料组伤口收缩明显,伤口愈合明显快于空白组,愈后皮肤形成的疤痕凸出皮肤面不明显,优于用药组。结论 壳聚糖-明胶海绵是一种优良的皮肤伤口敷料。  相似文献   

15.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15):1191-1195
目的:巨噬细胞是一群表型和功能均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免疫细胞,其贯穿整个组织修复过程。巨噬细胞分布在机体的各个脏器和组织中,是一种具有可塑性以及在功能状态下呈现高异质性的细胞群体。在各种催化条件下,可转化成M1型巨噬细胞(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选择性激活的巨噬细胞)。同时研究发现巨噬细胞的表型极化受到多种条件的调控。本综述将总结巨噬细胞各亚型对创面修复作用及调控巨噬细胞表型极化机制的现有研究,为其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拉合伤口法联合伤口湿性愈合护理在伤口造口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收治的伤口造口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伤口造口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拉合伤口法联合伤口湿性愈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伤口疼痛程度、舒适度、康复指标、并发症发生状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Price-Henry疼痛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渗出液量、创面渗出物消退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总换药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7.78%,高于对照组的82.22%(P<0.05)。结论 在伤口造口患者中应用拉合伤口法联合伤口湿性愈合对患处进行护理,可减轻换药时的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的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大鼠放创复合伤时皮肤创伤愈合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全身辐射对创伤后皮肤愈合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特点。方法 用^60Coγ射线照射2、4、6Gy,并在大鼠背部致2.5%体表面积全层皮肤创面2个。于伤后不同时间,用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其创面变化及形态学改变。结果 放创复合伤后,创伤愈合速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明显减缓。单创组伤后3d创面底部即见成纤维细胞增生,伤后10~15d,胶原瘢痕形成,可见新生血管网、神经末梢,表皮细胞生长逐渐覆盖伤口,20d时创面已愈合。但6Gy组损伤严重,伤后3d见大量渗出物、血凝块、坏死组织,15d表皮细胞蔓延生长缓慢,仍见胞核异型、扭曲、皱褶。2Gy组影响较轻,伤后7d已有肉芽组织生长,15d见纤维瘢痕形成。结论 放创复合伤时皮肤愈合过程较为复杂,肉芽组织及表皮细胞生长的受抑程度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