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蛋白的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0月重庆市公安消防总队医院手术切除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55例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31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作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组和正常乳腺组织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组织中14-3-3σ蛋白及ER、PR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14-3-3σ蛋白表达水平与ER、PR的相关性.结果 浸润性乳腺癌组织14-3-3σ蛋白及ER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浸润性乳腺癌组织PR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ER、P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乳腺组织中,14-3-3σ蛋白、ER及PR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4-3-3σ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组织分型、分化程度、PR及ER表达情况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4-3-3σ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14-3-3σ蛋白与E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334,P<0.05),14-3-3σ蛋白与PR无相关性(P>0.05).结论 14-3-3σ蛋白可能参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14-3-3σ与ER的联合检测可成为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刘廷  齐凤杰  赵树鹏  姚萍 《广东医学》2012,33(2):192-195
目的 研究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73例、乳腺导管原位癌2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腺腺病10例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12例中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的阳性表达率为20.5%,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为40.0%,20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为65.0%,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为70.0%,10例乳腺腺病为80.0%和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为83.3%,其中浸润性乳腺癌明显低于乳腺癌旁正常组织(P<0.05);14-3-3σ的表达在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受体及ER受体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特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m2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腺病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6%(45/73)、55.0%(11/20)、45.0%(9/20)、40.0%(4/10)、30.0%(3/10)30%和16.7%(2/12),其中浸润性乳腺癌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Mdm2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呈负相关(rs=-0.458,P=0.000).结论 14-3-3σ和Mdm2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异常表达,说明其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ECK、MMP-14及c—fos的表达与喉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组织、28例癌旁组织及15例喉部正常黏膜组织中RECK、MMP-14及C—fos的表达与喉癌的相关性。结果:喉癌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0.05)和正常黏膜组织(P〈0.05);而喉癌组织中MMP-14蛋白、c—fos蛋白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P均〈0.05);RECK蛋白、MMP-14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均〈0.05)。c—fos蛋白与临床病理参数无关。喉癌组织中RECK与MMP-14的表达呈负相关(r=-0.63 P〈0.01),而RECK与c—fos及MMP-14与c—fos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喉癌组织中RECK蛋白低表达以及MMP-14、c—fos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喉癌的发生有关。RECK蛋白和MMP-14蛋白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喉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散发性乳腺癌细胞14-3-3σ异常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散发性乳腺癌癌变过程14-3-3σ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及其与转录表达的关系。方法:用甲基化特异PCR方法对散发性乳腺癌病人癌组织及正常组织进行14-3-3σ异常甲基化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14-3-3σ蛋白表达。结果:68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率为90%(61/68),部分不典型增生病例检出异常甲基化18%(2/13),而正常组织未检出。14-3-3σ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与患者居住地、组织分型、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14-3-3σ基因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下降呈良好的一致性(P<0.05)。单变量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与预后明显相关(风险指数为:5.0,P=0.02)。14-3-3σ基因甲基化与否并不影响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P>0.05)。结论:14-3-3σ基因异常甲基化参与乳腺癌癌变过程,是其蛋白表达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影响乳腺癌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李春晓  刘建生  李亮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5):577-578,609
目的检测胰腺癌中p-STAT3和cyclinE蛋白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肿瘤指标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45例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p-STAT3和cyclinE的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STAT3在胰腺癌组织中存在高表达(80.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cyclinE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组织中为(77.8%),显著高于癌旁胰腺组织(P0.05),并与胰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STAT3和cyclinE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01,P0.006)。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p-STAT3和cyclinE表达与正常胰腺组织有显著差异,p-STAT3和cyclinE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01,P0.006),两者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和Cyclin B1的表达并分析其阳性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80例浸润性乳腺癌 ,4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和25例乳腺增生症术后石蜡标本中14-3-3σ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8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的阳性表达率为22.5%(18/80),明显低于乳腺导管原位癌65%(26/40)和乳腺增生症92%(23/25)(P<0.05); 14-3-3σ的表达在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HER-2受体及ER受体等分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其它临床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Cyclin B1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增生症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7.5%(54/80)、52.5%(21/40)和36%(9/30),其中浸润性乳腺癌明显高于乳腺增生症(P<0.05);Cyclin B1的表达在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复发及ER受体等分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与其它临床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3-3σ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1,P=0.000)。14-3-3σ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Cyclin B1蛋白的表达与之相反(P<0.05)。结论 14-3-3σ和cyclin B1蛋白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能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53和14-3-3σ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方法检测慢性宫颈炎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75例(其中CINⅠ、Ⅱ、Ⅲ级病变各25例)、宫颈癌患者30例组织中p53和14-3-3σ的表达。结果慢性宫颈炎组未见P53阳性表达,宫颈癌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p<0.05)。在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4-3-3σ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慢性宫颈炎(P<0.05),宫颈癌组4-3-3σ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P<0.05)。而P53和14-3-3σ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各分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p53和14-3-3σ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且二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533,P<0.05)。结论 p53和14-3-3σ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子宫颈的恶性转变和细胞分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示14-3-3σ可能是宫颈癌发生和发展中的重要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IP30/CC3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和69例鼻咽癌组织中TIP30/CC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的联系. 结果:TIP30/CC3蛋白在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6. 7%,高于鼻咽癌组织中的43. 5%(P<0. 01). 鼻咽癌组织中TIP30/CC3 蛋白表达率在患者的T分期、病理类型、年龄、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有淋巴结转移组(N2)表达率31. 0%,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N0)的72. 2%(P<0. 05). 结论:TIP30/CC3蛋白在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中表现为高表达,在鼻咽癌组织中为低表达,并且鼻咽部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组织中的低表达有关,提示TIP30/CC3可能是与鼻咽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PI3Kp85在鼻咽癌组织及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I3Kp85在57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部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应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免疫组化图像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PI3Kp85在鼻咽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8.95%,而在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p85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原发病灶大小及患者年龄、性别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PI3Kp85蛋白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P27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6年1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收集的鼻咽癌黏膜组织76例(病例组)和正常鼻咽组织3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标本中的RKIP、P27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RKIP、P27蛋白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 两组RKIP蛋白和P27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55.26%低于对照组的86.67%,病例组的P27蛋白阳性表达率77.63%高于对照组的46.67%;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Ⅲ期和Ⅳ期鼻咽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病灶组织中的RKIP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Ⅰ期和Ⅱ期鼻咽癌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Ⅲ期和Ⅳ期鼻咽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病灶组织中的P27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Ⅰ期和Ⅱ期鼻咽癌患者、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RKIP蛋白低表达、P27蛋白高表达,并且与鼻咽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RASSFIA基因在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技术在4种鼻咽癌细胞株、32例鼻咽癌组织和16例正常鼻咽部组织中检测RASSFIA基因的表达。并分析鼻咽癌组织在3p21.3D3S4604徽卫星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状况。结果 RASSFIA基因在4种鼻咽癌细胞株中低表达,32例鼻咽癌组织的RASSFIA基因表达显著低于16例正常鼻咽部组织(P=0.001);43.75%(14/32)的鼻咽癌组织在3p21.3D3S4604位点发生了杂合性丢失。鼻咽癌RASSF1A基因表达与性别、年龄、颈部淋巴结转移、TNM临缶床分期、D3S4604位点杂合性丢失和血清EB病毒VCA/IgA抗体滴度无显著相关性,但伴远处转移的鼻咽癌组织的RASSFIA表达显著低于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P=0.014)。结论 RASSFIA基因的表达下调可能是鼻咽癌发病过程中的晚期事件,3p21区域可能还存在与鼻咽癌发生密切相关的抑瘤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4-3-3σ和细胞周期蛋白B1(CyclinB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组织,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14-3-3σ和CyclinB1的表达;分析14-3-3σ和CyclinB1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期、分级、术后生存率的相关性及14-3-3σ和CyclinB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10例14-3-3σ中9例阳性(90%),膀胱移行细胞癌组48例14-3-3σ8例阳性(16.6%);正常对照组中CyclinB1 2例阳性(20%),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48例CyclinB1 38例阳性(79.2%)。结论 14-3-3σ低表达和CyclinB1的高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病理分期显著相关;14-3-3σ高表达和CyclinB1低表达可抑制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二者的协同作用可能促进肿瘤的演进,检测14-3-3σ和CyclinB1可作为评价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4-3-3σ和P53蛋白表达在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黏膜上皮、各级癌前病变中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3-3σ和P53蛋白在60例不同分化程度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上皮、各级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变化.结果:癌旁正常食管黏膜上皮中均可检测到不同程度的14-3-3σ蛋白表达(表达量8.22),随着癌前病变进展,14-3-3σ的表达率和表达量逐渐下降;低分化鳞癌中14-3-3σ的表达量最低(表达量0.45),完全失表达率为64%(7/11).P53蛋白在鳞癌中表达率最高67%(27/40),表达量为4.86,而只有25%(6/24)癌旁正常上皮表达P53蛋白(表达量0.42).14-3-3σ和P53蛋白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P53蛋白可能通过负调控14-3-3σ基因的表达参与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14-3-3σ和P53可能成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及高危人群筛查的分子指标,同时也可能成为食管癌生物预防和疗效评价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14-3-3σ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与其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实时定量PCR检测14-3-3σ基因mRNA在肺癌组织、正常肺组织及肺癌细胞株A549中的表达;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这些组织、细胞中14-3-3σ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14-3-3σ基因启动子在肺癌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发生甲基化的频率分别为51.11%(23/45)和17.39%(4/23)(2χ=7.229,P=0.007)。14-3-3σmRNA在正常组织中全部表达,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缺失率为15.56%(7/45),且表达量低于正常肺组织(t=10.309,P<0.001),不同肿瘤病理分型(SCLC、NSCLC)之间14-3-3σmRNA有显著差异(t=5.256,P<0.023),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14-3-3σ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表达量下降密切相关(r=0.48,P=0.04).结论:在肺癌中14-3-3σ启动子甲基化与其mRNA表达下调或缺失有密切关系,在肺癌发生中14-3-3σ异常甲基化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永昊  肖玉周  汪万英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187-1189,F000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3(Flt4),在骨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05例骨肿瘤组织中的VEGF-C、Fh4的表达,并对其中85例骨肉瘤主要临床资料、病理分级及I临床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肉瘤中VEGF-C、Flt4的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阳性表达率(P〈0.01)。在骨肉瘤临床分期中1Ib期、Ⅲ期明显高于I期、1Ia期(P〈0.01),并随着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增高而显著增加(P〈0.01)。且在软组织浸润和转移组中VEGF-C、Flt4蛋白及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浸润和非转移组(P〈0.01)。结论VEGF-C、Flt4的蛋白及mRNA在骨肉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浸润、转移呈正相关,提示VEGF—C、F1t4的蛋白及其mRNA高表达尤其在骨肉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Galectin-3蛋白在鼻咽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Galectin-3蛋白在94例鼻咽癌和50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的表达,分析Galectin-3蛋白的表达差异,以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复发转移的关系.结果 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Galectin-3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患...  相似文献   

17.
VEGF—C与血VW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检测50例直肠癌患者的直肠远端切缘组织中的VEGF—C、VEGFR-3蛋白表达,并取50例正常直肠组织作对照。结果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VEGF—C、VEGFR-3的表达要远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C、VEGFR-3的表达与性别、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且VEGF—C、VE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VEGF—C、VEGFR-3在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二者的表达可能与直肠癌淋巴转移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8.
14—3—3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伟男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0):1103-1106,F0003
14-3-3是一个在真核生物中广泛表达的酸性蛋白家族,主要以同源/异源二聚体形式存在,通过磷酸化丝/苏氨酸作用与靶蛋白或靶蛋白的两个结构域结合。七种不同亚型的高度保守的14-3-3蛋白与人类细胞中多种不同的信号通路有着密切的关系。14-3-3通过调节靶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在MAPK级联放大效应等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以及Mdm2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45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展开组织中14-3-3σ以及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查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癌症组患者的14-3-3σ的表达阳性率为20.0%;健康组阳性率为84.0%.Mdm2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组中的阳性率为62.22%,健康组中阳性率为30.0%.结论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以及Mdm2蛋白表现出异常表达状态,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14-3-3ζ 和p-Akt 蛋白异常表达与食管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 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14-3-3ζ 和p-Akt 蛋白的表达。结果 14-3-3ζ 和p-Akt 蛋白在食管鳞癌中阳性表达率均大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且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和肿瘤浸润深度无相关性。经Spearman 相关性分析,食管鳞癌中14-3-3ζ 与p-Akt 阳性表达呈显著相关。结论 14-3-3ζ 和p-Akt 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